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战术训练(二)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零点中文网 www.ldzw.net,最快更新越战的血最新章节!
就像我之前说的,单兵战术在纸面上的内容不多,但实际训练起来却不少。
比如移动、隐蔽,这就是需要多练、常练的一项本领,再比如说射击、拼刺,比如夜战、巷战、丛林战……
这些东西要是在书本里写的话也许就只有寥寥几句要点或注意事项,有的还是说给指挥人员看的,但真要练起来并且要练得能上战场……那就得多久、常练,甚至可以说练得再久、再熟也不嫌多。
不过好在我手下的兵大多是从战场上下来的,对于这其中的一些战术虽说没有纸面上的知识但却有实际的经验,有些甚至还比步校教的更为实用。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射击。
这时代的军人普遍有一种观念,那就是“每一发子弹都消灭一个敌人”……确切的说这不是这时代的观念,而是我军部队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习惯。
话说我军自建军以来都是缺少弹药缺乏装备的,以前的八路军还被称作是“三枪土八路”,那意思就是每人只有三发子弹,打完三枪就得开始冲锋了……
这就决定了我军有一个节约弹药的传统,这种传统可以说一直影响到现在……其实之前教员说的那个抵近射击战例除了表现“刺刀见红”的英勇外,也有节省弹药的因素在里头……近了才能打得准,也就是鼓励战士们冒着生命的危险去节省弹药。
这在步校里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大批量教的、用的都是56半。
不过用这56半也并不完全说是为了节省子弹,另一个方面的原因是56半射程精度都比56式冲锋枪好,于是大家练习都喜欢用56半而不喜欢用冲锋枪……这其实也正常,谁都喜欢用打得准的枪打得远的枪,但问题是战场上却是56冲更好用。
所以在张教官还是像往常一样用56半来给我们示范射击动作、射击姿势以及枪械拆装的时候,战士们都有些不乐意了……我们因为是自带装备进的步校,所以步校也就没有再另行分配,只是为了安全在我们进步校时让我们交出子弹。换句话说我们大多用的都是ak47。
不过好在这一点不难解决,毕竟ak47的结构与56冲基本一样,张教官换上一把枪教也就成了。
至于我吧,当然不可能再用那把svd来练枪法了……这靶子的距离就只有一、两百米,如果用svd打的话根本就没有意义,同时又出于在战场上有时也需要用到冲锋枪,所以我也跟战士们一样拿了一把56冲练习。
只是这56冲让人实在无法恭维,说是说有三百米的射程,可是能在两百米的距离打中目标就不错了,而且不是这出问题就是那有毛病……听刀疤和粱连兵这些有经验的老兵讲,这枪原本还是不错的,设计时寿命定为一万发,也就是可以打一万发子弹。可是由于十年**大量简化了其生产工艺……于是这枪就变成这样了,打上一千发不出毛病就算不错的,修修换换再打个两、三千发也就差不多寿终正寝了。
好吧!一千发就只有三十几个弹匣……也就是说打上几场小战斗一把全新的56冲就有可能出毛病……
这其中最为实用的还是夜战和丛林战……要知道我军历史上在这两方面可是高手中的高手,抗美援朝的时候志愿军硬是夜战和山地战打赢了美国佬。(这是由我军装备差决定的,夜晚和地形复杂的山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拉近装备上的差距。当然,山地战与丛林战还是有区别的,但有许多战术可以平移。)
所以我军在这两方面的战术积累还是相当丰富的,只不过是由于十年**军队很少训练出现了断层。
就比如像书里说的……任何行动前都应该仔细观察行动区域的环境,想像一下如果是你在打埋伏的话会躲在哪里。有一句话要记牢:“多观察才会少挨打”。
再比如:在丛林作战时耳朵比眼睛更好用,在丛林中眼睛的有效观察距离有时只有五到十米,而耳朵却可以听到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声响。同样的,在丛林中运动也注意不要让敌人的耳朵“观察”到你……
我得承认这些都是很宝贵的经验,甚至可以说我在之前的战斗中不自觉的就用上了,只是我却不知道把它们当作一门学问、一个经验这样纲纲条条的列出来……之前我一直以为这就是看各人的反应甚至还以为手下的兵也都知道!
