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第1908章 最毒女人心5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零点中文网 www.ldzw.net,最快更新拐个皇帝回现代最新章节!
这简直是骇人听闻。
拓跋宏,可谓是历史上第一位,也许也是唯一一位解散后宫的皇帝。
纵然冯妙莲思想早就变了,也觉得这事情不可思议。
“妙莲,你也不必担心了,我会尽快下令下去,让她们去封地或者出宫……”
她怔怔地问:“陛下,你何必这么着急?”
他呵呵笑起来,眼神变得有点儿狡黠:“妙莲,我其实觉得生活越简单越好。”
后宫三千女人,大多数人连皇帝的面都没见过。可是能见到面的自然要想尽一切办法,女人就是想把唐僧弄上床——生了一个孩子的还要生第二个;没有怀孕的赶紧想办法……获得皇帝的宠幸,得到封赏晋升才是王道。
手段之多,花样之繁,在很多男人眼里是一种骄傲和福气,但在另一些男人眼里,也可能是痛苦和灾难。
男人,哪里能天天生活在这样充满诱惑的环境之下?
更何况,每天回来,很晚很晚,他都看到她的等待——乌青着眼圈地苦苦的等待,因此,殚精竭虑,却一筹莫展。
他这样做,都是为了她。
废立皇后,治疗不孕,解散后宫……所有他能做的和不能做的,他都在为她做。
恍恍惚惚的,想起自己的母亲,境况何其相似?
亡国女奴,无依无靠,从未得到那个男人的恩宠,甚至连多看几眼都不曾。当年在先帝爷爷罗迦的后宫,她是属于被驱逐出宫的一类,给了许多的金银珠宝,任其改嫁。只是,时移世易,这一次,竟然是轮到自己驱逐其他的后妃。
母亲昔日想也不敢想的一切,竟然落到了自己的身上。
母亲死得太早了,她对之已经没有太深刻的印象了,骨子里,却有喜有悲,真是因果循环,何其惨烈。当年,冯太后的爱人驱逐母亲;现在,是她的儿子为她的女儿驱逐别的女人。
如果说这世界上真有补偿这回事——那么,这就是吧?
冥冥之中,难道是母亲的保佑?
做了一辈子的妾奴,从一个男人身边流浪到另一个男人身边,这一次,到女儿的时候才终结了这样的命运?
当年寒微之时,几曾奢望自己的女儿还有成为皇后的一日?
妙莲蜷缩着身子,不知道自己面临的这一幕到底是梦境还是现实。
身边的男人,有一种敬畏之情。
是他,把她捧得这么高。
一个男人,到底要有多大的决心和勇气,才能做到这一点?衣不如新人不如旧,从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拓跋宏,难道他就不怕此后几十年的朝朝暮暮,天天只能对着一个人难道不会觉得厌倦?
“妙莲……”
她含糊不清:“陛下,我好困了……”
其实并不是瞌睡,而是害怕——她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样的心情。
他的声音温柔得出奇:“我都忘了,你不能熬夜……妙莲,好好休息吧,等睡醒了再说……”
她真的躺在他伸出的手臂上,很快就发出了熟睡的均匀的呼吸之声。
他也很快闭上了眼睛,迷糊之际还在想,只要这件事情解决了,一切就彻底改变了。
第二日,后宫上下掀起了轩然大波。
妃嫔们聚集在一起,三三两两,小心密谋,不知是福是祸,只一个个觉得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天啦,陛下要把自己等人赶到什么地方去?
纵然封地华丽而富贵,又自由自在,可是,这一辈子哪里还能见到皇帝一面?
最先反弹的,还是外臣。
此诏一出,内阁哗然。
那些跟随拓跋宏多年的大臣们也不敢相信:古往今来,从无此先例。陛下,这到底是要干什么?所以,当日退朝之后,大家便联名要求见皇帝。
咸阳王混在一干大臣里,他比任何人都来得震动,可是,对于皇兄的性子,他比任何人都了解。一旦他真的下了决心,别说几十名大臣请愿,就算天下人都联名,那也是无济于事的。
所幸拓跋宏和颜悦色地召见了众人,君臣之间并无对抗的痕迹。
首先跪下去的是世袭的王爷东阳王。他是昔日老王爷拓跋丕的长子,也已经五十出头了。拓跋丕历经三朝,活到80岁才死,当年是冯太后麾下最信任的鲜卑大臣之一,每每赏赐李冲等人时,他都是一并算在内的心腹股肱。他虽然已经去世多年,但拓跋宏对他的长子也是另眼相看的。
东阳王看看四周的目光,知道众人心思和自己相同,就直言不讳:“陛下,何以突然决定要解散后宫?”
