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七章 封赏(2)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零点中文网 www.ldzw.net,最快更新我在现代留过学最新章节!
“李卿,章相公的勋爵呢?”赵煦再次询问:“可都定好了?”
李清臣持芴奏道:“都堂也大略商定好了。”
“惇可勋转上柱国。”
这没什么好说的。
大宋的勋位,一直就是个荣誉性质的头衔,类似装饰品。
而且,还是最不重要的装饰品。
哪怕升到顶了,也不会加一个铜板的俸禄,更不会有半点其他方面的待遇增加。
勋位制度之所以还能维系存在,完全就是传统的惯性力量在作祟。
“至于爵位……”李清臣低下头去:“惇乃以阳城县开国伯,出镇广西,都堂以为,惇破交趾,拓土千里,功在社稷,可进开国候,加食邑一千户户,食实封四百户。”
赵煦听着,微微颔首,对此没有什么意见。
这是为了保护章惇,免得他招太多仇恨。
章惇已经超授了寄禄官,其职权更膨胀到了接近节度使的地步。
再把他的爵位一次性拉的太高,对他本人是不利的。
于是,赵煦问道:“那都堂可想好了,择何地为章相公封地?”
当初,旧党控制的学士院,在给王安石封国公的时候,就特别挖坑恶心过王安石一次。
荆国公?
夷狄是膺,荆舒是惩!
王安石虽然一直不在意这个事情,可这终究是一根刺。
一根横亘在赵煦的父皇与王安石之间的刺。
这么多年来,王安石隐退江宁,其中未尝没有因为这个事情,而失去了信心的缘故——王安石是一個极度敏感,而且很容易钻牛角的人。
拗相公这个称呼,可不是白喊的!
赵煦当然得盯着这个细节,免得又有人挑拨、离间君臣。
李清臣恭身回答:“回禀陛下,都堂宰执皆以为,此乃人主之权,当请陛下择之。”
“哦!”赵煦若有所思的抿了一下嘴唇,道:“也好。”
他摩挲了一下双手。
赵官家们骨子里潜藏的取名瘾开始上来了。
“阳城县古属何郡?”赵煦问道。
李清臣持芴答道:“自隋唐以来,隶于高平。”
“那便封章相公上柱国,高平郡开国侯,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
正好,高平是在古魏国境内,而章惇在赵煦的上上辈子,被封魏国公。
如此,有始有终。
“诺!”李清臣躬身再拜:“臣便以此,上禀两宫。”
赵煦轻笑着点头:“善!”
对李清臣的缜密心思,有了几分欣赏。
李清臣却是不动声色,继续的对赵煦汇报起其他有功将帅的封赏。
章惇之后,自是狄咏。
“皇城使、庆州刺史、广西兵马都总管兼广西茶马公事臣咏,总率三军,扫荡交州,克定八州,前后斩俘十余万,拓土千里,都堂以为,咏可落皇城使。”
赵煦听着,眯起眼睛来。
对武臣来说,落其诸司正副使的本官,就意味着正名,也就是说,他们不再是遥郡。
而是正任——大宋武臣的顶点正任官。
正任五级,从节度使到刺史,威风八面,在京则管军、殿帅,出则总领一方。
然而,这却不是赵煦想要的。
所以,他微微抬手,打断了李清臣的吟唱。
“咏女临真县君,如今在宫中,侍奉母后,颇为勤勉,朕亦颇喜,为免外人议论,咏不可落皇城使!”
“升任横班吧。”赵煦直接拍板:“考虑到战功,可加狄咏四方馆使、渭州防御使,拜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依旧兼任御龙第一将指挥使。”
御龙第一将,是赵煦未来新军的底子。
所以,这支部队,必须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而狄咏一旦升为正任按照故事和传统,那么他在京的时候,就不可以直接领兵。
只能和燕达、苗授一样,在三衙喝茶,最多管一管三衙各部的事情。
这御龙第一将,就可能离开赵煦的直接控制。
这自然是不可接受的。
至少现在不行!
