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谢招娣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零点中文网 www.ldzw.net,最快更新长乐里:盛世如我愿最新章节!
夜已深,赵殿元回到二十九号的时候,正遇到二楼厢房邻居姚宏绪下班,只是今天姚宏绪没穿美团外卖员的工作服,他主动解释:“找到一份新工作,就不用再送外卖了,刚接班回来,喝点?”
“喝点。”赵殿元当即响应。
长乐里和八十年前一样生活便利,以前是深夜可以敲开烟纸店的窗子买东西,现在直接是二十四小时营业的便利店,两人买了熟食和啤酒回到阁楼上对饮,姚宏绪兴致很高,他的新工作薪水优厚,很快就能东山再起,搬出这连抽水马桶都没有的老房子了。
“兄弟,我看你也不干中介了,现在哪儿高就?”姚宏绪喝了一罐麒麟一番榨,面孔有些发红,拍着赵殿元的肩膀,大有抒发胸臆的架势。
“在华师大做工友。”赵殿元说,他知道自己的定位,充其量就是个工友,教授助理那就是给自己脸上强行贴金了 。
“合同工吧?”姚宏绪说,“也不错,大学里做后勤比较清闲,要是能弄个编制就啥也不愁了。”
赵殿元摇摇头:“就是临时做做,不长久的。”
姚宏绪说:“兄弟,有一句老话叫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别担心,坚持干下去,车子房子、老婆孩子都会有的,早晚的事儿。”
赵殿元欲言又止,看了看姚宏绪醉意朦胧的眼睛,还是说了心里话:“其实我有老婆孩子的。”
姚宏绪说:“那……那天那个女孩……兄弟,哥哥劝你一句,男人要有担当, 外面的野花再香那也不能摘,挣够了钱还是回家好,回家买房买车,开个小店,守着老婆孩子比什么都强,真的,有老婆孩子那才是家,回去吧。”
“回去,我也想回去啊。”赵殿元怅然。
……
次日,华师大钱清源历史研究室,钱教授已经查到潘家惨案不明身份死者中的一人是谁,这个人名叫毕良奇,1932年加入复兴社特务处,抗日战争期间长期在上海从事特务活动,复兴社就是军统的前身,毕良奇少校军衔,担任行动组长,曾参与组织过多起暗杀活动,一张长长的列表上都是他杀过的汉奸以及行刺地点,其中一桩行刺案就发生在诺曼底公寓楼下。
赵殿元记得那次暗杀,邻居周阿大站在霞飞路和福开森路口的电车站,手拿一张报纸,神情紧张,东张西望,那也是他最后一次见周阿大,现在终于明白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原来周阿大是毕良奇招募的军统外围。
沿着这条线追踪下去,周阿大的下落时隔八十年终于有了眉目,周阿大只是外号,其实他叫周连福,案发当日被法租界巡捕拘捕,此类案件按照协议是要交给日方处置的,在法租界的案卷中,周连福是先移交给公共租界警务处,由日籍警官审理后,依惯例送交日军宪兵司令部,而在日方的记录中,周连福在被捕后一个月就草草枪决了,没有交代尸体如何处理的,估计是随便埋在哪个乱葬岗了。
潘家宁将与周连福相关的资料复印了一份,向吴涛要了周家子孙的联系地址,用顺丰寄了过去,她没有其他目的,只是单纯觉得子孙应该知道祖辈的死因,快递发出后次日显示已签收,但没有任何回馈。
这也难怪,周连福的孙子现在已经是副省级领导干部,祖父若是牺牲的地下党倒也罢了,是个军统特务这就不好看了,哪怕只是临时招募的外围人员也不行,往大了说是影响仕途的,也难怪人家不回应。
忽然潘家宁的手机响了,是吴涛打来的电话,潘家宁还以为在宝来纳交代的事情有着落了,接了电话大失所望,不是这个事儿,甚至也不是找她的,吴涛说所里来了一个老太太,要寻访当年二十九号的老住户。
“老太太证件显示已经一百岁了,我想赵殿元应该认识她。”吴涛的语气掩不住的兴奋,“你们快来吧。”
百岁老人那不是活化石么,这么一说连钱教授都大感兴趣,带着两个年轻人来到派出所,寻访多年以前失散的亲人属于常规操作,一般都是媒体主导,警方协助,民间调查,这回派出所接到是市局外事办派下来的活儿,因为这位老太太是马来西亚华侨。