拓跋宏也环顾四周,当看到所有人的目光都充满了疑虑时,他笑着站起来:“朕在诏书里不是说得很明白么?”
东阳王大着胆子:“臣等认为诏书内容不合理,压着没发下去。”
东阳王等人几乎相当于内阁宰相的地位,皇帝的诏书很少直接颁布,一般是先下发给他们,再颁布下去。理论上,如果大臣觉得皇帝的奏折有非常大的错误的话,可以留起来不发。但是,这种可能非常小,基本上不存在随意驳斥皇帝诏书的问题。
但这一次,他们也是第一次使用了拒绝的权利。
拓跋宏就像早已料到了似的,他居然也没动怒,反问道:“那么,东阳王觉得有何问题?这不过是朕的家事而已,难道还需要拿到朝堂上去讨论?”
“皇帝无家事,后宫半壁江山,陛下的家事也是臣等的国事。”
这话说得已经很不客气了,几乎超越君臣之间的界限了。
拓跋宏从龙椅上站起来,盯着东阳王:“好,你王爷你就说说,朕的决定到底有何不妥当的?”
“这……这……”
东阳王支支吾吾的,他虽然明知不对,但到底不对在哪里也说不出来,而且他并不是一个能言善辩之人,说了半天也不得要领,憋了半天,脸色通红,转向身边的咸阳王:“咸阳王,你说说。”
咸阳王本是不欲和皇兄直接对决,可此时已经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所有的目光都看着自己,他不得不硬着头皮,干咳一声:“按理说,皇兄的家事,我们这些做大臣的是不该干涉的……”
“咳咳咳……”
下面立即一片咳嗽之声,所有人等都对他怒目而视。人家推举他出来,是为了让他做“直谏”的忠臣,而非是为了讨好皇帝。
咸阳王慌了,知道此时决计不能首鼠两端,否则,自己在鲜卑贵戚心目中的地位必将大打折扣。而且,皇兄的决定对自己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他干脆豁出去了:“臣弟也认为皇兄的决定不妥。后宫历来是国家政治很重要的一部分,谁主理后宫谁就是主理了半壁江山,而且,现在宫里在皇后之下的各位娘娘,不但是地位高贵的妃嫔,而且好多是豪门世家的千金小姐,我们迁都洛阳,这些豪门世家都是出了大力气的,如果皇兄把她们遣送到各自的封地,各方面会作何感想?要知道,南朝的士人一向把婚姻看得非常重要,他们绝不允许自家的女子轻易被休出去……”
这一番话非常厉害,言下之意就是在提醒:你拓跋宏自己叫大家联姻,可你却带头破坏,如此下去,汉化改革如何能彻底的巩固并扩大?
众人立即齐声附和:“是啊,咸阳王说的是……”
“臣等恳请陛下好好考虑考虑……”
……
拓跋宏依旧不慌不忙,他挥了挥手,众人立即安静下来。
“谁说朕要休了妃嫔们?”
大臣们你看我,我看你。
“各位可能理解错了诏书的内容。朕解散后宫,并非是废黜各位妃嫔……”他把“废黜”二字咬得很重,“朕只是想换一种方式,让子孙们更加健康的成长。自汉高祖刘邦开始,分封诸王,长大之后都是在各封地生活。以前,母亲随着儿子去封地的并不多。可是,朕认为,这是很不人道的。你们想想,这天下孝道人伦什么最大?”
众人面面相觑。
汉朝开始,的确是诸王都要去外地。最著名的是汉文帝,他是刘邦最不受宠的小妾薄氏所生。薄氏姿色平平,因为姐妹引荐才偶尔得到刘邦一夜垂青。男人风流一夜后,什么都不记得了,第二天也就不理睬她了。却不料,她居然怀孕生子。
但在皇帝来说,多一个儿子少一个儿子也没啥,也没什么太大的封赏和地位,干脆将之打发去了儿子的封地代国。
也正是如此,她才侥幸躲过了吕雉的毒手,母子平安,等吕雉自己的儿子死了,其他妃嫔的儿子也被杀光了,代王自然做了皇帝,这才成就了一代“文景之治”。
拓跋宏举了这个例子,诸位大臣倒真是不好挑出什么毛病。
“天下之道,莫过于奉养母亲。朕左思右想,一个母亲,什么在她们心目中最重要?那肯定是她们的儿女。而在子女心目之中呢?同样,肯定也是母亲最重要。如果母子之间长期各安天涯,常年不得相见,这岂不是违背了人伦大义?孔子云,‘父母在,不远游’,如果让各位小王子以后都可以在生母身边成长,尽到孝顺,母子之间自然感情深浓,同享天伦之乐,这难道不是很重要的事情?而且,这也是我们北国的立国之本,也是太祖爷爷等一直的心愿……”
这简直是骇人听闻。
拓跋宏,可谓是历史上第一位,也许也是唯一一位解散后宫的皇帝。
纵然冯妙莲思想早就变了,也觉得这事情不可思议。
“妙莲,你也不必担心了,我会尽快下令下去,让她们去封地或者出宫……”
她怔怔地问:“陛下,你何必这么着急?”
