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中日贸易之窗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零点中文网 www.ldzw.net,最快更新大清疆臣。最新章节!
这个夏天的京城,也少见的酷热异常,阿桂身体自然难以支撑。但想着前线战事未决,这日还是强撑病体,来到了军机处。
看着这日勒保、额勒登保等人送来的奏报,阿桂渐渐欣慰,自己提拔的将领还是不辱使命,连战连捷,只是和珅提拔的这些督抚将官,却依然表现平平,时常在关键的合围、夹击作战中被白莲教打开空隙,是以战事依然僵持不下。阿桂看看身边,因为乾隆前赴避暑山庄,带走了几位军机大臣,此时军机处只剩下董诰,也不禁问道:“董中堂,王中堂近日怎么样了?我听说他没去承德啊,可这回想起来,也有一个月没看见他了。”
“阿中堂竟是不知么?”董诰问道:“半个月前,王中堂因腿疾加剧,终是支撑不住,上疏辞了军机处之职。眼下王中堂只剩下大学士职衔,却已经不参预要事了。”阿桂听着,想起王杰文法吏事兼通,实是不可多得的谘议之人,不禁有些落寞。
看着董诰,虽然共事十余年,又一同对抗和珅,却始终没有深交,不如王杰还曾入府一叙。阿桂也不禁歉然道:“董中堂,平日与你交往,却也太少了些,你家中近日可好?我听闻年初之时,皇上还特赐了令堂几匹绸缎呢。你都是正一品的宰辅了,令堂能看着你成就如此功名,想来也是幸事啊。”
不想董诰听了这番话,却渐渐掉下泪来,道:“阿中堂,您有所不知,家母……家母前日已过世了。昨日我不在军机处,就是在家中主持丧事,给太上皇和皇上写了辞呈。过了今日,我将手中要事交接下去,这也就该归家守制了。”
阿桂听到这里,才发现这日董诰腰上,已系了一条白带。
想到这里,阿桂既是歉疚,又是失望,眼下竟忽然一黑,手中毛笔也颤了一下,险些晕去。他运气强撑,才勉强稳住身子,放下毛笔。道:“不意董中堂家中有此噩耗,是我思虑不周,还望董中堂不要责怪。”
董诰道:“阿中堂平日勤于公务,这些事不知情,也是自然。唉,其实回想起来,当日和珅为何不举荐刘大人,而是推荐我做这大学士,想来也是这个缘由了。他想着市恩于皇上,而家母前年开始,就重病缠身,每逢严寒酷暑,都要到鬼门关口走上一次。这年这暑热如此,她老人家终于撑不住了……那和珅定是知道了其中内情,才先举荐于我,待我家中一旦有变,再举荐刘大人。到时候,他在皇上面前有两次施恩,在军机处也再无掣肘……可阿中堂,这至亲丧礼,我不能不遵啊。”
阿桂想着,不禁怒气上涌,又兼酷热,竟一时喘不过气来,过得半晌,才恢复神志,道:“至亲之礼,自然要行,你只管去吧。只是你和王中堂都走了,这军机要事,你交办谁去?军机处留京大臣,也只有你我二人了啊?”
“这……”董诰想着,道:“我已给太上皇、皇上上了奏疏,想来不过多日,继任的军机大臣也要选出来了,到时候我再离任便是。可眼下六部卿贰,大多年事已高,却又有谁能……”
想着自己和王杰相继离开军机处,六部重臣除了老迈之人与和珅信任之人,其他的屈指可数,只怕三重臣合力制衡和珅的局面,这也就要被打破了,董诰一时也说不出话来。而阿桂心中,更是说不出的忧愁。
忽然,军机处门房被打开了,两位官员出现在门前,阿桂定睛看时,二人却也眼熟,一人是兵部侍郎傅森,另一人则是军机章京,自己最信任的军机处下属吴熊光。只是他原本随着乾隆去了避暑山庄,似乎不应在京城,而且他原是通政司参议,只是五品顶戴,这时头上却是三品的蓝宝石顶子。
阿桂想着,也不觉诧异,道:“槐江,你不是在承德吗,怎么现在回来了,而且你是军机章京,原本不应该……”
吴熊光道:“阿中堂,下官在承德时,得蒙太上皇召见,太上皇青睐于下官,已授了下官入军机处行走之职,是以眼下,下官也可以入军机处了。对了,董中堂,太上皇听闻令堂病重,恐怕……”看着董诰腰间素带,也清楚了,忙道:“若是董中堂有事要交接,只交给在下就好。”