老人家身体很棒,虽然百岁高龄但耳清目明,思维清晰,她坐在轮椅上正向警察描述自己要找的人:“原本住二十九号二层阁的,阿贵的儿子,阿贵,拉黄包车的。”
赵殿元一眼就认出这个老太太是谢招娣,也确定自己先前的猜测没错,王沪生是谢招娣的儿子,是瘸阿宝留的种,当年谢招娣还是小姑娘,拖着个孩子很难生存,而且这孩子又是仇人留下的种,没溺死就算有良心了。
谢招娣没认出赵殿元,在她漫长的人生岁月里,经历过太多人和事,哪还记得起年轻时的邻居,但她觉得这个年轻人很亲切,更愿意和他沟通,警方调出了档案,找到了王沪生的户籍资料,赵殿元帮他联系了老老王一家,说你生母来寻你了。
“阿拉生母早就死特了。”电话里王沪生丢出一句话,他当然知道自己是领养的,七八十年都过去了,没见过面的生母就算是真的,哪还有什么感情,隔了这么久才来认亲,搞不好是来占便宜的吧。
在警方的坚持下,王沪生还是答应接待生母一行,谢招娣身边还有个小孙子,皮肤黑黑的马来西亚华裔男青年,推着轮椅沉默寡言,也许是国语说的不好吧,赵殿元认识王沪生家,距离派出所不算远,推着轮椅走也就是十几分钟的事情,一行人浩浩荡荡直奔老王家,到了楼下居然看不到老王家的人下来迎接。
居民楼没有电梯,赵殿元搭把手帮着把轮椅抬上楼,敲开门,老王一家人正襟危坐,表情淡漠。
一大群人涌进本来就不宽敞的客厅,更显逼仄狭窄,潘家宁拿出手机拍摄,想记录下这温馨一幕,被王沪生喝止:“别拍了别拍了。”
王沪生的儿子儿媳也警惕地看着从天上掉下来的奶奶,这是要哪能?要搬进来住?还是要落户口?旁边那个是她曾孙吧,是来上海读书还是就业,八成这才是上门寻亲的真正理由吧,想让自家认这个亲戚,没门!
“侬……侬就是我的儿子?”谢招娣擦擦眼睛,认真看着王沪生,她的上海话已经说的不太地道了,听起来违和感十足。
“侬帮帮忙好不啦?”王沪生气急败坏,“亲不是随便乱认的,你们这些警察也是,她说是就是拉?也不核实一下的么?”
赵殿元说:“我核实过了。”
这下王沪生没话说了,他是知道并且相信赵殿元的身份的,既然他说是,那就真的是,只是生母来的也太晚了吧,自己都迈入耄耋之年了,再弄个一百岁的老娘,这不开玩笑么。
“是真的又哪能,早干什么去了。”老王嘀咕了一句,他可不想再多一个需要照顾的年迈长辈。
气氛有些尴尬,旁人也都不好劝,王沪生一家人的反应是可以理解的,谁家摊上这种事,恐怕做的不会比他们强。
“我就是想来看看,看到你生活的好,我也就安心了。”谢招娣似乎早就预料到这种局面,她回顾左右轻声道:“好了,我们走吧。”
这倒出乎王沪生的预料,他大喊一声等等,沉吟一下问道:“我不怪侬,但想晓得阿拉爷究竟是啥么人?”
谢招娣说:“阿贵哥没告诉侬?”
王沪生说:“没,伊拉只是从垃圾箱捡的我。”
谢招娣说:“不晓得就不晓得吧,不是坏事情。”
王沪生张张嘴,想说什么还是忍住了。
骨肉团圆的大戏终于还是没能上演,大家依旧将谢招娣连轮椅一起抬下去,王家人甚至连楼都没下,砰的一声就把门关上了。
市局外事办和派出所的民警同志完成了任务先走,吴涛当班也不能陪着他们,楼下就只剩下赵殿元他们三人和谢招娣祖孙俩。
“推我去长乐里看一看。”谢招娣说,她的心情丝毫没受到影响,反而有一种轻松的解脱感,赵殿元接过轮椅,一边推一边讲解,同时听谢招娣讲述当年的故事。
这不是谢招娣第一次回国,九十年代她就回来过,还投资了几个项目,在她平淡的描述中,赵殿元听出了风云变幻,潮起潮落。
1942年,瘸阿宝死在潘家花园,谢招娣身为未亡人接收了瘸阿宝的遗产,过了两个月她生下一儿,本来是打算弄死的,是阿贵嫂救下了这个孩子,并且带回家收养,谢招娣有了钱就开始自己做小买卖,惨淡经营数年,嫁给一个军官,四八年去了台湾,后辗转又去了马来西亚,丈夫死后,她两次改嫁,一生波澜起伏,尝遍了人间冷暖。
所以王沪生认不认她,对她来说根本没所谓。
“这次回国,要多住一段时间吧?”赵殿元随口问道。
“叶落归根了。”谢招娣唏嘘道,“在外国太久了,该回家了。”
钱教授说“”老人家没入外籍啊?”
