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章 难道他的魂魄被恶鬼夺走了?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零点中文网 www.ldzw.net,最快更新我在现代留过学最新章节!
元祐元年七月庚午(十五)。
赵煦端坐在紫宸殿上,看着已经有一年多没有见的保宁军节度使冯京,在殿上拜手三拜,然后顿首四拜。
“保宁军节度使、中太一宫使、判河南府臣京,恭祝皇帝陛下、太皇太后、皇太后圣躬万福。”
“免礼!”赵煦轻声说道:“赐座、赐茶。”
便有人搬来椅子,放到了殿上,冯京小心翼翼的捧着朝笏坐下来,然后又接过了奉来的茶水。
“冯相公出镇河南已有年余,朕也时常想念着冯相公……今冯相公既归,朕当好好与冯相公请教一下国事。”赵煦微笑着,公式化的说着。
冯京连忙起身拜道:“不敢,但陛下有所问,老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现在的冯京,早就把肠子都悔青了。
去年先帝驾崩后,他回京入朝,看着朝野风向好像有点不大对劲,感觉新党、旧党可能要打成一团。
于是,他麻溜的捞了个节度使的头衔,就提桶跑路。
然而……
他是怎么都没想到,新党、旧党居然没有在汴京打起来!
这也就罢了。
关键,当时和他一起回京的元老大臣中,那些但凡留在汴京的,都赚大了!
文彦博就不说了,人家资历在哪里摆着。
关键是张方平和孙固,捞到的好处,让他羡慕嫉妒恨。
尤其是张方平——先拜彰德军节度使,同时小官家特旨依旧许其兼宣徽南院使这个已经绝版的名位。
就这就已经超过了他冯当世了。
然后,小官家又以孝顺两宫,为两宫慈圣献礼的名义,下诏拜张方平为‘元祐字典编纂使’,总领元祐书局内外大小事宜。
同时,出内帑为书局经费,许其便宜行事。
张方平就这样简简单单的捞到了这么一个好差事。
未来青史上和国史上的地位,都可能超过他冯京。
这能忍?
忍不了啊!
所以,冯京在洛阳这些日子,可谓是度日如年,每天都伸长了脖子,看着汴京,做梦都想回来。
现在,他终于捞到了机会。
自然舍不得再走!
哪怕是撒泼打滚,只要有可能,他就会想尽办法留下来。
因为冯京很清楚,张方平现在拿到手里的,不仅仅是一个美差。
还是一张子孙富贵的门票!
这是只需要随便想想,就能知道的事情——元祐字典,乃是当今官家为了尽孝,以向两宫慈圣献礼为目的而下令编纂的巨著。
参与其中的人,自然都将因此,得到两宫器重。
只要太皇太后、皇太后还在,只要高家、向家还能在官家面前说得上话。
这份福泽就不会衰减。
赵煦看着冯京,呵呵的笑了笑,心中忍不住的想起了上上辈子的一些事情。
绍圣元年,太子太师冯京去世,追赠司徒。
作为赵煦亲政后,第一個病逝的四朝元老,赵煦给与冯京极高的哀荣——亲临致祭,宣慰其子弟。
也正是在冯京的葬礼上,其女婿蔡懋(现在还叫蔡谓),哭着跪在赵煦面前,倾诉其父蔡确冤案,并检举揭发了元祐阴谋废帝集团的罪恶行径!
于是,龙颜震怒,同文馆之案拉开帷幕,一场大清洗席卷全国。
那么问题来了……
冯京在这个事情上扮演了什么角色?
作为当事人,赵煦心里面清清楚楚。
看着如今,还活蹦乱跳,一副愿意继续为大宋社稷发光发热模样的冯京,赵煦轻笑着:“那就这样说定了!”
