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高欢之治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零点中文网 www.ldzw.net,最快更新愤怒的两晋南北朝最新章节!
随着高欢退去,邙山之战也宣告结束。
充满各种戏剧情节的第二次邙山大战,让东西魏双方都意识到一个问题,在对方没有出现大的破绽之前,想要实现统一北方的宏愿,几乎是不可能的,就算基础更雄厚的东魏也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但不可否认,成败的待遇一定是大相径庭的,东魏毕竟打了个漂亮仗,善后工作就可以做得更轻松自如。
西魏边陲的小部落,趁着西魏政府军挫败的机会,不时引发骚乱,虽然不足以动摇西魏,但也让宇文泰疲于应付,东魏大将侯景便在西魏把精力放在平叛的时候,一举收复北豫州和洛州等地。
早于542年8月16日,高欢便擢升仪同三司、文官部长侯景兼任副行政长官、中央驻黄河以南特遣政府总监,特别授权他可以随机应变防卫或进击萧梁及西魏。
侯景如此受到器重,足见高欢对他并无一丝猜忌,但侯景却一直心存介蒂,并最终迈出危险的一步。
就像电影《非常嫌疑犯》里面的口水金特,侯景貌似猥琐卑贱,很容易让人产生轻视的念头,但越是这种人反而在某一时刻让旁观者大跌眼镜。
站在高欢的立场上,他就看错了这个和他一起从底层爬起来的小人物,他认定这种人,只要能给予足够的好处,就一定能换取忠诚,因为这种人因为自身的缺陷,天生骨子里就是自卑的。
但其实自卑分很多种,有种是自轻自贱,而还有一种则是流于癫狂,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敌意,想当然地认为别人都想害他,所以不信任任何人,甚至厌恶任何人,所人人包括自己的亲人,都不过是达成自己目的的垫脚石。
侯景就属于后者,只是这一时期的他,表现还极为含蓄,也不怪高欢没有识破其真面目。
相比之下,同样与高欢一起创业的司马子如、孙腾、高岳、高隆之等四人,就远比侯景看起来要充满威胁。
这四人是留守京师的要员,因为高欢一直都在自己的大本营晋阳,所以他们在邺城就有充分的自主权,权势之大,无论中央还是地方都望而生畏。
高欢既已意识到不能轻易吞并西魏,便把精力放在国内,打算消弱他们的权势,以稳固自身权力,所以特别让长子高澄出任最高统帅、兼立法院总立法长,同时把监察院所掌机要事务,全划给立法院,文武官员的赏罚,都报告高澄裁决。
高澄本年23岁,正是充满活力的年龄,且他本就任性妄为,得到父亲的授意,对这份工作简直不要太喜欢。
孙腾有次拜访高澄,因为态度不够恭敬,高澄让左右侍从把孙腾从床上揪下来,拿刀柄拼命殴打。
太原公高洋有次在高澄面前,称呼高隆之叔父,虽然辈分如此,但高澄勃然大怒,当面诟骂高洋没出息。
邺城官员有人向高欢上报类似的情况,高欢往往一笑置之,后来还对高级官员说:“我这个儿子啊,一天天长大,心性却还是孩子,老哥们最好多多包容嘛,呵呵。”
大家都不是傻子,都知道高欢是有心放纵高澄,于是三公部长级以下官员见了高澄,没有人不表示畏服,京城的政治环境为之大变,高澄的姑父库狄干,从定州来京议事,站在门外三天,才得到高澄召见。
随着高澄在邺城只手遮天,他的心腹崔暹也随之成了炙手可热的大明星。
高欢原本上书请任命京畿卫戍总司令部主任参谋宋游道,出任总监察官一职,高澄坚持让时任文官部考核司长的崔暹担任,改任宋游道为左秘书长。
