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1 选贤关陇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零点中文网 www.ldzw.net,最快更新汉祚高门最新章节!
关中这种群情焦灼的氛围,持续了足足大半个月,终于雍州刺史府才透露出口风,确定了大将军宴请时流乡贤的日期。
于是一时间,郡县郊野气氛又高涨起来,凡是稍存心意者,俱都奔走打探该要如何加入其中,得到直面大将军的机会。
雍州刺史府与京兆郡府关于这件事也进行了多番讨论,该要如何挑选与会人员,他们所考虑的不独独只是这一次的宴请名单。
因为行台和大将军的意思是,类似西巡关中、宴请时流这样的活动,最好是做成一个固定的典礼,以后每年在没有特殊大事发生的情况下,大将军都要定期西巡,类似的典礼自然要做成每年固定的项目。
所以,最好的做法自然是就此整理出一套规令章程,用以选拔每年可以参与盛会的人员。
在这样的思路下,整个关中诸多士庶民众便被粗粗划分成几个群体,各以不同的手段方式挑选其中翘楚代表参加宴会。
而这样一个与会的资格,一旦有了规令加以固定下来,又可以作为一种荣誉的身份,用以犒奖表彰那些在野的贤流。
类似的典礼,其实行台都不陌生,像是早年江东的清议,之后行台每年也都要公车征访各地贤流、问礼论政。
广开言路,看起来仅仅只是一种宽大包容的表现,更深层次的原因,其实还是为了加强行台的统治。借助这些地方望势所在,使得行台执政合法性更加深入人心、广及郊野。
早在大将军驾临之前,行台便拟定了一份今次西行需要邀见邀见的名单。
站在行台角度,能够被列入名单上的人选自然也不会是什么寻常人,类似京兆杜氏、韦氏、北地傅氏、安定胡氏等等,这些关中郡县内或是在地方上誉望久享、或是累世冠缨的世族门户,俱都赫然在列。
大将军在驾临关中之后,便也以行台名义派遣公车各携符令分赴各郡,邀请这些关中旧户前来长安、共论世务。
虽然行台在施政方面保持着一个压制旧望名门的作风,甚至曾经做出几乎屠尽弘农杨氏这种酷烈事迹,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要将这些地方名门赶尽杀绝。
说到底,北伐的最核心使命还是要扫除胡虏,再铸华夏,而不是要搞什么阶级革命。而且必须要承认,这些地方上的名门某种程度上就代表着华夏文明传承到这个阶段的精华汇聚。
行台要做的也并不是将他们完全割除毁灭,而是要甄别吸收、消化于内。由行台发出邀请,请他们来到长安共谋大计,这是当然的礼节。但如果这些门户对此反应冷淡、乃至于视而不见,那就是另一段故事了,行台会告诉他们这个世道中没有谁是无可取代的。
而这些关中世族门户们也都识趣得很,并不敢在这件事上跟行台闹别扭,早早便派遣重要的族人前来长安,等待大将军的宴请接见。
并且有许多人家都将这份邀请当作一个荣耀,多作彰显宣说。毕竟行台虽然行事不乏强硬,但毕竟还是代表着晋祚正朔所在,王师入主关中以来,除了弘农杨氏这种实在不识趣而惨遭屠戮立威的门户之外,还没有发生过什么凌辱虐待乡宗门户的恶迹。
虽然行台各种政令施行,乡社、军府的创建,俱都极大程度打压了他们各自乡势,但跟此前暴虐关中、肆意杀戮的汉赵与羯赵相比,仍然无愧仁义之治的美名。
大将军西巡这么大的阵仗,自然不可能接见区区一些旧族代表了事。
因此除了行台亲自邀请的这些人家之外,还有就是各地郡县察举乡贤、邀请共襄盛举。而这一部分郡县举荐人员,其实说穿了便是地方上那些乏甚旧誉、因乱而兴的武宗豪强。
这些豪强武宗虽然清誉不著,但对乡势的把持,讲起来甚至还要超过那些冢中枯骨为美的世族门户。就算从整个关中层面而言,这一群体存在远不足成为王师对手,但具体到县乡郊野之内,却是行台政令能否施行乡野的最大阻力。
无论世族旧户还是郊野豪强,这都是原本关中残留的一些势力。邀请他们,那是给他们开放一个意见窗口,或者说发泄渠道。关中目下仍在营建恢复的关键时期,内部必须要稳定当先,能哔哔就别动手。