他呵呵笑起来,眼神变得有点儿狡黠:“妙莲,我其实觉得生活越简单越好。”
后宫三千女人,大多数人连皇帝的面都没见过。可是能见到面的自然要想尽一切办法,女人就是想把唐僧弄上床——生了一个孩子的还要生第二个;没有怀孕的赶紧想办法……获得皇帝的宠幸,得到封赏晋升才是王道。
手段之多,花样之繁,在很多男人眼里是一种骄傲和福气,但在另一些男人眼里,也可能是痛苦和灾难。
男人,哪里能天天生活在这样充满诱惑的环境之下?
更何况,每天回来,很晚很晚,他都看到她的等待——乌青着眼圈地苦苦的等待,因此,殚精竭虑,却一筹莫展。
他这样做,都是为了她。
废立皇后,治疗不孕,解散后宫……所有他能做的和不能做的,他都在为她做。
恍恍惚惚的,想起自己的母亲,境况何其相似?
亡国女奴,无依无靠,从未得到那个男人的恩宠,甚至连多看几眼都不曾。当年在先帝爷爷罗迦的后宫,她是属于被驱逐出宫的一类,给了许多的金银珠宝,任其改嫁。只是,时移世易,这一次,竟然是轮到自己驱逐其他的后妃。
母亲昔日想也不敢想的一切,竟然落到了自己的身上。
母亲死得太早了,她对之已经没有太深刻的印象了,骨子里,却有喜有悲,真是因果循环,何其惨烈。当年,冯太后的爱人驱逐母亲;现在,是她的儿子为她的女儿驱逐别的女人。
如果说这世界上真有补偿这回事——那么,这就是吧?
冥冥之中,难道是母亲的保佑?
做了一辈子的妾奴,从一个男人身边流浪到另一个男人身边,这一次,到女儿的时候才终结了这样的命运?
当年寒微之时,几曾奢望自己的女儿还有成为皇后的一日?
妙莲蜷缩着身子,不知道自己面临的这一幕到底是梦境还是现实。
身边的男人,有一种敬畏之情。
是他,把她捧得这么高。
一个男人,到底要有多大的决心和勇气,才能做到这一点?衣不如新人不如旧,从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拓跋宏,难道他就不怕此后几十年的朝朝暮暮,天天只能对着一个人难道不会觉得厌倦?
“妙莲……”
她含糊不清:“陛下,我好困了……”
其实并不是瞌睡,而是害怕——她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样的心情。
他的声音温柔得出奇:“我都忘了,你不能熬夜……妙莲,好好休息吧,等睡醒了再说……”
她真的躺在他伸出的手臂上,很快就发出了熟睡的均匀的呼吸之声。
他也很快闭上了眼睛,迷糊之际还在想,只要这件事情解决了,一切就彻底改变了。
第二日,后宫上下掀起了轩然大波。
妃嫔们聚集在一起,三三两两,小心密谋,不知是福是祸,只一个个觉得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天啦,陛下要把自己等人赶到什么地方去?
纵然封地华丽而富贵,又自由自在,可是,这一辈子哪里还能见到皇帝一面?
最先反弹的,还是外臣。
此诏一出,内阁哗然。
那些跟随拓跋宏多年的大臣们也不敢相信:古往今来,从无此先例。陛下,这到底是要干什么?所以,当日退朝之后,大家便联名要求见皇帝。
咸阳王混在一干大臣里,他比任何人都来得震动,可是,对于皇兄的性子,他比任何人都了解。一旦他真的下了决心,别说几十名大臣请愿,就算天下人都联名,那也是无济于事的。
所幸拓跋宏和颜悦色地召见了众人,君臣之间并无对抗的痕迹。
首先跪下去的是世袭的王爷东阳王。他是昔日老王爷拓跋丕的长子,也已经五十出头了。拓跋丕历经三朝,活到80岁才死,当年是冯太后麾下最信任的鲜卑大臣之一,每每赏赐李冲等人时,他都是一并算在内的心腹股肱。他虽然已经去世多年,但拓跋宏对他的长子也是另眼相看的。
东阳王看看四周的目光,知道众人心思和自己相同,就直言不讳:“陛下,何以突然决定要解散后宫?”
