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军国主义?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零点中文网 www.ldzw.net,最快更新山渐青最新章节!
第一百五十三章 军国主义?
书房之中灯光昏黄,映照在四壁上,两人的影子被无形的放大,气氛也有些沉重,许清和范仲淹都清楚,今夜商谈之事是何等重大,所以两人皆是言必慎之又慎,更不会去催促对方发言。
许清这几个月来,最关心的便是这场变法的走向,从他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现在呼吁变法的人除范仲淹、韩琦、富弼外,最要还有杜衍、欧阳修、蔡襄﹙谏官﹚、孙甫﹙谏官﹚、苏舜钦﹙集贤校理、临进奏院﹚、王益柔﹙集贤校理﹚、石介﹙国子监直讲﹚等人。
如果单论声望,这些人个个是公认的君子,象欧阳修、石介两人可称得上是文坛领袖这般的人物,蔡襄是著名的书法家,但在许清看来,这些人之中却缺少那种可以一锤定音的领袖人物。
都没有足够的震慑力,而范仲淹从吏治入手,就等于是把所有人都得罪完了,自己却没有足够的震慑力,别人能不群起而攻之吗?
许清个人认为,范仲淹他们在个人威望不足的情况下,要想把变法施行起来,那只有结党一途,把上面这些呼吁变法的人全都紧紧团结在一起,但这样一来更给了人家攻击的借口,宋代初期及中期,皇帝的极力还比较集中,他们可不光是提防军人,对文人结党同样十分忌讳。
许清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劝说范仲淹,茶已饮完了两杯,他才说道:“范公要拿整顿吏治作为变法的核心内容,这个下官可以理解,范公以诚待我,在此晚生也开诚布公与范公说说自己的想法及见解,自古以来每场变法,特别是触及吏治的变法,要想成功,先决条件必定是先掌握朝中的实权,才有可能成功打压所有反对的声音,范公是君子,今夜我也不怕说些犯忌之言,如今我大宋六部形同虚设,中书之权也被极大地分散,虽承唐制,但宰相之权与唐时相去甚远,也就是说,即使范公能执宰中书,也没有足够的权力来保证新法的施行,除非陛下能坚定支持范公到底,然而范公想过没有,陛下的性格宽仁、善于纳谏不错,但却不是那种雷厉风行,能在众多反对的声音中坚持己见的人主,一但将来陛下动摇,范公可想过后果。”
许清的话可谓是推心置腹了,范仲淹也甚为感动,许清所言血淋淋地切开了自己的要害,对吏治动手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反弹最利害的,甚至原本有些人是支持变法的,一但触及他们自己的根本利益之后,也会犹豫甚至坚决反对起来。
大部分既得利益官员反对更是必然,这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能力去压制这些反对的声音。
赵祯有足够的权力去压制,但正如许清所言,赵祯并不是那种能坚持原则的君主,范仲淹早就知道这些,但他之所以仍决心一试,甚至作好了和商鞅一样落个不得善终的打算,因为,他没有更好的选择。
“虽千万人,吾往矣!”范仲淹突然坚定地说道。
许清没想到范仲淹突然冒出这样一句来,心里更加着急,再顾不得许多了,他接着说道:“范公,这不是凭勇气和决心就能解决的问题,综合以上的情形,如果首先全力肃清吏治,下官敢拿性命担保,变法必败无疑,而且我估计,范公你们怕是坚持不到半年,便会一溃千里,纷纷被逐离朝堂。而这不单是你们个人前途命运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新法能否施行,关系到我大宋万年基业的问题,现在内忧外患,正是变法的最好时机,一但失败,想再重来就更难了。”
范仲淹一阵默然,沉吟了许久才说道:“然我大宋如今外有虎狼窥伺,内部冗员无数,人浮于事,致使国库入不敷出,已到了不得不革新的地步,子澄所说的这些其实老夫都早有心里准备,但除此之外,子澄你还有别的方法吗?若有,子澄不妨细细道来,咱们一同探讨一下。”
许清知道是到自己把心中想法抛出来的时候了,如果说服不了范仲淹这些名臣,那靠自己单独去影响赵祯,将是极为艰难的事。
“范公,下官一再的思量过,现在裁减冗员,肃清吏治必不可行,阻力太大,咱们根本经受不住诸多反对势力的反抗,那就只能另辟蹊径,我大宋的存在的问题还有一个方法可以解决,那就是把这些问题转嫁出去。”
范仲淹愕然看着他问道:“转嫁出去,怎么个转嫁法?”