“过几日,朕定亲自与相公请教。”
冯京欢喜不已的再拜:“老臣谨遵旨意。”
帷幕后的两宫,看着这个情况,也是比较开心的。
特别是向太后,看着自己的儿子,如今已经可以慑服四朝元老,让冯京这样名声在外的老臣,也毕恭毕敬心中很是舒坦。
太皇太后却在这个时候,想起了一个事情,忍不住出言问道:“冯爱卿,周国太夫人如今身体可还好?”
周国太夫人,自然就是那位富弼的遗孀,晏殊的女儿,同时也是冯京的老丈母娘晏氏。
而晏氏当年可是这汴京城里的骄傲。
属于别人家的女儿!
不仅仅生的好,更是嫁得好。
当年不知道羡煞了多少汴京女子。
其中自也包括了太皇太后的生母,如今的秦国、鲁国太夫人。
前两日,这位老夫人派人入宫到庆寿宫和太皇太后说话的时候,就特意提起了那位当年的手帕交。
话里话外,都是思念啊想念啊之类的字句。
但实际上嘛……那就只有天知道老太夫人到底在想什么了?
冯京听到太皇太后提起自己的老丈母娘,连忙持芴答道:“奏知娘娘,臣泰水大人,年事已高,近来更是多病缠身……”
“哦!”太皇太后听着,颇有些失望。
毕竟她可是出了名的孝顺!
和她丈夫一样,恪守着孝道,甚至有不惜与天下为敌的勇气。
如今听到冯京的推脱之词,多少有些不开心了。
便道:“这样吗?如此,却是天不从人愿了。”
“惜哉!惜哉!”
冯京听着低下头去,持着朝笏,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自听得懂那位端坐在帷幕后的太皇太后话里面隐含的意思。
可问题是他的丈母娘,是晏元献公的长女,也是富郑公的发妻。
如今年纪也已经七十有余,身体一直不大好。
从洛阳到汴京虽然近,但也不是一天两天的路程。
一路舟车劳顿,万一有个什么好歹。
他冯京就别做人了。
可太皇太后却逼得紧!
正当冯京不知该如何是好的时候,御座上的小官家,却在这个时候回头对着帷幕内问道:“太母,周国太夫人是?”
“官家,周国太夫人可是仁庙朝的宰相晏元献公的长女,也是富文忠公的发妻!”太皇太后微笑着回答着小官家的话:“老身之母昔年曾与周国太夫人,有些私交……这些年来,母亲一直思念着故人,可惜,周国太夫人远在洛阳,难以相见!”
“实在叫人遗憾!”
“原来如此!”小官家的声音,顿时变得肃然起敬:“竟是晏元献公的长女,富文忠公的发妻,还是秦国、鲁国太夫人的旧友……”
“这样的话,孙臣却是得好生相待了!”
“官家说的是!”太皇太后微笑着回答:“可惜啊,老身是无缘相见了。”
冯京的脸色顿时极为难看,他自听得懂太皇太后话里话外的意思和隐含的威胁,于是只能低下头去。
他虽然名声不大好,但对老丈母娘,却是很尊敬的。
因为,正是这个丈母娘当年说服了他的老泰山,在大晏去世后做主将小晏嫁给他——当时,天下人都已经知道,他冯京冯当世在中状元前就已经有妻子的事情。
各种各样的传言都有甚至有人造谣,他冯京为了攀附富家,逼杀原配。
直接将他在舆论场上,变成了类似吴起一样的负面人物。
若果然如此,那他冯京一旦坐实了这个名声。
那么他一辈子也翻不了身!
正是老丈母娘再次下嫁爱女的举动,为他洗刷了冤屈——富家都肯再嫁女,这就至少证明了他冯京原配确实如他自己所说,在其入京赴考前就已经病逝,而非在他中状元后去世。
不然,富家怎么可能再嫁女儿?
所以,在这个世界上,冯京最尊重的人就是他的丈母娘。
冯京正要开口说话,就听着小官家继续道:“太母勿忧,孙臣倒是有个办法,可以解决太母的难题。”
“哦?”