高澄如此喜爱崔暹,为了提高崔暹的权力,还特别配合出演了一部大戏。
544年7月,高澄召崔暹和其他高官一起前来议事,崔暹故意迟到很久才到,仆人通报姓名后,崔暹更是两眼望天,大摇大摆地迈步而来,身边还有两个人为他拿着衣袍。
在场早到的高官们都惊呆了,纷纷替他捏一把汗,高澄却不以为意,还以平等地位起身让坐,相对各作一揖,崔暹也不表示谦虚,大大方方地坐了下来。
简短会议之后,崔暹起身告辞,高澄特别诚挚地留他吃饭再走,崔暹说:“刚才接到皇上指令,要去监察部查案。”说着便要离席。
高澄也不再多做挽留,一直送他走下台阶。
不久之后,高澄与高官外出游玩,前往东山的中途与崔暹相遇,崔暹在卫队的拥护下,一直高歌猛进,还用红色开道棍殴打高澄卫队的引导士卒,高澄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掉转马头躲向一旁,等崔暹的队伍过去之后才重新上路。
两次之后,崔暹在朝中的地位陡然上升,而且与高澄实现绑定,凡是敬畏高澄的人,必定也要让崔暹几分。虽然崔暹早就是高澄的人,但显然在此之前只是幕后的智囊属官而已,从此之后真正走到前台发光发亮。
与此同时,高澄仍未放弃敲打高官。
司马子如与咸阳王元坦,仗恃各自的地位名望,贪赃枉法没有限度,高澄授意崔暹先后弹劾二人,并指控并州督导官尔朱浑道元犯法,宋游道更一并弹劾司马子如、元坦、孙腾、高隆之、侯景、元羡等人,因为涉及太广,高澄只逮捕了最具代表性的司马子如,将其关到监狱。司马子如先前还曾替高澄平息了通奸一事,想不到这种恩情在高澄看来,分明一文不值,进监狱只不过一晚上的时间,司马子如头发全白,主动招认口供,凄然哭诉:“司马子如当初从夏州提着一根木棍投奔相王,相王赐给他一辆没有篷的车,弯角母牛及小牛各一头,小牛中途死亡,母牛还在人世——除此之外,其他的全是从别人那里拿来的!”
此时司马子如家中当然不只一辆车和一头牛,所以得此口供,意味着司马子如贪赃枉法一罪坐实,高欢听说之后,特意给高澄写信说:“司马子如是我多年的老友,你应该从宽处理。”
高澄当然还没傻到真的严惩国家重臣,但必要的手段还是有的。
8月21日,押送司马子如的囚车早早地出动,走到半道上却忽然停下了,司马子如顿时魂飞天外,惊恐地问车夫:“莫非就在这里动手!”
车夫没有回答,但打开了他的枷锁,然后送到去见高澄。
高澄见到司马子如,立即痛哭流涕,再三表示此举绝不是自己想做的,只因监察官盯得太严,没有办法。
司马子如也哭诉自己的过错,表示都是自己糊涂,愿接受任何处罚。
就在当天,高澄宣布了最后的裁决,赦免司马子如的死罪,只免除其所有官职及爵位。
几天后,高澄任命济阴王元晖业为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太师元坦只保留王爵,返回私宅,元羡等人全都免官,一些无足轻重的人则很多被废黜或处死。
这期间不时有人找高欢求情,但高欢总是装可怜,表示儿子大了,不服管了,自己也没办法。
高澄事后向政府中各个当权的要员极力赞扬崔暹的才干,并警告他们严守法令。
高欢也从晋阳写信给邺城官员,如是说:“崔暹身居监察部,咸阳王和司马长官都是我当平民时的老友,地位尊贵,感情深厚,没有人能比他们两个,可是二人犯罪,受到法律制裁,连我都救不了,各位务必小心。”
实际上诸如司马子如等人,基础深厚,即便被免职,在朝中的影响力都是非常可观的,大家其实也都明白,高欢放任儿子在邺城大显身手,无非是向那些老家伙们宣示一件事,那就是东魏的老大永远是高欢一家,其他人永远都要服服帖帖的。
