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1)
推荐阅读:
零点中文网 www.ldzw.net,最快更新道棨千年最新章节!
“茅山术”是中国传说中神秘的道术,初时又称“玉女喜神术”。茅山术演变至今,已将佛,道两教许多部分融合为一体,不似初时主要以道派道术为主。茅山术现也将中原地区以及苗区流传的黑,白巫术一并纳为己用。修习此派法术者多以符、咒以及一些佛教密宗法器,借灵异灵力助己行事。
谈到“茅山术”在一般人的心中,立即泛起一种神秘、尊重却又敬而远之的强烈感觉,这些也许都是在老一辈人口传传说中所塑造出来的深刻印象,感觉“茅山道士”似乎个个都有高深的驱鬼、下符、扭转乾坤的高深法术,故对他们是既爱又怕。
其实不然,现在江湖上称自己是茅山道士的多半是骗子,作为一个新世纪祖国的栋梁我们哪能去相信他们那些牛鬼蛇神的东西?我们要坚信的是马克思主义还有毛泽东思想。
首先我们就得把态度放端正对不对!我们的世界里不可能有妖魔鬼怪以及那些神神忽忽的奇门异术。
不过话说回来,我是不信这些东西的,但我和茅山术还颇有些渊源。因为据我父亲讲,我的祖父就是一个半路上道的茅山道士。
我的祖父叫姜国安,1944年那会儿刚好十岁,在多方势力的打压下,日本人饱受压力,在华驻军折腾得很厉害,太祖父和太祖母带着姜国安躲躲藏藏,整天提心吊胆。
太祖母身子骨本来就弱,加上兵荒马乱的,结果在姜国安十岁生日那晚又染上风寒。
那个年代药物匮乏,八路军打小鬼子尚还物资不足,设备不齐,更何况太祖父那会儿还穷得有上顿没下顿的,根本弄不到医治风寒的药,太祖母没撑几天就撒手归西了。
太祖父把丧妻之恨归罪于小鬼子,一怒之下就参加了八路军扛起汉阳造就上前线打小鬼子,结果鬼子没杀几个反而把自己的命给搭上了。
就这样姜国安成了孤儿,在太祖父当兵时的班长安排下,姜国安参加了儿童团。
姜国安骨子里有口不服输不认冤不怂的气儿,参加儿童团之后也是老想着给自己的父亲母亲报仇,不过儿童团地处革命根据地,任务也只是担任站岗、放哨、送信,直接和鬼子打照面的机会是微乎其微。
结果小鬼子还没撑到姜国安长大就于1945年的八月宣读了停战诏书,向同盟国认了怂。
父母的仇是报不了,姜国安就这样一直混到十八岁参军入伍,当了四年兵因为某些原因又退伍。
那时候除了当兵就是做工人,农民,姜国安活的这些年半数都是在部队里,啥也不清楚,就依着自己在部队里学到的知识把自己看作知识分子,顺应着毛主席“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的提议去了西安临潼参加垦荒运动,也就是下乡当知青。
他去的那地叫什么桥头河,和他同行的就三人,一去四个人就傻眼了,一眼望过去都是荒地,走上几十里地也不见一户人家,姜国安这才体会到“垦荒”这两个字的意义。
桥头河村里的人大多数都是老人,这嘴多劳动力少自然日子就过得相当艰苦。虽然知青的活不太重,但是三餐都是清汤寡水的,肉沫星子都看不到几回。
唯一吃到一次兔肉还是老村长孙女儿英子为给这四个知青接风洗尘上林子逮了一半天才逮到。
当时他们四个人去之后老村长给安排的任务是带着村子里的劳动力把村子靠南边的荒地开垦出来种苹果树,结果还没好好干上一个星期就出了事故。
出事的是村子里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半夜三更跑到待开垦的荒地里死了。
老头膝下无儿无女,老村长很迷信,考虑到死者在天有灵,好歹要让人弄清楚死因,是自然死亡还是意外死亡?等老头头七也好有个交代。
那时候村子里没有警察,也没有医院,只有一个老郎中。村长就让姜国安和一个胆子稍大的知青把老头的尸体搬到村子里,让老郎中看看。
老郎中翻来覆去看了几遍,也看不出除了自然死亡还有什么其他死因。
既然老郎中都开口说了老头是自然死亡,村长心里有了底,招呼着村子里的人七搞八搞就把老头下葬了。
据老村长讲,他们这边死者下葬是有规矩的。像去世的老头这样死在外面的人入殓虽然要跳过“落气”阶段(落气:在死者刚刚咽气的时候焚香烧纸),但后面的程序不能少。