“槐江,可你……”阿桂仍是不信,只因军机处成立以来,能进入军机处办事的军机大臣,大多是大学士、六部尚书和六部侍郎,个别入内时地位低的,也都是从二品的内阁学士,终雍正、乾隆两朝,从未有二品以下官员做军机大臣的。军机处另有办事人员,负责笔录事宜,多从五、六品京官中简用,称为军机章京。按旧例而言,原本只有五品的吴熊光绝无入军机处的可能。
傅森见吴熊光略显匆忙,一时解释不清,也对阿桂道:“阿中堂,是这样的,太上皇半月前一日夜里,在避暑山庄想见军机大臣,可那日几位大军机都不在,便又去问章京,吴大人那日当值,便入内应对去了。太上皇听了吴大人奏对,非常高兴,觉得吴大人是可用之人,便提拔了吴大人、下官和翰林戴衢亨大人,一并做了军机大臣,太上皇知道吴大人和戴大人品秩不足,又特许赏了三品卿衔。阿中堂,日后有我等坐镇军机处,前线战事,阿中堂可以放心不少啦。”
“是吗?傅森、槐江,你们……前线的战事,看来有望了……”阿桂清楚,吴熊光随自己多番出使,又兼做章京多年,对各省庶务,熟悉清楚,深知处断之法。而傅森虽无大才,可处事严谨,军务经验丰富,又兼不与和珅相交,办事公允。有这二人参与军机要事,前线战事的处理要比之前方便得多。
傅森见阿桂言语激动,也笑道:“阿中堂,吴大人被太上皇提拔之时,那和珅还满口的不愿呢,非得说吴大人品秩不足,宁可提拔戴大人,也不能用吴大人。哈哈,他那点小九九,谁不知道呢?阿中堂,这番太上皇提拔吴大人,想来军机决断之事,也要更稳妥啦!”
“太上皇……您果然……”阿桂清楚,乾隆这次提拔吴熊光、傅森和戴衢亨三人,便是为了军机处中,可以有人继续牵制和珅,不让朝廷因为王杰、董诰的谢政而被和珅独断。想来日后,这些正直的大臣仍是大有希望,不禁缓缓站了起来。
可他没想到的是,自己这一激动,又突然站起,顿时气血不足,眼前一黑,倒了下去。
“阿中堂!阿中堂!”董诰、傅森和吴熊光连忙奔了上前,将他扶了起来,可这时几人也顿时发现,阿桂面如死灰,双目紧闭,竟已晕了过去,再也站不起来了。
这一日,也成了阿桂在军机处的最后一日。
对于阮元而言,这个夏天也自有不乐之事,在山东促成他与孔璐华婚事,此时督办湖广军务的毕沅,也因长年积劳,在湖南去世。想起《山左金石志》的编撰,也有毕沅提点之功,阮元也不禁有些惆怅。
这一日阮元一行,已经抵达乍浦之畔,不远之处,便是浩瀚的东海,只见海滨之畔,数十艘海船如城墙一般,林立于乍浦港口,虽不如扬州、杭州等地船只众多,却更具气势。但此时中日两国均有海上禁限,清朝方面,规定海船不得超过一定规模,往来海外,也必须按时归国。是以这些海船虽比运河、长江上的行船要大,却也渐渐不如海外重商之国。而日本自明末清初,江户幕府便已下了锁国令,全国外贸港口只有长崎一座,且只准许中国与荷兰商人前往贸易,日本人不得出海。是以此时乍浦港内,并无一艘日本前往中国的商船。
眼看着乍浦镇近在眼前,只见乍浦镇中,也有一辆马车缓缓行来。马车见了阮元行车,便即停步,随即,一个素服儒生自车上走下,对着阮元的行车作揖道:“伯元,一年不见,你和夫人可都安好?”正是钱楷的声音。
阮元听了钱楷声音,自也大喜,忙下了车,对钱楷回拜道:“裴山兄,一年不见,你这守制在家,也憔悴了不少啊。这次我等前来乍浦,倒也麻烦裴山兄前往询问了,这些私下之事,原本应该我自行问过,却不意还要劳烦裴山兄,实在是过意不去。”
钱楷笑道:“你有什么过意不去的?伯元,这也就是我住在嘉兴,还认识几个出海经商的本地邑人。你且说说,若是你自己来这里询问,这里商人也不算少,你能找到合自己心意的么?”看着孔璐华也从车上走下,也对她相拜成礼,笑道:“伯元,你说你这辈子啊,实在是让我看着,都有些不想再羡慕了。为官六年,身登二品不说,还能和衍圣公府联姻,而且,夫人这相貌,更是天下少有的佳人啊。你说你这才三十四,这辈子一半还没到呢,把寻常人家几辈子的路都走完了。我等翰林之前相聚的时候,还都互相打赌呢,赌你最后能做到什么官职,只怕日后正一品的大学士,都放不下你了吧?”