大家当然唯高欢马首是瞻,偶尔贪赃枉法是出于本性,并非是要挑战高欢的权威,而且大家更清楚的是,崔暹和宋游道二人只是高欢的枪,高欢指哪,他们打哪,仅此而已。
高澄是没人敢得罪的,这批老家伙们又不想吃哑巴亏,于是满腔愤怒全集中在崔宋二人身上,崔暹与高澄的关系太铁,几乎没有破绽,宋游道就成了众矢之的。
过了没多久,宰相高隆之就用诬以谋反的手段进行报复,指控宋游道说过不是一个臣属的话,罪应该杀。
副总监察长杨愔暗中安抚他说:“养狗的目的,就是要它吠叫,而今却因它有几次吠叫就把它杀掉,恐怕将来再没有吠叫的狗了。”
道理浅显易懂,高隆之也很清楚,但就是咽不下这口气,高澄迫于压力解除了宋游道的官职。
宋游道既解职回家,高澄找到他,半开玩笑地说:“你还是早点跟我去并州,不然他们迟早会杀掉你。”
宋游道深表同意,于是和高澄一起回晋阳,担任中央特遣政府考核官。
东魏其实也算已渡过了战争年代,因为所谓的吞并西魏这件事可做可不做,安于现状对于某些人而言反而更易接受,那么可以说此时的东魏处于和平年代。
战争能使人凝聚,和平则易生内祸。即使是相对的和平。
有必要声明,不能就此产生“向往战争而鄙视和平”的论断,和平永远是这个世界最终也是最好的归宿。
司马子如等人贪污是真,但为东魏立下汗马功劳也不假,这些人的存在极具代表性,每个国家每个集团都会有,是名符其实的大老虎。
老虎们为了保证自己不被宰杀,必定要时刻保持自己有存在的价值,一旦当自身价值抵不过带来的负面影响,末日就到了。
高澄发力让老虎们产生了危机意识,老实本份点的人就想如何创造自身价值,以搏得继续信任,阴暗点的人则由此产生排斥心理,暗中有了二心。
侯景当然就是后者,而孙腾和高隆之等人则属于前者。
中原大乱后,原始的户籍档案已不可靠,赋税差役很不公平,孙腾和高隆之便借此主动申请担任清查钦差,分别到各州督促清查,最终查出没有户籍的人民六十余万,让其中迁到外州的人,一律回乡。
这件事是历史遗留问题,由来已久,此时拿出来着重解决,可以看出孙高二人的用心。
(本章完)
随着高欢退去,邙山之战也宣告结束。
充满各种戏剧情节的第二次邙山大战,让东西魏双方都意识到一个问题,在对方没有出现大的破绽之前,想要实现统一北方的宏愿,几乎是不可能的,就算基础更雄厚的东魏也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但不可否认,成败的待遇一定是大相径庭的,东魏毕竟打了个漂亮仗,善后工作就可以做得更轻松自如。
西魏边陲的小部落,趁着西魏政府军挫败的机会,不时引发骚乱,虽然不足以动摇西魏,但也让宇文泰疲于应付,东魏大将侯景便在西魏把精力放在平叛的时候,一举收复北豫州和洛州等地。
早于542年8月16日,高欢便擢升仪同三司、文官部长侯景兼任副行政长官、中央驻黄河以南特遣政府总监,特别授权他可以随机应变防卫或进击萧梁及西魏。
侯景如此受到器重,足见高欢对他并无一丝猜忌,但侯景却一直心存介蒂,并最终迈出危险的一步。
就像电影《非常嫌疑犯》里面的口水金特,侯景貌似猥琐卑贱,很容易让人产生轻视的念头,但越是这种人反而在某一时刻让旁观者大跌眼镜。
站在高欢的立场上,他就看错了这个和他一起从底层爬起来的小人物,他认定这种人,只要能给予足够的好处,就一定能换取忠诚,因为这种人因为自身的缺陷,天生骨子里就是自卑的。
但其实自卑分很多种,有种是自轻自贱,而还有一种则是流于癫狂,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敌意,想当然地认为别人都想害他,所以不信任任何人,甚至厌恶任何人,所人人包括自己的亲人,都不过是达成自己目的的垫脚石。