无奈老头膝下无儿无女,村子里又穷,入殓仪式只能从简。连收纳尸体的灵柩都是用竹席加四块木板临时搭建的。
不仅这样,因为条件限制,下葬习俗中的封大眼(出殡前的棺木不会钉死,直到出殡动棺前才钉死楔子,封住棺木的眼,停于大吉方位等待下葬),上山七(出殡同时要请阴阳先生在死者家设好法坛,为亡灵超度。小七为七天,大七四十九天,因人而异)也都没有进行。
老村长对姜国安四个知青说,死者为大,去世的老人无儿无女,为了让死者安息就请他们带上村子里的年轻人为老头开歌路(由死者后辈唱孝歌,为死者守灵)还有坐夜(和开歌路前后进行,唱完还阳歌后就坐夜守灵)。
姜国安当过兵,不迷信,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倒是和他同行的另外两个知青扭扭捏捏的。
这也情有可原,虽然他们读过书也算知识分子,不过生于农村,多多少少都有些迷信,何况老村长说的这些习俗都神叨叨的,那开歌路的歌词在白天都听着怪渗人的,还要在深夜的荒山野岭里唱。
不过扭捏归扭捏,最后还得按照毛主席的“一切为人民服务”办事。
老村长以及几个村子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根据死者的生辰八字,敲定了出殡日期。
姜国安几个知青还有村子里的年轻人就用竹竿子把老头的灵柩抬往村子最南边的林子里头的墓地里去。
午夜的林子里月冷星寒的,树枝交叉纵横月光都不能完整地照射到林子里来,阴风也阵阵地从姜国安他们几人的身后吹来。
搞得不迷信的姜国安和村子里的几个不怕鬼的年轻人都提心吊胆战战兢兢的。
“听俺爷爷讲,这个地方打仗的时候死了好多鬼子哟。”开口的是英子,这丫头心大的不得了,大家都有些恐惧,她还开口讲这些。
和姜国安同行的一个知青被英子的话吓得一哆嗦,抬竹竿子的手一滑,整个灵柩一下就失衡了。
木板钉成的灵柩没钉好,包裹着尸体的竹席一下就从灵柩里滑出来,一头栽在一边的草堆里。
“茅山术”是中国传说中神秘的道术,初时又称“玉女喜神术”。茅山术演变至今,已将佛,道两教许多部分融合为一体,不似初时主要以道派道术为主。茅山术现也将中原地区以及苗区流传的黑,白巫术一并纳为己用。修习此派法术者多以符、咒以及一些佛教密宗法器,借灵异灵力助己行事。
谈到“茅山术”在一般人的心中,立即泛起一种神秘、尊重却又敬而远之的强烈感觉,这些也许都是在老一辈人口传传说中所塑造出来的深刻印象,感觉“茅山道士”似乎个个都有高深的驱鬼、下符、扭转乾坤的高深法术,故对他们是既爱又怕。
其实不然,现在江湖上称自己是茅山道士的多半是骗子,作为一个新世纪祖国的栋梁我们哪能去相信他们那些牛鬼蛇神的东西?我们要坚信的是马克思主义还有毛泽东思想。
首先我们就得把态度放端正对不对!我们的世界里不可能有妖魔鬼怪以及那些神神忽忽的奇门异术。
不过话说回来,我是不信这些东西的,但我和茅山术还颇有些渊源。因为据我父亲讲,我的祖父就是一个半路上道的茅山道士。
我的祖父叫姜国安,1944年那会儿刚好十岁,在多方势力的打压下,日本人饱受压力,在华驻军折腾得很厉害,太祖父和太祖母带着姜国安躲躲藏藏,整天提心吊胆。
太祖母身子骨本来就弱,加上兵荒马乱的,结果在姜国安十岁生日那晚又染上风寒。
那个年代药物匮乏,八路军打小鬼子尚还物资不足,设备不齐,更何况太祖父那会儿还穷得有上顿没下顿的,根本弄不到医治风寒的药,太祖母没撑几天就撒手归西了。
太祖父把丧妻之恨归罪于小鬼子,一怒之下就参加了八路军扛起汉阳造就上前线打小鬼子,结果鬼子没杀几个反而把自己的命给搭上了。
就这样姜国安成了孤儿,在太祖父当兵时的班长安排下,姜国安参加了儿童团。
姜国安骨子里有口不服输不认冤不怂的气儿,参加儿童团之后也是老想着给自己的父亲母亲报仇,不过儿童团地处革命根据地,任务也只是担任站岗、放哨、送信,直接和鬼子打照面的机会是微乎其微。
结果小鬼子还没撑到姜国安长大就于1945年的八月宣读了停战诏书,向同盟国认了怂。
