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山村陋习(1)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零点中文网 www.ldzw.net,最快更新情满葫芦峪最新章节!
柱子的工程队让葫芦峪的村民们日子过得很滋润。这种滋润,是那种在与其他贫穷山村的村民相比较自我感觉还不错的滋润,是历来就贫穷惯了的葫芦峪村民今朝一夜脱贫自己内心很有了些优越感的滋润。按当下比较流行的话说就是“嘚瑟”,葫芦峪的村民们管这种心态叫做“烧包”。不知道这一当地俗话的原意是什么,也许是说一个人有钱了嫌弃自己原先的钱包太小了而想把它烧掉的意思?现在,自我感觉有了钱的葫芦峪的村民们就很有些“烧包”,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比着翻盖新房子,二是比着亮出高彩礼。他们急不可耐毫不吝惜地拆掉了祖辈的石板房,换成了时新的砖瓦房。你的房子南北宽六米,我的至少要六米半,就算是六米外面也要加一个走廊。你儿子定亲给女方三千,我少了四千能拿得出手吗?嫌四千数字不吉利那就五千,五千不如六千更要面儿,数字也更吉利。于是,六千六百六十六这一吉利数字被葫芦峪的村民们当成了给儿子们下聘礼的法定数目。要知道,这在当时,这个数目,够其他山村的村民们娶两个媳妇还有余。后来,随着葫芦峪村民们收人的不断增加,聘礼的数目逐渐出现了八千八百八十八,九千九百九十九,再后来,有人干脆给出了一万零一元的数目,美其名曰“万里挑一”。
这是不是说葫芦峪的村民们兜里钱多没处花才这么显摆的?其实,这时葫芦峪的村民们大多兜里还真没有多少钱。就是原先兜里有些存货的,也都把自己的一些辛苦钱全部花在了面子上,是死要面子活受罪。说到底,此时的葫芦峪村民还几乎都不懂得如何来花钱。眼看着左邻右舍又是翻盖新房又是给儿子下高额的聘礼,他这里看了心里不受用,一句“烧包”的评语是铁定少不了的。但临到自己了,他自己的这个包烧得比人家还要甚。手里都有俩钱了,谁比谁差啊?!
要说葫芦峪村民们的这个“烧包”心态也不全都是坏事,至少对柱子来说不是坏事。因为绝大多数葫芦峪的壮劳力在柱子的工程队里干活都很卖力,也很安分,他们不想丢掉这份赚钱的工作,他们还指望着这份工资来“烧包”呐。另外,经过秀兰的夜校培育出来的农村妇女们,也懂得了通过家庭养殖副业来发家致富了。有人手的,在自家山上的果园里,扯上一圈绳网,养上千八百只葫芦峪草鸡,一年挣个五七六千的也不是很难。就是没人手的,在自家的院子里扯个绳网,养个百八十只,那也能够轻松赚它千儿八百的。只要有人手,赚钱还真不是问题。
事事都有两面性。刚刚懂得勤劳致富的葫芦峪农民为了更多更快地赚钱,就把目光盯在了正在上学的孩子们身上。上那么多学干什么,尤其是女孩子?只要会写自己的名字,加减乘除能算数记账就足够啦,赶紧回家干活挣钱!别看只有八、九、十来岁,只要不干重体力活,在家照看个鸡圈,满够顶个大人用了。也就是在这种愚昧思想意识的主导下,葫芦峪小学刚刚新建的崭新漂亮宽敞明亮的教室也留不住孩子们的身影。暑假后的新学期都开学三天了,四、五两个班级的学生仍有一大半没有来校上课。这不是孩子们不想上学,而是孩子们的家长不让孩子来上学。他们需要孩子们在家里干活挣钱。唉!以前孩子们不上学是因为家里穷上不起,现在是为了挣钱不让上,反正里外都是因为钱。这山里的人呐,何时才能脱离这愚昧的观念?就因为这事,让刚满月子的秀兰不得不早早又回到了学校。还在产假中的秀兰在学校里的工作主要就是劝家长们让孩子复学。因为是秀兰,家长们就很给面子,不管秀兰怎么说,家长们就都笑眯眯听着,从来不说半个“不”字,但落实到让孩子们重新回到学校里上课,家长们却没有丝毫松动。秀兰为此很苦恼。
有烦恼困惑来找奶奶讨主意这早就成了南山的惯例。晚饭过后,在清凉的南山水库边的凉亭里,秀兰向正抚弄着重孙的奶奶道出了自己心中的烦恼。
“奶奶,您说咱这村里的人们都是怎么了?就为了挣眼前这几个钱,就狠心不让孩子们上学,这不是耽误孩子们的前途吗?”
