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你不如种玉米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零点中文网 www.ldzw.net,最快更新大英公务员最新章节!
在即将过去的一九四七年,赫鲁晓夫的日子过的其实并不好,在战后他是乌克兰的一把手,截止到卡冈诺维奇空降乌克兰之前是这样的。
卡冈诺维奇是赫鲁晓夫的同龄人,两人年纪仿佛,这让从一把手退位到辅助地位的赫鲁晓夫几乎看不见未来的希望,尤其是在应对去年应对旱灾上的举措,在斯大林面前大大失分,这让今年的赫鲁晓夫颇为抑郁。
尤其是这一次和谢皮洛夫来柏林,更让赫鲁晓夫对自己的前景感到悲观。
从任何方面谢皮洛夫都是政治上的后起之秀,自己竟然和谢皮洛夫共同完成一个任务,不论怎么考虑,都无法让他对未来乐观的起来。
在两人到达柏林之前,艾伦威尔逊也接到了本次谈判的对方名单,当然没有赫鲁晓夫的名字,本次的谈判的苏联代表是谢皮洛夫。
这个名字艾伦威尔逊也不陌生,在斯大林死后,这个人接替莫洛托夫为外交部长。不过担任外交部长的时间非常短暂,就从苏联政坛上消失了。
没有什么争议,如同谢列平、柯西金等颇有作为的苏联高层干部一样,熟悉的人们,可能只是扼腕叹息:“如果国家让他来进行管理,那会不会更好一些?”
但是,他们这种人,是无法走上那个最高位置的,他们缺乏一种斗争的精神,那不是和自己斗争的精神,而是和他人斗争的精神。
苏联在干部的任用上,除去那些按照正常渠道晋升的不谈,有两种极端,一种是像米高扬、葛罗米柯、库纳耶夫、安德罗波夫这样的常青树,他们在一个位置上短则十余年,长则几十年,直到最后退休或者高升。
另一种则是像谢列平、谢皮洛夫这样的,而立之年已敲开了中央的大门,不惑之年进入了决策层。
如果谢皮洛夫成功的挺过赫鲁晓夫时期,很可能会成为勃列日涅夫的政治对手。因为两人的年龄相仿,政治轨迹十分相似,在战争时期谢皮洛夫的履历还更加出彩一些。
能够做到后来的外交部长,已经是艾伦威尔逊眼中的大人物了,他还不知道柏林来了一个比谢皮洛夫更大的人物,正处在被斯大林敲打阶段的赫鲁晓夫。
虽说不知道赫鲁晓夫的到来,但知道了苏联代表是谢皮洛夫,艾伦威尔逊心里也是很高兴,谢皮洛夫虽然如同一颗彗星一般划过,却在任内推进了缓和。
在九十年代苏联已经不复存在,走到弥留之际的谢皮洛夫留下遗言总结道,“我从未依靠过任何人,我有自己的头脑来判断事情。”
这样的对手至少是理智的,艾伦威尔逊觉得不会面对过多的无理要求。
毫无疑问,他现在想敲开苏联市场的大门,英属印度即将独立了,当然英国肯定会尽可能的保持对次大陆的特权,但终归是没有直接统治来的随心所欲。
这个时候如果能够敲开苏联市场的大门,对英国已经好转的经济又是一大助力。
贸易这个东西无非就是取长补短,苏联作为一个高纬度国家,是没有理由拒绝英国的。
“不会出现困难吧?”艾福尔已经知道艾伦威尔逊本次来到柏林的目的,作为英国驻柏林的涉外人员,艾福尔当然知道苏联人的固执,此时表达了自己的担心。
“我身经百战见的多了,从新德里到孟买纵横次大陆无敌手。”艾伦威尔逊虽然心里也没有多少把握,但绝对不能在艾福尔面前露怯,发表了一通我大英天下无敌的感慨。
这两天艾伦威尔逊也准备一些资料,决定对苏联吓上这么一吓。
他知道苏联其实在二战之后的初期,专注于战后的既得利益,其实并不想要和西方闹翻。
最关键的是乌克兰的局势,可没有随着战争结束而平息,至少现在乌克兰还是存在不少反苏武装的,乌克兰对苏联的重要性,是任何键政者都一清二楚的。
晚上,苏联方面传来消息,这一次的谈判带点仍然在波茨坦宫,相当于艾伦威尔逊要面对客场作战的条件,把这个消息同时传回给伦敦。
艾伦威尔逊就带着几个外交官和军情五处的探员出发了,第二天在波茨坦宫,这个曾经三巨头会面的地方,故地重游继续和苏联谈判。
“尊敬的盟友们,我们又见面了。”这是艾伦威尔逊见到谢皮洛夫的第一句话,目前冷战还没有正式爆发,称呼苏联人为盟友是没有问题的,目前这个时间段,工党政府还认为苏联尚处在可疑盟友的阶段。
“艾伦先生你好。”谢皮洛夫主动伸手和对方握手,算是表达友好。
双方为数不多的善意也就仅此而已了,接下来的谈判远不像打招呼的时候那样友好。
艾伦威尔逊提及了罗罗发动机的合同,表示鉴于苏联方面在知识产权上面的前科,英国对本次交易进行审核完全是合情合理的,这一点苏联没有任何可抱怨的地方。
正因为如此,关于两国的贸易问题存下不公平,艾伦威尔逊表示苏联应该开放橡胶和锡矿的进口,平衡双方的贸易,贸易是取长补短而不是单独一国占便宜。
“苏联一直在出口木材和粮食,帮助英国乃至西欧国家完成重建。”谢皮洛夫皱眉道,“而且艾伦先生,我个人对你的措辞非常的不欣赏,你仿佛有种居高临下的口吻。单方面的对苏联提出要求,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
“你可以试试看从美国手中买发动机?”艾伦威尔逊不以为然的开口道,“你看看美国人理会你们么?”