父母的仇是报不了,姜国安就这样一直混到十八岁参军入伍,当了四年兵因为某些原因又退伍。
那时候除了当兵就是做工人,农民,姜国安活的这些年半数都是在部队里,啥也不清楚,就依着自己在部队里学到的知识把自己看作知识分子,顺应着毛主席“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的提议去了西安临潼参加垦荒运动,也就是下乡当知青。
他去的那地叫什么桥头河,和他同行的就三人,一去四个人就傻眼了,一眼望过去都是荒地,走上几十里地也不见一户人家,姜国安这才体会到“垦荒”这两个字的意义。
桥头河村里的人大多数都是老人,这嘴多劳动力少自然日子就过得相当艰苦。虽然知青的活不太重,但是三餐都是清汤寡水的,肉沫星子都看不到几回。
唯一吃到一次兔肉还是老村长孙女儿英子为给这四个知青接风洗尘上林子逮了一半天才逮到。
当时他们四个人去之后老村长给安排的任务是带着村子里的劳动力把村子靠南边的荒地开垦出来种苹果树,结果还没好好干上一个星期就出了事故。
出事的是村子里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半夜三更跑到待开垦的荒地里死了。
老头膝下无儿无女,老村长很迷信,考虑到死者在天有灵,好歹要让人弄清楚死因,是自然死亡还是意外死亡?等老头头七也好有个交代。
那时候村子里没有警察,也没有医院,只有一个老郎中。村长就让姜国安和一个胆子稍大的知青把老头的尸体搬到村子里,让老郎中看看。
老郎中翻来覆去看了几遍,也看不出除了自然死亡还有什么其他死因。
既然老郎中都开口说了老头是自然死亡,村长心里有了底,招呼着村子里的人七搞八搞就把老头下葬了。
据老村长讲,他们这边死者下葬是有规矩的。像去世的老头这样死在外面的人入殓虽然要跳过“落气”阶段(落气:在死者刚刚咽气的时候焚香烧纸),但后面的程序不能少。
无奈老头膝下无儿无女,村子里又穷,入殓仪式只能从简。连收纳尸体的灵柩都是用竹席加四块木板临时搭建的。
不仅这样,因为条件限制,下葬习俗中的封大眼(出殡前的棺木不会钉死,直到出殡动棺前才钉死楔子,封住棺木的眼,停于大吉方位等待下葬),上山七(出殡同时要请阴阳先生在死者家设好法坛,为亡灵超度。小七为七天,大七四十九天,因人而异)也都没有进行。
老村长对姜国安四个知青说,死者为大,去世的老人无儿无女,为了让死者安息就请他们带上村子里的年轻人为老头开歌路(由死者后辈唱孝歌,为死者守灵)还有坐夜(和开歌路前后进行,唱完还阳歌后就坐夜守灵)。
姜国安当过兵,不迷信,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倒是和他同行的另外两个知青扭扭捏捏的。
这也情有可原,虽然他们读过书也算知识分子,不过生于农村,多多少少都有些迷信,何况老村长说的这些习俗都神叨叨的,那开歌路的歌词在白天都听着怪渗人的,还要在深夜的荒山野岭里唱。
不过扭捏归扭捏,最后还得按照毛主席的“一切为人民服务”办事。
老村长以及几个村子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根据死者的生辰八字,敲定了出殡日期。
姜国安几个知青还有村子里的年轻人就用竹竿子把老头的灵柩抬往村子最南边的林子里头的墓地里去。
午夜的林子里月冷星寒的,树枝交叉纵横月光都不能完整地照射到林子里来,阴风也阵阵地从姜国安他们几人的身后吹来。
搞得不迷信的姜国安和村子里的几个不怕鬼的年轻人都提心吊胆战战兢兢的。
“听俺爷爷讲,这个地方打仗的时候死了好多鬼子哟。”开口的是英子,这丫头心大的不得了,大家都有些恐惧,她还开口讲这些。
和姜国安同行的一个知青被英子的话吓得一哆嗦,抬竹竿子的手一滑,整个灵柩一下就失衡了。
木板钉成的灵柩没钉好,包裹着尸体的竹席一下就从灵柩里滑出来,一头栽在一边的草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