侯景就属于后者,只是这一时期的他,表现还极为含蓄,也不怪高欢没有识破其真面目。
相比之下,同样与高欢一起创业的司马子如、孙腾、高岳、高隆之等四人,就远比侯景看起来要充满威胁。
这四人是留守京师的要员,因为高欢一直都在自己的大本营晋阳,所以他们在邺城就有充分的自主权,权势之大,无论中央还是地方都望而生畏。
高欢既已意识到不能轻易吞并西魏,便把精力放在国内,打算消弱他们的权势,以稳固自身权力,所以特别让长子高澄出任最高统帅、兼立法院总立法长,同时把监察院所掌机要事务,全划给立法院,文武官员的赏罚,都报告高澄裁决。
高澄本年23岁,正是充满活力的年龄,且他本就任性妄为,得到父亲的授意,对这份工作简直不要太喜欢。
孙腾有次拜访高澄,因为态度不够恭敬,高澄让左右侍从把孙腾从床上揪下来,拿刀柄拼命殴打。
太原公高洋有次在高澄面前,称呼高隆之叔父,虽然辈分如此,但高澄勃然大怒,当面诟骂高洋没出息。
邺城官员有人向高欢上报类似的情况,高欢往往一笑置之,后来还对高级官员说:“我这个儿子啊,一天天长大,心性却还是孩子,老哥们最好多多包容嘛,呵呵。”
大家都不是傻子,都知道高欢是有心放纵高澄,于是三公部长级以下官员见了高澄,没有人不表示畏服,京城的政治环境为之大变,高澄的姑父库狄干,从定州来京议事,站在门外三天,才得到高澄召见。
随着高澄在邺城只手遮天,他的心腹崔暹也随之成了炙手可热的大明星。
高欢原本上书请任命京畿卫戍总司令部主任参谋宋游道,出任总监察官一职,高澄坚持让时任文官部考核司长的崔暹担任,改任宋游道为左秘书长。
高澄如此喜爱崔暹,为了提高崔暹的权力,还特别配合出演了一部大戏。
544年7月,高澄召崔暹和其他高官一起前来议事,崔暹故意迟到很久才到,仆人通报姓名后,崔暹更是两眼望天,大摇大摆地迈步而来,身边还有两个人为他拿着衣袍。
在场早到的高官们都惊呆了,纷纷替他捏一把汗,高澄却不以为意,还以平等地位起身让坐,相对各作一揖,崔暹也不表示谦虚,大大方方地坐了下来。
简短会议之后,崔暹起身告辞,高澄特别诚挚地留他吃饭再走,崔暹说:“刚才接到皇上指令,要去监察部查案。”说着便要离席。
高澄也不再多做挽留,一直送他走下台阶。
不久之后,高澄与高官外出游玩,前往东山的中途与崔暹相遇,崔暹在卫队的拥护下,一直高歌猛进,还用红色开道棍殴打高澄卫队的引导士卒,高澄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掉转马头躲向一旁,等崔暹的队伍过去之后才重新上路。
两次之后,崔暹在朝中的地位陡然上升,而且与高澄实现绑定,凡是敬畏高澄的人,必定也要让崔暹几分。虽然崔暹早就是高澄的人,但显然在此之前只是幕后的智囊属官而已,从此之后真正走到前台发光发亮。
与此同时,高澄仍未放弃敲打高官。
司马子如与咸阳王元坦,仗恃各自的地位名望,贪赃枉法没有限度,高澄授意崔暹先后弹劾二人,并指控并州督导官尔朱浑道元犯法,宋游道更一并弹劾司马子如、元坦、孙腾、高隆之、侯景、元羡等人,因为涉及太广,高澄只逮捕了最具代表性的司马子如,将其关到监狱。司马子如先前还曾替高澄平息了通奸一事,想不到这种恩情在高澄看来,分明一文不值,进监狱只不过一晚上的时间,司马子如头发全白,主动招认口供,凄然哭诉:“司马子如当初从夏州提着一根木棍投奔相王,相王赐给他一辆没有篷的车,弯角母牛及小牛各一头,小牛中途死亡,母牛还在人世——除此之外,其他的全是从别人那里拿来的!”