像是美国那样的国家,有些错误是永远都不会犯的,世界上有几个苏联这样的笨蛋,还从头把一个农业国扶持成工业国?民用工业也就算了,连军工都帮忙建设?
对于谢皮洛夫的反驳,艾伦威尔逊就当成没听见,就一个态度你爱买不买。过了这个村就没这店了,后悔的是苏联。
“听说艾伦先生长期在殖民地工作,这一次可能搞错了对象。苏联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并不是一个殖民地。”谢皮洛夫开口讥讽,“英国在我们苏联人眼中也没这么强,我知道一些逃出去的白俄,在欧洲国家散步胆小懦弱的假象,这种行为,无非是丧家之犬祈求主人丢两块骨头罢了,经过了这一次的大战,相信没人看小瞧苏联的强大。”
这不是斯大林在战争爆发之前,对欧洲国家瞧不起苏联的回应么?
【领现金红包】看书即可领现金!关注微信.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金/点币等你拿!
“谢皮洛夫先生误会了,我当然不会像是战前的一些人那样,片面的听一些帝俄贵族的宣扬。”艾伦威尔逊摆摆手表示自己不是那种人,随后话锋一转慢吞吞的道,“但是我相信一个阵亡两千万中坚人口的国家,目前来说是没有重新开战的能力的。你们苏联为什么不公布人口损失?现在我们都知道德国的损失人口是多少,苏联的呢?不公布就是心里有鬼,如果这一次的会谈之后,苏联就公布了数字,同样也可以被认为是假的,稳定人心的官方文章而已。”
“你们说我说的对嘛?”说到这艾伦威尔逊转头问身旁的外交官和探员。
“当然。”出于不同的理由,不论是外交官还是军情探员,都认为艾伦威尔逊的话没错。
相反苏联代表的那边却鸦雀无声,战后苏联确实没有公布人口损失的情况。眼前的英国人如此笃定,难免不令人心中没底。
“这只不过是一个混乱的猜测而已。”谢皮洛夫阴沉着脸道,“英国的外交官一直有很大的名气,现在却非常令人失望,用没有根据的消息来做讹诈。”
“这也并不是讹诈吧,合理的猜测也不行么?也许谢皮洛夫先生是想要告诉我?德国军队进攻苏联的时候秋毫无犯,苏联除了战死的士兵之外一个人没死?侵略者的军队见到苏联民众就像是看到自己国家的民众一样爱护?”
艾伦威尔逊面带讥讽的道,“那这么多国家为什么要战斗到底?让德国统治这个世界好了,说不定大家过的还更好。”
在第一次的谈判当中,艾伦威尔逊又使用了老套路讹诈。以苏联的人口损失为起点,表明目前来说,苏联并不具备狮子大开口的条件。
直到会议接近尾声,艾伦威尔逊才稍微提及了一下发动机的出口合同上的要求,首批三百台发动机,先付全款,然后等待罗罗公司发货。
对此谢皮洛夫十分愤慨,表示这是一个在明显不过的讹诈,双方不欢而散,各自和国内联系,临走之前,谢皮洛夫严正声明道,“对苏联技术的低估,可能会让英国失去一个很好的合同。”
“我从没有低估苏联的技术,但有些东西不是技术的问题。”艾伦威尔逊不以为然的道,“就如同在西伯利亚那个高纬度冻土带种玉米,能够成功才有鬼呢。不然你去试试?”
