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前去印城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零点中文网 www.ldzw.net,最快更新穿越之江山乱殇最新章节!
印城不大,但树木很多,可惜这个季节里只剩下冷白的枝条,不然一定是一派繁茂的景象。 任淮是这里的名人,不仅人长得秀气,而且满腹的学问,又在京城做了官,因此杨心很容易就打听到了她老家的具体位置。
这应该也算是高门大户了,小半条街都被任府一丈多高的墙围了起来,杨心绕了很久才找到大门,却是用拳头大的铜锁锁着,蛛网遍布,看着该是久不住人了,她只好又走了半条街,找了户算是邻居的人家打听。
这邻居家只有两间瓦房,一面墙临着任府而建,屋顶还不如墙高,若不是杨心马骑得慢,定会把这个小院子忽略在阴影里。
她下了马,先是在原地跺了跺冻僵的双脚,又呵了呵冻僵的双手,才上前叩响了门。
开门的是个老头儿,一头花白的头,睁着一双浑浊的眼睛,却是只盯着一个地方看,杨心伸手在他面前挥了挥,现他的眼珠子连动都没动,想来是看不见的,便也没理会,径直问道,“大爷,我是任淮的朋友,请问······”
“任淮?你是小姐的朋友?”
杨心彻底愣住了,他称任淮是小姐,那自己该说实话吗?正犹豫着,一个老婆婆又颤巍巍地出来了。
“是谁来了?”
“是小姐的朋友。”
那老婆婆直走到门口,待看清了杨心的样貌,也许觉得不像坏人,才一伸手把她请了进去,“姑娘进来说话吧。”
杨心又是一愣,“好,谢谢婆婆。”
老两口在前面慢吞吞地走,杨心就在后面轻轻地跟着,待到屋门口的时候,快走几步帮忙打起了厚厚的破旧的棉布帘子,等老人们都进了屋,才一侧身跟了进去。
屋里燃着柴火,却是半湿的木柴,烟气弥漫的整个屋子云雾缭绕的,她揉了好几遍的眼睛,又干咳了几声才适应这个缺氧的环境。
老婆婆见她着实难受,从灶台旁拿了个蒲团儿递给她,“坐在这个上面,这样就不会熏得难受了!”
杨心看看这个明显油腻腻的蒲团,又看看一旁的矮凳,最后还是摆摆手在矮凳上坐下,坐下后才开始打量这个不大的屋子,有灶台,有床,还有条案几,却是放着一箩筐的红薯干儿和一个小布包。
而老婆婆则趁着这个空档打量着杨心,“姑娘可是小姐的朋友?”
杨心收回打量四周的目光,回道,“是的。”
“那你可见过小姐,她可好?”
杨心伸手握住胸前包袱的结扣,又拐着胳膊摸了摸背上的骨灰坛子,它被几件衣裳包裹着,杨心想着应该看不出形状,便回道,“她都还好,只是最近忙些,抽不开身,如今快到年关了,便托我回来看看您二老,还有她过世的亲人。”
“老婆子听说小姐嫁给了那个南罄的太子爷,没想到还是如此周全,还记得我们这对老夫妻。”
老头儿也说,“小姐一直是重情义的人!”
杨心听了他们的话只觉得心酸,世事果真难料,人亦不如往昔,她悄悄地抹抹泛酸的眼角,又问,“旁边的任府可是从前任淮的家?”
“是啊,只是都没落了好些年了。”
“是如何没落的呢?”
婆婆一叹息,“哎,老婆子也不晓得”,说着拿手肘捅了捅身边的老头儿,“老头子可知道?”
老头儿也叹了口气,“听说是得罪了什么人,一夜之间散尽家财,还躲回了乡下老家,好些年头都没再来过”,说着又叹了口气,“可怜小姐那时还小。”
“是得罪了什么人?”
老头自己看不见,也不知对方身份,可能是怕说多了惹来什么不必要的麻烦,就保留了很多,“都是些谣传,老头子道听途说,当不得真的。”
杨心理解老人家都图平稳,虽说自己没恶意,可不想他们不舒坦,便转口问起了别的,“婆婆可知道初识村,任淮说她祖辈都葬在那里。”
“初识村啊?倒是听过,只是有些偏远,姑娘可是要去?”