这一部分人有钱且有闲,如果不能通过正常途径加入行台统治结构之内,长久闲散于乡野之中,难免会杂念丛生。而行台选士任用已经自成章法,更不可能为了他们而大开方便之门,给予他们这样一个既能发表意见而又无伤大雅的身份机会,也算是一种安慰。
当然若仅仅只让这些人参与进来,沈大将军还没有闲到为了安抚他们而专程驾临关中。所以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些参与人员,如行台统治构架之内,吏治考评优异之人,哪怕仅仅只是区区一个乡社吏首,也可与大将军同席而饮,接受犒赏并陈奏最基层的施政苦乐。
还有一部分便就是缴纳各项赋税的大户,无论经营何种行业,行商、坐贾又或百工匠户,缴纳的赋税高,便说明对关中的恢复经营做出的贡献大,自然也就值得大将军出面慰问犒赏。
不过这最后一部分能够入选的还是有限,而且多为其他地域前来关中行商的豪商,真正关中人士得于邀请的反而不多。
一方面自然是因为关中刚刚铺开一个基础,还有赖进一步的建设,另一方面便是在大将军到来之前,关中各种税制仍是粗疏,各级官署仍然给那些地方上的乡户留有极大的余地作为一个缓冲期。
经过各个方面的挑选,最终能够参与进宴会的合共七百余人。通过这些入选者各自进选的途径,便也能看得出关中这两年经营建设的一个大概成果。通过郡县举荐得入的地方乡豪将近四百余人,可以想见这些关陇豪强仍然颇具势力。
不过这也是无可避免的事情,要知道关陇动乱并非朝夕,几乎从后汉末年开始,中朝短暂的统一也实在没能令王法章制深入人心,可以说是长达一百多年或轻或重的混乱期。行台复治关陇尚还不足两年,便想要完全杜绝地方上的乡豪力量,无异于痴人说梦。
与会人员的名单,总算是拟定出来,待到公之于众后,自然也难免几家欢喜几家忧愁。对于这一次的盛会,整个关陇之间可以说是万众期待,但浓缩到这一份名单中,自然不可能做到一网打尽。
而且刺史府在公布名单的时候便已经作出说明,这一次能够得以入选,资格是可以继续保留维持的,换言之下一次大将军西巡的时候,这些人同样得于有幸与大将军同席相论。
有了这样一个小规定,那么这一份名单便不仅仅只是一份宴会的资格,更代表着行台对于他们的一种认可,无论是哪一方面,都可以说是一种荣耀,一种表示他们所以秀出于一众乡徒同侪的认证。
而那些有意参加但却没有入选的时流乡户们,则就难免有些吃味失落,不免颇有微词但也都不敢宣之于口、形于面上,质疑这份名单的公正性。
毕竟行台无论出于哪一方面的考虑,既然拟定出这样一份名单,便意味着这些入选者在一定程度上便可以代表整个关中。他们这些没有入选的若是质疑,甚至都不需要行台出面,那些入选的乡户们便有可能与他们翻脸反目。
不过那些人纵使失意,倒也不至于完全绝望。因为这一份名单春秋一审,三年一换,入选乡户代表若是在这段时期中做出什么违礼、违禁的恶迹,一旦查实,即刻取缔资格,并择备选替补。而在三年的换期中,将是覆盖整个关陇的大换血,各方代表又将退回同一起点而作筛选。
有了这诸多安排,这一次的宴会意义便已经不再局限于大将军的出席,成了关陇时流内部的一种竞逐,甚至可以视作是乡情乡势的一种标志。
当所有人都沉醉其中,为之喜忧不定的时候,很少有人能够跳出来清楚察觉到,原本乡情乡势如何,那是乡野民间秩序运转自发形成的一种结果,可是行台仅仅只是通过一次宴会的安排,便不动声色的将这种仲裁权给收取回去。
宴会的地点被安排在了长安旧城与新城之间的一段高坡上,这高坡在当地又名龙首原,因此虽然官方没有做出什么特别的说明,但是民间已经自有俗称,将此命名为龙首宴。
目下的长安虽然也有修复,但主要还是集中在周边水道的疏浚沟通与城池本身的营建。所以新旧城池之间的这一段原野仍然保持着郊荒模样,没有营建什么建筑。
