第三十六章 中医后来可好了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零点中文网 www.ldzw.net,最快更新中医许阳最新章节!
外面热闹非凡,许阳在针灸练习室里面瞠目结舌。
眼前这人他很熟悉,他们学校就有这位先生的照片和雕塑,因为这就是他们南中医的第一任校长。
许阳没想到自己竟然居然有幸能跟着承老学习针灸之术。
要知道承老可不单单只是针灸大家,他还是伟大的教育家。现存中国的针灸大师一多半出自他的门下,澄江学派广布海内外。
承老对着许阳点点头:“许阳同志,接下来你所有的针灸练习,都会在他身上进行。”
许阳扭头看向站着的另外一个人,这人目光呆滞,面无表情,站的笔直,也不说话,搞得像是个蜡像。
许阳有点懵:“这位是……”
承老道:“这是给你练习用的工具人,并不是真人!”
许阳有些讶异,系统的东西感觉越来越厉害了。
承老道:“开始吧,患者胃痛,进行诊治吧。”
承老话音刚落,那工具人立马就捂着自己的肚子了。
许阳看的眼睛一亮,嘿,真智能。他便上前开始望闻问切,诊断了起来,针灸也是治病的,要治病就要先明白病机是什么。
许阳一样样诊断过去,四诊合参,最后得出来的结论是患者刚刚暴怒发火过,肝郁而化火,木旺而乘土,导致肝火横逆犯胃,而至胃脘胀痛。
承老问道:“怎么样,如何诊治?”
许阳想了一想,回道:“此病在肝,肝为刚脏,故以疏泄为宜。胃为六腑之一,腑内中空,泻而不藏,因此胃以通为补。”
“治法应以疏肝理中通腑。取肝之募穴与手厥阴心包经经金穴以疏柔肝气,取手足阳明经原穴、合穴与胃之募穴理中通腑。”
“针刺期门、中脘、间使、合谷、足三里、梁丘。期门为肝之募穴,有疏柔肝木的作用。因肝郁必化热,所以取属火之手厥阴心包经的间使疏肝清火。”
“中脘是胃之募穴,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这两个穴位是治疗一切胃病的要穴,有和中通胃之效。”
“通胃必涤肠,故取手阳明大肠经合谷以涤肠道。梁丘是足阳明胃经郄穴,有止痛的作用,尤擅治急性胃痛。”
承老满意地点点头:“不错不错,来施针吧。”
“好。”许阳内心也很振奋,他让工具人患者除去衣服之后,躺在了诊床上。
许阳下针之后,问:“有没有酸胀感?”
工具人还没回答。
承老却道:“错了。”
许阳愕然抬头。
承老解释道:“中医的针刺穴位是以得气而论,并非是单纯地问患者是否有酸胀感。医者应该凭借的是自己手下的感觉,是否感觉到针下沉紧或者针下有徐为主。”
“如果单纯只凭借患者的感受而论,常常容易犯错误,因为你在没有扎准穴位的时候,患者也常常会出现酸胀的感觉,一定要综合考量。”
许阳点了点头,认真道:“我记下了。”
承老道:“针灸之道,贵在实践。这个练习室是普通中医不具有的环境,你一定要认真学习,多加练习。”
“是。”许阳回道。
承老又仔仔细细一点点教许阳如何用针,反正躺着的那位是工具人,没有脾气,没有感情。
其实针灸之术一直都有工具人,宋朝的时候还做了针灸铜人来做针灸教学。学中医的学生都知道,一上针灸,最遭殃的就是室友。课后练习,就是互扎。
但不管哪种方式,都没许阳这么好,毕竟这是系统的黑科技。
承老一边给许阳示范,一边说道:“得气一词首见于《内经》,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无令邪布,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
“也就是说当针刺入腧穴之后,通过捻转提插等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特殊的感觉和反应,这叫得气,也叫震感。这时候患者和医生都会有感觉。”
“另外要分清楚的是得气和气至是不一样的,《内经》曾曰‘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垂云,明乎若见苍天,刺之道毕矣。’”
“其实气至才是出针时候的关键,而我们这一辈的中医却混淆了气至和得气两个概念,普遍认为气至和得气是一样的。”
承老的微微叹息一声,面色慢慢有些变得落寞起来。
许阳心中顿时一紧:“您……没事吧?”