阮元自然谦称不敢,孔璐华看着阮钱二人,却不由得诧异,问道:“夫子,你之前与我商量时,只说这乍浦有书可购,也没说起其他事啊?这位钱大人为何今日又会前来呢?”
阮元一时未答,钱楷却已笑道:“夫人,伯元来这里,是想多寻些海外失传的古籍回来,这件事你该清楚啊。可这件事由伯元去做,原是要费些心思的,乍浦港赴日商人虽多,却也不是个个都对图书古籍之事上心,伯元身份,又是学政,若是他直接前来联系此处商人,不免有些以公徇私,只怕落人口实。正好,我眼下守制在家,暂无官职,伯元便向我询问此处商人之事,冀以寻得一二财利之外,更重圣贤之事之人。我终是朝廷命官归家守制,在乡里也算有些名气,是以藉由乡人,得知就在这乍浦镇上,现有一极富藏书之人,平日赴日寻书,多有所得。今日我便要带伯元过去了,不过此中却也有个难处,夫人不便前往,但也无妨,在下已为你们找到了驿馆,我等便先过去下榻,之后伯元再与我同去如何?”
孔璐华也不禁疑道:“钱大人,夫子在家中便已与我商议了,此次出门,要带我多看看杭州之外的风景名物,奇人逸事的。怎么到了这里,却又不让我过去了呢?”
钱楷笑道:“夫人多虑了,其实这次伯元来这里,也不是公事,更不愿外人知他身份。是以我们之前便已议定,伯元这次与我过去,也只做寻常生员身份,而非以学政之名登门。伯元这个样子嘛,若是不穿官服,只做便衣,旁人看着,也确实像个生员。夫人就不同了,夫人气质娴雅,高贵出于人上,这在下听伯元说过,方才一见,只觉他那般言语,还是把你看低了呢。夫人想想,若是你与伯元同去那人家,旁人自也会怀疑,这寻常的生员阮某,是如何得娶这样一位气质高贵的名门千金啊?到那个时候,他掩饰的再充分,也要露出马脚来不是?哈哈。”
孔璐华听着钱楷所言,倒也有理,只是一年以来,二人情意渐深,这时事出突然,又哪里愿意和阮元分离?想着阮元“私访”之事竟一直瞒着自己,心中不禁有些着恼,也拽住阮元手臂,幽怨的看了他一眼。钱楷见状,也不禁笑道:“伯元,人家都说,只羡鸳鸯不羡仙,可他们又何曾知道,这鸳鸯也不是不能成仙的啊?你说是不是?”
乍浦镇本不算大,各人谈笑之间,已找到了驿馆,孔璐华自先在馆内安歇。阮元看着乍浦地势,自忖所在乃是镇子正中,想来无论往哪个方向走,不出片刻也就该到达所去之处了。可钱楷却悄声对他道:“伯元不要声张,随我来。”说着走出数步,便进入了一条小巷子中。
阮元看着好奇,也只得跟上钱楷,钱楷走出数十步,又折而右行,又过约百步有余,再折而左,六七十步之后,又折向右,在一处小门之下停住了。钱楷敲了敲门,随即门内便有声音。阮元看着这边墙面,只觉这偏门虽小,墙中宅子,却不知何处,方是尽头,想来定是海外贸易致富的大商人之家了。
那门内响了数声,便有人过来开了门,钱楷拿出一张名帖,道:“只言乡中邑人钱某,生员阮某到访。”那大户下人听了,却也客气,拿了名帖,便引着钱阮二人进了门,走过几处小道,来到一间花厅之前,一个身着绸袍的老者早已在厅前等候,见了钱楷,忙作揖道:“不料钱大人今日如约光顾,实在令寒舍蓬荜生辉,钱大人这便请吧?还有这位,便是乡间阮生员吧?听钱大人说,您也是这嘉兴乡里读书广博之人,却不知日后是要应秋闱呢?还是做学问?既是钱大人至交,老夫这里,也自当备些薄礼才是。”
