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5章 封敕加谥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零点中文网 www.ldzw.net,最快更新重生宋末之山河动最新章节!
赵昺君臣说着话行于花木亭台之间,一些看似关乎国家和大人物的命运便在谈笑间决定下来,若是为外人所知,定然会觉得过于草率,但事实就是如此。而他能够举重若轻的处理政务, 除了执政多年的经验积累日益丰富外,也是对朝堂把控愈加成熟。
“陛下,前日文相有奏章送到行营,提及孔圣后裔献书,并有群臣上书请陛下敕封‘衍圣公’,以彰显我朝尊圣崇儒之风。”行了一段路后,陆秀夫看似随意的禀告道。
“哦,孔氏南北两宗为此争执不下,又怂恿各自的门人弟子请立,这是逼宫啊1赵昺停下脚步,哼了声道。去岁收复山东后,便因为由谁继承‘衍圣公’的爵位引发一场风波,但基于双方此前所为,他并未予以回应,而是将此事搁置,现在蒙元覆灭在即,又旧事重提争夺爵位,让他觉得圣人之后也是不能免俗,不免心生轻蔑之心。
“陛下,此事起因是孔氏南宗孔洙呈上重注六经,其对过去先贤注解不妥之处做了订正,又对误读之处重新予以解读。陆相觉得此事体大,召集朝中重臣及名士大儒检读,众人意见不一,多有争论, 诱发了立嗣旧事。”陆秀夫见陛下不悦, 急忙解释道。
“这孔洙倒是很有魄力,敢于对先人之言,贤者解读做出更订啊1赵昺有些惊讶地道。要知道千百年来对于圣贤遗作的注解基本已成定式,现在将其推翻需要的不仅是学问大小了,而是需要相当的勇气的。
“孔洙言称前时赋闲在府,翻阅先人遗留的手卷,发现其中文字与当下刊行的文本有些出入,便一一加以订正,并重新进行注解,耗时两年才完成。因为此事体大,便上呈朝廷检读,防止出现误读,为他人利用。”陆秀夫言道。
“呵呵其对那些方面做了修订?”赵昺干笑两声问道。
他作为前世的现代人知道经过考古发现,世上流传的古籍文献并非是本来面目,流传最为广泛的论语在春秋时期就有多个版本,而随着儒家成为统治阶级,便对其做了统一和修改,余者被销毁。后世出于统治需要,朝廷往往也会勘定新的版本,销毁旧的版本, 与原作有了很多的出入。
当然这种修订也并非将原作改的面目全非,因为过去没有标点符号,而许多书籍是以手抄本流传下来的。其中就有了修改的空间,可以从原作的断句和笔误中做文章,也就有了流派和新注,导致一句话会有多种解读,而朝廷则可根据需要暗中推崇其一作为官定本,刊发天下作为正本。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的重注都会引起重视的,这需要儒家大儒和名士作为背书的,而孔氏作为流传千年的大家族藏有先人遗书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孔洙作为孔氏直系后裔对先人遗作进行修订也顺利成章,并具有权威性,让人更为信服。
“臣也只是粗略的读了一遍,未能得其中精要。”陆秀夫言道,“以臣的浅见,其主要是对涉及义利之说及宇宙洪荒之源等方面做了重注,其中有些内容倒是很符合陛下的理念1
“这孔洙倒是能体察圣意,揣度朕的心思啊1赵昺听了有些意外地道。
“陛下是”陆秀夫见皇帝面色奇怪,不知是喜是忧,试探着问道。
“孔洙可有直系子孙在世?”赵昺沉思片刻突然问道。
“禀陛下,孔洙在祥兴七年,得长子孔思楷;后在祥兴八年赴任伪江浙行省儒学提举,任上得次子孔思竣幼子孔思溥以及两女1陆秀夫禀告道。
“哦,孔洙今年年岁几许?”赵昺又问道。
“耳顺之年1陆秀夫答道。
“其是老来得子啊1赵昺点点头又道,“北宗可有什么动作?”