“若我们能收回西北,那么这一大片的地方到时就能分流出很大一部分冗员,到时再挟大胜之威,把剩下的冗员一次裁减掉,肃清吏治之后,其他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到时候也不只是肃清整治之么简单,如果陛下看到了希望,就算是真正恢复唐制也不难,只有真正还权于三省六部九寺,才谈得能裁减冗员,范公请想,如今六部九寺是个什么样子,空养着无数官员,但形同虚设,几乎没有实权,先说兵部吧,调兵权在枢密院手里,统兵权在三衙手里,兵部除了掌点存档,其它一无所事,户部更不用说,财政支度之权全在三使司手里,吏部呢?考功铨先官员等主要权力分散在中书省、审官院、枢密院、三班院、考功院之中,其它的下官就不一一赘述了,范公请想,若真能还权于六部,那么诸如考功院、审官院、三使司等这些部位就可以撤去,光这些,范公想过能裁减多少冗员吗?”
这回真是把范仲淹惊到了,他没想到许清最终的想法竟比他深入多陪,还权于三省六部九寺,连范仲淹都不曾敢想,若真能办到,则不只是裁减冗员、精简机构的好处了,各种政令也将通达得多,最主要的一点,相权将增加许多,那时将真正起到了制约一部分君权的作用,大臣们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范仲淹目光灼灼地看着许清道:“然则不先肃清吏治,裁减冗员,国库依然是入不敷出,子澄谈何收复西北呢?”
许清淡淡一笑,拿起清茶喝了一口,理清思路后才说道:“范公,西夏如今也是难以为继,民心厌战,只要我们能先抓住三点,钱、粮、军;在西夏虚弱之时全力一击,收复西北之地并不难。先说这钱吧,范公也知道我建银行、建船厂,船厂是长远之策,一但真能把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起来,国库收入绝对能增加两到三陪,目前朝廷年入一千八百万贯左右,到时增加到五六千万贯不成问题,且先说银行吧,范公绝对想不到银行敛财的速度有多快,下官敢保证,光是银行这一项收入,保证我大宋完成一场军制改革绝对不成问题。再说粮……”
许清把自己与赵祯说过改革司农寺、推广旱地作物的那些想法一一向范仲淹和盘托出,范仲淹听了连连点头。
“范公,关于粮食储备你也听说了,粮食储备不但是百年大计,也是目前军事扩张的重要保证,所以晚生的想法是,成立一个新的机构,划于司农寺管辖,选派能员专门负责青苗款的发放,及粮食储备的问题。咱们此时只须牢牢抓住银行的财,和青苗款所带来的粮,然后下大力气革新军制,裁减老弱,勤加督练,不出一年便练出一支精兵强将来。”
“范公,下官最终的意思就是,紧抓钱粮和军队,趁西夏这两年同样虚弱之时,一举收回西北,然后再把国内问题转嫁出去,无论是冗员还是土地兼并问题,到时都可顺势解决,可免去如今就从吏冶入手,碰个头破血流之局。”
许清说得口干舌燥,范仲淹却只是深深地看着他,以范仲淹的政治智慧,他不难看出从吏治入手失败的可能性有多大;而如今许清提供的这套方法确实有足够的诱惑力,只是太过超乎想象,范仲淹一时还有些迟疑。
许清自己笑笑,其实说白了,他这套法则不过是后世用烂的方法,资本方义向外扩张,最主要的原因无非就是为了转嫁国内重重矛盾,但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把国内矛盾向外转嫁的做法过。儒家的学说极大地限制了这种思想的出现,毕竟许清提供的这个方法军国主义色彩太浓,这而儒家学说背道而驰。
但对于比较务实的范仲淹来说,却有着非常大的诱惑力,按许清的做法,既不用一下触及大多数人的利益,从而引发群起反抗的局面,一但真能完成扩张,不但能收回汉唐故地,也能顺势解决国内的重重矛盾,范仲淹静静的深思着,目光不时在许清脸上停留,最后郑重地说道:“子澄,这事我要好好思量一翻才能作答。”
许清没说什么,要一下子改变范仲淹他们的想法不现实,如今还有些时间,让他和韩琦等人先沟通沟通也好,从吏治入手的阻力有多大想必他们也清楚,最后就看他们如何选择了。
第一百五十三章 军国主义?