“以孙臣之见,不如这样……”
“下特旨,命周国夫人子孙,以步撵相送,并赐华盖,命沿途州县用国礼迎太夫人入京,考虑到如今天热,恐太夫人受不得暑热,还可命洛阳方面,选善医者相随,一日三查太夫人的脉象……”
“如此一路谨慎,小心侍奉,周国太夫人入京之路,当可顺遂!”
“如此,既可令秦国、鲁国太夫人,能与故友相见,也可彰显国朝厚遇元老遗孀之制。”
步撵,自汉唐以来,就是王公贵族出行的乘用之物。
但大宋立国后,因为士大夫们摒弃以人为畜的恶习。
所以,宰执上朝,都是自己骑马的。
除非天子赐肩舆,不然,大臣们是不会让人抬他们的。
此外,一般在京城,抬着这些赐肩舆的大臣去宫里面的,都是他们的子孙、族人。
像是文彦博,给他的待遇之中,就有‘
太师入朝,以宰执起肩舆,至下马处,令子弟一人扶腋……’的规定。
宰执起肩舆,这是尊老敬老,对宰执们来说是荣誉。
子弟扶腋,则是孝道。
宰执元老们如此,其妻妾也是如此。
虽是女眷,出入要避嫌,不能骑马,但她们乘坐的也都是马车、牛车。
像汉唐时代步撵这样靠人力来抬的器具,如今已经需要特旨才准使用。
冯京听着,老眼一热,当即俯首而拜。
太皇太后本也只是想要完成老母亲的心愿,见此也道:“官家所言甚是,就依官家的旨意来办吧。”
赵煦轻笑着:“太母圣明。”
“正好,皇考在日,常与孙臣言:国朝老臣,以韩忠献公最忠,富文忠公次之……”
“奈何孙臣福薄,未能得见两位元老之面。”
“今既逢太母圣节,有幸见一见富文忠公子孙也是好的。”
在赵煦的上上辈子,周国夫人晏氏奉太皇太后旨意入京,太皇太后旋即在庆寿宫中相见,相谈甚欢。
于是,太皇太后以富弼配享先帝神庙。
而那位周国太夫人,富贵了一生的晏家大小姐,却就此多病,于第二年病逝于汴京。
只能说,这就是权力的小小任性!
即使是宰相之女,纵然是宰相的发妻。
在皇权面前,也不得不低头,甚至得伏低做小。
……
冯京陛辞后,赵煦跟着两宫,到了庆寿宫里坐了一会,陪着说了一会话后,他就回到福宁殿。
开始看书、写字,然后锻炼,接着就是处理一些沈括上奏的事情。
现在,赵煦是在暑假的,不用上经筵——根据去年韩绛带人制定的经筵表。
赵煦每年的春夏经筵,从立春到六月初一,秋冬经筵则从八月初一到冬至。
假期刚好和现代的寒暑假相当。
在假期里,他这个皇帝不需要上经筵,因此有更多时间做自己的事情。
到了傍晚时分,赵煦用完晚膳,石得一也从皇城司那边过来,向他请安,顺便汇报探事司的事情。
赵煦静静的听完石得一的报告,轻笑起来:“有趣,有趣!”
