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金殿呈书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零点中文网 www.ldzw.net,最快更新明朝第一国师最新章节!
天一阁的平静也没保持多久,很快,外面的消息就传递进来了。
第一个做出提示的是张首辅,他对政争的门道精通得很,深知夏言这一手有多麻烦。他们不逼宫,骚扰的力度也不强,这样嘉靖就没法发怒,也就无法制止此事。这样被念叨下去,就算意志很坚定的人都会动摇,何况是嘉靖呢?
而后,蔡昂等盟友也从各个角度,将外间正在发生的变化,和忧虑一一传递了进来。这一次,刘同寿惊讶了,这些人的提示和反馈都不稀奇,但能在这个时候做出提示的,友好度应该算是相当不错。
不知不觉中,外围的盟友圈居然已经构建起来了。买涨杀跌,果然是人之常情,接下来,只须用心经营就可以了。
再然后,报信的人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而且是令得刘同寿都不敢掉以轻心的那种,冯保来了。小宦官带来的,无疑是宫里的消息。这一次的消息不是什么猜测,而是黄锦观察所得的实际状况。
正如众人所担忧的那样,经过了近十日的连番轰炸,嘉靖开始动摇了,具体体现就是,他召见了陶、邵俩老道,并询问了金丹的情况。
“……觐见的时候,陶道长表现得相当沉稳,一点都不急躁,反而是万岁爷……爹说,这是他欲擒故纵的手段。同寿兄弟,你切不可掉以轻心呐,干爹的意思是,他们跟外朝那些人。八成是有了默契。你最好不要专注于修史了,想点其他办法,先把宫里的形势稳住再说。”
冯保感到忧心忡忡。从前黄锦也没少告诫他,说嘉靖朝不好混,宫里面尤其艰难,可他怎么也没想到,居然难混到了这个地步。先前刘同寿的局面那么好。结果仅仅蛰伏了十来天,皇上就动摇了。
这还是小道士人在京城,若是离开个一年半载的。下次再回来,皇帝会不会视之为路人?
以冯保和黄锦达成的共识,刘同寿修史这步棋走的也不怎么靠谱。哪怕把历史当做小说来写。没有三五个月,也不可能成功。而刘同寿偏偏又冠以修史的名头,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显然不能跟小说话本是一回事。否则他何必多此一举?直接写了小说呈上去不就结了?
说到底,在翰林院出风头的最佳方法,还是找枪手,写青词,这样才更有效率。
只要嘉靖还没服金丹,刘同寿就不着急,他摆手笑道:“冯兄不必担忧。我这后商书的第一卷,明后天也就出炉了,换别的法子,也不可能比这个快不是?”
“明后天?这么快?”冯保大吃一惊,这一共才半个月不到。进度也太快了吧?而且……他皱皱眉,“同寿兄弟,你可别因为外面的事乱了阵脚,第一卷,也就是个开头,能看出什么来?又怎么可能让万岁爷……”
“不能开篇明义的书。能算是好书吗?”刘同寿正色道:“一群墙头草,有何本领,值得我乱了阵脚?你等着看好戏吧。”
冯保半信半疑的走了。他对刘同寿的法术很有信心,但涉及到文史,他的信心就没那么足了。别说是他,就连黄锦,乃至嘉靖,得了冯保带回来的消息后,都有点不自在。黄锦觉得刘同寿托大了,嘉靖则是有些恼怒,他很怀疑,小道士能不能对得住他的期待。
他可没觉得自己动摇了还是怎样,嘉靖皇帝一向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考虑他的举动,会给别人带来何等影响。这无疑是件麻烦事,也是嘉靖难伺候的具体体现;但对刘同寿来说,这却是个机会,因为只有涉及到这个方面,擅长权术的嘉靖皇帝才会出现盲点。
消息很快流传了出去,然后,自然又是一阵暗流涌动。不过,造成的影响却不大,只是元福宫的炉火更旺,陶仲文进宫的积极性更高了而已。
夏言对此的观点就是,政道如兵,以正合,以奇胜。与其跟机变百出的小道士针锋相对,莫不如以堂堂正正之法,稳扎稳打,这样方是王道。如果对方出现失误,他便可趁机图之;若真有奇招,他也能立于不败之地。
实际上,小道士的仓促献书之举,让老夏言和清流们都是心中暗喜,书不好,皇帝那关他过不去;书好,显然就不是正经八百的史书,无论怎样,刘同寿此番都难以讨好,又让人如何不喜?