拓跋宏也环顾四周,当看到所有人的目光都充满了疑虑时,他笑着站起来:“朕在诏书里不是说得很明白么?”
东阳王大着胆子:“臣等认为诏书内容不合理,压着没发下去。”
东阳王等人几乎相当于内阁宰相的地位,皇帝的诏书很少直接颁布,一般是先下发给他们,再颁布下去。理论上,如果大臣觉得皇帝的奏折有非常大的错误的话,可以留起来不发。但是,这种可能非常小,基本上不存在随意驳斥皇帝诏书的问题。
但这一次,他们也是第一次使用了拒绝的权利。
拓跋宏就像早已料到了似的,他居然也没动怒,反问道:“那么,东阳王觉得有何问题?这不过是朕的家事而已,难道还需要拿到朝堂上去讨论?”
“皇帝无家事,后宫半壁江山,陛下的家事也是臣等的国事。”
这话说得已经很不客气了,几乎超越君臣之间的界限了。
拓跋宏从龙椅上站起来,盯着东阳王:“好,你王爷你就说说,朕的决定到底有何不妥当的?”
“这……这……”
东阳王支支吾吾的,他虽然明知不对,但到底不对在哪里也说不出来,而且他并不是一个能言善辩之人,说了半天也不得要领,憋了半天,脸色通红,转向身边的咸阳王:“咸阳王,你说说。”
咸阳王本是不欲和皇兄直接对决,可此时已经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所有的目光都看着自己,他不得不硬着头皮,干咳一声:“按理说,皇兄的家事,我们这些做大臣的是不该干涉的……”
“咳咳咳……”
下面立即一片咳嗽之声,所有人等都对他怒目而视。人家推举他出来,是为了让他做“直谏”的忠臣,而非是为了讨好皇帝。
咸阳王慌了,知道此时决计不能首鼠两端,否则,自己在鲜卑贵戚心目中的地位必将大打折扣。而且,皇兄的决定对自己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他干脆豁出去了:“臣弟也认为皇兄的决定不妥。后宫历来是国家政治很重要的一部分,谁主理后宫谁就是主理了半壁江山,而且,现在宫里在皇后之下的各位娘娘,不但是地位高贵的妃嫔,而且好多是豪门世家的千金小姐,我们迁都洛阳,这些豪门世家都是出了大力气的,如果皇兄把她们遣送到各自的封地,各方面会作何感想?要知道,南朝的士人一向把婚姻看得非常重要,他们绝不允许自家的女子轻易被休出去……”
这一番话非常厉害,言下之意就是在提醒:你拓跋宏自己叫大家联姻,可你却带头破坏,如此下去,汉化改革如何能彻底的巩固并扩大?
众人立即齐声附和:“是啊,咸阳王说的是……”
“臣等恳请陛下好好考虑考虑……”
……
拓跋宏依旧不慌不忙,他挥了挥手,众人立即安静下来。
“谁说朕要休了妃嫔们?”
大臣们你看我,我看你。
“各位可能理解错了诏书的内容。朕解散后宫,并非是废黜各位妃嫔……”他把“废黜”二字咬得很重,“朕只是想换一种方式,让子孙们更加健康的成长。自汉高祖刘邦开始,分封诸王,长大之后都是在各封地生活。以前,母亲随着儿子去封地的并不多。可是,朕认为,这是很不人道的。你们想想,这天下孝道人伦什么最大?”
众人面面相觑。
汉朝开始,的确是诸王都要去外地。最著名的是汉文帝,他是刘邦最不受宠的小妾薄氏所生。薄氏姿色平平,因为姐妹引荐才偶尔得到刘邦一夜垂青。男人风流一夜后,什么都不记得了,第二天也就不理睬她了。却不料,她居然怀孕生子。
但在皇帝来说,多一个儿子少一个儿子也没啥,也没什么太大的封赏和地位,干脆将之打发去了儿子的封地代国。
也正是如此,她才侥幸躲过了吕雉的毒手,母子平安,等吕雉自己的儿子死了,其他妃嫔的儿子也被杀光了,代王自然做了皇帝,这才成就了一代“文景之治”。
拓跋宏举了这个例子,诸位大臣倒真是不好挑出什么毛病。
“天下之道,莫过于奉养母亲。朕左思右想,一个母亲,什么在她们心目中最重要?那肯定是她们的儿女。而在子女心目之中呢?同样,肯定也是母亲最重要。如果母子之间长期各安天涯,常年不得相见,这岂不是违背了人伦大义?孔子云,‘父母在,不远游’,如果让各位小王子以后都可以在生母身边成长,尽到孝顺,母子之间自然感情深浓,同享天伦之乐,这难道不是很重要的事情?而且,这也是我们北国的立国之本,也是太祖爷爷等一直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