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八章 怀疑的种子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零点中文网 www.ldzw.net,最快更新重生之围棋梦最新章节!
当李小强再次来到棋盘边后,越来越多的业余高手围了上来。李小强的意思很明显,他又是想在棋盘上“展现真相”。有意思的是,李小强到底想展现什么大家暂时还不太清楚。另外一个细节倒是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据说小强和其他国少队的孩子相比,他好像并没有表现出很出众的棋才,论思维敏捷,论反应速度,他更是要被人家甩开几条大街。难道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他围棋天赋的体现吗?他。。他的大脑里到底装了多少棋谱呢?”
大家看到了什么呢?
李小强依然在棋盘上“出图”。不同的是,这次他面前摆了两张棋盘,他依次在两张棋盘上“摆谱”。是的,李小强好像确实在“摆谱”。他摆谱的动作很快,很流畅,中间没有一点停顿。大家注意到,这次他摆的两盘棋好像有点不同,其中一盘依然是中国古棋,而另外一盘,明显具有现代围棋的一些特征。更重要的是,李小强在整个“摆谱”过程中,他旁边根本就没有棋谱。[][]他摆出来的棋,好像都是深深刻在他脑子里的。
联想到刚才他摆 “胡铁头”的那盘对局,大家之所以会认为是李小强自己下过的棋。就是被李小强的动作误导,感觉他对那个棋太熟悉了,熟悉到让人产生了错觉,认为那只能是他自己下过的棋。
张大记者是一个很喜欢联想的人,同时这人的观察能力也不错。一直以来,他都想探寻一下李小强“强大”的奥秘。随着接触的时间长了以后。张大记者只肯承认李小强的“思想成熟”,而绝不肯承认李小强是个有多么聪明的人。至少他的思维敏捷程度就很一般。从这个角度来说,他好像称不上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天才”。
而这次,他好像发现了一点点蛛丝马迹,发现了李小强异于常人的地方:
“嗯,小强这家伙其他地方其实都很一般。最多只能算是普通级别的天才。看现在这个样子,好像他的记忆力还是很不错的。可是记忆力对下围棋有用吗?等下我一定要问个究竟。。。”
在张志东还在思考“记忆力对下好围棋有没有用”这个问题的时候,李小强已经在两个棋盘上把棋摆完了。张志东简单看了一下以后,他很快就明白了李小强的意思,他不禁摇头苦笑:
“小强这个家伙,他难道和这盘棋有仇吗?他怎么老是要把这盘棋拿出来“示众”呢?嗯,做人不厚道啊。。。”
李小强摆了两盘棋,一盘是“当湖十局”中的一局,而另一盘,就是日本的“吐血之名局”。当然。这两盘棋都没有摆完,在那盘“吐血之名局”中,李小强正好摆到了那两步被日本人称为“古今无类之妙手”的时候就停手了。
在另外一个棋盘上,同样是“当湖十局”中的一个局部。李小强知道,自己摆的最后一手棋同样是一步好手,不过很可惜,这步妙手没有什么名字,不仅没有名字,这步棋算不算妙手有很多人都不清楚。
一帮业余高手聚在这两张棋盘面前。大家都对“当湖十局”的那个局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李小强由于知道很多来自后世的研究资料,因此“研究”工作进展很快,在半个小时后,这些业余高手对这步“无名妙手”都了解了。都为这步“无名妙手”的用意深远以及精彩构思而折服。了解了这步棋的用意后。李小强再把后面的实战过程摆了出来。棋是会说话的,从后面的实战进程就可以看到,两位棋圣对这步棋的用意以及目的都是心知肚明。双方的应对都非常精准,几乎没有破绽。
张志东注意到。大部分业余高手都被那步“无名妙手”吸引,而对那两步被日本人称为“古今无类”的妙手,好像没有人愿意提一下。张大记者是了解李小强真实想法的。因此他很愿意配合李小强演一场戏:
“哈哈,我说小强,你既然把日本围棋最有名的妙手都摆出来了,那你为什么不和大家研究一下这步妙手呢。你虽然是古棋传人,日本围棋也是要学习一下吧。对了,我跟大家透露一个秘密,小强是非常看不起这个所谓“古今无类之妙手”的。他好像对这两步棋的意见很大,现在让我们听听他对这两步棋的研究心得吧,难道他在这个局面找到了更好的下法吗?”