谢招娣说:“那是自然,我一直拿的是中国护照。”
一路聊着,长乐里到了,在二十九号门前,谢招娣停了几分钟,得知里面还住着人时,表示不需要进去了。
赵殿元又推着她往里走,在弄堂里穿梭着,感受着老上海的气息,不知不觉来到七十七号门口,也就是潘家花园。
“可以进去看看么?”谢招娣说,面对亲生骨肉她都没表现出这么大的兴趣。
“我想想办法。”赵殿元拿出手机给孙姐打电话,问怎么能进潘家花园参观。
“我给你一个电话号码,你找这个管钥匙的人,给他买两盒中华烟就行。”孙姐说,“但是只能在花园里参观,不能进洋房里面。”
赵殿元依言而行,买了两盒华子贿赂看门人,终于打开了尘封已久的门锁,进入了潘家花园。
这里已经近十年没有人踏足了,花园里野草疯长,香樟和龙柏没有园丁修枝也长得遮天蔽日,草丛间隐约有野猫出没,称得上是闹市中的一方净土。
“我年轻的时候想过,啥时候能到潘家花园里白相白相。”谢招娣轻轻摇着头,“没想到现在变成这副光景。”
赵殿元把轮椅停在香樟树下,说:“我给你讲讲这花园的故事吧。”
听完这个惊心动魄外加缠绵悱恻的故事,谢招娣似乎认出了赵殿元,盯着他看了很久,终于说道:“这花园,几钿?”
夜已深,赵殿元回到二十九号的时候,正遇到二楼厢房邻居姚宏绪下班,只是今天姚宏绪没穿美团外卖员的工作服,他主动解释:“找到一份新工作,就不用再送外卖了,刚接班回来,喝点?”
“喝点。”赵殿元当即响应。
长乐里和八十年前一样生活便利,以前是深夜可以敲开烟纸店的窗子买东西,现在直接是二十四小时营业的便利店,两人买了熟食和啤酒回到阁楼上对饮,姚宏绪兴致很高,他的新工作薪水优厚,很快就能东山再起,搬出这连抽水马桶都没有的老房子了。
“兄弟,我看你也不干中介了,现在哪儿高就?”姚宏绪喝了一罐麒麟一番榨,面孔有些发红,拍着赵殿元的肩膀,大有抒发胸臆的架势。
“在华师大做工友。”赵殿元说,他知道自己的定位,充其量就是个工友,教授助理那就是给自己脸上强行贴金了 。
“合同工吧?”姚宏绪说,“也不错,大学里做后勤比较清闲,要是能弄个编制就啥也不愁了。”
赵殿元摇摇头:“就是临时做做,不长久的。”
姚宏绪说:“兄弟,有一句老话叫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别担心,坚持干下去,车子房子、老婆孩子都会有的,早晚的事儿。”
赵殿元欲言又止,看了看姚宏绪醉意朦胧的眼睛,还是说了心里话:“其实我有老婆孩子的。”
姚宏绪说:“那……那天那个女孩……兄弟,哥哥劝你一句,男人要有担当, 外面的野花再香那也不能摘,挣够了钱还是回家好,回家买房买车,开个小店,守着老婆孩子比什么都强,真的,有老婆孩子那才是家,回去吧。”
“回去,我也想回去啊。”赵殿元怅然。
……
次日,华师大钱清源历史研究室,钱教授已经查到潘家惨案不明身份死者中的一人是谁,这个人名叫毕良奇,1932年加入复兴社特务处,抗日战争期间长期在上海从事特务活动,复兴社就是军统的前身,毕良奇少校军衔,担任行动组长,曾参与组织过多起暗杀活动,一张长长的列表上都是他杀过的汉奸以及行刺地点,其中一桩行刺案就发生在诺曼底公寓楼下。