“陛下,孔洙虽已六旬,但是身体尚康剑”陆秀夫答道,“北宗方面据奏报,其除了多次上书请立其子弟袭爵,上贺表祝捷外,并无其它实质举动,倒是私下中与多位朝臣往来甚密1
“孔洙年岁大了些,且又曾因到大都朝觐忽必烈,献上我朝印信,担任伪职,从而被朕罢黜,削去爵位。因此不适宜重新父爵,而其子嗣又过于年幼,难以担当重任”其没有明言,赵昺却也听出了其中的潜台词,摸着下巴权衡道。
“陛下,臣以为当年我朝被迫南渡之时,孔氏第四十八世嫡系子孙、衍圣公孔端友奉召南迁。此前,阙里孔子家族已有数十人投军南下护驾。孔端友与族长孔传召集阙里族人商议对策,一致同意举全族之力护送镇庙之宝南迁,免遭金兵掳掠,只留孔端操、孔端秉及孔传二弟孔若鉴守护林庙。”陆秀夫言道。
“孔端友与孔传匆匆收拾完毕,率族人百余名以及颜、孟、曾三姓族人,驾车套马,扶老携幼,惜别故土。他们躲避金兵掳掠,随宋高宗从瓜洲租船渡江,由跟从、随从而扈从,自镇江经平江,过秀州,最终护送镇庙之宝于二月中旬到达临安。”
“一路上忠心耿耿,不离不弃,为我朝立有殊功,而北宗先后受封于金和蒙元,另立宗门。孔洙在江南失陷后,虽入大都觐见伪帝,却也是迫于形势。且为保全孔氏一族,从容应对威逼利诱,恪守忠孝节义,集合全族于城南家庙隆重祭祖后便携妻赴任绍兴,让封于北宗,并未就爵,表明其对我朝仍心存怀念,并未忘记旧主1
“陆相朕的话还未说完,便急于为其分辨,这是何意啊?”眼见自己话说了半截,陆秀夫便抢白了自己一顿,让赵昺有些哭笑不得。
“臣莽撞了1看皇帝满是幽怨的小眼神儿,陆秀夫颇为尴尬地施礼道,“臣虽有回护之意,也只是请陛下清楚原委,但一切还请陛下定夺,臣不敢擅断。”
“朕也无责备之意,陆相何必惶恐1赵昺笑道,“其实朕也意属南宗,毕竟其当年有护驾之功,又久居江南受朝廷厚恩,必然倾向我朝。而北宗百年间几经沉浮,数异其主,为蛮夷发声,其袭爵已难让人信服。”
“陛下所言甚是1陆秀夫点头道。但也暗松口气,而今皇帝年长,权威日盛,朝野皆以其马首是瞻,反对的声音日衰,他作为老臣虽仍得到信任,可言语也不得不谨慎。
“朕当下有个想法,陆相参谋一二,看是否可行1赵昺沉吟片刻言道,“孔洙虽有功于朝,但其自身有污,已不适宜再度受封袭爵。朕本想从其年长的子嗣中择选继任,可谁知其子嗣皆幼,恐在回归旧地后难以服众,甚至被北宗玩弄于股掌之间1
“陛下所虑不错,但其有子嗣,若从旁支中择选,又会坏了我朝定下的以‘嫡长’袭爵的旧例1陆秀夫言道。
“自旁支中择选皆是无奈之举,朕自不可废。”赵昺点头道,“因而朕想仍以孔洙嫡长子袭爵,以贤长辅佐,待其至及冠之年再正式理事。”
“为了防止北宗势力强大,其北返后被架空成为傀儡,可在南宗择选近支优秀子弟随同前往,着令北宗迁出府邸另行安置,同时将北宗嫡系子弟以游学之名送往江南,而后安置衢州看护家庙。”
“陛下之法可行。”陆秀夫颔首道,“南宗北迁可以重振中原文风,一扫百年蛮夷之气,并将秉正之学回传中原。而北宗子弟离开故地难免势衰,可平息南北之间的争执,少了其的擎肘。而他们经江南儒风浸染也必会有所改变,且加强了南北儒学的交流,亦算件儒家盛世1
“如此好事就做到底,就由朝廷拨付款项修缮曲阜孔府,给圣人再加封谥号,如何?”赵昺又言道。
他知道自东周鲁哀公为孔子封尼父后,历朝历代皆给其加封谥号,唐朝最多达六次,宋朝也有真宗加封两次。而后历史上也都有加封,直至民国时期止。蒙元也曾加封,但当下还未及做这件事情。
“北伐以来,朝廷钱粮吃紧,最好还是由内廷赏赐为好,如此也可表明陛下尊儒重道之心1听要朝廷拨款,陆秀夫马上便叫穷,想让皇帝掏钱。
“内府当下也是不富裕,朝廷总能挤出这点钱来的。实在没钱就号召江南人士捐助,那些海商、盐商及书院都不缺钱,这等事情肯定皆会踊跃捐纳的。届时朝廷组织一下,花几个小钱给他们立碑刻铭,便是名利双收的好事,此等事情不必皆要朝廷花费1赵昺也不是良善之辈,立刻给其出了个主意道。
“臣受教了1陆秀夫哭笑不得地道,“陛下加封何谥号呢?”
