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定帅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零点中文网 www.ldzw.net,最快更新庶子夺唐最新章节!
“父皇恭启,儿臣李恪敬奏:暮春三月,漠南草长,今儿臣奉皇命经略河东,尔近三载矣。三载既往,儿臣每每思及,知有皇命在身,有严父叮嘱,从不敢稍懈半分。
今幸得父皇恩泽,三载既过,河东之地兵甲已备,粮草已足,南盛而北衰,北伐之机已至,儿臣请提兵北上,马踏碛北,平薛延陀之乱,安定北疆,勒石燕然,记我大唐之功,歌父皇伟绩...”
贞观十一年,暮春,也是李恪奉皇命来到河东经略的第三年。
三年间,李恪整备兵甲,于河东屯田,白道川牧马,刮练新军,经三载风调雨顺,厉兵秣马后,李恪和他的河东终于准备好了。
而随着贞观九年大唐与薛延陀断贡绝婚,薛延陀的威望在漠北也降到了冰点,所有人都知道,薛延陀和大唐的关系已再无缓和的可能。
和亲之事告吹,也意味着在漠北,薛延陀和夷男已经被大唐朝廷彻底放弃,大唐想换个人驻守北疆了。再加之近年来河东的种种动作,就更加叫人确信了此事。
唐廷的疏远,河东李恪的表态,这不止让大度设和西突厥的声势越发地壮大,就连铁勒内部,回纥、契苾等部的首领也各自动了心思,想要乘机取薛延陀而代之。
河东正盛,而薛延陀渐衰,正是北伐良机,终于,李恪一封奏疏进京,自贞观四载后,大唐最大规模的战争,北伐之战拉开了帷幕。
长安城,太极宫,旬日例朝。
次殿两仪殿中,皇帝李世民正于上首端坐,脸色肃穆,而在殿下,朝中百官则分文武而列,分站于大殿两侧。
“众卿可知朕手中拿着的是何物?”朝会伊始,众臣拜礼之后,李世民拿着手中的一封书信,对殿中的百官问道。
李恪身为皇子,又为并州大都督,奉旨经略河东,他的奏疏从来都是直达御前,不走省台,更不经兵部,除了李世民之外,谁都看不着,旁人又如何知晓。
片刻之后,见无人回话,李世民这才道:“此乃楚王昨夜才命人加急递入京中的奏疏,也是向朕请战薛延陀的请战书,众卿以为如何?”
自打贞观九年,大唐和薛延陀绝婚,众臣便都知道,大唐和薛延陀之间早晚必有一战,也早有心理准备,但当他们自李世民口中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大殿之中还是难免一阵哗然。
李恪北伐,可不止是大唐和薛延陀的两国征战,此事还关系到大唐的朝堂和储位,此战若胜,李恪声望势必大涨,对李承乾的威胁越大,北伐之战也是李恪对太子之位发起的一轮冲击。
李世民北伐之心已定,无可动摇,他开口问询群臣,不过是例行公事罢了,朝中众臣也不会有不开眼的在此事上反对。
薛延陀之强非吐谷浑可比,北伐薛延陀乃大唐近年来最大的外战,李世民之言才落,殿中众臣便纷纷应和,更有甚者,已经有诸多武臣跃跃欲试,请缨北战了。
此时,大殿之中众位武臣关心的自然是北伐之事本身,但太子李承乾和长孙无忌等人却一下子安静了下来,他们在想的是这北伐之事背后的意义。
大唐若是北伐能胜,自然最好,如此一来,大唐北疆便再无劲敌,至少五十年内,可保北境安稳无虞,但他们希望大唐北伐胜,却不希望李恪北伐胜,因为一旦李恪北伐大胜,借此灭国之功,李承乾本就不甚安稳的太子之位可就越发地危机了。
对于李承乾和长孙无忌而言,唯今之计,最好的结果自然就是另择主帅,叫李恪揽不得这灭国大功。
此事来的突然,也来不及再行商议布置,长孙无忌身为兵部尚书,当先出列道:“北伐乃是国之要事,马虎不得,却不知北伐主帅,陛下可有人选?”