当被选作宴会举办地之后,渭水码头上万余名氐胡役力便被调集至此,经过七八天的昼夜营造,一座占地广阔、恢弘大气的石城便拔地而起。城池落成之日,便也是大将军集宴关陇时流的日期。
关中这种群情焦灼的氛围,持续了足足大半个月,终于雍州刺史府才透露出口风,确定了大将军宴请时流乡贤的日期。
于是一时间,郡县郊野气氛又高涨起来,凡是稍存心意者,俱都奔走打探该要如何加入其中,得到直面大将军的机会。
雍州刺史府与京兆郡府关于这件事也进行了多番讨论,该要如何挑选与会人员,他们所考虑的不独独只是这一次的宴请名单。
因为行台和大将军的意思是,类似西巡关中、宴请时流这样的活动,最好是做成一个固定的典礼,以后每年在没有特殊大事发生的情况下,大将军都要定期西巡,类似的典礼自然要做成每年固定的项目。
所以,最好的做法自然是就此整理出一套规令章程,用以选拔每年可以参与盛会的人员。
在这样的思路下,整个关中诸多士庶民众便被粗粗划分成几个群体,各以不同的手段方式挑选其中翘楚代表参加宴会。
而这样一个与会的资格,一旦有了规令加以固定下来,又可以作为一种荣誉的身份,用以犒奖表彰那些在野的贤流。
类似的典礼,其实行台都不陌生,像是早年江东的清议,之后行台每年也都要公车征访各地贤流、问礼论政。
广开言路,看起来仅仅只是一种宽大包容的表现,更深层次的原因,其实还是为了加强行台的统治。借助这些地方望势所在,使得行台执政合法性更加深入人心、广及郊野。
早在大将军驾临之前,行台便拟定了一份今次西行需要邀见邀见的名单。
站在行台角度,能够被列入名单上的人选自然也不会是什么寻常人,类似京兆杜氏、韦氏、北地傅氏、安定胡氏等等,这些关中郡县内或是在地方上誉望久享、或是累世冠缨的世族门户,俱都赫然在列。
大将军在驾临关中之后,便也以行台名义派遣公车各携符令分赴各郡,邀请这些关中旧户前来长安、共论世务。
虽然行台在施政方面保持着一个压制旧望名门的作风,甚至曾经做出几乎屠尽弘农杨氏这种酷烈事迹,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要将这些地方名门赶尽杀绝。
说到底,北伐的最核心使命还是要扫除胡虏,再铸华夏,而不是要搞什么阶级革命。而且必须要承认,这些地方上的名门某种程度上就代表着华夏文明传承到这个阶段的精华汇聚。
行台要做的也并不是将他们完全割除毁灭,而是要甄别吸收、消化于内。由行台发出邀请,请他们来到长安共谋大计,这是当然的礼节。但如果这些门户对此反应冷淡、乃至于视而不见,那就是另一段故事了,行台会告诉他们这个世道中没有谁是无可取代的。
而这些关中世族门户们也都识趣得很,并不敢在这件事上跟行台闹别扭,早早便派遣重要的族人前来长安,等待大将军的宴请接见。
并且有许多人家都将这份邀请当作一个荣耀,多作彰显宣说。毕竟行台虽然行事不乏强硬,但毕竟还是代表着晋祚正朔所在,王师入主关中以来,除了弘农杨氏这种实在不识趣而惨遭屠戮立威的门户之外,还没有发生过什么凌辱虐待乡宗门户的恶迹。
虽然行台各种政令施行,乡社、军府的创建,俱都极大程度打压了他们各自乡势,但跟此前暴虐关中、肆意杀戮的汉赵与羯赵相比,仍然无愧仁义之治的美名。
大将军西巡这么大的阵仗,自然不可能接见区区一些旧族代表了事。
因此除了行台亲自邀请的这些人家之外,还有就是各地郡县察举乡贤、邀请共襄盛举。而这一部分郡县举荐人员,其实说穿了便是地方上那些乏甚旧誉、因乱而兴的武宗豪强。
这些豪强武宗虽然清誉不著,但对乡势的把持,讲起来甚至还要超过那些冢中枯骨为美的世族门户。就算从整个关中层面而言,这一群体存在远不足成为王师对手,但具体到县乡郊野之内,却是行台政令能否施行乡野的最大阻力。
无论世族旧户还是郊野豪强,这都是原本关中残留的一些势力。邀请他们,那是给他们开放一个意见窗口,或者说发泄渠道。关中目下仍在营建恢复的关键时期,内部必须要稳定当先,能哔哔就别动手。