“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如何?”赵昺毫不犹豫地道。前世他记的这与历史上孔圣的最终封号,只多一個王字,那是明朝时人以为孔子称王名不正言不顺,便给去掉了。而封文宣王的则是自己的老祖宗真宗,那么自己不好给删掉,干脆就给其加个满级
赵昺君臣说着话行于花木亭台之间,一些看似关乎国家和大人物的命运便在谈笑间决定下来,若是为外人所知,定然会觉得过于草率,但事实就是如此。而他能够举重若轻的处理政务, 除了执政多年的经验积累日益丰富外,也是对朝堂把控愈加成熟。
“陛下,前日文相有奏章送到行营,提及孔圣后裔献书,并有群臣上书请陛下敕封‘衍圣公’,以彰显我朝尊圣崇儒之风。”行了一段路后,陆秀夫看似随意的禀告道。
“哦,孔氏南北两宗为此争执不下,又怂恿各自的门人弟子请立,这是逼宫啊1赵昺停下脚步,哼了声道。去岁收复山东后,便因为由谁继承‘衍圣公’的爵位引发一场风波,但基于双方此前所为,他并未予以回应,而是将此事搁置,现在蒙元覆灭在即,又旧事重提争夺爵位,让他觉得圣人之后也是不能免俗,不免心生轻蔑之心。
“陛下,此事起因是孔氏南宗孔洙呈上重注六经,其对过去先贤注解不妥之处做了订正,又对误读之处重新予以解读。陆相觉得此事体大,召集朝中重臣及名士大儒检读,众人意见不一,多有争论, 诱发了立嗣旧事。”陆秀夫见陛下不悦, 急忙解释道。
“这孔洙倒是很有魄力,敢于对先人之言,贤者解读做出更订啊1赵昺有些惊讶地道。要知道千百年来对于圣贤遗作的注解基本已成定式,现在将其推翻需要的不仅是学问大小了,而是需要相当的勇气的。
“孔洙言称前时赋闲在府,翻阅先人遗留的手卷,发现其中文字与当下刊行的文本有些出入,便一一加以订正,并重新进行注解,耗时两年才完成。因为此事体大,便上呈朝廷检读,防止出现误读,为他人利用。”陆秀夫言道。
“呵呵其对那些方面做了修订?”赵昺干笑两声问道。
他作为前世的现代人知道经过考古发现,世上流传的古籍文献并非是本来面目,流传最为广泛的论语在春秋时期就有多个版本,而随着儒家成为统治阶级,便对其做了统一和修改,余者被销毁。后世出于统治需要,朝廷往往也会勘定新的版本,销毁旧的版本, 与原作有了很多的出入。
当然这种修订也并非将原作改的面目全非,因为过去没有标点符号,而许多书籍是以手抄本流传下来的。其中就有了修改的空间,可以从原作的断句和笔误中做文章,也就有了流派和新注,导致一句话会有多种解读,而朝廷则可根据需要暗中推崇其一作为官定本,刊发天下作为正本。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的重注都会引起重视的,这需要儒家大儒和名士作为背书的,而孔氏作为流传千年的大家族藏有先人遗书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孔洙作为孔氏直系后裔对先人遗作进行修订也顺利成章,并具有权威性,让人更为信服。
“臣也只是粗略的读了一遍,未能得其中精要。”陆秀夫言道,“以臣的浅见,其主要是对涉及义利之说及宇宙洪荒之源等方面做了重注,其中有些内容倒是很符合陛下的理念1
“这孔洙倒是能体察圣意,揣度朕的心思啊1赵昺听了有些意外地道。
“陛下是”陆秀夫见皇帝面色奇怪,不知是喜是忧,试探着问道。
“孔洙可有直系子孙在世?”赵昺沉思片刻突然问道。
“禀陛下,孔洙在祥兴七年,得长子孔思楷;后在祥兴八年赴任伪江浙行省儒学提举,任上得次子孔思竣幼子孔思溥以及两女1陆秀夫禀告道。
“哦,孔洙今年年岁几许?”赵昺又问道。
“耳顺之年1陆秀夫答道。
“其是老来得子啊1赵昺点点头又道,“北宗可有什么动作?”