大和尚们,果然不出他所料,这几天在到处活动。
然而,在孔方兄面前,大和尚们的一切手段,都失去了效果。
无论是那些信佛的士大夫勋贵,还是那些过去经常去烧香的宗室命妇们,近来都减少了烧香的频率。
就算去,也是派仆人去。
所以,大和尚们急的团团转,以至于病急乱投医,居然派人去找隐居在浴室寺的愿成僧想办法了。
愿成僧,就是那个在熙宁时和智缘僧齐名的流量明僧。
两位大和尚,都是僧中龙凤,最是交游广阔,能说会道。
而他们的人生轨迹,也出奇的吻合。
智缘曾诓过富弼的儿子富绍庭,愿成则诓过王安石的儿子王雱。
智缘跟着王韶开边,愿成则和章惇南下开梅山。
两个大和尚都靠着为国出力,混到了一件代表僧人最高地位的紫衣。
但如今两个大和尚已走上不同的人生拐点。
智缘僧如今在熙河风生水起,大有开宗立派的趋势。
愿成却一直窝在汴京,而且,他受金总持的影响很深,现在已经是密宗的高僧,一直在学习如何给人灌顶。
这从这个大和尚隐居的地点就知道了——浴室寺。
这是位于汴京第三甜水巷里的一个寺庙。
出了寺院大门,周围左近全部都是勾栏,一个个半掩门里,尽是些污言秽语。
虽然说,出家人四大皆空,所谓佳人美色皆是红粉骷髅,白骨皮肉。
但甜水巷这种地方,哪怕对佛陀来说,可能也太刺激了一点,太堕落了一些!
这位愿成僧,住在这种地方,他的佛法修为,还能精深吗?
赵煦表示深刻的怀疑,同时这也是愿成僧能干出来的事情——当年,他自告奋勇和章惇去开梅山,然后,在梅山那边没管住自己裤腰带,差点被当地人嘎了——幸好,他是和尚,当地人崇佛,没有杀他。
“所以,愿成答允了?”赵煦问道。
石得一低着头,回答:“臣不知,但,臣闻愿成僧似乎写了一封信去了江宁。”
“江宁?”赵煦皱起眉头来。
“这个大和尚,不懂事啊!”他轻声做出了自己的评价。
“难道他的魂魄已经被恶鬼夺走了?”
石得一听着,顿觉遍体生寒。
“派人快马追上去,朕要看看他写的信上的内容!”
“若他真的被恶鬼夺走了魂魄……”
赵煦认真的看了看石得一。
石得一顿时秒懂——魂魄为恶鬼所夺,已非人哉!
不是人的鬼怪,人人皆可诛之!
(本章完)
元祐元年七月庚午(十五)。
赵煦端坐在紫宸殿上,看着已经有一年多没有见的保宁军节度使冯京,在殿上拜手三拜,然后顿首四拜。
“保宁军节度使、中太一宫使、判河南府臣京,恭祝皇帝陛下、太皇太后、皇太后圣躬万福。”
“免礼!”赵煦轻声说道:“赐座、赐茶。”
便有人搬来椅子,放到了殿上,冯京小心翼翼的捧着朝笏坐下来,然后又接过了奉来的茶水。
“冯相公出镇河南已有年余,朕也时常想念着冯相公……今冯相公既归,朕当好好与冯相公请教一下国事。”赵煦微笑着,公式化的说着。
冯京连忙起身拜道:“不敢,但陛下有所问,老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现在的冯京,早就把肠子都悔青了。
去年先帝驾崩后,他回京入朝,看着朝野风向好像有点不大对劲,感觉新党、旧党可能要打成一团。
于是,他麻溜的捞了个节度使的头衔,就提桶跑路。
然而……
他是怎么都没想到,新党、旧党居然没有在汴京打起来!
这也就罢了。
关键,当时和他一起回京的元老大臣中,那些但凡留在汴京的,都赚大了!
文彦博就不说了,人家资历在哪里摆着。
关键是张方平和孙固,捞到的好处,让他羡慕嫉妒恨。
尤其是张方平——先拜彰德军节度使,同时小官家特旨依旧许其兼宣徽南院使这个已经绝版的名位。
就这就已经超过了他冯当世了。
然后,小官家又以孝顺两宫,为两宫慈圣献礼的名义,下诏拜张方平为‘元祐字典编纂使’,总领元祐书局内外大小事宜。
同时,出内帑为书局经费,许其便宜行事。
张方平就这样简简单单的捞到了这么一个好差事。
未来青史上和国史上的地位,都可能超过他冯京。
这能忍?