直到这时候才明白事实并非如此……一个连队有一百多人,这一百多人里肯定是良莠不齐,有人粗心有人细心,有人观察力好有人观察力强……所以必然会有一些人甚至相当一部份人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现在把这经验放到明面上来让大家学习,大家才“哦”了一声,原来还有这么回事。
然后再把这经验训练个几回……训练的方法其实也不难,就是让两支部队进入丛林互相寻找、互相打埋伏,多练几次自然而然的战士们也就有了观察、辩音的习惯。
相比起步校的其它学员来,我们这支部队的好处就是有过战斗经历。
这种经历给我们的好处并不仅仅只是在战斗中自行总结出的一些经验,事实上……刚加入二连的那些新兵总共才只打了两场战,这战斗经验严格来讲就跟同年级刚入学的学员差不多。
这种经历的好处更体现在战士们对战争有一个直观的慨念还有发自内心的恐惧……都见过战场了嘛,当然就知道战场是怎么回事了,同时那战场上又是枪又是炮又是尸体又是鲜血的,特别是那随时都有失去生命危险……这所有的一切都在战士们心里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
毫无疑问,这种压力会逼着战士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上来……这不投入不行啊,万一将来再次走上战场,这些可都是保命的本领啊,于是我们连无论是学习积极姓还是掌握速度都比其它班级要快上许多。
其它班的学员都说……难怪是英雄连,这劲头就是不一样!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并不是因为什么劲头更不是因为英雄连……而仅仅是因为我们见过战场,于是也就有更多的生存压力!
对战士们来说困难较大的就是看图找点以及判定方位之类的训练……困难主要来自战士们的文化水平较低。
记得张教官做统计的时候,当三分之一的战士举手表示不识字,三分之一在认字方面有困难……这情况不由让我狂晕了下,这不识字的话那之前的课是听什么来着?
于是这看地图就得从识字开始,好在我手下的几个排长在认字方面都没有问题,这其中最权威的是读书人,最霸气的是刀疤,最受气的是梁连兵……因为大家都记得他那“捎一个吻”的故事,而且这故事还广为流传,老兵传给新兵,新兵又会传给新兵……绝对有一代传一代成为连史的可能。
如果是在以前的话那还没什么问题,大家暗中传一传笑一笑也就过了,现在要排长组织手下的兵识字……这麻烦可就大了。因为那些兵常常会写上“捎上一个吻”,然后举手……“排长,这几个字怎么读!”。
只气得粱连兵直骂娘,就差没有动手打人了。
张帆原本还不知道战士们搞这一套是什么意思,当有人偷偷把“捎上一个吻”的故事告诉她的时候,只笑得她抱着肚子半天都没法起身。
至于我嘛……也不知道是因为老头以前就有给我打下战术基础还是因为有过现代小学一直到大学知识的系统学习,虽说我在学习方面并不用功,但怎么说为了考试也有应付一下。
这些知识平时看起来没什么用,比如那什么高数啊,物理、化学什么的,哪有多少会在生活中真正用到的,可是在解题、演算的过程中就会不知不觉的煅练了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想像能力、学习能力等。
当然,手脚的协调能力就得靠一些运动了,比如打蓝球……头脑经常姓的释放一些信号指挥手脚作各种动作,时间一长自然而然的手脚就灵活反应就快。
这也就是为什么身为高中生的读书人不管做什么事都会比其它兵更容易上手的根源所在,我想这也是部队改革时要求必须有高中文化的原因吧。
不管怎么说我也勉强算得上是一个本科生了吧,虽然这个文凭是混的……英语四级就是很无耻的让人代考的。但怎么说我也是个现代人而且还是老头的儿子吧……**!我什么时候开始以老头的儿子为荣了。
于是这些战术动作没练几遍就溜了,枪械拆个几遍就闭着眼睛也会装了,枪法、看图之类的就更是不用说,完全就走在连队的前头。
后来听张教官说起……他要不是亲眼看着我从不会到会的这个过程,完全就不敢相信我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掌握得这么好。