“耽误孩子们的前途倒是真的,但要说他们对孩子狠心倒也未必。”奶奶深深叹了一口气。
“天下哪有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奔个好前程的父母?但您瞧他们,为什么就不让孩子们到学校上学呢?”秀兰一脸不解。
“这是因为他们只看见了‘不上学’的好,还没看见‘上学’的好。想让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山村里的农民有长远的眼光,那得需要引导,而且还得是真金白银有力的引导。”
“这好办,明天我就到工地上贴个告示,凡是让孩子辍学回家的家长,一律停职,什么时候孩子复学了,什么时候再到工程队里来干活。”饭后冲过凉的柱子也来到水库边的凉亭,恰巧听到了她们的谈话。
“你这办法,虽然管用,但不是正招,就算他们照你说的做了,但心里也有疙瘩。你手底下的这一二百号人,个个心中有疙瘩,那你那工程,能有个好?”奶奶慢慢道来,不急不躁。
“奶奶您说该怎么办?”二人齐声讨教。
“我现在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我知道你刚才的那个法子不行,我还知道这事不能急,得慢慢来。”奶奶笑着,仍然不急不躁。
“可是学校都已经开学了,再不快点儿孩子们会落下功课的。不行我就把这事上报到镇里,依据义务教育法,让政府来处罚他们吧。”秀兰因为没有解决的办法也真是着急了。
“什么?什么法有这样不讲理的?不想上学是人家自己的事,难道还犯法了?难不成牛不喝水还强按头?”这回是轮到奶奶不解了。
“奶奶!这是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凡是六周岁以上的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义务教育,每个家庭、学校和政府、社会必须为他们完成义务教育做好保障。那些家长,不履行保障义务教育的职责就是违法。”秀兰耐心地给奶奶解释。
“这个法律,虽然是好心,但我看未必能办成好事。任何事情,只要做过了头,就一定会出问题,圣人说‘过犹不及’,就是这个道理。你想,受教育学文化长本领,那应该是个人的本能需求,自古人们都把上学说成是‘求学’。这可倒好,现如今不是学生向老师求着学,而是老师向学生求着学了。这还能有个好?”
“奶奶,您这一说,还真说出了如今学校里的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愿意努力学习啦。”
“学校要是这么弄,学生不愿意学习那是必然的。医生的药就是再好,也要对症啊!人参虽是好补品,但并非人人都需要进补,也并非人人都适合进补,更不是时时都可以进补。说到底,国家建学校办教育,就是给民众提供一个公共服务。是服务,就要遵从客户的意愿,天下没有一家硬给客人灌食的饭店。”奶奶说得铿锵有力。
“可这是国家法律的规定。”秀兰真有些气馁了。
“国家的法律也不都能尽善尽美,死搬硬套僵化的条文更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说到咱这村里孩子们上学的事情,这番理论还真让我想出了主意。”奶奶转向柱子:“打今个起,凡是咱葫芦峪的小青年再想进你工程队的,没有小学毕业的,一律不收,你看他好好不好好上学。”
“哎!这个办法好!”秀兰与柱子一听,顿时高兴起来。但一会儿,柱子就又有些发愁:“这可苦了那些刚成年的小年轻的了,小孩子们还好说,现在及时努力将来有的是机会,可他们都这么大了,早先又没有上完小学,如今突然做出这么个规定,您让他们怎么办?”