承老苦笑一声:“我曾经跨越山河万里,远渡重洋去曰本学习他们的新派针灸理论,把我们古老的经络穴位解释成西医之神经理论。”
“也曾经为此奔波不休,可是在临床诊治之时,这套理论却是很难行通。尤其是在遇到一些曲折为难的疾病,却还是要常常借助古法。”
“到了垂垂老矣的时候,才发现这条路已经走偏了。”承老抬起头看着许阳,小心地问道:“你们后辈中医人……没被误导太深吧?”
许阳顿时心中一酸,眼泪都快出来了,他忙道:“您千万别这样说,如果没有您,中医针灸早就灭亡了。”
承老却是摆了摆手,摇了摇头。
针灸一道,传承了千年。一直都是中医的看家本事,千年以来兴盛不衰。一直到道光二年,清政府突然下令废止针灸。
原因很简单,因为道光皇帝说针灸之时,需要袒胸露背,此非侍君之道,然后又担心医者会用针来行刺。
明朝正是针灸发展巅峰的时候,到清朝这里就戛然而止了,针灸之术瞬间没落。
再到民国时候,流行全面学习西方文化,一众有识之士要求全面废除传统文化。作为其中代表的中医,首当其冲。
在整个民国时期,出台了好几次全面废除中医的政策。作为以经络和穴位为诊疗手段的针灸,就更惨了。
在那个最悲惨的年代,针灸几乎都要走上灭绝之路了,都没人学了。
便是在这个最危难的时候,承老站了出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中国第一个针灸函授机构是他办的,第一个针灸专业学校是他办的,第一个针灸杂志也是他办的。
他在承接前人理论的基础上,积极与西方医学对接,还远渡重洋,去曰本翻译了他们的针灸著作。
曰本之前也是学中医的,他们叫汉医。但自从明治维新之后,医学界也改革了,他们也灭汉扶洋了,汉医差点灭绝。
针灸之术也是如此,为了活下来,他们积极改动针灸的指导理论,把经络与西方的神经学说结合在一起,这样才科学化了,终于保留了下来。
承老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相互结合印证,在一条不可能成功的道路上狠狠地踏出了一步,终于保留了针灸这门技术,振奋了当时中医人的精神。
差点灭绝的针灸之术,终于在承老手上再度复兴了起来。
还不止如此,承老还培育了大批的针灸人才;还改进了针灸的手法;改进了针灸的器具,发展了针灸的临床治疗,这些全是有益的改进。
可以这么说,承老绝对是近代以来对针灸贡献最大的人,没有之一!
可承老却还在担心,自己的作为会不会对后世的中医产生不好的影响!
所以许阳心酸极了。
只是在那个年代,真的没有办法,你不科学化,就只能被政策灭绝。所以当时这些中医汇通学派的领军人都是响当当的中医大高手,比如唐容川、张锡纯、还有承老。
这些人在晚年的时候,无一例外,全都发现自己当初的路走错了。所以又都从中西汇通的路上,再度走了回来。
后世中医常对中西汇通派有所苛责,但其实这是不客观的,因为你并没有处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
在那个年代,在那个需要全盘西方科学化的年代,你不改革就是等死啊。而他们是在那个中医最绝望的年代,苦苦坚守的人。
这些医者,都值得我们尊敬!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原先依靠神经学说指导针灸的理论,又被改了回来,重新用了经络理论。
气至和得气是因为神经学说的指导,才混淆在一起的。
但是这两个混淆的观念却一直没有得到纠正,通俗来说呢,得气就是扎准穴位了,可以施展手法治疗了。气至了,就代表有效了,可以出针结束治疗了。
现在把两个观念混在了一起,气至等于得气,那就没有结束的标志了。所以现在普遍的临床标准,就是留针三十分钟。
承老叹一声:“我们没有弄懂的问题,需要由你们下一辈去探索了,中医的未来终究是你们的。”
许阳认真地点点头。
承老抬头看一眼许阳,又慢慢低下眉,复又抬眼,他小心地问道:“你们后来……还必须要求用西医的方式验证中医吗?”
