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49 河洛之险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零点中文网 www.ldzw.net,最快更新汉祚高门最新章节!
“使渤海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全制其险。”
这是《三国志》中魏武曹操在山东诸侯会盟讨伐董卓时的进策,无论这一战略高名与否、是否具备可行性,但最起码是点明了洛阳周边的关隘要塞。
洛阳古来有八关之险,曹操这段话之外,尚有南面的伊阙和广成关。那是因为在当时这两处关隘已经被时任长沙太守的孙坚所占据,并且孙坚于广成关斩杀董卓部将华雄。
除此之外,尚有位于洛阳西面与关中之间的函谷关,这便构成了围绕整个河洛地区的重要关隘。
淮南军自年初用兵以来,最大的战略意图就是为了夺取河洛。至于黎阳并邺城等河北之间的战事,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打灭来自河北方面的干涉。
事实上在开战之初,沈哲子计划中能够重创石堪,使其无力南顾,便算是完成了这一阶段的战略目标。但是石堪太不禁打,兼之石虎也不愿错过淮南军北上给其带来的机会,所以便造成了眼下的局面。
曹操时期所面对的董卓。与当下盘踞河洛的桃豹,根本不算是等量对手。而且东汉末年的纷争与当下的战争环境也完全不同,由此便造成了战斗风格与节奏的完全不同。
东汉末年虽然诸侯并起,豪强争立,但在最开始生产力还没有遭到后世那么严重的摧残和破坏,所以不乏长期对峙包括投入大规模兵员的大会战,这一点在三国并立的时候表现的尤其明显。三国各自接壤区域内,几乎一直保持着紧张的对峙,并且近乎连环劫一般的开战。
三国一统于晋,短短的太康之治并不足以使南北元气尽复,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生产力和生产环境遭到更加严重的破坏。这就造成了无论南北哪一方当国者,都没有足够的积蓄和实力进行长久的对峙消耗。
所以这一个时期战争节奏要快速的多,多野战、攻坚,速战速决,每一场战事都很难持续太久。归根到底在于一个字,那就是穷,如果一场战争拖得太久,虽胜尤败。
当然,虽然战争基础不同,但基本道理还是相通的。攻防洛阳的重点,还是在于周边的险关,至于洛阳本身城池的得失,反而不太重要。
早年两赵相争,也曾围绕洛阳展开数次颇大规模交战,其战斗胜负的核心,便就在于周边关隘通道的运用。
西面连接关中的函谷关暂且不提,洛阳北面稍显开阔一些,但有黄河横淌而过,而在黄河北岸又有邙山作为屏障,再往东则到达地处河北平原的河内郡。在这一个方向最重要的关口便是孟津,并位于河中的小平津。
洛阳向东过偃师,通过黄河与嵩山之间一条狭窄通道与荥阳连接,而在这条通道上便是极富盛名的成皋、虎牢关。虎牢关乃是豫西丘陵山地与东面广袤平原的一个连接点,楚汉争霸时以项羽之强,仍然难以越雷池一步,足见其险重。
而曹操所言之轘辕、太谷两关,位于洛阳东南并偏南位置。这其中尤以轘辕关更加重要,此关位于嵩山内少室与太室山之间的峡谷内,由此而出便可直达豫中腹地,直扑许昌,扼住颖水而泛舟冲击淮水。
所谓永嘉之乱,便是汉赵刘聪攻陷洛阳为起点,刘聪围攻洛阳时,其子刘粲便是从轘辕关而出,汝、颖、陈、梁之间尽为践踏。
洛阳正南方向便是伊阙,后称为龙门。所谓伊阙,便是伊水水道门阙,只要冲过此处关口,便可直抵洛阳,乃是河洛平原上当之无愧的南大门。
淮南军既然一早便已经确定收复河洛的战略意图,自然也是从一开始就在布局。
从去年开始,淮南军便出兵扫荡盘踞于南阳的豪强王国,将此地彻底清理出来,以供谯王司马无忌率部北上入镇,一直达于宛城。
谯王所部人马只在三四千之间,因此在淮南军大举北上之前,沈哲子又派谢奕、沈云率领三千淮南骑兵驰援,再加上自襄城而西进鲁阳的三千军队,合共万数兵力堵住桃豹军队南出的通道。
而在东南轘辕关出口所指的许昌,则干脆就成了淮南大军集结的大本营,成千上万士卒于此集结,即便不是针对河洛,也足以令桃豹所部心惊胆战,不敢轻出。
当然在某一段时间内,许昌这里曾经出现防守漏洞,那就是沈哲子孤军北临河畔,南面各军紧急抽调北上驰援的时候。