阮元想想,也不禁莞尔,这举人应考之事,其实他十一年前,便已顺利通过,也不知钱楷究竟为何,竟然只报了生员身份。但想到如此,索性尝试一下自己未经之路,便答道:“回……回老先生,在下读书读惯了的,未免有些不近事务。在下家中也算得殷实,正想读书终年,以奉圣贤之道,却未想过秋闱之事,还望老先生不要见怪。”
老者听了,也回以一笑,道:“阮孝廉何须如此?近日乡里读书不仕者甚多,也非孝廉一人,眼看着海内学术,近年大进,这不也正是各位苦读圣贤之书的成果么?孝廉且莫谦虚,随老夫过来吧!”说着,自己先走入了厅中,呼唤下人上了茶点。
钱楷也悄声对阮元道:“伯元,其实这程家前门,距离你所住驿馆,并不算远,走大路转一个弯就到。但你我是为官之人,你现下又是本省学政,贸然与商贾之家交往,恐惹物议。是以我暗中查访到这条小路,带你走小门而来。这其中不便,还望你见谅才是。”他见阮元神色之间,大有疑惑之情,想着与其等他相问,不如自己将实情告知。阮元深知钱楷在军机处办事多年,公事之内,凡大事必缄口不言,极擅保密,倒也明白了钱楷心意。只是想到自己莫名其妙被降格为生员,不由得心下不平,小声笑道:“是啊,这般来访,裴山兄的身份,可不知要比我高出了多少呢。”
钱楷听了,也轻轻把右手食指在阮元面前点了一点,示意自己才是东道主,既然来了,就要听自己的话。随后阮元才知道这老者身份,老者名叫程赤城,原是乍浦商人,多年间往来中日两国进行贸易,甚至因喜爱长崎风景,长年居于长崎。他平日多好图书收藏,是以对日本古籍颇多留心,经常寻得一些海内难觅的唐人失传古籍,重金收购了带回中国。如《五行大义》、《文馆词林》等书,均是四库修书时所未见之本。阮元得知他寻书之举,虽对他仍颇有生疏之感,却也连连点头。
钱楷见二人颇有拘谨之态,也向程赤城笑道:“程老先生,这山井氏的《七经孟子考文》,传入海内,已有多年了,海内学人得知宋本,自是大有进益。我这好友阮孝廉啊,家中颇多赀财,自行刊刻了一部,此书数十年来,海内学人一向以仅见抄本,刻本未传为憾,阮孝廉这般善举,却也不逊于你求书归国啦。”
程赤城听了,也略为惊异,道:“《七经孟子考文》?老夫记得,这部书有二百余卷,因其卷帙浩繁,是以海内多仅见写本,却无人刊刻。阮孝廉能刊刻这二百余卷之作,想来也是出身殷实之家了。老夫这里另寻得《群书治要》一部,虽在日本已由人刊刻,但听闻刻本不多,若阮孝廉也能将此书予以刊刻,那更是海内士子之福了。”
程赤城话音未落,阮元却已惊道:“程老先生,您所言《群书治要》,可是唐太宗之时魏文贞公主持编纂,遍及经史诸子精华的《群书治要》么?这部书我只在古书中有所耳闻,可即便是抄本,也从未得见。却不意今日还能见到刻本,先生寻书之举,实是有大功于士林啊。”魏文贞公即是魏征。
程赤城听了,也是大喜,道:“阮孝廉果然是通儒啊,寻常读书之人,往往只知这四书经注,说到这诸经三史,便已含糊不明。孝廉只听得老夫一语,便知这《群书治要》为何人所作,这小小的乍浦之地,倒还真是少见了。”
钱楷见程赤城略有疑惑,也忙陪笑道:“程老先生有所不知,阮孝廉少年时便精通两唐书,在下入京应试之时,也是多亏了阮孝廉指教,这殿试之中,便有一题问及两唐书,在下那一题也作答得从容,才得蒙皇上青睐,取了传胪。所以阮孝廉于史事之上,可是值得信服之人。程老先生说起这刊刻之事,想来老先生手中这一部刻本,乃是海内仅有,老先生也不愿轻易示之于人才是。在下倒是有个建议,不如老先生将此书暂借我二人,我二人也愿出银二十两,作为借书之资,借完之后,我二人便即抄录,待抄录过了,再归还老先生如何?”