忍不了啊!
所以,冯京在洛阳这些日子,可谓是度日如年,每天都伸长了脖子,看着汴京,做梦都想回来。
现在,他终于捞到了机会。
自然舍不得再走!
哪怕是撒泼打滚,只要有可能,他就会想尽办法留下来。
因为冯京很清楚,张方平现在拿到手里的,不仅仅是一个美差。
还是一张子孙富贵的门票!
这是只需要随便想想,就能知道的事情——元祐字典,乃是当今官家为了尽孝,以向两宫慈圣献礼为目的而下令编纂的巨著。
参与其中的人,自然都将因此,得到两宫器重。
只要太皇太后、皇太后还在,只要高家、向家还能在官家面前说得上话。
这份福泽就不会衰减。
赵煦看着冯京,呵呵的笑了笑,心中忍不住的想起了上上辈子的一些事情。
绍圣元年,太子太师冯京去世,追赠司徒。
作为赵煦亲政后,第一個病逝的四朝元老,赵煦给与冯京极高的哀荣——亲临致祭,宣慰其子弟。
也正是在冯京的葬礼上,其女婿蔡懋(现在还叫蔡谓),哭着跪在赵煦面前,倾诉其父蔡确冤案,并检举揭发了元祐阴谋废帝集团的罪恶行径!
于是,龙颜震怒,同文馆之案拉开帷幕,一场大清洗席卷全国。
那么问题来了……
冯京在这个事情上扮演了什么角色?
作为当事人,赵煦心里面清清楚楚。
看着如今,还活蹦乱跳,一副愿意继续为大宋社稷发光发热模样的冯京,赵煦轻笑着:“那就这样说定了!”
“过几日,朕定亲自与相公请教。”
冯京欢喜不已的再拜:“老臣谨遵旨意。”
帷幕后的两宫,看着这个情况,也是比较开心的。
特别是向太后,看着自己的儿子,如今已经可以慑服四朝元老,让冯京这样名声在外的老臣,也毕恭毕敬心中很是舒坦。
太皇太后却在这个时候,想起了一个事情,忍不住出言问道:“冯爱卿,周国太夫人如今身体可还好?”
周国太夫人,自然就是那位富弼的遗孀,晏殊的女儿,同时也是冯京的老丈母娘晏氏。
而晏氏当年可是这汴京城里的骄傲。
属于别人家的女儿!
不仅仅生的好,更是嫁得好。
当年不知道羡煞了多少汴京女子。
其中自也包括了太皇太后的生母,如今的秦国、鲁国太夫人。
前两日,这位老夫人派人入宫到庆寿宫和太皇太后说话的时候,就特意提起了那位当年的手帕交。
话里话外,都是思念啊想念啊之类的字句。
但实际上嘛……那就只有天知道老太夫人到底在想什么了?
冯京听到太皇太后提起自己的老丈母娘,连忙持芴答道:“奏知娘娘,臣泰水大人,年事已高,近来更是多病缠身……”
“哦!”太皇太后听着,颇有些失望。
毕竟她可是出了名的孝顺!
和她丈夫一样,恪守着孝道,甚至有不惜与天下为敌的勇气。
如今听到冯京的推脱之词,多少有些不开心了。
便道:“这样吗?如此,却是天不从人愿了。”
“惜哉!惜哉!”
冯京听着低下头去,持着朝笏,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自听得懂那位端坐在帷幕后的太皇太后话里面隐含的意思。
可问题是他的丈母娘,是晏元献公的长女,也是富郑公的发妻。
如今年纪也已经七十有余,身体一直不大好。
从洛阳到汴京虽然近,但也不是一天两天的路程。
一路舟车劳顿,万一有个什么好歹。
他冯京就别做人了。
可太皇太后却逼得紧!