许昌乃是淮南军今次北上兵士、物用集结的大本营,在那一段时间内,如果桃豹敢于集结人马勇出轘辕关,以锐猛骑兵偷袭许昌,未必不能得手。因为那一段时间内的许昌,像极了官渡之战的乌巢。
很可惜,沈哲子部下中没有出现一个许攸。而且当时淮南军势大汹涌直逼河北,并不是将桃豹作为主要对手。那个时期桃豹手下将士们还在热衷于抢掠来往汝南的商旅,并没有察觉到这一个难得的战机。
时机稍纵即逝,很快谯王便率部北上进攻伊阙,打了敌军一个措手不及。南面门户被直接威胁,兼之成皋方面始终面临着庞大压力,桃豹即便有察觉到许昌的削弱,那时候也根本没有时间和实力再有什么动作了。
而随着黎阳一战结束,毛宝率部自鸿沟而下,回镇许昌的同时,也要挺进轘辕关,将淮南军这一点漏洞彻底弥补。
所以,目下的形势是,在洛阳周边这些险关中,淮南军已经堵住了伊阙和成皋这两个最重要的门户通道。轘辕关方面也已经预留了足够的兵力,即便不能成功攻入河洛,最起码也能将敌军堵在河洛出不来,保证豫州腹地的安全。
在荥阳大营中,徐州众将算是第一次参加淮南都督府正式的军事会议。当淮南军此前有关于洛阳方面的布置摆在眼前时,这些来自徐州的将领们不免大感惊诧。
老实说,人难免会有争胜之心,尤其武人在这方面争胜之心更加炽热。徐州原本也是江北最为重要的军镇之一,这些将领军头们即便不言百战这种虚数,也都是屡经战事考验的战将,兵众不言尽是精锐,最起码各人的嫡系部曲战斗力都是有着充足保证的。
可是自从几年前的淮上大战,淮南异军突起,无论在战绩还是风评上,都稳稳压过徐州军一头。虽然这些军头们各因所需。绝大多数都与淮南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但是对于这一现象心内多少都存一些怨气。
甚至包括一些或明示或暗示准备投靠沈哲子的徐州军头们,更多还是出于对前途的考虑,而不是笃定认为淮南军就胜过了徐州军。在他们看来,淮南军的战斗力更多还是建立在强械厚用的基础上,一旦双方保持同一水平,淮南军绝不会是徐州军的对手。
诚然黎阳一战给他们带来不小的挫败感,虽然此战最终是以石堪军队自身崩溃而告终,但问题是能够大势压迫敌军几无抗拒之心、未战先溃,本身就要比鏖战得胜要困难得多。
徐州众将俱都是久从戎旅战将,自然不会在这方面以诟病淮南军。尤其淮南一旅偏师便敢深入北上,直取邺城,这更让他们不得不给予淮南军正视,对方最起码是与自己等同的精锐将士。
而在看到淮南军为了收复河洛所做出的布置后,徐州众将们也终于体悟到何以淮南军能够屡建殊功,哪怕双方战斗力相等,但徐州军的确不是淮南军的对手。
最起码一点,淮南军从三月伊始便集结万数军队,将河洛南大门给封锁住。哪怕这一时期内主要作战区还在河北方向,但这一支人马始终保持着集结备战的状态,单单这一点便是徐州军所不能企及的。
提前做出布置、有针对性的进行攻防,这不是多么了不起的计谋,大凡有着正常战术谋略的将领都能做出这一决定。但问题是,要将决定施行下去,难度却要大得多。
徐州众将久镇于边,但从他们记忆中很少有进行大规模的动员会战,且持续这么久的时间。徐州作战大多都是应激状态,强势时主动出击,弱势时被动防守,哪怕是今次大进于青兖之间,也根本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诸将各出猎功,打到哪一步算是哪一步。
因此当泰山郡突然出现变数,本身都没有一个应对方案,也没有哪一军主动出击定乱。最后反倒是沈牧这个外来者率先出手,其余各军才随后赶上。
类似南阳之众集结半年之久,更是想都不要想,半年多的时间不得寸功还要耗费大量物用,就算刺史府肯主动承担这一付出,众将们也都未必乐意。眼见旁人猎功,他们却龟缩于后,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干脆解散部曲回家种田。
所以,凭着徐州军那种组织模式,在面对河洛这一庞大目标,想要提前数月之久便进行布置,基本是不可能做到的。他们那种战斗模式,就是临战之前刺史出面统筹各方,约定齐进,然后再各路并发,气势汹汹打过去。
如此一来,敌军便早有了防备,做出针对性的布置。一旦战事进展不如人意,或是发现某一方战斗更加艰难,那一方将士便会有所不满,或要更多补偿、或是转攻旁处以确保自己利益,谈得拢就打,谈不拢就退。