其他业余高手也饶有兴趣的看着李小强,的确,“古今无类之妙手”一直被历代棋家赞不绝口,被认为体现了日本围棋的精髓。一直到新世纪,这几步棋也常常被很多人提及,这其中甚至包括很多研究围棋的“专家”,他们举这盘棋的例子,用来说明日本围棋就是比中国古棋具有“先进性”。
“呵呵,我摆这盘棋没有其他意思,我就是想让大家对比一下。围棋界对这盘名局的论述已经很多了,也用了很多围棋理论来说明这两步棋是多么的巧妙。我就是想问大家一下,如果是我们自己上去下棋的话,和刚才那步无名妙手相比,大家更愿意面对哪步妙手呢?”
这个时候,李小强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他根本就没有讲什么大道理,他用一个最简单的对比,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是的,他根本就不用说什么话,大家都理解李小强的意思。
围棋到了一定水平以后,像所谓的“古今无类之妙手”,大家需要去研究吗?不需要的!只要有业余5段以上水平,甚至连参考图都不用摆,大家就可以很快知道这两步棋的意思。如果配上两个参考图的话,只要有业余初段以上水平,也根本不用花多长的时间,就可以很快弄懂这两步棋的意思。至于“丈和3妙手”中的那第3步妙手,李小强根本就不好意思摆出来。必须承认,李小强的面皮还是比较薄的。
同样是一步好棋,一步妙手,一步棋人家看一眼就知道你是什么意思。另外一步棋由一群人在那研究半天才弄得懂。如果让你坐上去和人家对局的话。你会觉得那个更高深?哪个更难对付?
必须说明,大部分“崇古派”的道理就是这么简单。无论你的道理讲得多么天花乱坠,你先在棋上找出更好的办法再说吧。你说人家的棋不行,你可以找出更好的招法,证明人家的棋确实不如你,那就无话可说。“当湖十局”存在了几百年,那个棋谱一直在那里。除了一些无聊的口水以外,有人提出更高深的观点,更先进的下法吗?没有的,一直到新世纪都没有。
说起来。李小强好像真的跟“古今无类之妙手”有仇。李小强经常觉得,自己就曾经被它“毒害”了,因此总想提前挑起“古今之争”,以免更多的人受到毒害。
如何看待“古今无类之妙手”,有一位韩国的“围棋教授”曾经有过很精辟的归纳,他的观点,好像也一直代表了围棋界的主流观点。必须指出的是,这位“教授”虽然只是一位职业五段,但是他一直从事围棋教育工作。因此他的观点在普通人中影响很大,正是因为如此,这种观点的毒害也更大。不过还好,到了后世。这位“教授”的脸,就被他的同胞李石头他们打得啪啪作响。
“如何理解“古今无类之妙手”,有必要拔高到“古今”的高度吗?这三步妙手不是穷尽了算路之机巧,而是作为经典确实分野了古今之棋。通过弃子换取空间和效率。着眼点在于空,而不是棋子,这局棋体现出来的意识即使放到当代也是相通。分明比古棋,尤其比中国的古棋高了一个维度。中国的古棋,作为一种“子棋”达到了杀棋之极致,但那只是“二维”的围棋。千百年来中国积攒下来的古棋棋谱,几乎没有“弃子”一说(尽管发明了“弃子争先”之警句),当弃不弃通盘绞杀在一起,无端变得纷繁复杂,以致反而给人“精深”的错觉。因空间,才有子效,弃子转身,以子力换取空间,这种意识的层差是中日围棋发展史的核心问题。”
的确,这个观点好像很有道理,也很有迷惑性,其实根本就是经不起推敲的。想起自己以前居然也会相信这样的观点,李小强就会感到脸红。为自己的无知感到脸红,为自己毫无逻辑性感到脸红。
这种观点的核心,就是把“目棋”置于“力棋”之上。把围棋中的“铺地板”看成一种更高深的境界。李小强一直认为,就是因为职业围棋界一直存在这样的观点,日本围棋可能还真的没有达到中国古棋的高度。很明显,这种观点还处在“看山不是山”的阶段,根本没有达到“看山还是山”的境界。当吴清源大师稍微加一点“看山还是山”的棋,就把日本围棋揍得满地找牙。当李石佛把“看山不是山”的棋练到极致,照样敌不过后面出现的“看山还是山”。当世界棋坛刚刚再次出现“看山还是山”的萌芽,就被聂旋风称为“比我们那个年代涨了一段不止”。
说中国古棋不会“弃子”。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如果仔细研究的话,在中国古棋中,其实也一直出现过“力棋”和“目棋”的争论。
说一千道一万,围棋就是一门“胜负的艺术”。由围棋中演化出来各种各样的棋理,其实都是要用来阐述胜负的。黄施范他们为什么被尊为“棋圣”,因为在他们眼中,根本就没有所谓的“目棋”和“力棋”,强行把这样的外在表现分出高下,才是真正的落了下乘。
李小强常常开玩笑似的想,假如中国古棋真的只有“斗力”的话。那么黄施范他们岂不是只处在“下三品”,因为在中国古棋的“九品制”当中。“斗力”是排在第7品,仅仅比“守拙”,“若愚”高一点点。这3品就是大家常常说的“下三品”。
在中国古棋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也只有黄施范他们三位被民间称为“棋圣”,而其他人都要差一点,其他最高的也只能称为“大国手”。这是大家认为,也只有他们3位的棋,才真正达到了“入神”的境界。其他人还没有这个资格。现在有人说,我们的祖先把几位“下三品”的棋手尊为棋圣?到底是他们无知,还是我们的祖先浅薄呢?