李清臣低下头去,问道:“若如此,臣恐伤天下将士之心。”
赵煦笑了笑,道:“无妨,推恩咏诸子,皆录为三班小使臣,再封狄咏妻诰命便可。”
“这……”李清臣还想挣扎一下。
赵煦却直接道:“就这么办吧。”
赵煦如何不清楚,这些文臣士大夫心里面的那点小九九。
无非是害怕狄咏继续掌军出征,再继续立下不世之功,然后回朝抢了他们的位子?
须知,在熙宁之前,大宋还是有武臣拜执政的例子的。
真庙、仁庙两代,武臣出任枢密使,更不是什么罕见的例子。
可熙宁以后,就再没有武臣能拜西府执政。
众所周知,一旦某个东西,被某个集团长期控制。
那么,这个集团就会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个东西是他们的。
所以,都堂的算盘,是打的很好的。
狄咏能打?
很不错!
那就高高挂起来吧!
一个正任官的头衔再安排一个马步军或者侍卫亲军的副指挥使。
这样,狄咏一辈子就被锁在了京城。
成为一个富贵闲人。
因为一般,像三衙殿帅这种级别的武臣,能领兵出征,只有一个可能——御驾亲征,为王前驱!
李清臣无奈,只能俯首:“伏唯陛下圣明。”
因为这个事情,他还真不好办。
换了旁的将帅,他是有借口和理由,可以继续找的,甚至拿着大义,在御前争辩。
但问题狄咏身份很特殊。
他女儿在宫中,未来必是皇亲国戚。
这样一来,狄氏和天家就是一家人。
人家一家人,自己内部协调好就行了。
外人是很难干涉的。
赵煦却在这个时候,笑着道:“卿不必忧虑。”
“狄咏只是暂代朕统管御龙第一将诸事而已。”
“过个两三年,朕将御龙第一将,改为新军后,其自会离任。”
李清臣顿时明白了,这是官家的承诺——狄咏不会再次领兵出征。
既然如此,那他就不可能威胁到士大夫们执掌西府。
于是,李清臣再拜稽首:“圣明无过陛下!”
赵煦嗯了一声,没有多说什么。
只在心中感慨了一声:“大宋的文臣士大夫们的阶级觉悟就是高!”
他们是真的,将这个天下,这个国家,视作了他们的私有物。
无论新党、旧党,都有很高的主人翁精神。
这看上去,虽然有些糟糕。
但其实赵煦很满意。
为什么?
因为,这就意味着,赵煦和他们的利益高度一致。
只要协调好步骤,加强沟通和理解,做好内部利益妥协。
那么,整个统治集团就会是铁板一块!
一个铁板一块的统治集团,一旦达成了共识,能迸发出的力量,是超乎想象的。
所以,赵煦一直很注意这一点。
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尽可能的和宰执们商量、解释。
争取士大夫集团的认可,至少是默许。
至于以文驭武对不对?
这就见仁见智了。
反正,在现代的列强,无不是文官统帅三军。
作为暴力机器的军队,始终都被置于文官的统帅下。
况且,大宋也不是没有武将的自留地。
反正,在赵煦的理解中,枢密院相当于国防部,而三衙类似总参。
剩下的封赏,赵煦就没再干涉了。
几乎是都堂报什么,他就批什么,顶多做一些微调。
于是,有功将帅的封赏很快就被拟定下来,并形成了文字。
广西走马承受公事高遵惠,为客省使、岷州防御使,直接飞升成为横班,除了继续担任广西走马承受公事外,兼任安南道巡防使。
这就是外戚!
一切功劳,见者有份!
何况,高遵惠确实立了功,而且很多人都给他说好话。
所以,高遵惠的飞升,合情合理。
直龙图阁、广西转运使苗时中,寄禄官升朝奉大夫,加龙图阁学士,为江淮六路发运副使。
这就是高升了。
江淮六路发运使司,是大宋天下最重要的部门。
地位相当于明清两代的漕运总督!