长孙无忌之言一出,大殿之中众人的脸色顿时多了几分怪异。
北伐主帅的人选,其实早在三年前,自打李恪任并州大都督,北上河东经略北地的时候就已经定了下来,也是不言而喻的事情。李世民虽未明言,但李世民若非属意李恪,又怎会命他北上。长孙无忌在此时这么问,便就有些怪异了。
不过长孙无忌身为兵部尚书,此事本就在长孙无忌职权之内,长孙无忌有此一言倒也在情理之中。
李世民听得长孙无忌之言,不假思索地回道:“楚王乃并州大都督,精熟河东边务,对薛延陀上下也颇为熟悉,此事又是楚王首倡,朕欲以楚王为北伐主帅。”
李世民给出这样的结果并不奇怪,反倒是众人意料之中,默认了的,甚至就连长孙无忌本人也不觉着讶异,但这却绝不是他想要看到的结果。
长孙无忌身为皇帝心腹,国朝国舅,他已经开了头,和长孙家和太子交好的臣子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也知道该如何去做了。
有些话说了,有些事做了,势必会惹恼李世民,甚至会使得君臣生了嫌隙,长孙无忌地位超然,自然不便也不会去说这些话,做这些事,还需有人来代劳。
长孙无忌才请示完李世民的意思,回到了队列之中,通直散骑常侍褚亮随即出列,道:“启禀陛下,臣以为楚王虽精熟边务,熟稔薛延陀之事,但毕竟年少,此前也从未统帅过如此之众的人马,主灭国之战,臣以为此战主帅或可另择贤良。”
果然,正如众人所知的那般,李世民属意的主帅人选从来都是李恪,否则也不会叫李恪北上经略数载,褚亮之言方出,李世民便道:“楚王虽然年少,但却有统帅之能,贞观八年诺真水一战便是实证,楚王为帅,有何不可?”
褚亮接着劝道:“诺真水一战,确是楚王之功,然此战之敌不过大度设而已,非是薛延陀上下,北伐之战所面,乃薛延陀上下精锐,不得轻率,万不可冒此等风险呐,还望陛下三思。”
#送888现金红包# 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热门神作,抽888现金红包!
褚亮之言才落,一旁的殿中省丞谢偃也出列道:“启禀陛下,臣附议褚常侍之言,北伐之战,干系重大,不可轻待,当择代国公这等百战宿将挂帅,方是稳妥。”
谢偃口中的代国公便是西征刚刚大胜的李靖,谢偃此番为了压制李恪,不惜将李靖又搬了出来。若论名望和功绩,大唐武臣无人可与李靖相较,李靖若是挂帅,自然也比李恪更为稳妥。
李世民闻言,心中已有不满,但毕竟谢偃提及了李靖,李世民倒也不便全然不顾,于是李世民对李靖问道:“谢卿所言,药师以为如何?”
李靖何等聪明,行事何等谨慎,李靖知道李世民的心中属意的主帅人选是李恪无疑,李靖又岂会冒着同时开罪李世民和李恪两人的风险去帮着谢偃和长孙无忌说话。
而且李靖原本在殿中待地好好的,看着热闹,却一下子谢偃给提了出来当枪使,心中本就有些不悦,如今李世民又点了名,李靖便越发如此了。
李靖带着些脾气,回道:“启禀陛下,臣自打西征归来,腿疾便愈重了,行走尚且不便,实在不宜挂帅出征,而且臣以为楚王虽然年少,但也行伍多年,精熟军务,可比宿将。更何况,在河东楚王还有李绩从旁襄助,李绩之能不在臣之下,有李绩辅弼,楚王当可胜任主帅之职。”
李世民等的就是李靖这句话,李世民闻言,当即道:“药师所言甚和朕意,当年朕统兵征伐天下之时,年也不过弱冠,还不是也照样打下了这大好河山吗?楚王少年挂帅,有何不可。”
有了李靖保举,李世民拍板,李恪北伐主帅的位置便算是定了下来,北伐之战便也在顷刻之间了。
“父皇恭启,儿臣李恪敬奏:暮春三月,漠南草长,今儿臣奉皇命经略河东,尔近三载矣。三载既往,儿臣每每思及,知有皇命在身,有严父叮嘱,从不敢稍懈半分。
今幸得父皇恩泽,三载既过,河东之地兵甲已备,粮草已足,南盛而北衰,北伐之机已至,儿臣请提兵北上,马踏碛北,平薛延陀之乱,安定北疆,勒石燕然,记我大唐之功,歌父皇伟绩...”