赵殿元记得那次暗杀,邻居周阿大站在霞飞路和福开森路口的电车站,手拿一张报纸,神情紧张,东张西望,那也是他最后一次见周阿大,现在终于明白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原来周阿大是毕良奇招募的军统外围。
沿着这条线追踪下去,周阿大的下落时隔八十年终于有了眉目,周阿大只是外号,其实他叫周连福,案发当日被法租界巡捕拘捕,此类案件按照协议是要交给日方处置的,在法租界的案卷中,周连福是先移交给公共租界警务处,由日籍警官审理后,依惯例送交日军宪兵司令部,而在日方的记录中,周连福在被捕后一个月就草草枪决了,没有交代尸体如何处理的,估计是随便埋在哪个乱葬岗了。
潘家宁将与周连福相关的资料复印了一份,向吴涛要了周家子孙的联系地址,用顺丰寄了过去,她没有其他目的,只是单纯觉得子孙应该知道祖辈的死因,快递发出后次日显示已签收,但没有任何回馈。
这也难怪,周连福的孙子现在已经是副省级领导干部,祖父若是牺牲的地下党倒也罢了,是个军统特务这就不好看了,哪怕只是临时招募的外围人员也不行,往大了说是影响仕途的,也难怪人家不回应。
忽然潘家宁的手机响了,是吴涛打来的电话,潘家宁还以为在宝来纳交代的事情有着落了,接了电话大失所望,不是这个事儿,甚至也不是找她的,吴涛说所里来了一个老太太,要寻访当年二十九号的老住户。
“老太太证件显示已经一百岁了,我想赵殿元应该认识她。”吴涛的语气掩不住的兴奋,“你们快来吧。”
百岁老人那不是活化石么,这么一说连钱教授都大感兴趣,带着两个年轻人来到派出所,寻访多年以前失散的亲人属于常规操作,一般都是媒体主导,警方协助,民间调查,这回派出所接到是市局外事办派下来的活儿,因为这位老太太是马来西亚华侨。
老人家身体很棒,虽然百岁高龄但耳清目明,思维清晰,她坐在轮椅上正向警察描述自己要找的人:“原本住二十九号二层阁的,阿贵的儿子,阿贵,拉黄包车的。”
赵殿元一眼就认出这个老太太是谢招娣,也确定自己先前的猜测没错,王沪生是谢招娣的儿子,是瘸阿宝留的种,当年谢招娣还是小姑娘,拖着个孩子很难生存,而且这孩子又是仇人留下的种,没溺死就算有良心了。
谢招娣没认出赵殿元,在她漫长的人生岁月里,经历过太多人和事,哪还记得起年轻时的邻居,但她觉得这个年轻人很亲切,更愿意和他沟通,警方调出了档案,找到了王沪生的户籍资料,赵殿元帮他联系了老老王一家,说你生母来寻你了。
“阿拉生母早就死特了。”电话里王沪生丢出一句话,他当然知道自己是领养的,七八十年都过去了,没见过面的生母就算是真的,哪还有什么感情,隔了这么久才来认亲,搞不好是来占便宜的吧。
在警方的坚持下,王沪生还是答应接待生母一行,谢招娣身边还有个小孙子,皮肤黑黑的马来西亚华裔男青年,推着轮椅沉默寡言,也许是国语说的不好吧,赵殿元认识王沪生家,距离派出所不算远,推着轮椅走也就是十几分钟的事情,一行人浩浩荡荡直奔老王家,到了楼下居然看不到老王家的人下来迎接。
居民楼没有电梯,赵殿元搭把手帮着把轮椅抬上楼,敲开门,老王一家人正襟危坐,表情淡漠。
一大群人涌进本来就不宽敞的客厅,更显逼仄狭窄,潘家宁拿出手机拍摄,想记录下这温馨一幕,被王沪生喝止:“别拍了别拍了。”
王沪生的儿子儿媳也警惕地看着从天上掉下来的奶奶,这是要哪能?要搬进来住?还是要落户口?旁边那个是她曾孙吧,是来上海读书还是就业,八成这才是上门寻亲的真正理由吧,想让自家认这个亲戚,没门!