这《群书治要》此时虽为海内仅有,可毕竟只有五十卷,又有三卷已佚。而一部《通志堂经解》,收录百家儒经著作,共有一千八百卷之多,当时焦循出价,也只出得三十两。这样折算下来,钱楷报价二十两,已经是绝对的天价。程赤城听着,哪里还能有半分不满意处?忙陪笑道:“钱大人这是太客气了,老夫这书虽说海内现下乃是孤本,却也值不得这许多银子的。若二位只是抄录,便只出十两就好。阮孝廉学问渊博,史事如此精通,这古籍嘛,就是孝廉拿了去,也是物尽其用,二位愿意出这样的价钱,也真是折煞老夫了。”
这个夏天的京城,也少见的酷热异常,阿桂身体自然难以支撑。但想着前线战事未决,这日还是强撑病体,来到了军机处。
看着这日勒保、额勒登保等人送来的奏报,阿桂渐渐欣慰,自己提拔的将领还是不辱使命,连战连捷,只是和珅提拔的这些督抚将官,却依然表现平平,时常在关键的合围、夹击作战中被白莲教打开空隙,是以战事依然僵持不下。阿桂看看身边,因为乾隆前赴避暑山庄,带走了几位军机大臣,此时军机处只剩下董诰,也不禁问道:“董中堂,王中堂近日怎么样了?我听说他没去承德啊,可这回想起来,也有一个月没看见他了。”
“阿中堂竟是不知么?”董诰问道:“半个月前,王中堂因腿疾加剧,终是支撑不住,上疏辞了军机处之职。眼下王中堂只剩下大学士职衔,却已经不参预要事了。”阿桂听着,想起王杰文法吏事兼通,实是不可多得的谘议之人,不禁有些落寞。
看着董诰,虽然共事十余年,又一同对抗和珅,却始终没有深交,不如王杰还曾入府一叙。阿桂也不禁歉然道:“董中堂,平日与你交往,却也太少了些,你家中近日可好?我听闻年初之时,皇上还特赐了令堂几匹绸缎呢。你都是正一品的宰辅了,令堂能看着你成就如此功名,想来也是幸事啊。”
不想董诰听了这番话,却渐渐掉下泪来,道:“阿中堂,您有所不知,家母……家母前日已过世了。昨日我不在军机处,就是在家中主持丧事,给太上皇和皇上写了辞呈。过了今日,我将手中要事交接下去,这也就该归家守制了。”
阿桂听到这里,才发现这日董诰腰上,已系了一条白带。
想到这里,阿桂既是歉疚,又是失望,眼下竟忽然一黑,手中毛笔也颤了一下,险些晕去。他运气强撑,才勉强稳住身子,放下毛笔。道:“不意董中堂家中有此噩耗,是我思虑不周,还望董中堂不要责怪。”
董诰道:“阿中堂平日勤于公务,这些事不知情,也是自然。唉,其实回想起来,当日和珅为何不举荐刘大人,而是推荐我做这大学士,想来也是这个缘由了。他想着市恩于皇上,而家母前年开始,就重病缠身,每逢严寒酷暑,都要到鬼门关口走上一次。这年这暑热如此,她老人家终于撑不住了……那和珅定是知道了其中内情,才先举荐于我,待我家中一旦有变,再举荐刘大人。到时候,他在皇上面前有两次施恩,在军机处也再无掣肘……可阿中堂,这至亲丧礼,我不能不遵啊。”
阿桂想着,不禁怒气上涌,又兼酷热,竟一时喘不过气来,过得半晌,才恢复神志,道:“至亲之礼,自然要行,你只管去吧。只是你和王中堂都走了,这军机要事,你交办谁去?军机处留京大臣,也只有你我二人了啊?”
“这……”董诰想着,道:“我已给太上皇、皇上上了奏疏,想来不过多日,继任的军机大臣也要选出来了,到时候我再离任便是。可眼下六部卿贰,大多年事已高,却又有谁能……”
想着自己和王杰相继离开军机处,六部重臣除了老迈之人与和珅信任之人,其他的屈指可数,只怕三重臣合力制衡和珅的局面,这也就要被打破了,董诰一时也说不出话来。而阿桂心中,更是说不出的忧愁。
忽然,军机处门房被打开了,两位官员出现在门前,阿桂定睛看时,二人却也眼熟,一人是兵部侍郎傅森,另一人则是军机章京,自己最信任的军机处下属吴熊光。只是他原本随着乾隆去了避暑山庄,似乎不应在京城,而且他原是通政司参议,只是五品顶戴,这时头上却是三品的蓝宝石顶子。
阿桂想着,也不觉诧异,道:“槐江,你不是在承德吗,怎么现在回来了,而且你是军机章京,原本不应该……”
吴熊光道:“阿中堂,下官在承德时,得蒙太上皇召见,太上皇青睐于下官,已授了下官入军机处行走之职,是以眼下,下官也可以入军机处了。对了,董中堂,太上皇听闻令堂病重,恐怕……”看着董诰腰间素带,也清楚了,忙道:“若是董中堂有事要交接,只交给在下就好。”