“嗯,不怕远的,烦请婆婆告知。”
“出了城一直往北走,到时姑娘可边走边打听,很多人都知道的。”
“好的,谢谢婆婆。”
杨心说完正要告辞,不想婆婆拿了那个布包递给她,“这是给我女儿家准备的一点儿干粮,小姐从前爱吃的,如今姑娘既见得到小姐,可否帮老身给她?”
杨心接过布包,道了谢又走了,到了门口用自己的衣裳包住红薯干儿塞进包袱里,重新裹了锭银子进去,又进了小院。
“婆婆,我有包袱,这个小布包还留给您用吧”,说着直接放在了那个案几上。
老婆婆瞧了她的包袱一眼,好像是鼓了些,于是一点头,“好的,谢谢姑娘。”
杨心一笑,“不用谢”,便出门骑马往北走去。
受纳兰容若的影响,杨心觉得初识村应该是个美丽的村子,因为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几乎贯穿了她整个高中课程,只要是语文作文就会拿它来泛酸,可真到了古代才觉得那句话有多美,毕竟初见只有一次啊。
而这个初见村,也正是杨心想的那样,或许有人觉得它贫穷,但杨心更想用质朴来形容,家家都是矮矮的篱笆,栅栏的门,简直就是最直白的夜不闭户,她突然间想起了任府那一丈多高的墙,即使那样也没挡住飞来横祸,怪不得任淮会选择在这里安息。
村子不远处就是坟地,听说只有心最善的人才会选择陪伴亡灵,并祈求逝者保佑,杨心想,若是自己,宁愿也葬在这里,尸身也不孤苦。
她走遍了整个坟地,才选到一块儿合适的来安葬任淮,倒不是因为没有空地,而是因为任淮喜欢美的东西,她这辈子虽然因此遭遇不幸,但杨心相信她依然愿意安息在最美的地方,因为她说过那句“我愿意”,而这个位置刚好可以看见远处的一排排树和一望无际的田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杨心觉得那就是最美的。
印城不大,但树木很多,可惜这个季节里只剩下冷白的枝条,不然一定是一派繁茂的景象。 任淮是这里的名人,不仅人长得秀气,而且满腹的学问,又在京城做了官,因此杨心很容易就打听到了她老家的具体位置。
这应该也算是高门大户了,小半条街都被任府一丈多高的墙围了起来,杨心绕了很久才找到大门,却是用拳头大的铜锁锁着,蛛网遍布,看着该是久不住人了,她只好又走了半条街,找了户算是邻居的人家打听。
这邻居家只有两间瓦房,一面墙临着任府而建,屋顶还不如墙高,若不是杨心马骑得慢,定会把这个小院子忽略在阴影里。
她下了马,先是在原地跺了跺冻僵的双脚,又呵了呵冻僵的双手,才上前叩响了门。
开门的是个老头儿,一头花白的头,睁着一双浑浊的眼睛,却是只盯着一个地方看,杨心伸手在他面前挥了挥,现他的眼珠子连动都没动,想来是看不见的,便也没理会,径直问道,“大爷,我是任淮的朋友,请问······”
“任淮?你是小姐的朋友?”
杨心彻底愣住了,他称任淮是小姐,那自己该说实话吗?正犹豫着,一个老婆婆又颤巍巍地出来了。
“是谁来了?”
“是小姐的朋友。”
那老婆婆直走到门口,待看清了杨心的样貌,也许觉得不像坏人,才一伸手把她请了进去,“姑娘进来说话吧。”
杨心又是一愣,“好,谢谢婆婆。”
老两口在前面慢吞吞地走,杨心就在后面轻轻地跟着,待到屋门口的时候,快走几步帮忙打起了厚厚的破旧的棉布帘子,等老人们都进了屋,才一侧身跟了进去。
屋里燃着柴火,却是半湿的木柴,烟气弥漫的整个屋子云雾缭绕的,她揉了好几遍的眼睛,又干咳了几声才适应这个缺氧的环境。
老婆婆见她着实难受,从灶台旁拿了个蒲团儿递给她,“坐在这个上面,这样就不会熏得难受了!”