很显然,这样的问题太大了,也不是现在的李小强能够回答的。他只要把“古今之争”提前挑起来,在这些业余高手心目中留下怀疑的种子。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从李小强的内心来说,他是希望这样的争议对中国围棋有所帮助。不过他心里很清楚,如果自己的围棋水平没有达到那种高度的话,自己的观点也只能成为无数的“口水”之一。
我们李小强可是想成为一名“大师”的,他绝对不愿意沦为一个“口水男”。因此他乘大家热烈讨论的时候,很不负责任的溜走了。
“小强,小强,你别走啊,我们正聊得起劲呢。来来来,我还有一个问题想要问你。。。”
“我说张大记者,有什么问题还是留在以后问吧。对了,你不就是还想多了解一点中国古棋的东西吗?,你不要忘了,你今天可是输了,我看你今天还是好好准备准备吧,明天来棋盘上接受我的指导。”
“咳。。咳。。”
“哈哈哈哈!”(未完待续。。)
ps: 其实不怎么愿意写“古今之争”,特别是不愿意这样大段大段的写。写多了容易写得很空洞。写起来也很难写。花点章节交待一下作者的观点,这其实也是作者真实的认识,属于自己的“心得”。呵呵
大家别怪我“注水”就是,以后还是多写小强的成长之路吧。
当李小强再次来到棋盘边后,越来越多的业余高手围了上来。李小强的意思很明显,他又是想在棋盘上“展现真相”。有意思的是,李小强到底想展现什么大家暂时还不太清楚。另外一个细节倒是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据说小强和其他国少队的孩子相比,他好像并没有表现出很出众的棋才,论思维敏捷,论反应速度,他更是要被人家甩开几条大街。难道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他围棋天赋的体现吗?他。。他的大脑里到底装了多少棋谱呢?”
大家看到了什么呢?
李小强依然在棋盘上“出图”。不同的是,这次他面前摆了两张棋盘,他依次在两张棋盘上“摆谱”。是的,李小强好像确实在“摆谱”。他摆谱的动作很快,很流畅,中间没有一点停顿。大家注意到,这次他摆的两盘棋好像有点不同,其中一盘依然是中国古棋,而另外一盘,明显具有现代围棋的一些特征。更重要的是,李小强在整个“摆谱”过程中,他旁边根本就没有棋谱。[][]他摆出来的棋,好像都是深深刻在他脑子里的。
联想到刚才他摆 “胡铁头”的那盘对局,大家之所以会认为是李小强自己下过的棋。就是被李小强的动作误导,感觉他对那个棋太熟悉了,熟悉到让人产生了错觉,认为那只能是他自己下过的棋。
张大记者是一个很喜欢联想的人,同时这人的观察能力也不错。一直以来,他都想探寻一下李小强“强大”的奥秘。随着接触的时间长了以后。张大记者只肯承认李小强的“思想成熟”,而绝不肯承认李小强是个有多么聪明的人。至少他的思维敏捷程度就很一般。从这个角度来说,他好像称不上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天才”。
而这次,他好像发现了一点点蛛丝马迹,发现了李小强异于常人的地方:
“嗯,小强这家伙其他地方其实都很一般。最多只能算是普通级别的天才。看现在这个样子,好像他的记忆力还是很不错的。可是记忆力对下围棋有用吗?等下我一定要问个究竟。。。”
在张志东还在思考“记忆力对下好围棋有没有用”这个问题的时候,李小强已经在两个棋盘上把棋摆完了。张志东简单看了一下以后,他很快就明白了李小强的意思,他不禁摇头苦笑:
“小强这个家伙,他难道和这盘棋有仇吗?他怎么老是要把这盘棋拿出来“示众”呢?嗯,做人不厚道啊。。。”
李小强摆了两盘棋,一盘是“当湖十局”中的一局,而另一盘,就是日本的“吐血之名局”。当然。这两盘棋都没有摆完,在那盘“吐血之名局”中,李小强正好摆到了那两步被日本人称为“古今无类之妙手”的时候就停手了。
在另外一个棋盘上,同样是“当湖十局”中的一个局部。李小强知道,自己摆的最后一手棋同样是一步好手,不过很可惜,这步妙手没有什么名字,不仅没有名字,这步棋算不算妙手有很多人都不清楚。
一帮业余高手聚在这两张棋盘面前。大家都对“当湖十局”的那个局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李小强由于知道很多来自后世的研究资料,因此“研究”工作进展很快,在半个小时后,这些业余高手对这步“无名妙手”都了解了。都为这步“无名妙手”的用意深远以及精彩构思而折服。了解了这步棋的用意后。李小强再把后面的实战过程摆了出来。棋是会说话的,从后面的实战进程就可以看到,两位棋圣对这步棋的用意以及目的都是心知肚明。双方的应对都非常精准,几乎没有破绽。
张志东注意到。大部分业余高手都被那步“无名妙手”吸引,而对那两步被日本人称为“古今无类”的妙手,好像没有人愿意提一下。张大记者是了解李小强真实想法的。因此他很愿意配合李小强演一场戏:
“哈哈,我说小强,你既然把日本围棋最有名的妙手都摆出来了,那你为什么不和大家研究一下这步妙手呢。你虽然是古棋传人,日本围棋也是要学习一下吧。对了,我跟大家透露一个秘密,小强是非常看不起这个所谓“古今无类之妙手”的。他好像对这两步棋的意见很大,现在让我们听听他对这两步棋的研究心得吧,难道他在这个局面找到了更好的下法吗?”
其他业余高手也饶有兴趣的看着李小强,的确,“古今无类之妙手”一直被历代棋家赞不绝口,被认为体现了日本围棋的精髓。一直到新世纪,这几步棋也常常被很多人提及,这其中甚至包括很多研究围棋的“专家”,他们举这盘棋的例子,用来说明日本围棋就是比中国古棋具有“先进性”。
“呵呵,我摆这盘棋没有其他意思,我就是想让大家对比一下。围棋界对这盘名局的论述已经很多了,也用了很多围棋理论来说明这两步棋是多么的巧妙。我就是想问大家一下,如果是我们自己上去下棋的话,和刚才那步无名妙手相比,大家更愿意面对哪步妙手呢?”
这个时候,李小强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他根本就没有讲什么大道理,他用一个最简单的对比,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是的,他根本就不用说什么话,大家都理解李小强的意思。
围棋到了一定水平以后,像所谓的“古今无类之妙手”,大家需要去研究吗?不需要的!只要有业余5段以上水平,甚至连参考图都不用摆,大家就可以很快知道这两步棋的意思。如果配上两个参考图的话,只要有业余初段以上水平,也根本不用花多长的时间,就可以很快弄懂这两步棋的意思。至于“丈和3妙手”中的那第3步妙手,李小强根本就不好意思摆出来。必须承认,李小强的面皮还是比较薄的。
同样是一步好棋,一步妙手,一步棋人家看一眼就知道你是什么意思。另外一步棋由一群人在那研究半天才弄得懂。如果让你坐上去和人家对局的话。你会觉得那个更高深?哪个更难对付?