“陛下,孔洙虽已六旬,但是身体尚康剑”陆秀夫答道,“北宗方面据奏报,其除了多次上书请立其子弟袭爵,上贺表祝捷外,并无其它实质举动,倒是私下中与多位朝臣往来甚密1
“孔洙年岁大了些,且又曾因到大都朝觐忽必烈,献上我朝印信,担任伪职,从而被朕罢黜,削去爵位。因此不适宜重新父爵,而其子嗣又过于年幼,难以担当重任”其没有明言,赵昺却也听出了其中的潜台词,摸着下巴权衡道。
“陛下,臣以为当年我朝被迫南渡之时,孔氏第四十八世嫡系子孙、衍圣公孔端友奉召南迁。此前,阙里孔子家族已有数十人投军南下护驾。孔端友与族长孔传召集阙里族人商议对策,一致同意举全族之力护送镇庙之宝南迁,免遭金兵掳掠,只留孔端操、孔端秉及孔传二弟孔若鉴守护林庙。”陆秀夫言道。
“孔端友与孔传匆匆收拾完毕,率族人百余名以及颜、孟、曾三姓族人,驾车套马,扶老携幼,惜别故土。他们躲避金兵掳掠,随宋高宗从瓜洲租船渡江,由跟从、随从而扈从,自镇江经平江,过秀州,最终护送镇庙之宝于二月中旬到达临安。”
“一路上忠心耿耿,不离不弃,为我朝立有殊功,而北宗先后受封于金和蒙元,另立宗门。孔洙在江南失陷后,虽入大都觐见伪帝,却也是迫于形势。且为保全孔氏一族,从容应对威逼利诱,恪守忠孝节义,集合全族于城南家庙隆重祭祖后便携妻赴任绍兴,让封于北宗,并未就爵,表明其对我朝仍心存怀念,并未忘记旧主1
“陆相朕的话还未说完,便急于为其分辨,这是何意啊?”眼见自己话说了半截,陆秀夫便抢白了自己一顿,让赵昺有些哭笑不得。
“臣莽撞了1看皇帝满是幽怨的小眼神儿,陆秀夫颇为尴尬地施礼道,“臣虽有回护之意,也只是请陛下清楚原委,但一切还请陛下定夺,臣不敢擅断。”
“朕也无责备之意,陆相何必惶恐1赵昺笑道,“其实朕也意属南宗,毕竟其当年有护驾之功,又久居江南受朝廷厚恩,必然倾向我朝。而北宗百年间几经沉浮,数异其主,为蛮夷发声,其袭爵已难让人信服。”
“陛下所言甚是1陆秀夫点头道。但也暗松口气,而今皇帝年长,权威日盛,朝野皆以其马首是瞻,反对的声音日衰,他作为老臣虽仍得到信任,可言语也不得不谨慎。
“朕当下有个想法,陆相参谋一二,看是否可行1赵昺沉吟片刻言道,“孔洙虽有功于朝,但其自身有污,已不适宜再度受封袭爵。朕本想从其年长的子嗣中择选继任,可谁知其子嗣皆幼,恐在回归旧地后难以服众,甚至被北宗玩弄于股掌之间1
“陛下所虑不错,但其有子嗣,若从旁支中择选,又会坏了我朝定下的以‘嫡长’袭爵的旧例1陆秀夫言道。
“自旁支中择选皆是无奈之举,朕自不可废。”赵昺点头道,“因而朕想仍以孔洙嫡长子袭爵,以贤长辅佐,待其至及冠之年再正式理事。”
“为了防止北宗势力强大,其北返后被架空成为傀儡,可在南宗择选近支优秀子弟随同前往,着令北宗迁出府邸另行安置,同时将北宗嫡系子弟以游学之名送往江南,而后安置衢州看护家庙。”
“陛下之法可行。”陆秀夫颔首道,“南宗北迁可以重振中原文风,一扫百年蛮夷之气,并将秉正之学回传中原。而北宗子弟离开故地难免势衰,可平息南北之间的争执,少了其的擎肘。而他们经江南儒风浸染也必会有所改变,且加强了南北儒学的交流,亦算件儒家盛世1
“如此好事就做到底,就由朝廷拨付款项修缮曲阜孔府,给圣人再加封谥号,如何?”赵昺又言道。
他知道自东周鲁哀公为孔子封尼父后,历朝历代皆给其加封谥号,唐朝最多达六次,宋朝也有真宗加封两次。而后历史上也都有加封,直至民国时期止。蒙元也曾加封,但当下还未及做这件事情。
“北伐以来,朝廷钱粮吃紧,最好还是由内廷赏赐为好,如此也可表明陛下尊儒重道之心1听要朝廷拨款,陆秀夫马上便叫穷,想让皇帝掏钱。
“内府当下也是不富裕,朝廷总能挤出这点钱来的。实在没钱就号召江南人士捐助,那些海商、盐商及书院都不缺钱,这等事情肯定皆会踊跃捐纳的。届时朝廷组织一下,花几个小钱给他们立碑刻铭,便是名利双收的好事,此等事情不必皆要朝廷花费1赵昺也不是良善之辈,立刻给其出了个主意道。
“臣受教了1陆秀夫哭笑不得地道,“陛下加封何谥号呢?”
“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如何?”赵昺毫不犹豫地道。前世他记的这与历史上孔圣的最终封号,只多一個王字,那是明朝时人以为孔子称王名不正言不顺,便给去掉了。而封文宣王的则是自己的老祖宗真宗,那么自己不好给删掉,干脆就给其加个满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