许阳神情微微一滞,然后他立刻转换了笑脸:“怎么会呢!中医后来……可好了。”
外面热闹非凡,许阳在针灸练习室里面瞠目结舌。
眼前这人他很熟悉,他们学校就有这位先生的照片和雕塑,因为这就是他们南中医的第一任校长。
许阳没想到自己竟然居然有幸能跟着承老学习针灸之术。
要知道承老可不单单只是针灸大家,他还是伟大的教育家。现存中国的针灸大师一多半出自他的门下,澄江学派广布海内外。
承老对着许阳点点头:“许阳同志,接下来你所有的针灸练习,都会在他身上进行。”
许阳扭头看向站着的另外一个人,这人目光呆滞,面无表情,站的笔直,也不说话,搞得像是个蜡像。
许阳有点懵:“这位是……”
承老道:“这是给你练习用的工具人,并不是真人!”
许阳有些讶异,系统的东西感觉越来越厉害了。
承老道:“开始吧,患者胃痛,进行诊治吧。”
承老话音刚落,那工具人立马就捂着自己的肚子了。
许阳看的眼睛一亮,嘿,真智能。他便上前开始望闻问切,诊断了起来,针灸也是治病的,要治病就要先明白病机是什么。
许阳一样样诊断过去,四诊合参,最后得出来的结论是患者刚刚暴怒发火过,肝郁而化火,木旺而乘土,导致肝火横逆犯胃,而至胃脘胀痛。
承老问道:“怎么样,如何诊治?”
许阳想了一想,回道:“此病在肝,肝为刚脏,故以疏泄为宜。胃为六腑之一,腑内中空,泻而不藏,因此胃以通为补。”
“治法应以疏肝理中通腑。取肝之募穴与手厥阴心包经经金穴以疏柔肝气,取手足阳明经原穴、合穴与胃之募穴理中通腑。”
“针刺期门、中脘、间使、合谷、足三里、梁丘。期门为肝之募穴,有疏柔肝木的作用。因肝郁必化热,所以取属火之手厥阴心包经的间使疏肝清火。”
“中脘是胃之募穴,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这两个穴位是治疗一切胃病的要穴,有和中通胃之效。”
“通胃必涤肠,故取手阳明大肠经合谷以涤肠道。梁丘是足阳明胃经郄穴,有止痛的作用,尤擅治急性胃痛。”
承老满意地点点头:“不错不错,来施针吧。”
“好。”许阳内心也很振奋,他让工具人患者除去衣服之后,躺在了诊床上。
许阳下针之后,问:“有没有酸胀感?”
工具人还没回答。
承老却道:“错了。”
许阳愕然抬头。
承老解释道:“中医的针刺穴位是以得气而论,并非是单纯地问患者是否有酸胀感。医者应该凭借的是自己手下的感觉,是否感觉到针下沉紧或者针下有徐为主。”
“如果单纯只凭借患者的感受而论,常常容易犯错误,因为你在没有扎准穴位的时候,患者也常常会出现酸胀的感觉,一定要综合考量。”
许阳点了点头,认真道:“我记下了。”
承老道:“针灸之道,贵在实践。这个练习室是普通中医不具有的环境,你一定要认真学习,多加练习。”
“是。”许阳回道。
承老又仔仔细细一点点教许阳如何用针,反正躺着的那位是工具人,没有脾气,没有感情。
其实针灸之术一直都有工具人,宋朝的时候还做了针灸铜人来做针灸教学。学中医的学生都知道,一上针灸,最遭殃的就是室友。课后练习,就是互扎。
但不管哪种方式,都没许阳这么好,毕竟这是系统的黑科技。
承老一边给许阳示范,一边说道:“得气一词首见于《内经》,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无令邪布,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
“也就是说当针刺入腧穴之后,通过捻转提插等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特殊的感觉和反应,这叫得气,也叫震感。这时候患者和医生都会有感觉。”
“另外要分清楚的是得气和气至是不一样的,《内经》曾曰‘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垂云,明乎若见苍天,刺之道毕矣。’”
“其实气至才是出针时候的关键,而我们这一辈的中医却混淆了气至和得气两个概念,普遍认为气至和得气是一样的。”
承老的微微叹息一声,面色慢慢有些变得落寞起来。
许阳心中顿时一紧:“您……没事吧?”