二日时光,转眼即逝。
这天清晨,刘同寿的身影,再次出现在了奉天殿前的广场上。
作为翰林修撰,他已经有了参加朝会的资格,此次要上奏的,又是修史这样的大事,自然可以堂而皇之的列于朝班之上。
刘同寿出现在哪儿,都是焦点,然而今天会有些细微差别,众人最为关注的,不是小道士本人,而是他双手捧着的那个书匣。
没人不好奇。
夏言等人推波助澜了这么久,虽然舆论尚处于一面倒的状态,大多数人都对刘同寿修史持有反对意见。然而,舆论这东西就是双面刃,就算所有人都在骂,但只要关注的人多了,人气也就上去了,要不后世怎么会有炒作这个说法呢。
时辰到,宣入,进殿,礼成,启奏国事……一切都中规中矩,所有人都心不在焉。连城府极深,而且正在着恼的嘉靖,视线都一直在那个匣子上流连。
流程走的很快,没人争论,没人起高调,所有人都等着那个关键时刻的到来。
“臣,翰林院修撰刘同寿,有本启奏……”刘同寿将书匣高举过顶,闪身出班。
“呈!”嘉靖的回应丝毫不拖泥带水。
黄锦一路小跑从丹墀上下来,和刘同寿对过眼色,这才安心捧着书匣回转,检查无误之后,将书匣呈递到了预案之上。
金銮殿内,静悄悄的,除了时而发出的粗重呼吸声,就只有翻书页的声音。众臣无从得知书里到底写了什么,但他们可以试着从皇帝的反应中,窥得一二。皇帝的喜怒不形于色,已经是过去时了,一旦跟刘同寿扯上关系,这事儿就不好说了。
让诸多有心人高兴的是,皇帝,一直皱着眉头,皱得很紧。
Ps.新年到了,小鱼给大家拜年了,祝大家新年快乐,一直都开开心心的。
今天的更新有点少,明天的更新也不一定是什么时候,不过没办法,春节这种大节日,就算是宅男也回避不了,总是要去老爸老妈那里尽尽孝心的,就请大家见谅吧。
天一阁的平静也没保持多久,很快,外面的消息就传递进来了。
第一个做出提示的是张首辅,他对政争的门道精通得很,深知夏言这一手有多麻烦。他们不逼宫,骚扰的力度也不强,这样嘉靖就没法发怒,也就无法制止此事。这样被念叨下去,就算意志很坚定的人都会动摇,何况是嘉靖呢?
而后,蔡昂等盟友也从各个角度,将外间正在发生的变化,和忧虑一一传递了进来。这一次,刘同寿惊讶了,这些人的提示和反馈都不稀奇,但能在这个时候做出提示的,友好度应该算是相当不错。
不知不觉中,外围的盟友圈居然已经构建起来了。买涨杀跌,果然是人之常情,接下来,只须用心经营就可以了。
再然后,报信的人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而且是令得刘同寿都不敢掉以轻心的那种,冯保来了。小宦官带来的,无疑是宫里的消息。这一次的消息不是什么猜测,而是黄锦观察所得的实际状况。
正如众人所担忧的那样,经过了近十日的连番轰炸,嘉靖开始动摇了,具体体现就是,他召见了陶、邵俩老道,并询问了金丹的情况。
“……觐见的时候,陶道长表现得相当沉稳,一点都不急躁,反而是万岁爷……爹说,这是他欲擒故纵的手段。同寿兄弟,你切不可掉以轻心呐,干爹的意思是,他们跟外朝那些人。八成是有了默契。你最好不要专注于修史了,想点其他办法,先把宫里的形势稳住再说。”
冯保感到忧心忡忡。从前黄锦也没少告诫他,说嘉靖朝不好混,宫里面尤其艰难,可他怎么也没想到,居然难混到了这个地步。先前刘同寿的局面那么好。结果仅仅蛰伏了十来天,皇上就动摇了。
这还是小道士人在京城,若是离开个一年半载的。下次再回来,皇帝会不会视之为路人?
以冯保和黄锦达成的共识,刘同寿修史这步棋走的也不怎么靠谱。哪怕把历史当做小说来写。没有三五个月,也不可能成功。而刘同寿偏偏又冠以修史的名头,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显然不能跟小说话本是一回事。否则他何必多此一举?直接写了小说呈上去不就结了?