贞观十一年,暮春,也是李恪奉皇命来到河东经略的第三年。
三年间,李恪整备兵甲,于河东屯田,白道川牧马,刮练新军,经三载风调雨顺,厉兵秣马后,李恪和他的河东终于准备好了。
而随着贞观九年大唐与薛延陀断贡绝婚,薛延陀的威望在漠北也降到了冰点,所有人都知道,薛延陀和大唐的关系已再无缓和的可能。
和亲之事告吹,也意味着在漠北,薛延陀和夷男已经被大唐朝廷彻底放弃,大唐想换个人驻守北疆了。再加之近年来河东的种种动作,就更加叫人确信了此事。
唐廷的疏远,河东李恪的表态,这不止让大度设和西突厥的声势越发地壮大,就连铁勒内部,回纥、契苾等部的首领也各自动了心思,想要乘机取薛延陀而代之。
河东正盛,而薛延陀渐衰,正是北伐良机,终于,李恪一封奏疏进京,自贞观四载后,大唐最大规模的战争,北伐之战拉开了帷幕。
长安城,太极宫,旬日例朝。
次殿两仪殿中,皇帝李世民正于上首端坐,脸色肃穆,而在殿下,朝中百官则分文武而列,分站于大殿两侧。
“众卿可知朕手中拿着的是何物?”朝会伊始,众臣拜礼之后,李世民拿着手中的一封书信,对殿中的百官问道。
李恪身为皇子,又为并州大都督,奉旨经略河东,他的奏疏从来都是直达御前,不走省台,更不经兵部,除了李世民之外,谁都看不着,旁人又如何知晓。
片刻之后,见无人回话,李世民这才道:“此乃楚王昨夜才命人加急递入京中的奏疏,也是向朕请战薛延陀的请战书,众卿以为如何?”
自打贞观九年,大唐和薛延陀绝婚,众臣便都知道,大唐和薛延陀之间早晚必有一战,也早有心理准备,但当他们自李世民口中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大殿之中还是难免一阵哗然。
李恪北伐,可不止是大唐和薛延陀的两国征战,此事还关系到大唐的朝堂和储位,此战若胜,李恪声望势必大涨,对李承乾的威胁越大,北伐之战也是李恪对太子之位发起的一轮冲击。
李世民北伐之心已定,无可动摇,他开口问询群臣,不过是例行公事罢了,朝中众臣也不会有不开眼的在此事上反对。
薛延陀之强非吐谷浑可比,北伐薛延陀乃大唐近年来最大的外战,李世民之言才落,殿中众臣便纷纷应和,更有甚者,已经有诸多武臣跃跃欲试,请缨北战了。
此时,大殿之中众位武臣关心的自然是北伐之事本身,但太子李承乾和长孙无忌等人却一下子安静了下来,他们在想的是这北伐之事背后的意义。
大唐若是北伐能胜,自然最好,如此一来,大唐北疆便再无劲敌,至少五十年内,可保北境安稳无虞,但他们希望大唐北伐胜,却不希望李恪北伐胜,因为一旦李恪北伐大胜,借此灭国之功,李承乾本就不甚安稳的太子之位可就越发地危机了。
对于李承乾和长孙无忌而言,唯今之计,最好的结果自然就是另择主帅,叫李恪揽不得这灭国大功。
此事来的突然,也来不及再行商议布置,长孙无忌身为兵部尚书,当先出列道:“北伐乃是国之要事,马虎不得,却不知北伐主帅,陛下可有人选?”