好吧……这用上过战场有生存压力的那一套似乎也能解释得通,我可不想越来越多的人像张帆一样怀疑我不属于这个时代的。
就像我之前说的,单兵战术在纸面上的内容不多,但实际训练起来却不少。
比如移动、隐蔽,这就是需要多练、常练的一项本领,再比如说射击、拼刺,比如夜战、巷战、丛林战……
这些东西要是在书本里写的话也许就只有寥寥几句要点或注意事项,有的还是说给指挥人员看的,但真要练起来并且要练得能上战场……那就得多久、常练,甚至可以说练得再久、再熟也不嫌多。
不过好在我手下的兵大多是从战场上下来的,对于这其中的一些战术虽说没有纸面上的知识但却有实际的经验,有些甚至还比步校教的更为实用。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射击。
这时代的军人普遍有一种观念,那就是“每一发子弹都消灭一个敌人”……确切的说这不是这时代的观念,而是我军部队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习惯。
话说我军自建军以来都是缺少弹药缺乏装备的,以前的八路军还被称作是“三枪土八路”,那意思就是每人只有三发子弹,打完三枪就得开始冲锋了……
这就决定了我军有一个节约弹药的传统,这种传统可以说一直影响到现在……其实之前教员说的那个抵近射击战例除了表现“刺刀见红”的英勇外,也有节省弹药的因素在里头……近了才能打得准,也就是鼓励战士们冒着生命的危险去节省弹药。
这在步校里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大批量教的、用的都是56半。
不过用这56半也并不完全说是为了节省子弹,另一个方面的原因是56半射程精度都比56式冲锋枪好,于是大家练习都喜欢用56半而不喜欢用冲锋枪……这其实也正常,谁都喜欢用打得准的枪打得远的枪,但问题是战场上却是56冲更好用。
所以在张教官还是像往常一样用56半来给我们示范射击动作、射击姿势以及枪械拆装的时候,战士们都有些不乐意了……我们因为是自带装备进的步校,所以步校也就没有再另行分配,只是为了安全在我们进步校时让我们交出子弹。换句话说我们大多用的都是ak47。
不过好在这一点不难解决,毕竟ak47的结构与56冲基本一样,张教官换上一把枪教也就成了。
至于我吧,当然不可能再用那把svd来练枪法了……这靶子的距离就只有一、两百米,如果用svd打的话根本就没有意义,同时又出于在战场上有时也需要用到冲锋枪,所以我也跟战士们一样拿了一把56冲练习。
只是这56冲让人实在无法恭维,说是说有三百米的射程,可是能在两百米的距离打中目标就不错了,而且不是这出问题就是那有毛病……听刀疤和粱连兵这些有经验的老兵讲,这枪原本还是不错的,设计时寿命定为一万发,也就是可以打一万发子弹。可是由于十年**大量简化了其生产工艺……于是这枪就变成这样了,打上一千发不出毛病就算不错的,修修换换再打个两、三千发也就差不多寿终正寝了。
好吧!一千发就只有三十几个弹匣……也就是说打上几场小战斗一把全新的56冲就有可能出毛病……
这其中最为实用的还是夜战和丛林战……要知道我军历史上在这两方面可是高手中的高手,抗美援朝的时候志愿军硬是夜战和山地战打赢了美国佬。(这是由我军装备差决定的,夜晚和地形复杂的山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拉近装备上的差距。当然,山地战与丛林战还是有区别的,但有许多战术可以平移。)
所以我军在这两方面的战术积累还是相当丰富的,只不过是由于十年**军队很少训练出现了断层。
就比如像书里说的……任何行动前都应该仔细观察行动区域的环境,想像一下如果是你在打埋伏的话会躲在哪里。有一句话要记牢:“多观察才会少挨打”。
再比如:在丛林作战时耳朵比眼睛更好用,在丛林中眼睛的有效观察距离有时只有五到十米,而耳朵却可以听到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声响。同样的,在丛林中运动也注意不要让敌人的耳朵“观察”到你……
我得承认这些都是很宝贵的经验,甚至可以说我在之前的战斗中不自觉的就用上了,只是我却不知道把它们当作一门学问、一个经验这样纲纲条条的列出来……之前我一直以为这就是看各人的反应甚至还以为手下的兵也都知道!