正当冯京不知该如何是好的时候,御座上的小官家,却在这个时候回头对着帷幕内问道:“太母,周国太夫人是?”
“官家,周国太夫人可是仁庙朝的宰相晏元献公的长女,也是富文忠公的发妻!”太皇太后微笑着回答着小官家的话:“老身之母昔年曾与周国太夫人,有些私交……这些年来,母亲一直思念着故人,可惜,周国太夫人远在洛阳,难以相见!”
“实在叫人遗憾!”
“原来如此!”小官家的声音,顿时变得肃然起敬:“竟是晏元献公的长女,富文忠公的发妻,还是秦国、鲁国太夫人的旧友……”
“这样的话,孙臣却是得好生相待了!”
“官家说的是!”太皇太后微笑着回答:“可惜啊,老身是无缘相见了。”
冯京的脸色顿时极为难看,他自听得懂太皇太后话里话外的意思和隐含的威胁,于是只能低下头去。
他虽然名声不大好,但对老丈母娘,却是很尊敬的。
因为,正是这个丈母娘当年说服了他的老泰山,在大晏去世后做主将小晏嫁给他——当时,天下人都已经知道,他冯京冯当世在中状元前就已经有妻子的事情。
各种各样的传言都有甚至有人造谣,他冯京为了攀附富家,逼杀原配。
直接将他在舆论场上,变成了类似吴起一样的负面人物。
若果然如此,那他冯京一旦坐实了这个名声。
那么他一辈子也翻不了身!
正是老丈母娘再次下嫁爱女的举动,为他洗刷了冤屈——富家都肯再嫁女,这就至少证明了他冯京原配确实如他自己所说,在其入京赴考前就已经病逝,而非在他中状元后去世。
不然,富家怎么可能再嫁女儿?
所以,在这个世界上,冯京最尊重的人就是他的丈母娘。
冯京正要开口说话,就听着小官家继续道:“太母勿忧,孙臣倒是有个办法,可以解决太母的难题。”
“哦?”
“以孙臣之见,不如这样……”
“下特旨,命周国夫人子孙,以步撵相送,并赐华盖,命沿途州县用国礼迎太夫人入京,考虑到如今天热,恐太夫人受不得暑热,还可命洛阳方面,选善医者相随,一日三查太夫人的脉象……”
“如此一路谨慎,小心侍奉,周国太夫人入京之路,当可顺遂!”
“如此,既可令秦国、鲁国太夫人,能与故友相见,也可彰显国朝厚遇元老遗孀之制。”
步撵,自汉唐以来,就是王公贵族出行的乘用之物。
但大宋立国后,因为士大夫们摒弃以人为畜的恶习。
所以,宰执上朝,都是自己骑马的。
除非天子赐肩舆,不然,大臣们是不会让人抬他们的。
此外,一般在京城,抬着这些赐肩舆的大臣去宫里面的,都是他们的子孙、族人。
像是文彦博,给他的待遇之中,就有‘
太师入朝,以宰执起肩舆,至下马处,令子弟一人扶腋……’的规定。
宰执起肩舆,这是尊老敬老,对宰执们来说是荣誉。
子弟扶腋,则是孝道。
宰执元老们如此,其妻妾也是如此。
虽是女眷,出入要避嫌,不能骑马,但她们乘坐的也都是马车、牛车。
像汉唐时代步撵这样靠人力来抬的器具,如今已经需要特旨才准使用。
冯京听着,老眼一热,当即俯首而拜。
太皇太后本也只是想要完成老母亲的心愿,见此也道:“官家所言甚是,就依官家的旨意来办吧。”
赵煦轻笑着:“太母圣明。”
“正好,皇考在日,常与孙臣言:国朝老臣,以韩忠献公最忠,富文忠公次之……”
“奈何孙臣福薄,未能得见两位元老之面。”
“今既逢太母圣节,有幸见一见富文忠公子孙也是好的。”
在赵煦的上上辈子,周国夫人晏氏奉太皇太后旨意入京,太皇太后旋即在庆寿宫中相见,相谈甚欢。
于是,太皇太后以富弼配享先帝神庙。
而那位周国太夫人,富贵了一生的晏家大小姐,却就此多病,于第二年病逝于汴京。
只能说,这就是权力的小小任性!