“槐江,可你……”阿桂仍是不信,只因军机处成立以来,能进入军机处办事的军机大臣,大多是大学士、六部尚书和六部侍郎,个别入内时地位低的,也都是从二品的内阁学士,终雍正、乾隆两朝,从未有二品以下官员做军机大臣的。军机处另有办事人员,负责笔录事宜,多从五、六品京官中简用,称为军机章京。按旧例而言,原本只有五品的吴熊光绝无入军机处的可能。
傅森见吴熊光略显匆忙,一时解释不清,也对阿桂道:“阿中堂,是这样的,太上皇半月前一日夜里,在避暑山庄想见军机大臣,可那日几位大军机都不在,便又去问章京,吴大人那日当值,便入内应对去了。太上皇听了吴大人奏对,非常高兴,觉得吴大人是可用之人,便提拔了吴大人、下官和翰林戴衢亨大人,一并做了军机大臣,太上皇知道吴大人和戴大人品秩不足,又特许赏了三品卿衔。阿中堂,日后有我等坐镇军机处,前线战事,阿中堂可以放心不少啦。”
“是吗?傅森、槐江,你们……前线的战事,看来有望了……”阿桂清楚,吴熊光随自己多番出使,又兼做章京多年,对各省庶务,熟悉清楚,深知处断之法。而傅森虽无大才,可处事严谨,军务经验丰富,又兼不与和珅相交,办事公允。有这二人参与军机要事,前线战事的处理要比之前方便得多。
傅森见阿桂言语激动,也笑道:“阿中堂,吴大人被太上皇提拔之时,那和珅还满口的不愿呢,非得说吴大人品秩不足,宁可提拔戴大人,也不能用吴大人。哈哈,他那点小九九,谁不知道呢?阿中堂,这番太上皇提拔吴大人,想来军机决断之事,也要更稳妥啦!”
“太上皇……您果然……”阿桂清楚,乾隆这次提拔吴熊光、傅森和戴衢亨三人,便是为了军机处中,可以有人继续牵制和珅,不让朝廷因为王杰、董诰的谢政而被和珅独断。想来日后,这些正直的大臣仍是大有希望,不禁缓缓站了起来。
可他没想到的是,自己这一激动,又突然站起,顿时气血不足,眼前一黑,倒了下去。
“阿中堂!阿中堂!”董诰、傅森和吴熊光连忙奔了上前,将他扶了起来,可这时几人也顿时发现,阿桂面如死灰,双目紧闭,竟已晕了过去,再也站不起来了。
这一日,也成了阿桂在军机处的最后一日。
对于阮元而言,这个夏天也自有不乐之事,在山东促成他与孔璐华婚事,此时督办湖广军务的毕沅,也因长年积劳,在湖南去世。想起《山左金石志》的编撰,也有毕沅提点之功,阮元也不禁有些惆怅。
这一日阮元一行,已经抵达乍浦之畔,不远之处,便是浩瀚的东海,只见海滨之畔,数十艘海船如城墙一般,林立于乍浦港口,虽不如扬州、杭州等地船只众多,却更具气势。但此时中日两国均有海上禁限,清朝方面,规定海船不得超过一定规模,往来海外,也必须按时归国。是以这些海船虽比运河、长江上的行船要大,却也渐渐不如海外重商之国。而日本自明末清初,江户幕府便已下了锁国令,全国外贸港口只有长崎一座,且只准许中国与荷兰商人前往贸易,日本人不得出海。是以此时乍浦港内,并无一艘日本前往中国的商船。
眼看着乍浦镇近在眼前,只见乍浦镇中,也有一辆马车缓缓行来。马车见了阮元行车,便即停步,随即,一个素服儒生自车上走下,对着阮元的行车作揖道:“伯元,一年不见,你和夫人可都安好?”正是钱楷的声音。
阮元听了钱楷声音,自也大喜,忙下了车,对钱楷回拜道:“裴山兄,一年不见,你这守制在家,也憔悴了不少啊。这次我等前来乍浦,倒也麻烦裴山兄前往询问了,这些私下之事,原本应该我自行问过,却不意还要劳烦裴山兄,实在是过意不去。”
钱楷笑道:“你有什么过意不去的?伯元,这也就是我住在嘉兴,还认识几个出海经商的本地邑人。你且说说,若是你自己来这里询问,这里商人也不算少,你能找到合自己心意的么?”看着孔璐华也从车上走下,也对她相拜成礼,笑道:“伯元,你说你这辈子啊,实在是让我看着,都有些不想再羡慕了。为官六年,身登二品不说,还能和衍圣公府联姻,而且,夫人这相貌,更是天下少有的佳人啊。你说你这才三十四,这辈子一半还没到呢,把寻常人家几辈子的路都走完了。我等翰林之前相聚的时候,还都互相打赌呢,赌你最后能做到什么官职,只怕日后正一品的大学士,都放不下你了吧?”