书房之中灯光昏黄,映照在四壁上,两人的影子被无形的放大,气氛也有些沉重,许清和范仲淹都清楚,今夜商谈之事是何等重大,所以两人皆是言必慎之又慎,更不会去催促对方发言。
许清这几个月来,最关心的便是这场变法的走向,从他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现在呼吁变法的人除范仲淹、韩琦、富弼外,最要还有杜衍、欧阳修、蔡襄﹙谏官﹚、孙甫﹙谏官﹚、苏舜钦﹙集贤校理、临进奏院﹚、王益柔﹙集贤校理﹚、石介﹙国子监直讲﹚等人。
如果单论声望,这些人个个是公认的君子,象欧阳修、石介两人可称得上是文坛领袖这般的人物,蔡襄是著名的书法家,但在许清看来,这些人之中却缺少那种可以一锤定音的领袖人物。
都没有足够的震慑力,而范仲淹从吏治入手,就等于是把所有人都得罪完了,自己却没有足够的震慑力,别人能不群起而攻之吗?
许清个人认为,范仲淹他们在个人威望不足的情况下,要想把变法施行起来,那只有结党一途,把上面这些呼吁变法的人全都紧紧团结在一起,但这样一来更给了人家攻击的借口,宋代初期及中期,皇帝的极力还比较集中,他们可不光是提防军人,对文人结党同样十分忌讳。
许清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劝说范仲淹,茶已饮完了两杯,他才说道:“范公要拿整顿吏治作为变法的核心内容,这个下官可以理解,范公以诚待我,在此晚生也开诚布公与范公说说自己的想法及见解,自古以来每场变法,特别是触及吏治的变法,要想成功,先决条件必定是先掌握朝中的实权,才有可能成功打压所有反对的声音,范公是君子,今夜我也不怕说些犯忌之言,如今我大宋六部形同虚设,中书之权也被极大地分散,虽承唐制,但宰相之权与唐时相去甚远,也就是说,即使范公能执宰中书,也没有足够的权力来保证新法的施行,除非陛下能坚定支持范公到底,然而范公想过没有,陛下的性格宽仁、善于纳谏不错,但却不是那种雷厉风行,能在众多反对的声音中坚持己见的人主,一但将来陛下动摇,范公可想过后果。”
许清的话可谓是推心置腹了,范仲淹也甚为感动,许清所言血淋淋地切开了自己的要害,对吏治动手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反弹最利害的,甚至原本有些人是支持变法的,一但触及他们自己的根本利益之后,也会犹豫甚至坚决反对起来。
大部分既得利益官员反对更是必然,这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能力去压制这些反对的声音。
赵祯有足够的权力去压制,但正如许清所言,赵祯并不是那种能坚持原则的君主,范仲淹早就知道这些,但他之所以仍决心一试,甚至作好了和商鞅一样落个不得善终的打算,因为,他没有更好的选择。
“虽千万人,吾往矣!”范仲淹突然坚定地说道。
许清没想到范仲淹突然冒出这样一句来,心里更加着急,再顾不得许多了,他接着说道:“范公,这不是凭勇气和决心就能解决的问题,综合以上的情形,如果首先全力肃清吏治,下官敢拿性命担保,变法必败无疑,而且我估计,范公你们怕是坚持不到半年,便会一溃千里,纷纷被逐离朝堂。而这不单是你们个人前途命运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新法能否施行,关系到我大宋万年基业的问题,现在内忧外患,正是变法的最好时机,一但失败,想再重来就更难了。”
范仲淹一阵默然,沉吟了许久才说道:“然我大宋如今外有虎狼窥伺,内部冗员无数,人浮于事,致使国库入不敷出,已到了不得不革新的地步,子澄所说的这些其实老夫都早有心里准备,但除此之外,子澄你还有别的方法吗?若有,子澄不妨细细道来,咱们一同探讨一下。”
许清知道是到自己把心中想法抛出来的时候了,如果说服不了范仲淹这些名臣,那靠自己单独去影响赵祯,将是极为艰难的事。
“范公,下官一再的思量过,现在裁减冗员,肃清吏治必不可行,阻力太大,咱们根本经受不住诸多反对势力的反抗,那就只能另辟蹊径,我大宋的存在的问题还有一个方法可以解决,那就是把这些问题转嫁出去。”
范仲淹愕然看着他问道:“转嫁出去,怎么个转嫁法?”