能够一鼓作气拿下目标那是最好的结果,如果拿不下而不得不退回的话,类似过程又要再重复一次。
“使渤海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全制其险。”
这是《三国志》中魏武曹操在山东诸侯会盟讨伐董卓时的进策,无论这一战略高名与否、是否具备可行性,但最起码是点明了洛阳周边的关隘要塞。
洛阳古来有八关之险,曹操这段话之外,尚有南面的伊阙和广成关。那是因为在当时这两处关隘已经被时任长沙太守的孙坚所占据,并且孙坚于广成关斩杀董卓部将华雄。
除此之外,尚有位于洛阳西面与关中之间的函谷关,这便构成了围绕整个河洛地区的重要关隘。
淮南军自年初用兵以来,最大的战略意图就是为了夺取河洛。至于黎阳并邺城等河北之间的战事,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打灭来自河北方面的干涉。
事实上在开战之初,沈哲子计划中能够重创石堪,使其无力南顾,便算是完成了这一阶段的战略目标。但是石堪太不禁打,兼之石虎也不愿错过淮南军北上给其带来的机会,所以便造成了眼下的局面。
曹操时期所面对的董卓。与当下盘踞河洛的桃豹,根本不算是等量对手。而且东汉末年的纷争与当下的战争环境也完全不同,由此便造成了战斗风格与节奏的完全不同。
东汉末年虽然诸侯并起,豪强争立,但在最开始生产力还没有遭到后世那么严重的摧残和破坏,所以不乏长期对峙包括投入大规模兵员的大会战,这一点在三国并立的时候表现的尤其明显。三国各自接壤区域内,几乎一直保持着紧张的对峙,并且近乎连环劫一般的开战。
三国一统于晋,短短的太康之治并不足以使南北元气尽复,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生产力和生产环境遭到更加严重的破坏。这就造成了无论南北哪一方当国者,都没有足够的积蓄和实力进行长久的对峙消耗。
所以这一个时期战争节奏要快速的多,多野战、攻坚,速战速决,每一场战事都很难持续太久。归根到底在于一个字,那就是穷,如果一场战争拖得太久,虽胜尤败。
当然,虽然战争基础不同,但基本道理还是相通的。攻防洛阳的重点,还是在于周边的险关,至于洛阳本身城池的得失,反而不太重要。
早年两赵相争,也曾围绕洛阳展开数次颇大规模交战,其战斗胜负的核心,便就在于周边关隘通道的运用。
西面连接关中的函谷关暂且不提,洛阳北面稍显开阔一些,但有黄河横淌而过,而在黄河北岸又有邙山作为屏障,再往东则到达地处河北平原的河内郡。在这一个方向最重要的关口便是孟津,并位于河中的小平津。
洛阳向东过偃师,通过黄河与嵩山之间一条狭窄通道与荥阳连接,而在这条通道上便是极富盛名的成皋、虎牢关。虎牢关乃是豫西丘陵山地与东面广袤平原的一个连接点,楚汉争霸时以项羽之强,仍然难以越雷池一步,足见其险重。
而曹操所言之轘辕、太谷两关,位于洛阳东南并偏南位置。这其中尤以轘辕关更加重要,此关位于嵩山内少室与太室山之间的峡谷内,由此而出便可直达豫中腹地,直扑许昌,扼住颖水而泛舟冲击淮水。
所谓永嘉之乱,便是汉赵刘聪攻陷洛阳为起点,刘聪围攻洛阳时,其子刘粲便是从轘辕关而出,汝、颖、陈、梁之间尽为践踏。
洛阳正南方向便是伊阙,后称为龙门。所谓伊阙,便是伊水水道门阙,只要冲过此处关口,便可直抵洛阳,乃是河洛平原上当之无愧的南大门。
淮南军既然一早便已经确定收复河洛的战略意图,自然也是从一开始就在布局。
从去年开始,淮南军便出兵扫荡盘踞于南阳的豪强王国,将此地彻底清理出来,以供谯王司马无忌率部北上入镇,一直达于宛城。
谯王所部人马只在三四千之间,因此在淮南军大举北上之前,沈哲子又派谢奕、沈云率领三千淮南骑兵驰援,再加上自襄城而西进鲁阳的三千军队,合共万数兵力堵住桃豹军队南出的通道。
而在东南轘辕关出口所指的许昌,则干脆就成了淮南大军集结的大本营,成千上万士卒于此集结,即便不是针对河洛,也足以令桃豹所部心惊胆战,不敢轻出。
当然在某一段时间内,许昌这里曾经出现防守漏洞,那就是沈哲子孤军北临河畔,南面各军紧急抽调北上驰援的时候。
许昌乃是淮南军今次北上兵士、物用集结的大本营,在那一段时间内,如果桃豹敢于集结人马勇出轘辕关,以锐猛骑兵偷袭许昌,未必不能得手。因为那一段时间内的许昌,像极了官渡之战的乌巢。