广西经略安抚司公事关杞,加馆职直集贤院,并令入京述职。
邕州知州苏子元,升为皇城使、襄州刺史,并从邕州士民之请在邕州立庙祭祀熙宁遇难军民,同时追封苏子元之父苏缄检校太尉,并纳邕州士民请,以‘苏缄庙颇有灵验’为名义,遣使封苏缄为邕州城隍,并告于南岳,并南岳主者施行。
狄咏麾下的御龙第一将诸指挥,则皆拜遥郡。
广西本地的几个土官,比如出力甚多的岑自亭、自带干粮的莫世忍等土官。
则分别封左武卫大将军、羽林卫大将军、羽林中郎将等官,并命有司赐甲、带、仪仗、金印。
嗯……
这些在汴京城里,属于安置闲散宗室、待罪武臣的官爵。
在广西、交趾地区,依然含金量十足!
土官们就喜欢这个!
尤其是,穿上山文甲,再配上金带,拿上金印。
土官们可以连夜回家祭祖了。
至于交趾当地的土司、豪族,则只是按照章惇等人的上报,落实了他们的官职,并赐给官印。
这也足够了。
他们要的,也只有这个。
赵官家们认他们,肯册封他们,就已经很好了。
当然了,福利和政策是有的。
从右江安抚使吕嘉问等请,于门州、广源州等地,敕建寺庙,延请高僧入主,并命传法院,颁给佛经,赐给度牒。
同时,从侬智会、侬德盛等人所请,许交州诸州学生,可至桂州、邕州、宾州、柳州等地州学求学、读书。
赵煦在这个时候,插手其中,特旨增加广西发解试员额二十,同时,增加广西可录太学员额二十五人。
并明令这些额度,全是给土司们的。
要求章惇,从土司们中选拔出那些‘行义蹈仁’、‘忠心可嘉’之人。
让这些人自己推荐员额,安南宣抚使司,只做资格认可。
看上去,赵煦这一手,是在开历史倒车。
直接将交趾北方诸州从科举社会,推回了东汉察举制。
土官们肯定会‘内举不避亲’,将这些员额,全部给他们的子孙!
但赵煦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这是温水煮青蛙,也是潜移默化之策。
可能一代人还看不出效果,但两代、三代,成绩就会出来!
此外,这还是根胡萝卜。
因为,名额是固定的,但谁有权推荐,推荐几个人?
却是安南宣抚使司衙门的权力。
当大部分事情,都汇报完毕,李清臣的神色,忽然有些犹豫起来。
“卿还有何事?”赵煦奇怪起来。
“奏知陛下……”李清臣揣着明白当糊涂禀报道:“广西经略安抚使司,还上报了一个十八岁之机宜文字的名字,臣等惶恐,不敢擅专,乞陛下圣裁。”
“嗯?”赵煦微笑着问道:“不足十八的机宜文字?还立了功劳?国家有此贤才,卿等当不拘一格!”
“此机宜文字,姓名、三代可道上来。”
机宜文字,是安抚使、宣抚使自己征辟的私人幕僚,朝廷也是认的。
“机宜文字王棣,父王雱,故左谏议大夫,至于乃祖……”李清臣颤抖着声音,小心翼翼的说道:“特进、守司空、荆国公王安石!”
这是第一次有大臣主动在御前提及这个庆寿宫的禁忌。
赵煦眯着眼睛,轻描淡写的说道:“朕知道了。”
然后就不再说话。
李清臣听着,顿时明白了——这个事情,就不要去打扰两宫了,区区一个十八岁的机宜文字,都堂自己安排相应的升赏就可以了!
于是恭恭敬敬的拜道:“臣谨遵旨意。”
……
李清臣回到西府的令厅。
东府的中书侍郎张璪已经在等着他了。
“邦直,陛下对章子厚的封赏有何意见?”
张璪和韩绛走得非常近,几乎可以被认为是韩绛的心腹了。
所以他来问,其实就是代表韩绛来问的。
李清臣也不瞒他,将御前的安排,与张璪说了。
张璪听完,吁出一口气,摇头道:“章子厚还真是简在帝心啊!”
超授寄禄官也就罢了。
居然为了加强章子厚的威权,直接复活了‘紫宸殿学士’。
要知道,这个殿学士职,哪怕在过去,也轻易不授人臣。
同时还将其职权、差遣彻底拉满!
所以啊……
张璪心中已经明白了——章惇不回朝则已,一旦回朝,必定拜相!