“若我们能收回西北,那么这一大片的地方到时就能分流出很大一部分冗员,到时再挟大胜之威,把剩下的冗员一次裁减掉,肃清吏治之后,其他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到时候也不只是肃清整治之么简单,如果陛下看到了希望,就算是真正恢复唐制也不难,只有真正还权于三省六部九寺,才谈得能裁减冗员,范公请想,如今六部九寺是个什么样子,空养着无数官员,但形同虚设,几乎没有实权,先说兵部吧,调兵权在枢密院手里,统兵权在三衙手里,兵部除了掌点存档,其它一无所事,户部更不用说,财政支度之权全在三使司手里,吏部呢?考功铨先官员等主要权力分散在中书省、审官院、枢密院、三班院、考功院之中,其它的下官就不一一赘述了,范公请想,若真能还权于六部,那么诸如考功院、审官院、三使司等这些部位就可以撤去,光这些,范公想过能裁减多少冗员吗?”
这回真是把范仲淹惊到了,他没想到许清最终的想法竟比他深入多陪,还权于三省六部九寺,连范仲淹都不曾敢想,若真能办到,则不只是裁减冗员、精简机构的好处了,各种政令也将通达得多,最主要的一点,相权将增加许多,那时将真正起到了制约一部分君权的作用,大臣们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范仲淹目光灼灼地看着许清道:“然则不先肃清吏治,裁减冗员,国库依然是入不敷出,子澄谈何收复西北呢?”
许清淡淡一笑,拿起清茶喝了一口,理清思路后才说道:“范公,西夏如今也是难以为继,民心厌战,只要我们能先抓住三点,钱、粮、军;在西夏虚弱之时全力一击,收复西北之地并不难。先说这钱吧,范公也知道我建银行、建船厂,船厂是长远之策,一但真能把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起来,国库收入绝对能增加两到三陪,目前朝廷年入一千八百万贯左右,到时增加到五六千万贯不成问题,且先说银行吧,范公绝对想不到银行敛财的速度有多快,下官敢保证,光是银行这一项收入,保证我大宋完成一场军制改革绝对不成问题。再说粮……”
许清把自己与赵祯说过改革司农寺、推广旱地作物的那些想法一一向范仲淹和盘托出,范仲淹听了连连点头。
“范公,关于粮食储备你也听说了,粮食储备不但是百年大计,也是目前军事扩张的重要保证,所以晚生的想法是,成立一个新的机构,划于司农寺管辖,选派能员专门负责青苗款的发放,及粮食储备的问题。咱们此时只须牢牢抓住银行的财,和青苗款所带来的粮,然后下大力气革新军制,裁减老弱,勤加督练,不出一年便练出一支精兵强将来。”
“范公,下官最终的意思就是,紧抓钱粮和军队,趁西夏这两年同样虚弱之时,一举收回西北,然后再把国内问题转嫁出去,无论是冗员还是土地兼并问题,到时都可顺势解决,可免去如今就从吏冶入手,碰个头破血流之局。”
许清说得口干舌燥,范仲淹却只是深深地看着他,以范仲淹的政治智慧,他不难看出从吏治入手失败的可能性有多大;而如今许清提供的这套方法确实有足够的诱惑力,只是太过超乎想象,范仲淹一时还有些迟疑。
许清自己笑笑,其实说白了,他这套法则不过是后世用烂的方法,资本方义向外扩张,最主要的原因无非就是为了转嫁国内重重矛盾,但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把国内矛盾向外转嫁的做法过。儒家的学说极大地限制了这种思想的出现,毕竟许清提供的这个方法军国主义色彩太浓,这而儒家学说背道而驰。
但对于比较务实的范仲淹来说,却有着非常大的诱惑力,按许清的做法,既不用一下触及大多数人的利益,从而引发群起反抗的局面,一但真能完成扩张,不但能收回汉唐故地,也能顺势解决国内的重重矛盾,范仲淹静静的深思着,目光不时在许清脸上停留,最后郑重地说道:“子澄,这事我要好好思量一翻才能作答。”
许清没说什么,要一下子改变范仲淹他们的想法不现实,如今还有些时间,让他和韩琦等人先沟通沟通也好,从吏治入手的阻力有多大想必他们也清楚,最后就看他们如何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