“真是当局者迷。眼前你就守着一个教师,还能没有办法?你让他们统统都到学校去,白天不行就上夜校,到时候让秀兰出张卷子一考,合格的进工程队,不合格的继续学。再说了,合格不合格还不是你自己说了算?”奶奶说着,自己都笑了起来。
“您看我这脑子,关键时刻就是不顶用,还是奶奶高明。高,实在是高!”柱子一见,也装模作样地逗奶奶开心。
“你甭只顾逗我开心,今天秀兰说的这事你们还真得上心好好琢磨琢磨,咱这葫芦峪的乡亲们也是穷怕了,现如今天幸有了你柱子这么个好的带头人,谁家不想早点儿发家致富啊?可是这‘富’日子也不是这么个活法,这才是哪儿到哪儿啊?离真正的富裕还差得远呢!你现在看咱们这村里的人,真应了那句‘穷人乍富,挺腰凹肚’的俗话,说到底就是穷显摆,没教养。真正的富裕,不仅是物质上的富足,更是精神上的高贵。多少年了,让咱葫芦峪的乡亲们活得有尊严,这一直是你们父亲张先生的心愿,现如今这个责任,也正好落在你们二人的身上,你们俩可一定要好好共同努力把他的愿望给实现了。”奶奶看着眼前最欣慰的一对孙辈,不由得谆谆教导起来。
“哎!孙儿记下了。我们一定不会让奶奶失望的。”柱子立即表态,同时,他也更深刻地领会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
此时,月亮从东边的天际升起,给静谧的南山洒下了缕缕朦胧的银光,一阵阵清凉的山风吹来,混合着淡雅的金银花的香气,耳边听着各种虫鸣蛙叫的轻柔合奏,让人无比舒爽,无比温馨。此时,南山上这美好的情境也许太诱人了,连不足百日的小山都着急地想加入进来,但苦于自己还不能发言,急的哇哇大哭起来。
“你瞧咱们,光顾着说话了,忘了这个小家伙,水边风大,可别让他着了凉。”奶奶对这个重孙子,那是比谁都宝贝。
“刚喂过奶,怕不是又尿了?”秀兰很熟练地伸手就向小山屁股下面的尿布探去。“哎呀!是拉屎了。”说着,秀兰把沾了屎尿的手指伸到了柱子的面前。
“哎!你还别说,这小家伙的屎还真不臭,有股酸酸的气味,这是什么原因?”对儿子的一切,柱子充满了好奇。
“这就是上苍给辛苦养育儿女的父母的报偿。”奶奶慈祥的笑语荡满南山。
第二天一大早,柱子就让会计玉春哥通过村里的大喇叭,把告示通告了出去。这一法子,可真的对了众人的症候。不到学校里来上课,自然小学毕不了业,小学毕不了业,就不能到柱子的工程队里上班挣工资,不到柱子的工程队里上班你拿什么说媳妇?这个账目,虽然葫芦峪的村民们大多都小学没毕业,但都能算得清楚。“赶紧送孩子去上学”,这是家里的男人急着上班临走前交待给自家女人的命令。但秀兰到班级里一看,还是有不少孩子没有来,到教室里来上课的,都是清一色的男孩子,辍学的女生一个也没有来。
这倒是令秀兰没有料到的。在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秀兰也再次泛起愁来。求人的事情真难啊!什么时候,在农村的发展改变过程中,教育,成了最艰难的事情?这件事情必须妥善地解决了。秀兰暗暗下了决心。
也巧,事情的发展还真给了秀兰一个解决农村教育难题的好机会。当然,这样的机会并不是谁想抓就能够抓住的,那得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
事情是这样的。就在柱子的建筑公司快速发展的时候,全镇的特色养殖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挫折——众人跟风大量养殖导致产品过剩。由于缺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全镇的养鸡户就遭遇了严重的损失——草鸡销路不畅,价格低得惊人。找到问题症结的柱子在郭书记的谋划下,决定投资建设一个肉食品加工厂,拉长产业链,缓冲市场压力,搞精细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让肉、蛋产品再上一个新档次。