在即将过去的一九四七年,赫鲁晓夫的日子过的其实并不好,在战后他是乌克兰的一把手,截止到卡冈诺维奇空降乌克兰之前是这样的。
卡冈诺维奇是赫鲁晓夫的同龄人,两人年纪仿佛,这让从一把手退位到辅助地位的赫鲁晓夫几乎看不见未来的希望,尤其是在应对去年应对旱灾上的举措,在斯大林面前大大失分,这让今年的赫鲁晓夫颇为抑郁。
尤其是这一次和谢皮洛夫来柏林,更让赫鲁晓夫对自己的前景感到悲观。
从任何方面谢皮洛夫都是政治上的后起之秀,自己竟然和谢皮洛夫共同完成一个任务,不论怎么考虑,都无法让他对未来乐观的起来。
在两人到达柏林之前,艾伦威尔逊也接到了本次谈判的对方名单,当然没有赫鲁晓夫的名字,本次的谈判的苏联代表是谢皮洛夫。
这个名字艾伦威尔逊也不陌生,在斯大林死后,这个人接替莫洛托夫为外交部长。不过担任外交部长的时间非常短暂,就从苏联政坛上消失了。
没有什么争议,如同谢列平、柯西金等颇有作为的苏联高层干部一样,熟悉的人们,可能只是扼腕叹息:“如果国家让他来进行管理,那会不会更好一些?”
但是,他们这种人,是无法走上那个最高位置的,他们缺乏一种斗争的精神,那不是和自己斗争的精神,而是和他人斗争的精神。
苏联在干部的任用上,除去那些按照正常渠道晋升的不谈,有两种极端,一种是像米高扬、葛罗米柯、库纳耶夫、安德罗波夫这样的常青树,他们在一个位置上短则十余年,长则几十年,直到最后退休或者高升。
另一种则是像谢列平、谢皮洛夫这样的,而立之年已敲开了中央的大门,不惑之年进入了决策层。
如果谢皮洛夫成功的挺过赫鲁晓夫时期,很可能会成为勃列日涅夫的政治对手。因为两人的年龄相仿,政治轨迹十分相似,在战争时期谢皮洛夫的履历还更加出彩一些。
能够做到后来的外交部长,已经是艾伦威尔逊眼中的大人物了,他还不知道柏林来了一个比谢皮洛夫更大的人物,正处在被斯大林敲打阶段的赫鲁晓夫。
虽说不知道赫鲁晓夫的到来,但知道了苏联代表是谢皮洛夫,艾伦威尔逊心里也是很高兴,谢皮洛夫虽然如同一颗彗星一般划过,却在任内推进了缓和。
在九十年代苏联已经不复存在,走到弥留之际的谢皮洛夫留下遗言总结道,“我从未依靠过任何人,我有自己的头脑来判断事情。”
这样的对手至少是理智的,艾伦威尔逊觉得不会面对过多的无理要求。
毫无疑问,他现在想敲开苏联市场的大门,英属印度即将独立了,当然英国肯定会尽可能的保持对次大陆的特权,但终归是没有直接统治来的随心所欲。
这个时候如果能够敲开苏联市场的大门,对英国已经好转的经济又是一大助力。
贸易这个东西无非就是取长补短,苏联作为一个高纬度国家,是没有理由拒绝英国的。
“不会出现困难吧?”艾福尔已经知道艾伦威尔逊本次来到柏林的目的,作为英国驻柏林的涉外人员,艾福尔当然知道苏联人的固执,此时表达了自己的担心。
“我身经百战见的多了,从新德里到孟买纵横次大陆无敌手。”艾伦威尔逊虽然心里也没有多少把握,但绝对不能在艾福尔面前露怯,发表了一通我大英天下无敌的感慨。
这两天艾伦威尔逊也准备一些资料,决定对苏联吓上这么一吓。
他知道苏联其实在二战之后的初期,专注于战后的既得利益,其实并不想要和西方闹翻。
最关键的是乌克兰的局势,可没有随着战争结束而平息,至少现在乌克兰还是存在不少反苏武装的,乌克兰对苏联的重要性,是任何键政者都一清二楚的。
晚上,苏联方面传来消息,这一次的谈判带点仍然在波茨坦宫,相当于艾伦威尔逊要面对客场作战的条件,把这个消息同时传回给伦敦。
艾伦威尔逊就带着几个外交官和军情五处的探员出发了,第二天在波茨坦宫,这个曾经三巨头会面的地方,故地重游继续和苏联谈判。
“尊敬的盟友们,我们又见面了。”这是艾伦威尔逊见到谢皮洛夫的第一句话,目前冷战还没有正式爆发,称呼苏联人为盟友是没有问题的,目前这个时间段,工党政府还认为苏联尚处在可疑盟友的阶段。
“艾伦先生你好。”谢皮洛夫主动伸手和对方握手,算是表达友好。
双方为数不多的善意也就仅此而已了,接下来的谈判远不像打招呼的时候那样友好。
艾伦威尔逊提及了罗罗发动机的合同,表示鉴于苏联方面在知识产权上面的前科,英国对本次交易进行审核完全是合情合理的,这一点苏联没有任何可抱怨的地方。
正因为如此,关于两国的贸易问题存下不公平,艾伦威尔逊表示苏联应该开放橡胶和锡矿的进口,平衡双方的贸易,贸易是取长补短而不是单独一国占便宜。
“苏联一直在出口木材和粮食,帮助英国乃至西欧国家完成重建。”谢皮洛夫皱眉道,“而且艾伦先生,我个人对你的措辞非常的不欣赏,你仿佛有种居高临下的口吻。单方面的对苏联提出要求,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
“你可以试试看从美国手中买发动机?”艾伦威尔逊不以为然的开口道,“你看看美国人理会你们么?”