这就让他多少有些忧虑。
感觉自己想要拜相,似乎遥遥无期。
(本章完)
“李卿,章相公的勋爵呢?”赵煦再次询问:“可都定好了?”
李清臣持芴奏道:“都堂也大略商定好了。”
“惇可勋转上柱国。”
这没什么好说的。
大宋的勋位,一直就是个荣誉性质的头衔,类似装饰品。
而且,还是最不重要的装饰品。
哪怕升到顶了,也不会加一个铜板的俸禄,更不会有半点其他方面的待遇增加。
勋位制度之所以还能维系存在,完全就是传统的惯性力量在作祟。
“至于爵位……”李清臣低下头去:“惇乃以阳城县开国伯,出镇广西,都堂以为,惇破交趾,拓土千里,功在社稷,可进开国候,加食邑一千户户,食实封四百户。”
赵煦听着,微微颔首,对此没有什么意见。
这是为了保护章惇,免得他招太多仇恨。
章惇已经超授了寄禄官,其职权更膨胀到了接近节度使的地步。
再把他的爵位一次性拉的太高,对他本人是不利的。
于是,赵煦问道:“那都堂可想好了,择何地为章相公封地?”
当初,旧党控制的学士院,在给王安石封国公的时候,就特别挖坑恶心过王安石一次。
荆国公?
夷狄是膺,荆舒是惩!
王安石虽然一直不在意这个事情,可这终究是一根刺。
一根横亘在赵煦的父皇与王安石之间的刺。
这么多年来,王安石隐退江宁,其中未尝没有因为这个事情,而失去了信心的缘故——王安石是一個极度敏感,而且很容易钻牛角的人。
拗相公这个称呼,可不是白喊的!
赵煦当然得盯着这个细节,免得又有人挑拨、离间君臣。
李清臣恭身回答:“回禀陛下,都堂宰执皆以为,此乃人主之权,当请陛下择之。”
“哦!”赵煦若有所思的抿了一下嘴唇,道:“也好。”
他摩挲了一下双手。
赵官家们骨子里潜藏的取名瘾开始上来了。
“阳城县古属何郡?”赵煦问道。
李清臣持芴答道:“自隋唐以来,隶于高平。”
“那便封章相公上柱国,高平郡开国侯,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
正好,高平是在古魏国境内,而章惇在赵煦的上上辈子,被封魏国公。
如此,有始有终。
“诺!”李清臣躬身再拜:“臣便以此,上禀两宫。”
赵煦轻笑着点头:“善!”
对李清臣的缜密心思,有了几分欣赏。
李清臣却是不动声色,继续的对赵煦汇报起其他有功将帅的封赏。
章惇之后,自是狄咏。
“皇城使、庆州刺史、广西兵马都总管兼广西茶马公事臣咏,总率三军,扫荡交州,克定八州,前后斩俘十余万,拓土千里,都堂以为,咏可落皇城使。”
赵煦听着,眯起眼睛来。
对武臣来说,落其诸司正副使的本官,就意味着正名,也就是说,他们不再是遥郡。
而是正任——大宋武臣的顶点正任官。
正任五级,从节度使到刺史,威风八面,在京则管军、殿帅,出则总领一方。
然而,这却不是赵煦想要的。
所以,他微微抬手,打断了李清臣的吟唱。
“咏女临真县君,如今在宫中,侍奉母后,颇为勤勉,朕亦颇喜,为免外人议论,咏不可落皇城使!”
“升任横班吧。”赵煦直接拍板:“考虑到战功,可加狄咏四方馆使、渭州防御使,拜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依旧兼任御龙第一将指挥使。”
御龙第一将,是赵煦未来新军的底子。
所以,这支部队,必须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而狄咏一旦升为正任按照故事和传统,那么他在京的时候,就不可以直接领兵。
只能和燕达、苗授一样,在三衙喝茶,最多管一管三衙各部的事情。
这御龙第一将,就可能离开赵煦的直接控制。
这自然是不可接受的。
至少现在不行!