即使是宰相之女,纵然是宰相的发妻。
在皇权面前,也不得不低头,甚至得伏低做小。
……
冯京陛辞后,赵煦跟着两宫,到了庆寿宫里坐了一会,陪着说了一会话后,他就回到福宁殿。
开始看书、写字,然后锻炼,接着就是处理一些沈括上奏的事情。
现在,赵煦是在暑假的,不用上经筵——根据去年韩绛带人制定的经筵表。
赵煦每年的春夏经筵,从立春到六月初一,秋冬经筵则从八月初一到冬至。
假期刚好和现代的寒暑假相当。
在假期里,他这个皇帝不需要上经筵,因此有更多时间做自己的事情。
到了傍晚时分,赵煦用完晚膳,石得一也从皇城司那边过来,向他请安,顺便汇报探事司的事情。
赵煦静静的听完石得一的报告,轻笑起来:“有趣,有趣!”
大和尚们,果然不出他所料,这几天在到处活动。
然而,在孔方兄面前,大和尚们的一切手段,都失去了效果。
无论是那些信佛的士大夫勋贵,还是那些过去经常去烧香的宗室命妇们,近来都减少了烧香的频率。
就算去,也是派仆人去。
所以,大和尚们急的团团转,以至于病急乱投医,居然派人去找隐居在浴室寺的愿成僧想办法了。
愿成僧,就是那个在熙宁时和智缘僧齐名的流量明僧。
两位大和尚,都是僧中龙凤,最是交游广阔,能说会道。
而他们的人生轨迹,也出奇的吻合。
智缘曾诓过富弼的儿子富绍庭,愿成则诓过王安石的儿子王雱。
智缘跟着王韶开边,愿成则和章惇南下开梅山。
两个大和尚都靠着为国出力,混到了一件代表僧人最高地位的紫衣。
但如今两个大和尚已走上不同的人生拐点。
智缘僧如今在熙河风生水起,大有开宗立派的趋势。
愿成却一直窝在汴京,而且,他受金总持的影响很深,现在已经是密宗的高僧,一直在学习如何给人灌顶。
这从这个大和尚隐居的地点就知道了——浴室寺。
这是位于汴京第三甜水巷里的一个寺庙。
出了寺院大门,周围左近全部都是勾栏,一个个半掩门里,尽是些污言秽语。
虽然说,出家人四大皆空,所谓佳人美色皆是红粉骷髅,白骨皮肉。
但甜水巷这种地方,哪怕对佛陀来说,可能也太刺激了一点,太堕落了一些!
这位愿成僧,住在这种地方,他的佛法修为,还能精深吗?
赵煦表示深刻的怀疑,同时这也是愿成僧能干出来的事情——当年,他自告奋勇和章惇去开梅山,然后,在梅山那边没管住自己裤腰带,差点被当地人嘎了——幸好,他是和尚,当地人崇佛,没有杀他。
“所以,愿成答允了?”赵煦问道。
石得一低着头,回答:“臣不知,但,臣闻愿成僧似乎写了一封信去了江宁。”
“江宁?”赵煦皱起眉头来。
“这个大和尚,不懂事啊!”他轻声做出了自己的评价。
“难道他的魂魄已经被恶鬼夺走了?”
石得一听着,顿觉遍体生寒。
“派人快马追上去,朕要看看他写的信上的内容!”
“若他真的被恶鬼夺走了魂魄……”
赵煦认真的看了看石得一。
石得一顿时秒懂——魂魄为恶鬼所夺,已非人哉!
不是人的鬼怪,人人皆可诛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