直到这时候才明白事实并非如此……一个连队有一百多人,这一百多人里肯定是良莠不齐,有人粗心有人细心,有人观察力好有人观察力强……所以必然会有一些人甚至相当一部份人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现在把这经验放到明面上来让大家学习,大家才“哦”了一声,原来还有这么回事。
然后再把这经验训练个几回……训练的方法其实也不难,就是让两支部队进入丛林互相寻找、互相打埋伏,多练几次自然而然的战士们也就有了观察、辩音的习惯。
相比起步校的其它学员来,我们这支部队的好处就是有过战斗经历。
这种经历给我们的好处并不仅仅只是在战斗中自行总结出的一些经验,事实上……刚加入二连的那些新兵总共才只打了两场战,这战斗经验严格来讲就跟同年级刚入学的学员差不多。
这种经历的好处更体现在战士们对战争有一个直观的慨念还有发自内心的恐惧……都见过战场了嘛,当然就知道战场是怎么回事了,同时那战场上又是枪又是炮又是尸体又是鲜血的,特别是那随时都有失去生命危险……这所有的一切都在战士们心里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
毫无疑问,这种压力会逼着战士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上来……这不投入不行啊,万一将来再次走上战场,这些可都是保命的本领啊,于是我们连无论是学习积极姓还是掌握速度都比其它班级要快上许多。
其它班的学员都说……难怪是英雄连,这劲头就是不一样!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并不是因为什么劲头更不是因为英雄连……而仅仅是因为我们见过战场,于是也就有更多的生存压力!
对战士们来说困难较大的就是看图找点以及判定方位之类的训练……困难主要来自战士们的文化水平较低。
记得张教官做统计的时候,当三分之一的战士举手表示不识字,三分之一在认字方面有困难……这情况不由让我狂晕了下,这不识字的话那之前的课是听什么来着?
于是这看地图就得从识字开始,好在我手下的几个排长在认字方面都没有问题,这其中最权威的是读书人,最霸气的是刀疤,最受气的是梁连兵……因为大家都记得他那“捎一个吻”的故事,而且这故事还广为流传,老兵传给新兵,新兵又会传给新兵……绝对有一代传一代成为连史的可能。
如果是在以前的话那还没什么问题,大家暗中传一传笑一笑也就过了,现在要排长组织手下的兵识字……这麻烦可就大了。因为那些兵常常会写上“捎上一个吻”,然后举手……“排长,这几个字怎么读!”。
只气得粱连兵直骂娘,就差没有动手打人了。
张帆原本还不知道战士们搞这一套是什么意思,当有人偷偷把“捎上一个吻”的故事告诉她的时候,只笑得她抱着肚子半天都没法起身。
至于我嘛……也不知道是因为老头以前就有给我打下战术基础还是因为有过现代小学一直到大学知识的系统学习,虽说我在学习方面并不用功,但怎么说为了考试也有应付一下。
这些知识平时看起来没什么用,比如那什么高数啊,物理、化学什么的,哪有多少会在生活中真正用到的,可是在解题、演算的过程中就会不知不觉的煅练了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想像能力、学习能力等。
当然,手脚的协调能力就得靠一些运动了,比如打蓝球……头脑经常姓的释放一些信号指挥手脚作各种动作,时间一长自然而然的手脚就灵活反应就快。
这也就是为什么身为高中生的读书人不管做什么事都会比其它兵更容易上手的根源所在,我想这也是部队改革时要求必须有高中文化的原因吧。
不管怎么说我也勉强算得上是一个本科生了吧,虽然这个文凭是混的……英语四级就是很无耻的让人代考的。但怎么说我也是个现代人而且还是老头的儿子吧……**!我什么时候开始以老头的儿子为荣了。
于是这些战术动作没练几遍就溜了,枪械拆个几遍就闭着眼睛也会装了,枪法、看图之类的就更是不用说,完全就走在连队的前头。
后来听张教官说起……他要不是亲眼看着我从不会到会的这个过程,完全就不敢相信我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掌握得这么好。
好吧……这用上过战场有生存压力的那一套似乎也能解释得通,我可不想越来越多的人像张帆一样怀疑我不属于这个时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