像是美国那样的国家,有些错误是永远都不会犯的,世界上有几个苏联这样的笨蛋,还从头把一个农业国扶持成工业国?民用工业也就算了,连军工都帮忙建设?
对于谢皮洛夫的反驳,艾伦威尔逊就当成没听见,就一个态度你爱买不买。过了这个村就没这店了,后悔的是苏联。
“听说艾伦先生长期在殖民地工作,这一次可能搞错了对象。苏联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并不是一个殖民地。”谢皮洛夫开口讥讽,“英国在我们苏联人眼中也没这么强,我知道一些逃出去的白俄,在欧洲国家散步胆小懦弱的假象,这种行为,无非是丧家之犬祈求主人丢两块骨头罢了,经过了这一次的大战,相信没人看小瞧苏联的强大。”
这不是斯大林在战争爆发之前,对欧洲国家瞧不起苏联的回应么?
【领现金红包】看书即可领现金!关注微信.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金/点币等你拿!
“谢皮洛夫先生误会了,我当然不会像是战前的一些人那样,片面的听一些帝俄贵族的宣扬。”艾伦威尔逊摆摆手表示自己不是那种人,随后话锋一转慢吞吞的道,“但是我相信一个阵亡两千万中坚人口的国家,目前来说是没有重新开战的能力的。你们苏联为什么不公布人口损失?现在我们都知道德国的损失人口是多少,苏联的呢?不公布就是心里有鬼,如果这一次的会谈之后,苏联就公布了数字,同样也可以被认为是假的,稳定人心的官方文章而已。”
“你们说我说的对嘛?”说到这艾伦威尔逊转头问身旁的外交官和探员。
“当然。”出于不同的理由,不论是外交官还是军情探员,都认为艾伦威尔逊的话没错。
相反苏联代表的那边却鸦雀无声,战后苏联确实没有公布人口损失的情况。眼前的英国人如此笃定,难免不令人心中没底。
“这只不过是一个混乱的猜测而已。”谢皮洛夫阴沉着脸道,“英国的外交官一直有很大的名气,现在却非常令人失望,用没有根据的消息来做讹诈。”
“这也并不是讹诈吧,合理的猜测也不行么?也许谢皮洛夫先生是想要告诉我?德国军队进攻苏联的时候秋毫无犯,苏联除了战死的士兵之外一个人没死?侵略者的军队见到苏联民众就像是看到自己国家的民众一样爱护?”
艾伦威尔逊面带讥讽的道,“那这么多国家为什么要战斗到底?让德国统治这个世界好了,说不定大家过的还更好。”
在第一次的谈判当中,艾伦威尔逊又使用了老套路讹诈。以苏联的人口损失为起点,表明目前来说,苏联并不具备狮子大开口的条件。
直到会议接近尾声,艾伦威尔逊才稍微提及了一下发动机的出口合同上的要求,首批三百台发动机,先付全款,然后等待罗罗公司发货。
对此谢皮洛夫十分愤慨,表示这是一个在明显不过的讹诈,双方不欢而散,各自和国内联系,临走之前,谢皮洛夫严正声明道,“对苏联技术的低估,可能会让英国失去一个很好的合同。”
“我从没有低估苏联的技术,但有些东西不是技术的问题。”艾伦威尔逊不以为然的道,“就如同在西伯利亚那个高纬度冻土带种玉米,能够成功才有鬼呢。不然你去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