很可惜,沈哲子部下中没有出现一个许攸。而且当时淮南军势大汹涌直逼河北,并不是将桃豹作为主要对手。那个时期桃豹手下将士们还在热衷于抢掠来往汝南的商旅,并没有察觉到这一个难得的战机。
时机稍纵即逝,很快谯王便率部北上进攻伊阙,打了敌军一个措手不及。南面门户被直接威胁,兼之成皋方面始终面临着庞大压力,桃豹即便有察觉到许昌的削弱,那时候也根本没有时间和实力再有什么动作了。
而随着黎阳一战结束,毛宝率部自鸿沟而下,回镇许昌的同时,也要挺进轘辕关,将淮南军这一点漏洞彻底弥补。
所以,目下的形势是,在洛阳周边这些险关中,淮南军已经堵住了伊阙和成皋这两个最重要的门户通道。轘辕关方面也已经预留了足够的兵力,即便不能成功攻入河洛,最起码也能将敌军堵在河洛出不来,保证豫州腹地的安全。
在荥阳大营中,徐州众将算是第一次参加淮南都督府正式的军事会议。当淮南军此前有关于洛阳方面的布置摆在眼前时,这些来自徐州的将领们不免大感惊诧。
老实说,人难免会有争胜之心,尤其武人在这方面争胜之心更加炽热。徐州原本也是江北最为重要的军镇之一,这些将领军头们即便不言百战这种虚数,也都是屡经战事考验的战将,兵众不言尽是精锐,最起码各人的嫡系部曲战斗力都是有着充足保证的。
可是自从几年前的淮上大战,淮南异军突起,无论在战绩还是风评上,都稳稳压过徐州军一头。虽然这些军头们各因所需。绝大多数都与淮南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但是对于这一现象心内多少都存一些怨气。
甚至包括一些或明示或暗示准备投靠沈哲子的徐州军头们,更多还是出于对前途的考虑,而不是笃定认为淮南军就胜过了徐州军。在他们看来,淮南军的战斗力更多还是建立在强械厚用的基础上,一旦双方保持同一水平,淮南军绝不会是徐州军的对手。
诚然黎阳一战给他们带来不小的挫败感,虽然此战最终是以石堪军队自身崩溃而告终,但问题是能够大势压迫敌军几无抗拒之心、未战先溃,本身就要比鏖战得胜要困难得多。
徐州众将俱都是久从戎旅战将,自然不会在这方面以诟病淮南军。尤其淮南一旅偏师便敢深入北上,直取邺城,这更让他们不得不给予淮南军正视,对方最起码是与自己等同的精锐将士。
而在看到淮南军为了收复河洛所做出的布置后,徐州众将们也终于体悟到何以淮南军能够屡建殊功,哪怕双方战斗力相等,但徐州军的确不是淮南军的对手。
最起码一点,淮南军从三月伊始便集结万数军队,将河洛南大门给封锁住。哪怕这一时期内主要作战区还在河北方向,但这一支人马始终保持着集结备战的状态,单单这一点便是徐州军所不能企及的。
提前做出布置、有针对性的进行攻防,这不是多么了不起的计谋,大凡有着正常战术谋略的将领都能做出这一决定。但问题是,要将决定施行下去,难度却要大得多。
徐州众将久镇于边,但从他们记忆中很少有进行大规模的动员会战,且持续这么久的时间。徐州作战大多都是应激状态,强势时主动出击,弱势时被动防守,哪怕是今次大进于青兖之间,也根本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诸将各出猎功,打到哪一步算是哪一步。
因此当泰山郡突然出现变数,本身都没有一个应对方案,也没有哪一军主动出击定乱。最后反倒是沈牧这个外来者率先出手,其余各军才随后赶上。
类似南阳之众集结半年之久,更是想都不要想,半年多的时间不得寸功还要耗费大量物用,就算刺史府肯主动承担这一付出,众将们也都未必乐意。眼见旁人猎功,他们却龟缩于后,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干脆解散部曲回家种田。
所以,凭着徐州军那种组织模式,在面对河洛这一庞大目标,想要提前数月之久便进行布置,基本是不可能做到的。他们那种战斗模式,就是临战之前刺史出面统筹各方,约定齐进,然后再各路并发,气势汹汹打过去。
如此一来,敌军便早有了防备,做出针对性的布置。一旦战事进展不如人意,或是发现某一方战斗更加艰难,那一方将士便会有所不满,或要更多补偿、或是转攻旁处以确保自己利益,谈得拢就打,谈不拢就退。
能够一鼓作气拿下目标那是最好的结果,如果拿不下而不得不退回的话,类似过程又要再重复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