此时司马子如家中当然不只一辆车和一头牛,所以得此口供,意味着司马子如贪赃枉法一罪坐实,高欢听说之后,特意给高澄写信说:“司马子如是我多年的老友,你应该从宽处理。”
高澄当然还没傻到真的严惩国家重臣,但必要的手段还是有的。
8月21日,押送司马子如的囚车早早地出动,走到半道上却忽然停下了,司马子如顿时魂飞天外,惊恐地问车夫:“莫非就在这里动手!”
车夫没有回答,但打开了他的枷锁,然后送到去见高澄。
高澄见到司马子如,立即痛哭流涕,再三表示此举绝不是自己想做的,只因监察官盯得太严,没有办法。
司马子如也哭诉自己的过错,表示都是自己糊涂,愿接受任何处罚。
就在当天,高澄宣布了最后的裁决,赦免司马子如的死罪,只免除其所有官职及爵位。
几天后,高澄任命济阴王元晖业为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太师元坦只保留王爵,返回私宅,元羡等人全都免官,一些无足轻重的人则很多被废黜或处死。
这期间不时有人找高欢求情,但高欢总是装可怜,表示儿子大了,不服管了,自己也没办法。
高澄事后向政府中各个当权的要员极力赞扬崔暹的才干,并警告他们严守法令。
高欢也从晋阳写信给邺城官员,如是说:“崔暹身居监察部,咸阳王和司马长官都是我当平民时的老友,地位尊贵,感情深厚,没有人能比他们两个,可是二人犯罪,受到法律制裁,连我都救不了,各位务必小心。”
实际上诸如司马子如等人,基础深厚,即便被免职,在朝中的影响力都是非常可观的,大家其实也都明白,高欢放任儿子在邺城大显身手,无非是向那些老家伙们宣示一件事,那就是东魏的老大永远是高欢一家,其他人永远都要服服帖帖的。
大家当然唯高欢马首是瞻,偶尔贪赃枉法是出于本性,并非是要挑战高欢的权威,而且大家更清楚的是,崔暹和宋游道二人只是高欢的枪,高欢指哪,他们打哪,仅此而已。
高澄是没人敢得罪的,这批老家伙们又不想吃哑巴亏,于是满腔愤怒全集中在崔宋二人身上,崔暹与高澄的关系太铁,几乎没有破绽,宋游道就成了众矢之的。
过了没多久,宰相高隆之就用诬以谋反的手段进行报复,指控宋游道说过不是一个臣属的话,罪应该杀。
副总监察长杨愔暗中安抚他说:“养狗的目的,就是要它吠叫,而今却因它有几次吠叫就把它杀掉,恐怕将来再没有吠叫的狗了。”
道理浅显易懂,高隆之也很清楚,但就是咽不下这口气,高澄迫于压力解除了宋游道的官职。
宋游道既解职回家,高澄找到他,半开玩笑地说:“你还是早点跟我去并州,不然他们迟早会杀掉你。”
宋游道深表同意,于是和高澄一起回晋阳,担任中央特遣政府考核官。
东魏其实也算已渡过了战争年代,因为所谓的吞并西魏这件事可做可不做,安于现状对于某些人而言反而更易接受,那么可以说此时的东魏处于和平年代。
战争能使人凝聚,和平则易生内祸。即使是相对的和平。
有必要声明,不能就此产生“向往战争而鄙视和平”的论断,和平永远是这个世界最终也是最好的归宿。
司马子如等人贪污是真,但为东魏立下汗马功劳也不假,这些人的存在极具代表性,每个国家每个集团都会有,是名符其实的大老虎。
老虎们为了保证自己不被宰杀,必定要时刻保持自己有存在的价值,一旦当自身价值抵不过带来的负面影响,末日就到了。
高澄发力让老虎们产生了危机意识,老实本份点的人就想如何创造自身价值,以搏得继续信任,阴暗点的人则由此产生排斥心理,暗中有了二心。
侯景当然就是后者,而孙腾和高隆之等人则属于前者。
中原大乱后,原始的户籍档案已不可靠,赋税差役很不公平,孙腾和高隆之便借此主动申请担任清查钦差,分别到各州督促清查,最终查出没有户籍的人民六十余万,让其中迁到外州的人,一律回乡。
这件事是历史遗留问题,由来已久,此时拿出来着重解决,可以看出孙高二人的用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