“侬……侬就是我的儿子?”谢招娣擦擦眼睛,认真看着王沪生,她的上海话已经说的不太地道了,听起来违和感十足。
“侬帮帮忙好不啦?”王沪生气急败坏,“亲不是随便乱认的,你们这些警察也是,她说是就是拉?也不核实一下的么?”
赵殿元说:“我核实过了。”
这下王沪生没话说了,他是知道并且相信赵殿元的身份的,既然他说是,那就真的是,只是生母来的也太晚了吧,自己都迈入耄耋之年了,再弄个一百岁的老娘,这不开玩笑么。
“是真的又哪能,早干什么去了。”老王嘀咕了一句,他可不想再多一个需要照顾的年迈长辈。
气氛有些尴尬,旁人也都不好劝,王沪生一家人的反应是可以理解的,谁家摊上这种事,恐怕做的不会比他们强。
“我就是想来看看,看到你生活的好,我也就安心了。”谢招娣似乎早就预料到这种局面,她回顾左右轻声道:“好了,我们走吧。”
这倒出乎王沪生的预料,他大喊一声等等,沉吟一下问道:“我不怪侬,但想晓得阿拉爷究竟是啥么人?”
谢招娣说:“阿贵哥没告诉侬?”
王沪生说:“没,伊拉只是从垃圾箱捡的我。”
谢招娣说:“不晓得就不晓得吧,不是坏事情。”
王沪生张张嘴,想说什么还是忍住了。
骨肉团圆的大戏终于还是没能上演,大家依旧将谢招娣连轮椅一起抬下去,王家人甚至连楼都没下,砰的一声就把门关上了。
市局外事办和派出所的民警同志完成了任务先走,吴涛当班也不能陪着他们,楼下就只剩下赵殿元他们三人和谢招娣祖孙俩。
“推我去长乐里看一看。”谢招娣说,她的心情丝毫没受到影响,反而有一种轻松的解脱感,赵殿元接过轮椅,一边推一边讲解,同时听谢招娣讲述当年的故事。
这不是谢招娣第一次回国,九十年代她就回来过,还投资了几个项目,在她平淡的描述中,赵殿元听出了风云变幻,潮起潮落。
1942年,瘸阿宝死在潘家花园,谢招娣身为未亡人接收了瘸阿宝的遗产,过了两个月她生下一儿,本来是打算弄死的,是阿贵嫂救下了这个孩子,并且带回家收养,谢招娣有了钱就开始自己做小买卖,惨淡经营数年,嫁给一个军官,四八年去了台湾,后辗转又去了马来西亚,丈夫死后,她两次改嫁,一生波澜起伏,尝遍了人间冷暖。
所以王沪生认不认她,对她来说根本没所谓。
“这次回国,要多住一段时间吧?”赵殿元随口问道。
“叶落归根了。”谢招娣唏嘘道,“在外国太久了,该回家了。”
钱教授说“”老人家没入外籍啊?”
谢招娣说:“那是自然,我一直拿的是中国护照。”
一路聊着,长乐里到了,在二十九号门前,谢招娣停了几分钟,得知里面还住着人时,表示不需要进去了。
赵殿元又推着她往里走,在弄堂里穿梭着,感受着老上海的气息,不知不觉来到七十七号门口,也就是潘家花园。
“可以进去看看么?”谢招娣说,面对亲生骨肉她都没表现出这么大的兴趣。
“我想想办法。”赵殿元拿出手机给孙姐打电话,问怎么能进潘家花园参观。
“我给你一个电话号码,你找这个管钥匙的人,给他买两盒中华烟就行。”孙姐说,“但是只能在花园里参观,不能进洋房里面。”
赵殿元依言而行,买了两盒华子贿赂看门人,终于打开了尘封已久的门锁,进入了潘家花园。
这里已经近十年没有人踏足了,花园里野草疯长,香樟和龙柏没有园丁修枝也长得遮天蔽日,草丛间隐约有野猫出没,称得上是闹市中的一方净土。
“我年轻的时候想过,啥时候能到潘家花园里白相白相。”谢招娣轻轻摇着头,“没想到现在变成这副光景。”
赵殿元把轮椅停在香樟树下,说:“我给你讲讲这花园的故事吧。”
听完这个惊心动魄外加缠绵悱恻的故事,谢招娣似乎认出了赵殿元,盯着他看了很久,终于说道:“这花园,几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