李清臣低下头去,问道:“若如此,臣恐伤天下将士之心。”
赵煦笑了笑,道:“无妨,推恩咏诸子,皆录为三班小使臣,再封狄咏妻诰命便可。”
“这……”李清臣还想挣扎一下。
赵煦却直接道:“就这么办吧。”
赵煦如何不清楚,这些文臣士大夫心里面的那点小九九。
无非是害怕狄咏继续掌军出征,再继续立下不世之功,然后回朝抢了他们的位子?
须知,在熙宁之前,大宋还是有武臣拜执政的例子的。
真庙、仁庙两代,武臣出任枢密使,更不是什么罕见的例子。
可熙宁以后,就再没有武臣能拜西府执政。
众所周知,一旦某个东西,被某个集团长期控制。
那么,这个集团就会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个东西是他们的。
所以,都堂的算盘,是打的很好的。
狄咏能打?
很不错!
那就高高挂起来吧!
一个正任官的头衔再安排一个马步军或者侍卫亲军的副指挥使。
这样,狄咏一辈子就被锁在了京城。
成为一个富贵闲人。
因为一般,像三衙殿帅这种级别的武臣,能领兵出征,只有一个可能——御驾亲征,为王前驱!
李清臣无奈,只能俯首:“伏唯陛下圣明。”
因为这个事情,他还真不好办。
换了旁的将帅,他是有借口和理由,可以继续找的,甚至拿着大义,在御前争辩。
但问题狄咏身份很特殊。
他女儿在宫中,未来必是皇亲国戚。
这样一来,狄氏和天家就是一家人。
人家一家人,自己内部协调好就行了。
外人是很难干涉的。
赵煦却在这个时候,笑着道:“卿不必忧虑。”
“狄咏只是暂代朕统管御龙第一将诸事而已。”
“过个两三年,朕将御龙第一将,改为新军后,其自会离任。”
李清臣顿时明白了,这是官家的承诺——狄咏不会再次领兵出征。
既然如此,那他就不可能威胁到士大夫们执掌西府。
于是,李清臣再拜稽首:“圣明无过陛下!”
赵煦嗯了一声,没有多说什么。
只在心中感慨了一声:“大宋的文臣士大夫们的阶级觉悟就是高!”
他们是真的,将这个天下,这个国家,视作了他们的私有物。
无论新党、旧党,都有很高的主人翁精神。
这看上去,虽然有些糟糕。
但其实赵煦很满意。
为什么?
因为,这就意味着,赵煦和他们的利益高度一致。
只要协调好步骤,加强沟通和理解,做好内部利益妥协。
那么,整个统治集团就会是铁板一块!
一个铁板一块的统治集团,一旦达成了共识,能迸发出的力量,是超乎想象的。
所以,赵煦一直很注意这一点。
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尽可能的和宰执们商量、解释。
争取士大夫集团的认可,至少是默许。
至于以文驭武对不对?
这就见仁见智了。
反正,在现代的列强,无不是文官统帅三军。
作为暴力机器的军队,始终都被置于文官的统帅下。
况且,大宋也不是没有武将的自留地。
反正,在赵煦的理解中,枢密院相当于国防部,而三衙类似总参。
剩下的封赏,赵煦就没再干涉了。
几乎是都堂报什么,他就批什么,顶多做一些微调。
于是,有功将帅的封赏很快就被拟定下来,并形成了文字。
广西走马承受公事高遵惠,为客省使、岷州防御使,直接飞升成为横班,除了继续担任广西走马承受公事外,兼任安南道巡防使。
这就是外戚!
一切功劳,见者有份!
何况,高遵惠确实立了功,而且很多人都给他说好话。
所以,高遵惠的飞升,合情合理。
直龙图阁、广西转运使苗时中,寄禄官升朝奉大夫,加龙图阁学士,为江淮六路发运副使。
这就是高升了。
江淮六路发运使司,是大宋天下最重要的部门。
地位相当于明清两代的漕运总督!