这一部分人有钱且有闲,如果不能通过正常途径加入行台统治结构之内,长久闲散于乡野之中,难免会杂念丛生。而行台选士任用已经自成章法,更不可能为了他们而大开方便之门,给予他们这样一个既能发表意见而又无伤大雅的身份机会,也算是一种安慰。
当然若仅仅只让这些人参与进来,沈大将军还没有闲到为了安抚他们而专程驾临关中。所以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些参与人员,如行台统治构架之内,吏治考评优异之人,哪怕仅仅只是区区一个乡社吏首,也可与大将军同席而饮,接受犒赏并陈奏最基层的施政苦乐。
还有一部分便就是缴纳各项赋税的大户,无论经营何种行业,行商、坐贾又或百工匠户,缴纳的赋税高,便说明对关中的恢复经营做出的贡献大,自然也就值得大将军出面慰问犒赏。
不过这最后一部分能够入选的还是有限,而且多为其他地域前来关中行商的豪商,真正关中人士得于邀请的反而不多。
一方面自然是因为关中刚刚铺开一个基础,还有赖进一步的建设,另一方面便是在大将军到来之前,关中各种税制仍是粗疏,各级官署仍然给那些地方上的乡户留有极大的余地作为一个缓冲期。
经过各个方面的挑选,最终能够参与进宴会的合共七百余人。通过这些入选者各自进选的途径,便也能看得出关中这两年经营建设的一个大概成果。通过郡县举荐得入的地方乡豪将近四百余人,可以想见这些关陇豪强仍然颇具势力。
不过这也是无可避免的事情,要知道关陇动乱并非朝夕,几乎从后汉末年开始,中朝短暂的统一也实在没能令王法章制深入人心,可以说是长达一百多年或轻或重的混乱期。行台复治关陇尚还不足两年,便想要完全杜绝地方上的乡豪力量,无异于痴人说梦。
与会人员的名单,总算是拟定出来,待到公之于众后,自然也难免几家欢喜几家忧愁。对于这一次的盛会,整个关陇之间可以说是万众期待,但浓缩到这一份名单中,自然不可能做到一网打尽。
而且刺史府在公布名单的时候便已经作出说明,这一次能够得以入选,资格是可以继续保留维持的,换言之下一次大将军西巡的时候,这些人同样得于有幸与大将军同席相论。
有了这样一个小规定,那么这一份名单便不仅仅只是一份宴会的资格,更代表着行台对于他们的一种认可,无论是哪一方面,都可以说是一种荣耀,一种表示他们所以秀出于一众乡徒同侪的认证。
而那些有意参加但却没有入选的时流乡户们,则就难免有些吃味失落,不免颇有微词但也都不敢宣之于口、形于面上,质疑这份名单的公正性。
毕竟行台无论出于哪一方面的考虑,既然拟定出这样一份名单,便意味着这些入选者在一定程度上便可以代表整个关中。他们这些没有入选的若是质疑,甚至都不需要行台出面,那些入选的乡户们便有可能与他们翻脸反目。
不过那些人纵使失意,倒也不至于完全绝望。因为这一份名单春秋一审,三年一换,入选乡户代表若是在这段时期中做出什么违礼、违禁的恶迹,一旦查实,即刻取缔资格,并择备选替补。而在三年的换期中,将是覆盖整个关陇的大换血,各方代表又将退回同一起点而作筛选。
有了这诸多安排,这一次的宴会意义便已经不再局限于大将军的出席,成了关陇时流内部的一种竞逐,甚至可以视作是乡情乡势的一种标志。
当所有人都沉醉其中,为之喜忧不定的时候,很少有人能够跳出来清楚察觉到,原本乡情乡势如何,那是乡野民间秩序运转自发形成的一种结果,可是行台仅仅只是通过一次宴会的安排,便不动声色的将这种仲裁权给收取回去。
宴会的地点被安排在了长安旧城与新城之间的一段高坡上,这高坡在当地又名龙首原,因此虽然官方没有做出什么特别的说明,但是民间已经自有俗称,将此命名为龙首宴。
目下的长安虽然也有修复,但主要还是集中在周边水道的疏浚沟通与城池本身的营建。所以新旧城池之间的这一段原野仍然保持着郊荒模样,没有营建什么建筑。
当被选作宴会举办地之后,渭水码头上万余名氐胡役力便被调集至此,经过七八天的昼夜营造,一座占地广阔、恢弘大气的石城便拔地而起。城池落成之日,便也是大将军集宴关陇时流的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