说到底,在翰林院出风头的最佳方法,还是找枪手,写青词,这样才更有效率。
只要嘉靖还没服金丹,刘同寿就不着急,他摆手笑道:“冯兄不必担忧。我这后商书的第一卷,明后天也就出炉了,换别的法子,也不可能比这个快不是?”
“明后天?这么快?”冯保大吃一惊,这一共才半个月不到。进度也太快了吧?而且……他皱皱眉,“同寿兄弟,你可别因为外面的事乱了阵脚,第一卷,也就是个开头,能看出什么来?又怎么可能让万岁爷……”
“不能开篇明义的书。能算是好书吗?”刘同寿正色道:“一群墙头草,有何本领,值得我乱了阵脚?你等着看好戏吧。”
冯保半信半疑的走了。他对刘同寿的法术很有信心,但涉及到文史,他的信心就没那么足了。别说是他,就连黄锦,乃至嘉靖,得了冯保带回来的消息后,都有点不自在。黄锦觉得刘同寿托大了,嘉靖则是有些恼怒,他很怀疑,小道士能不能对得住他的期待。
他可没觉得自己动摇了还是怎样,嘉靖皇帝一向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考虑他的举动,会给别人带来何等影响。这无疑是件麻烦事,也是嘉靖难伺候的具体体现;但对刘同寿来说,这却是个机会,因为只有涉及到这个方面,擅长权术的嘉靖皇帝才会出现盲点。
消息很快流传了出去,然后,自然又是一阵暗流涌动。不过,造成的影响却不大,只是元福宫的炉火更旺,陶仲文进宫的积极性更高了而已。
夏言对此的观点就是,政道如兵,以正合,以奇胜。与其跟机变百出的小道士针锋相对,莫不如以堂堂正正之法,稳扎稳打,这样方是王道。如果对方出现失误,他便可趁机图之;若真有奇招,他也能立于不败之地。
实际上,小道士的仓促献书之举,让老夏言和清流们都是心中暗喜,书不好,皇帝那关他过不去;书好,显然就不是正经八百的史书,无论怎样,刘同寿此番都难以讨好,又让人如何不喜?
二日时光,转眼即逝。
这天清晨,刘同寿的身影,再次出现在了奉天殿前的广场上。
作为翰林修撰,他已经有了参加朝会的资格,此次要上奏的,又是修史这样的大事,自然可以堂而皇之的列于朝班之上。
刘同寿出现在哪儿,都是焦点,然而今天会有些细微差别,众人最为关注的,不是小道士本人,而是他双手捧着的那个书匣。
没人不好奇。
夏言等人推波助澜了这么久,虽然舆论尚处于一面倒的状态,大多数人都对刘同寿修史持有反对意见。然而,舆论这东西就是双面刃,就算所有人都在骂,但只要关注的人多了,人气也就上去了,要不后世怎么会有炒作这个说法呢。
时辰到,宣入,进殿,礼成,启奏国事……一切都中规中矩,所有人都心不在焉。连城府极深,而且正在着恼的嘉靖,视线都一直在那个匣子上流连。
流程走的很快,没人争论,没人起高调,所有人都等着那个关键时刻的到来。
“臣,翰林院修撰刘同寿,有本启奏……”刘同寿将书匣高举过顶,闪身出班。
“呈!”嘉靖的回应丝毫不拖泥带水。
黄锦一路小跑从丹墀上下来,和刘同寿对过眼色,这才安心捧着书匣回转,检查无误之后,将书匣呈递到了预案之上。
金銮殿内,静悄悄的,除了时而发出的粗重呼吸声,就只有翻书页的声音。众臣无从得知书里到底写了什么,但他们可以试着从皇帝的反应中,窥得一二。皇帝的喜怒不形于色,已经是过去时了,一旦跟刘同寿扯上关系,这事儿就不好说了。
让诸多有心人高兴的是,皇帝,一直皱着眉头,皱得很紧。
Ps.新年到了,小鱼给大家拜年了,祝大家新年快乐,一直都开开心心的。
今天的更新有点少,明天的更新也不一定是什么时候,不过没办法,春节这种大节日,就算是宅男也回避不了,总是要去老爸老妈那里尽尽孝心的,就请大家见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