建工厂,自然要招收新工人,肉食品加工厂,需要大量的细心的女工。这就是秀兰改变学校教育的好机会。再说,柱子的工程队业务很忙,食品加工厂就只能交给秀兰来管理,规矩自然由秀兰来制定。没二话,现成的规定照搬过来就行。凡是想进厂的女工,必须是小学以上学历,至少得文化考试合格;厂内的班组长等拿高工资的管理人员,必须得是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这在村民中再一次引起了不小的震动。随后在村民中尤其是在年轻姑娘、媳妇们中间悄然兴起了学习文化的高潮,适龄儿童的入学率骤然保持百分之百。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让柱子和秀兰夫妇深刻认识到了:要想改变山村农民们的落后观念,没有强大的经济力量做后盾是不行的,要彻底改变他们,不但要在精神上积极引导,更要在经济上提供雄厚的保障。因为,淳朴的村民们眼下能理解的只是钱。
柱子的工程队让葫芦峪的村民们日子过得很滋润。这种滋润,是那种在与其他贫穷山村的村民相比较自我感觉还不错的滋润,是历来就贫穷惯了的葫芦峪村民今朝一夜脱贫自己内心很有了些优越感的滋润。按当下比较流行的话说就是“嘚瑟”,葫芦峪的村民们管这种心态叫做“烧包”。不知道这一当地俗话的原意是什么,也许是说一个人有钱了嫌弃自己原先的钱包太小了而想把它烧掉的意思?现在,自我感觉有了钱的葫芦峪的村民们就很有些“烧包”,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比着翻盖新房子,二是比着亮出高彩礼。他们急不可耐毫不吝惜地拆掉了祖辈的石板房,换成了时新的砖瓦房。你的房子南北宽六米,我的至少要六米半,就算是六米外面也要加一个走廊。你儿子定亲给女方三千,我少了四千能拿得出手吗?嫌四千数字不吉利那就五千,五千不如六千更要面儿,数字也更吉利。于是,六千六百六十六这一吉利数字被葫芦峪的村民们当成了给儿子们下聘礼的法定数目。要知道,这在当时,这个数目,够其他山村的村民们娶两个媳妇还有余。后来,随着葫芦峪村民们收人的不断增加,聘礼的数目逐渐出现了八千八百八十八,九千九百九十九,再后来,有人干脆给出了一万零一元的数目,美其名曰“万里挑一”。
这是不是说葫芦峪的村民们兜里钱多没处花才这么显摆的?其实,这时葫芦峪的村民们大多兜里还真没有多少钱。就是原先兜里有些存货的,也都把自己的一些辛苦钱全部花在了面子上,是死要面子活受罪。说到底,此时的葫芦峪村民还几乎都不懂得如何来花钱。眼看着左邻右舍又是翻盖新房又是给儿子下高额的聘礼,他这里看了心里不受用,一句“烧包”的评语是铁定少不了的。但临到自己了,他自己的这个包烧得比人家还要甚。手里都有俩钱了,谁比谁差啊?!
要说葫芦峪村民们的这个“烧包”心态也不全都是坏事,至少对柱子来说不是坏事。因为绝大多数葫芦峪的壮劳力在柱子的工程队里干活都很卖力,也很安分,他们不想丢掉这份赚钱的工作,他们还指望着这份工资来“烧包”呐。另外,经过秀兰的夜校培育出来的农村妇女们,也懂得了通过家庭养殖副业来发家致富了。有人手的,在自家山上的果园里,扯上一圈绳网,养上千八百只葫芦峪草鸡,一年挣个五七六千的也不是很难。就是没人手的,在自家的院子里扯个绳网,养个百八十只,那也能够轻松赚它千儿八百的。只要有人手,赚钱还真不是问题。
事事都有两面性。刚刚懂得勤劳致富的葫芦峪农民为了更多更快地赚钱,就把目光盯在了正在上学的孩子们身上。上那么多学干什么,尤其是女孩子?只要会写自己的名字,加减乘除能算数记账就足够啦,赶紧回家干活挣钱!别看只有八、九、十来岁,只要不干重体力活,在家照看个鸡圈,满够顶个大人用了。也就是在这种愚昧思想意识的主导下,葫芦峪小学刚刚新建的崭新漂亮宽敞明亮的教室也留不住孩子们的身影。暑假后的新学期都开学三天了,四、五两个班级的学生仍有一大半没有来校上课。这不是孩子们不想上学,而是孩子们的家长不让孩子来上学。他们需要孩子们在家里干活挣钱。唉!以前孩子们不上学是因为家里穷上不起,现在是为了挣钱不让上,反正里外都是因为钱。这山里的人呐,何时才能脱离这愚昧的观念?就因为这事,让刚满月子的秀兰不得不早早又回到了学校。还在产假中的秀兰在学校里的工作主要就是劝家长们让孩子复学。因为是秀兰,家长们就很给面子,不管秀兰怎么说,家长们就都笑眯眯听着,从来不说半个“不”字,但落实到让孩子们重新回到学校里上课,家长们却没有丝毫松动。秀兰为此很苦恼。
有烦恼困惑来找奶奶讨主意这早就成了南山的惯例。晚饭过后,在清凉的南山水库边的凉亭里,秀兰向正抚弄着重孙的奶奶道出了自己心中的烦恼。
“奶奶,您说咱这村里的人们都是怎么了?就为了挣眼前这几个钱,就狠心不让孩子们上学,这不是耽误孩子们的前途吗?”