杨心看看这个明显油腻腻的蒲团,又看看一旁的矮凳,最后还是摆摆手在矮凳上坐下,坐下后才开始打量这个不大的屋子,有灶台,有床,还有条案几,却是放着一箩筐的红薯干儿和一个小布包。
而老婆婆则趁着这个空档打量着杨心,“姑娘可是小姐的朋友?”
杨心收回打量四周的目光,回道,“是的。”
“那你可见过小姐,她可好?”
杨心伸手握住胸前包袱的结扣,又拐着胳膊摸了摸背上的骨灰坛子,它被几件衣裳包裹着,杨心想着应该看不出形状,便回道,“她都还好,只是最近忙些,抽不开身,如今快到年关了,便托我回来看看您二老,还有她过世的亲人。”
“老婆子听说小姐嫁给了那个南罄的太子爷,没想到还是如此周全,还记得我们这对老夫妻。”
老头儿也说,“小姐一直是重情义的人!”
杨心听了他们的话只觉得心酸,世事果真难料,人亦不如往昔,她悄悄地抹抹泛酸的眼角,又问,“旁边的任府可是从前任淮的家?”
“是啊,只是都没落了好些年了。”
“是如何没落的呢?”
婆婆一叹息,“哎,老婆子也不晓得”,说着拿手肘捅了捅身边的老头儿,“老头子可知道?”
老头儿也叹了口气,“听说是得罪了什么人,一夜之间散尽家财,还躲回了乡下老家,好些年头都没再来过”,说着又叹了口气,“可怜小姐那时还小。”
“是得罪了什么人?”
老头自己看不见,也不知对方身份,可能是怕说多了惹来什么不必要的麻烦,就保留了很多,“都是些谣传,老头子道听途说,当不得真的。”
杨心理解老人家都图平稳,虽说自己没恶意,可不想他们不舒坦,便转口问起了别的,“婆婆可知道初识村,任淮说她祖辈都葬在那里。”
“初识村啊?倒是听过,只是有些偏远,姑娘可是要去?”
“嗯,不怕远的,烦请婆婆告知。”
“出了城一直往北走,到时姑娘可边走边打听,很多人都知道的。”
“好的,谢谢婆婆。”
杨心说完正要告辞,不想婆婆拿了那个布包递给她,“这是给我女儿家准备的一点儿干粮,小姐从前爱吃的,如今姑娘既见得到小姐,可否帮老身给她?”
杨心接过布包,道了谢又走了,到了门口用自己的衣裳包住红薯干儿塞进包袱里,重新裹了锭银子进去,又进了小院。
“婆婆,我有包袱,这个小布包还留给您用吧”,说着直接放在了那个案几上。
老婆婆瞧了她的包袱一眼,好像是鼓了些,于是一点头,“好的,谢谢姑娘。”
杨心一笑,“不用谢”,便出门骑马往北走去。
受纳兰容若的影响,杨心觉得初识村应该是个美丽的村子,因为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几乎贯穿了她整个高中课程,只要是语文作文就会拿它来泛酸,可真到了古代才觉得那句话有多美,毕竟初见只有一次啊。
而这个初见村,也正是杨心想的那样,或许有人觉得它贫穷,但杨心更想用质朴来形容,家家都是矮矮的篱笆,栅栏的门,简直就是最直白的夜不闭户,她突然间想起了任府那一丈多高的墙,即使那样也没挡住飞来横祸,怪不得任淮会选择在这里安息。
村子不远处就是坟地,听说只有心最善的人才会选择陪伴亡灵,并祈求逝者保佑,杨心想,若是自己,宁愿也葬在这里,尸身也不孤苦。
她走遍了整个坟地,才选到一块儿合适的来安葬任淮,倒不是因为没有空地,而是因为任淮喜欢美的东西,她这辈子虽然因此遭遇不幸,但杨心相信她依然愿意安息在最美的地方,因为她说过那句“我愿意”,而这个位置刚好可以看见远处的一排排树和一望无际的田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杨心觉得那就是最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