承老苦笑一声:“我曾经跨越山河万里,远渡重洋去曰本学习他们的新派针灸理论,把我们古老的经络穴位解释成西医之神经理论。”
“也曾经为此奔波不休,可是在临床诊治之时,这套理论却是很难行通。尤其是在遇到一些曲折为难的疾病,却还是要常常借助古法。”
“到了垂垂老矣的时候,才发现这条路已经走偏了。”承老抬起头看着许阳,小心地问道:“你们后辈中医人……没被误导太深吧?”
许阳顿时心中一酸,眼泪都快出来了,他忙道:“您千万别这样说,如果没有您,中医针灸早就灭亡了。”
承老却是摆了摆手,摇了摇头。
针灸一道,传承了千年。一直都是中医的看家本事,千年以来兴盛不衰。一直到道光二年,清政府突然下令废止针灸。
原因很简单,因为道光皇帝说针灸之时,需要袒胸露背,此非侍君之道,然后又担心医者会用针来行刺。
明朝正是针灸发展巅峰的时候,到清朝这里就戛然而止了,针灸之术瞬间没落。
再到民国时候,流行全面学习西方文化,一众有识之士要求全面废除传统文化。作为其中代表的中医,首当其冲。
在整个民国时期,出台了好几次全面废除中医的政策。作为以经络和穴位为诊疗手段的针灸,就更惨了。
在那个最悲惨的年代,针灸几乎都要走上灭绝之路了,都没人学了。
便是在这个最危难的时候,承老站了出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中国第一个针灸函授机构是他办的,第一个针灸专业学校是他办的,第一个针灸杂志也是他办的。
他在承接前人理论的基础上,积极与西方医学对接,还远渡重洋,去曰本翻译了他们的针灸著作。
曰本之前也是学中医的,他们叫汉医。但自从明治维新之后,医学界也改革了,他们也灭汉扶洋了,汉医差点灭绝。
针灸之术也是如此,为了活下来,他们积极改动针灸的指导理论,把经络与西方的神经学说结合在一起,这样才科学化了,终于保留了下来。
承老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相互结合印证,在一条不可能成功的道路上狠狠地踏出了一步,终于保留了针灸这门技术,振奋了当时中医人的精神。
差点灭绝的针灸之术,终于在承老手上再度复兴了起来。
还不止如此,承老还培育了大批的针灸人才;还改进了针灸的手法;改进了针灸的器具,发展了针灸的临床治疗,这些全是有益的改进。
可以这么说,承老绝对是近代以来对针灸贡献最大的人,没有之一!
可承老却还在担心,自己的作为会不会对后世的中医产生不好的影响!
所以许阳心酸极了。
只是在那个年代,真的没有办法,你不科学化,就只能被政策灭绝。所以当时这些中医汇通学派的领军人都是响当当的中医大高手,比如唐容川、张锡纯、还有承老。
这些人在晚年的时候,无一例外,全都发现自己当初的路走错了。所以又都从中西汇通的路上,再度走了回来。
后世中医常对中西汇通派有所苛责,但其实这是不客观的,因为你并没有处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
在那个年代,在那个需要全盘西方科学化的年代,你不改革就是等死啊。而他们是在那个中医最绝望的年代,苦苦坚守的人。
这些医者,都值得我们尊敬!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原先依靠神经学说指导针灸的理论,又被改了回来,重新用了经络理论。
气至和得气是因为神经学说的指导,才混淆在一起的。
但是这两个混淆的观念却一直没有得到纠正,通俗来说呢,得气就是扎准穴位了,可以施展手法治疗了。气至了,就代表有效了,可以出针结束治疗了。
现在把两个观念混在了一起,气至等于得气,那就没有结束的标志了。所以现在普遍的临床标准,就是留针三十分钟。
承老叹一声:“我们没有弄懂的问题,需要由你们下一辈去探索了,中医的未来终究是你们的。”
许阳认真地点点头。
承老抬头看一眼许阳,又慢慢低下眉,复又抬眼,他小心地问道:“你们后来……还必须要求用西医的方式验证中医吗?”
许阳神情微微一滞,然后他立刻转换了笑脸:“怎么会呢!中医后来……可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