“耽误孩子们的前途倒是真的,但要说他们对孩子狠心倒也未必。”奶奶深深叹了一口气。
“天下哪有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奔个好前程的父母?但您瞧他们,为什么就不让孩子们到学校上学呢?”秀兰一脸不解。
“这是因为他们只看见了‘不上学’的好,还没看见‘上学’的好。想让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山村里的农民有长远的眼光,那得需要引导,而且还得是真金白银有力的引导。”
“这好办,明天我就到工地上贴个告示,凡是让孩子辍学回家的家长,一律停职,什么时候孩子复学了,什么时候再到工程队里来干活。”饭后冲过凉的柱子也来到水库边的凉亭,恰巧听到了她们的谈话。
“你这办法,虽然管用,但不是正招,就算他们照你说的做了,但心里也有疙瘩。你手底下的这一二百号人,个个心中有疙瘩,那你那工程,能有个好?”奶奶慢慢道来,不急不躁。
“奶奶您说该怎么办?”二人齐声讨教。
“我现在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我知道你刚才的那个法子不行,我还知道这事不能急,得慢慢来。”奶奶笑着,仍然不急不躁。
“可是学校都已经开学了,再不快点儿孩子们会落下功课的。不行我就把这事上报到镇里,依据义务教育法,让政府来处罚他们吧。”秀兰因为没有解决的办法也真是着急了。
“什么?什么法有这样不讲理的?不想上学是人家自己的事,难道还犯法了?难不成牛不喝水还强按头?”这回是轮到奶奶不解了。
“奶奶!这是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凡是六周岁以上的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义务教育,每个家庭、学校和政府、社会必须为他们完成义务教育做好保障。那些家长,不履行保障义务教育的职责就是违法。”秀兰耐心地给奶奶解释。
“这个法律,虽然是好心,但我看未必能办成好事。任何事情,只要做过了头,就一定会出问题,圣人说‘过犹不及’,就是这个道理。你想,受教育学文化长本领,那应该是个人的本能需求,自古人们都把上学说成是‘求学’。这可倒好,现如今不是学生向老师求着学,而是老师向学生求着学了。这还能有个好?”
“奶奶,您这一说,还真说出了如今学校里的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愿意努力学习啦。”
“学校要是这么弄,学生不愿意学习那是必然的。医生的药就是再好,也要对症啊!人参虽是好补品,但并非人人都需要进补,也并非人人都适合进补,更不是时时都可以进补。说到底,国家建学校办教育,就是给民众提供一个公共服务。是服务,就要遵从客户的意愿,天下没有一家硬给客人灌食的饭店。”奶奶说得铿锵有力。
“可这是国家法律的规定。”秀兰真有些气馁了。
“国家的法律也不都能尽善尽美,死搬硬套僵化的条文更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说到咱这村里孩子们上学的事情,这番理论还真让我想出了主意。”奶奶转向柱子:“打今个起,凡是咱葫芦峪的小青年再想进你工程队的,没有小学毕业的,一律不收,你看他好好不好好上学。”
“哎!这个办法好!”秀兰与柱子一听,顿时高兴起来。但一会儿,柱子就又有些发愁:“这可苦了那些刚成年的小年轻的了,小孩子们还好说,现在及时努力将来有的是机会,可他们都这么大了,早先又没有上完小学,如今突然做出这么个规定,您让他们怎么办?”