阮元自然谦称不敢,孔璐华看着阮钱二人,却不由得诧异,问道:“夫子,你之前与我商量时,只说这乍浦有书可购,也没说起其他事啊?这位钱大人为何今日又会前来呢?”
阮元一时未答,钱楷却已笑道:“夫人,伯元来这里,是想多寻些海外失传的古籍回来,这件事你该清楚啊。可这件事由伯元去做,原是要费些心思的,乍浦港赴日商人虽多,却也不是个个都对图书古籍之事上心,伯元身份,又是学政,若是他直接前来联系此处商人,不免有些以公徇私,只怕落人口实。正好,我眼下守制在家,暂无官职,伯元便向我询问此处商人之事,冀以寻得一二财利之外,更重圣贤之事之人。我终是朝廷命官归家守制,在乡里也算有些名气,是以藉由乡人,得知就在这乍浦镇上,现有一极富藏书之人,平日赴日寻书,多有所得。今日我便要带伯元过去了,不过此中却也有个难处,夫人不便前往,但也无妨,在下已为你们找到了驿馆,我等便先过去下榻,之后伯元再与我同去如何?”
孔璐华也不禁疑道:“钱大人,夫子在家中便已与我商议了,此次出门,要带我多看看杭州之外的风景名物,奇人逸事的。怎么到了这里,却又不让我过去了呢?”
钱楷笑道:“夫人多虑了,其实这次伯元来这里,也不是公事,更不愿外人知他身份。是以我们之前便已议定,伯元这次与我过去,也只做寻常生员身份,而非以学政之名登门。伯元这个样子嘛,若是不穿官服,只做便衣,旁人看着,也确实像个生员。夫人就不同了,夫人气质娴雅,高贵出于人上,这在下听伯元说过,方才一见,只觉他那般言语,还是把你看低了呢。夫人想想,若是你与伯元同去那人家,旁人自也会怀疑,这寻常的生员阮某,是如何得娶这样一位气质高贵的名门千金啊?到那个时候,他掩饰的再充分,也要露出马脚来不是?哈哈。”
孔璐华听着钱楷所言,倒也有理,只是一年以来,二人情意渐深,这时事出突然,又哪里愿意和阮元分离?想着阮元“私访”之事竟一直瞒着自己,心中不禁有些着恼,也拽住阮元手臂,幽怨的看了他一眼。钱楷见状,也不禁笑道:“伯元,人家都说,只羡鸳鸯不羡仙,可他们又何曾知道,这鸳鸯也不是不能成仙的啊?你说是不是?”
乍浦镇本不算大,各人谈笑之间,已找到了驿馆,孔璐华自先在馆内安歇。阮元看着乍浦地势,自忖所在乃是镇子正中,想来无论往哪个方向走,不出片刻也就该到达所去之处了。可钱楷却悄声对他道:“伯元不要声张,随我来。”说着走出数步,便进入了一条小巷子中。
阮元看着好奇,也只得跟上钱楷,钱楷走出数十步,又折而右行,又过约百步有余,再折而左,六七十步之后,又折向右,在一处小门之下停住了。钱楷敲了敲门,随即门内便有声音。阮元看着这边墙面,只觉这偏门虽小,墙中宅子,却不知何处,方是尽头,想来定是海外贸易致富的大商人之家了。
那门内响了数声,便有人过来开了门,钱楷拿出一张名帖,道:“只言乡中邑人钱某,生员阮某到访。”那大户下人听了,却也客气,拿了名帖,便引着钱阮二人进了门,走过几处小道,来到一间花厅之前,一个身着绸袍的老者早已在厅前等候,见了钱楷,忙作揖道:“不料钱大人今日如约光顾,实在令寒舍蓬荜生辉,钱大人这便请吧?还有这位,便是乡间阮生员吧?听钱大人说,您也是这嘉兴乡里读书广博之人,却不知日后是要应秋闱呢?还是做学问?既是钱大人至交,老夫这里,也自当备些薄礼才是。”
阮元想想,也不禁莞尔,这举人应考之事,其实他十一年前,便已顺利通过,也不知钱楷究竟为何,竟然只报了生员身份。但想到如此,索性尝试一下自己未经之路,便答道:“回……回老先生,在下读书读惯了的,未免有些不近事务。在下家中也算得殷实,正想读书终年,以奉圣贤之道,却未想过秋闱之事,还望老先生不要见怪。”
老者听了,也回以一笑,道:“阮孝廉何须如此?近日乡里读书不仕者甚多,也非孝廉一人,眼看着海内学术,近年大进,这不也正是各位苦读圣贤之书的成果么?孝廉且莫谦虚,随老夫过来吧!”说着,自己先走入了厅中,呼唤下人上了茶点。