长孙无忌之言一出,大殿之中众人的脸色顿时多了几分怪异。
北伐主帅的人选,其实早在三年前,自打李恪任并州大都督,北上河东经略北地的时候就已经定了下来,也是不言而喻的事情。李世民虽未明言,但李世民若非属意李恪,又怎会命他北上。长孙无忌在此时这么问,便就有些怪异了。
不过长孙无忌身为兵部尚书,此事本就在长孙无忌职权之内,长孙无忌有此一言倒也在情理之中。
李世民听得长孙无忌之言,不假思索地回道:“楚王乃并州大都督,精熟河东边务,对薛延陀上下也颇为熟悉,此事又是楚王首倡,朕欲以楚王为北伐主帅。”
李世民给出这样的结果并不奇怪,反倒是众人意料之中,默认了的,甚至就连长孙无忌本人也不觉着讶异,但这却绝不是他想要看到的结果。
长孙无忌身为皇帝心腹,国朝国舅,他已经开了头,和长孙家和太子交好的臣子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也知道该如何去做了。
有些话说了,有些事做了,势必会惹恼李世民,甚至会使得君臣生了嫌隙,长孙无忌地位超然,自然不便也不会去说这些话,做这些事,还需有人来代劳。
长孙无忌才请示完李世民的意思,回到了队列之中,通直散骑常侍褚亮随即出列,道:“启禀陛下,臣以为楚王虽精熟边务,熟稔薛延陀之事,但毕竟年少,此前也从未统帅过如此之众的人马,主灭国之战,臣以为此战主帅或可另择贤良。”
果然,正如众人所知的那般,李世民属意的主帅人选从来都是李恪,否则也不会叫李恪北上经略数载,褚亮之言方出,李世民便道:“楚王虽然年少,但却有统帅之能,贞观八年诺真水一战便是实证,楚王为帅,有何不可?”
褚亮接着劝道:“诺真水一战,确是楚王之功,然此战之敌不过大度设而已,非是薛延陀上下,北伐之战所面,乃薛延陀上下精锐,不得轻率,万不可冒此等风险呐,还望陛下三思。”
#送888现金红包# 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热门神作,抽888现金红包!
褚亮之言才落,一旁的殿中省丞谢偃也出列道:“启禀陛下,臣附议褚常侍之言,北伐之战,干系重大,不可轻待,当择代国公这等百战宿将挂帅,方是稳妥。”
谢偃口中的代国公便是西征刚刚大胜的李靖,谢偃此番为了压制李恪,不惜将李靖又搬了出来。若论名望和功绩,大唐武臣无人可与李靖相较,李靖若是挂帅,自然也比李恪更为稳妥。
李世民闻言,心中已有不满,但毕竟谢偃提及了李靖,李世民倒也不便全然不顾,于是李世民对李靖问道:“谢卿所言,药师以为如何?”
李靖何等聪明,行事何等谨慎,李靖知道李世民的心中属意的主帅人选是李恪无疑,李靖又岂会冒着同时开罪李世民和李恪两人的风险去帮着谢偃和长孙无忌说话。
而且李靖原本在殿中待地好好的,看着热闹,却一下子谢偃给提了出来当枪使,心中本就有些不悦,如今李世民又点了名,李靖便越发如此了。
李靖带着些脾气,回道:“启禀陛下,臣自打西征归来,腿疾便愈重了,行走尚且不便,实在不宜挂帅出征,而且臣以为楚王虽然年少,但也行伍多年,精熟军务,可比宿将。更何况,在河东楚王还有李绩从旁襄助,李绩之能不在臣之下,有李绩辅弼,楚王当可胜任主帅之职。”
李世民等的就是李靖这句话,李世民闻言,当即道:“药师所言甚和朕意,当年朕统兵征伐天下之时,年也不过弱冠,还不是也照样打下了这大好河山吗?楚王少年挂帅,有何不可。”
有了李靖保举,李世民拍板,李恪北伐主帅的位置便算是定了下来,北伐之战便也在顷刻之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