广西经略安抚司公事关杞,加馆职直集贤院,并令入京述职。
邕州知州苏子元,升为皇城使、襄州刺史,并从邕州士民之请在邕州立庙祭祀熙宁遇难军民,同时追封苏子元之父苏缄检校太尉,并纳邕州士民请,以‘苏缄庙颇有灵验’为名义,遣使封苏缄为邕州城隍,并告于南岳,并南岳主者施行。
狄咏麾下的御龙第一将诸指挥,则皆拜遥郡。
广西本地的几个土官,比如出力甚多的岑自亭、自带干粮的莫世忍等土官。
则分别封左武卫大将军、羽林卫大将军、羽林中郎将等官,并命有司赐甲、带、仪仗、金印。
嗯……
这些在汴京城里,属于安置闲散宗室、待罪武臣的官爵。
在广西、交趾地区,依然含金量十足!
土官们就喜欢这个!
尤其是,穿上山文甲,再配上金带,拿上金印。
土官们可以连夜回家祭祖了。
至于交趾当地的土司、豪族,则只是按照章惇等人的上报,落实了他们的官职,并赐给官印。
这也足够了。
他们要的,也只有这个。
赵官家们认他们,肯册封他们,就已经很好了。
当然了,福利和政策是有的。
从右江安抚使吕嘉问等请,于门州、广源州等地,敕建寺庙,延请高僧入主,并命传法院,颁给佛经,赐给度牒。
同时,从侬智会、侬德盛等人所请,许交州诸州学生,可至桂州、邕州、宾州、柳州等地州学求学、读书。
赵煦在这个时候,插手其中,特旨增加广西发解试员额二十,同时,增加广西可录太学员额二十五人。
并明令这些额度,全是给土司们的。
要求章惇,从土司们中选拔出那些‘行义蹈仁’、‘忠心可嘉’之人。
让这些人自己推荐员额,安南宣抚使司,只做资格认可。
看上去,赵煦这一手,是在开历史倒车。
直接将交趾北方诸州从科举社会,推回了东汉察举制。
土官们肯定会‘内举不避亲’,将这些员额,全部给他们的子孙!
但赵煦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这是温水煮青蛙,也是潜移默化之策。
可能一代人还看不出效果,但两代、三代,成绩就会出来!
此外,这还是根胡萝卜。
因为,名额是固定的,但谁有权推荐,推荐几个人?
却是安南宣抚使司衙门的权力。
当大部分事情,都汇报完毕,李清臣的神色,忽然有些犹豫起来。
“卿还有何事?”赵煦奇怪起来。
“奏知陛下……”李清臣揣着明白当糊涂禀报道:“广西经略安抚使司,还上报了一个十八岁之机宜文字的名字,臣等惶恐,不敢擅专,乞陛下圣裁。”
“嗯?”赵煦微笑着问道:“不足十八的机宜文字?还立了功劳?国家有此贤才,卿等当不拘一格!”
“此机宜文字,姓名、三代可道上来。”
机宜文字,是安抚使、宣抚使自己征辟的私人幕僚,朝廷也是认的。
“机宜文字王棣,父王雱,故左谏议大夫,至于乃祖……”李清臣颤抖着声音,小心翼翼的说道:“特进、守司空、荆国公王安石!”
这是第一次有大臣主动在御前提及这个庆寿宫的禁忌。
赵煦眯着眼睛,轻描淡写的说道:“朕知道了。”
然后就不再说话。
李清臣听着,顿时明白了——这个事情,就不要去打扰两宫了,区区一个十八岁的机宜文字,都堂自己安排相应的升赏就可以了!
于是恭恭敬敬的拜道:“臣谨遵旨意。”
……
李清臣回到西府的令厅。
东府的中书侍郎张璪已经在等着他了。
“邦直,陛下对章子厚的封赏有何意见?”
张璪和韩绛走得非常近,几乎可以被认为是韩绛的心腹了。
所以他来问,其实就是代表韩绛来问的。
李清臣也不瞒他,将御前的安排,与张璪说了。
张璪听完,吁出一口气,摇头道:“章子厚还真是简在帝心啊!”
超授寄禄官也就罢了。
居然为了加强章子厚的威权,直接复活了‘紫宸殿学士’。
要知道,这个殿学士职,哪怕在过去,也轻易不授人臣。
同时还将其职权、差遣彻底拉满!
所以啊……
张璪心中已经明白了——章惇不回朝则已,一旦回朝,必定拜相!
这就让他多少有些忧虑。
感觉自己想要拜相,似乎遥遥无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