钱楷也悄声对阮元道:“伯元,其实这程家前门,距离你所住驿馆,并不算远,走大路转一个弯就到。但你我是为官之人,你现下又是本省学政,贸然与商贾之家交往,恐惹物议。是以我暗中查访到这条小路,带你走小门而来。这其中不便,还望你见谅才是。”他见阮元神色之间,大有疑惑之情,想着与其等他相问,不如自己将实情告知。阮元深知钱楷在军机处办事多年,公事之内,凡大事必缄口不言,极擅保密,倒也明白了钱楷心意。只是想到自己莫名其妙被降格为生员,不由得心下不平,小声笑道:“是啊,这般来访,裴山兄的身份,可不知要比我高出了多少呢。”
钱楷听了,也轻轻把右手食指在阮元面前点了一点,示意自己才是东道主,既然来了,就要听自己的话。随后阮元才知道这老者身份,老者名叫程赤城,原是乍浦商人,多年间往来中日两国进行贸易,甚至因喜爱长崎风景,长年居于长崎。他平日多好图书收藏,是以对日本古籍颇多留心,经常寻得一些海内难觅的唐人失传古籍,重金收购了带回中国。如《五行大义》、《文馆词林》等书,均是四库修书时所未见之本。阮元得知他寻书之举,虽对他仍颇有生疏之感,却也连连点头。
钱楷见二人颇有拘谨之态,也向程赤城笑道:“程老先生,这山井氏的《七经孟子考文》,传入海内,已有多年了,海内学人得知宋本,自是大有进益。我这好友阮孝廉啊,家中颇多赀财,自行刊刻了一部,此书数十年来,海内学人一向以仅见抄本,刻本未传为憾,阮孝廉这般善举,却也不逊于你求书归国啦。”
程赤城听了,也略为惊异,道:“《七经孟子考文》?老夫记得,这部书有二百余卷,因其卷帙浩繁,是以海内多仅见写本,却无人刊刻。阮孝廉能刊刻这二百余卷之作,想来也是出身殷实之家了。老夫这里另寻得《群书治要》一部,虽在日本已由人刊刻,但听闻刻本不多,若阮孝廉也能将此书予以刊刻,那更是海内士子之福了。”
程赤城话音未落,阮元却已惊道:“程老先生,您所言《群书治要》,可是唐太宗之时魏文贞公主持编纂,遍及经史诸子精华的《群书治要》么?这部书我只在古书中有所耳闻,可即便是抄本,也从未得见。却不意今日还能见到刻本,先生寻书之举,实是有大功于士林啊。”魏文贞公即是魏征。
程赤城听了,也是大喜,道:“阮孝廉果然是通儒啊,寻常读书之人,往往只知这四书经注,说到这诸经三史,便已含糊不明。孝廉只听得老夫一语,便知这《群书治要》为何人所作,这小小的乍浦之地,倒还真是少见了。”
钱楷见程赤城略有疑惑,也忙陪笑道:“程老先生有所不知,阮孝廉少年时便精通两唐书,在下入京应试之时,也是多亏了阮孝廉指教,这殿试之中,便有一题问及两唐书,在下那一题也作答得从容,才得蒙皇上青睐,取了传胪。所以阮孝廉于史事之上,可是值得信服之人。程老先生说起这刊刻之事,想来老先生手中这一部刻本,乃是海内仅有,老先生也不愿轻易示之于人才是。在下倒是有个建议,不如老先生将此书暂借我二人,我二人也愿出银二十两,作为借书之资,借完之后,我二人便即抄录,待抄录过了,再归还老先生如何?”
这《群书治要》此时虽为海内仅有,可毕竟只有五十卷,又有三卷已佚。而一部《通志堂经解》,收录百家儒经著作,共有一千八百卷之多,当时焦循出价,也只出得三十两。这样折算下来,钱楷报价二十两,已经是绝对的天价。程赤城听着,哪里还能有半分不满意处?忙陪笑道:“钱大人这是太客气了,老夫这书虽说海内现下乃是孤本,却也值不得这许多银子的。若二位只是抄录,便只出十两就好。阮孝廉学问渊博,史事如此精通,这古籍嘛,就是孝廉拿了去,也是物尽其用,二位愿意出这样的价钱,也真是折煞老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