必须说明,大部分“崇古派”的道理就是这么简单。无论你的道理讲得多么天花乱坠,你先在棋上找出更好的办法再说吧。你说人家的棋不行,你可以找出更好的招法,证明人家的棋确实不如你,那就无话可说。“当湖十局”存在了几百年,那个棋谱一直在那里。除了一些无聊的口水以外,有人提出更高深的观点,更先进的下法吗?没有的,一直到新世纪都没有。
说起来。李小强好像真的跟“古今无类之妙手”有仇。李小强经常觉得,自己就曾经被它“毒害”了,因此总想提前挑起“古今之争”,以免更多的人受到毒害。
如何看待“古今无类之妙手”,有一位韩国的“围棋教授”曾经有过很精辟的归纳,他的观点,好像也一直代表了围棋界的主流观点。必须指出的是,这位“教授”虽然只是一位职业五段,但是他一直从事围棋教育工作。因此他的观点在普通人中影响很大,正是因为如此,这种观点的毒害也更大。不过还好,到了后世。这位“教授”的脸,就被他的同胞李石头他们打得啪啪作响。
“如何理解“古今无类之妙手”,有必要拔高到“古今”的高度吗?这三步妙手不是穷尽了算路之机巧,而是作为经典确实分野了古今之棋。通过弃子换取空间和效率。着眼点在于空,而不是棋子,这局棋体现出来的意识即使放到当代也是相通。分明比古棋,尤其比中国的古棋高了一个维度。中国的古棋,作为一种“子棋”达到了杀棋之极致,但那只是“二维”的围棋。千百年来中国积攒下来的古棋棋谱,几乎没有“弃子”一说(尽管发明了“弃子争先”之警句),当弃不弃通盘绞杀在一起,无端变得纷繁复杂,以致反而给人“精深”的错觉。因空间,才有子效,弃子转身,以子力换取空间,这种意识的层差是中日围棋发展史的核心问题。”
的确,这个观点好像很有道理,也很有迷惑性,其实根本就是经不起推敲的。想起自己以前居然也会相信这样的观点,李小强就会感到脸红。为自己的无知感到脸红,为自己毫无逻辑性感到脸红。
这种观点的核心,就是把“目棋”置于“力棋”之上。把围棋中的“铺地板”看成一种更高深的境界。李小强一直认为,就是因为职业围棋界一直存在这样的观点,日本围棋可能还真的没有达到中国古棋的高度。很明显,这种观点还处在“看山不是山”的阶段,根本没有达到“看山还是山”的境界。当吴清源大师稍微加一点“看山还是山”的棋,就把日本围棋揍得满地找牙。当李石佛把“看山不是山”的棋练到极致,照样敌不过后面出现的“看山还是山”。当世界棋坛刚刚再次出现“看山还是山”的萌芽,就被聂旋风称为“比我们那个年代涨了一段不止”。
说中国古棋不会“弃子”。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如果仔细研究的话,在中国古棋中,其实也一直出现过“力棋”和“目棋”的争论。
说一千道一万,围棋就是一门“胜负的艺术”。由围棋中演化出来各种各样的棋理,其实都是要用来阐述胜负的。黄施范他们为什么被尊为“棋圣”,因为在他们眼中,根本就没有所谓的“目棋”和“力棋”,强行把这样的外在表现分出高下,才是真正的落了下乘。
李小强常常开玩笑似的想,假如中国古棋真的只有“斗力”的话。那么黄施范他们岂不是只处在“下三品”,因为在中国古棋的“九品制”当中。“斗力”是排在第7品,仅仅比“守拙”,“若愚”高一点点。这3品就是大家常常说的“下三品”。
在中国古棋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也只有黄施范他们三位被民间称为“棋圣”,而其他人都要差一点,其他最高的也只能称为“大国手”。这是大家认为,也只有他们3位的棋,才真正达到了“入神”的境界。其他人还没有这个资格。现在有人说,我们的祖先把几位“下三品”的棋手尊为棋圣?到底是他们无知,还是我们的祖先浅薄呢?
很显然,这样的问题太大了,也不是现在的李小强能够回答的。他只要把“古今之争”提前挑起来,在这些业余高手心目中留下怀疑的种子。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从李小强的内心来说,他是希望这样的争议对中国围棋有所帮助。不过他心里很清楚,如果自己的围棋水平没有达到那种高度的话,自己的观点也只能成为无数的“口水”之一。
我们李小强可是想成为一名“大师”的,他绝对不愿意沦为一个“口水男”。因此他乘大家热烈讨论的时候,很不负责任的溜走了。
“小强,小强,你别走啊,我们正聊得起劲呢。来来来,我还有一个问题想要问你。。。”
“我说张大记者,有什么问题还是留在以后问吧。对了,你不就是还想多了解一点中国古棋的东西吗?,你不要忘了,你今天可是输了,我看你今天还是好好准备准备吧,明天来棋盘上接受我的指导。”
“咳。。咳。。”
“哈哈哈哈!”(未完待续。。)
ps: 其实不怎么愿意写“古今之争”,特别是不愿意这样大段大段的写。写多了容易写得很空洞。写起来也很难写。花点章节交待一下作者的观点,这其实也是作者真实的认识,属于自己的“心得”。呵呵
大家别怪我“注水”就是,以后还是多写小强的成长之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