“真是当局者迷。眼前你就守着一个教师,还能没有办法?你让他们统统都到学校去,白天不行就上夜校,到时候让秀兰出张卷子一考,合格的进工程队,不合格的继续学。再说了,合格不合格还不是你自己说了算?”奶奶说着,自己都笑了起来。
“您看我这脑子,关键时刻就是不顶用,还是奶奶高明。高,实在是高!”柱子一见,也装模作样地逗奶奶开心。
“你甭只顾逗我开心,今天秀兰说的这事你们还真得上心好好琢磨琢磨,咱这葫芦峪的乡亲们也是穷怕了,现如今天幸有了你柱子这么个好的带头人,谁家不想早点儿发家致富啊?可是这‘富’日子也不是这么个活法,这才是哪儿到哪儿啊?离真正的富裕还差得远呢!你现在看咱们这村里的人,真应了那句‘穷人乍富,挺腰凹肚’的俗话,说到底就是穷显摆,没教养。真正的富裕,不仅是物质上的富足,更是精神上的高贵。多少年了,让咱葫芦峪的乡亲们活得有尊严,这一直是你们父亲张先生的心愿,现如今这个责任,也正好落在你们二人的身上,你们俩可一定要好好共同努力把他的愿望给实现了。”奶奶看着眼前最欣慰的一对孙辈,不由得谆谆教导起来。
“哎!孙儿记下了。我们一定不会让奶奶失望的。”柱子立即表态,同时,他也更深刻地领会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
此时,月亮从东边的天际升起,给静谧的南山洒下了缕缕朦胧的银光,一阵阵清凉的山风吹来,混合着淡雅的金银花的香气,耳边听着各种虫鸣蛙叫的轻柔合奏,让人无比舒爽,无比温馨。此时,南山上这美好的情境也许太诱人了,连不足百日的小山都着急地想加入进来,但苦于自己还不能发言,急的哇哇大哭起来。
“你瞧咱们,光顾着说话了,忘了这个小家伙,水边风大,可别让他着了凉。”奶奶对这个重孙子,那是比谁都宝贝。
“刚喂过奶,怕不是又尿了?”秀兰很熟练地伸手就向小山屁股下面的尿布探去。“哎呀!是拉屎了。”说着,秀兰把沾了屎尿的手指伸到了柱子的面前。
“哎!你还别说,这小家伙的屎还真不臭,有股酸酸的气味,这是什么原因?”对儿子的一切,柱子充满了好奇。
“这就是上苍给辛苦养育儿女的父母的报偿。”奶奶慈祥的笑语荡满南山。
第二天一大早,柱子就让会计玉春哥通过村里的大喇叭,把告示通告了出去。这一法子,可真的对了众人的症候。不到学校里来上课,自然小学毕不了业,小学毕不了业,就不能到柱子的工程队里上班挣工资,不到柱子的工程队里上班你拿什么说媳妇?这个账目,虽然葫芦峪的村民们大多都小学没毕业,但都能算得清楚。“赶紧送孩子去上学”,这是家里的男人急着上班临走前交待给自家女人的命令。但秀兰到班级里一看,还是有不少孩子没有来,到教室里来上课的,都是清一色的男孩子,辍学的女生一个也没有来。
这倒是令秀兰没有料到的。在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秀兰也再次泛起愁来。求人的事情真难啊!什么时候,在农村的发展改变过程中,教育,成了最艰难的事情?这件事情必须妥善地解决了。秀兰暗暗下了决心。
也巧,事情的发展还真给了秀兰一个解决农村教育难题的好机会。当然,这样的机会并不是谁想抓就能够抓住的,那得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
事情是这样的。就在柱子的建筑公司快速发展的时候,全镇的特色养殖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挫折——众人跟风大量养殖导致产品过剩。由于缺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全镇的养鸡户就遭遇了严重的损失——草鸡销路不畅,价格低得惊人。找到问题症结的柱子在郭书记的谋划下,决定投资建设一个肉食品加工厂,拉长产业链,缓冲市场压力,搞精细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让肉、蛋产品再上一个新档次。
建工厂,自然要招收新工人,肉食品加工厂,需要大量的细心的女工。这就是秀兰改变学校教育的好机会。再说,柱子的工程队业务很忙,食品加工厂就只能交给秀兰来管理,规矩自然由秀兰来制定。没二话,现成的规定照搬过来就行。凡是想进厂的女工,必须是小学以上学历,至少得文化考试合格;厂内的班组长等拿高工资的管理人员,必须得是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这在村民中再一次引起了不小的震动。随后在村民中尤其是在年轻姑娘、媳妇们中间悄然兴起了学习文化的高潮,适龄儿童的入学率骤然保持百分之百。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让柱子和秀兰夫妇深刻认识到了:要想改变山村农民们的落后观念,没有强大的经济力量做后盾是不行的,要彻底改变他们,不但要在精神上积极引导,更要在经济上提供雄厚的保障。因为,淳朴的村民们眼下能理解的只是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