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北燕易主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零点中文网 www.ldzw.net,最快更新愤怒的两晋南北朝最新章节!
409年10月14日,拓跋珪被杀的第二天,皇宫城门到了中午仍然没有打开,拓跋绍声称皇帝有诏令下达,让文武百官在端门之前集合,面向北方肃立。
百官一时摸不着头脑,抵达端门之后,只见拓跋绍从门缝里探出了脑袋,说了句更加没头没脑的话:“我有叔父,也有兄长,你们拥护谁?”
大家全都愣住了,不知道这话是什么意思,很久之后,南平公长孙嵩才打破了沉默,用响亮的嗓音说道:“当然拥护大王!”
这时在场的人终于醒悟过来,他们的皇帝拓跋珪已经死了,可是事先没听到半点风声,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更不知道拓跋珪是怎么突然死掉的,于是场面再度寂静,只有阴平公拓跋烈放声痛哭,转身而去。
拓跋烈是拓跋仪的弟弟,拓跋仪不久前刚被拓跋珪赐死,于是官府与民间一片骚动,谣言四起,认定拓跋家族将爆发严重的内乱,肥如侯贺护,甚至在安阳城北燃起了烽火告急。
贺兰部落的人,远远看到集合的信号,全都赶到安阳城,其他结盟的部落也都分别集结,应对即将发生的各种状况。
拓跋绍得知人心思变,便拿出了大量布匹绸缎,赏赐给王爵公爵以下的官员,以搏取大家的好感。
大家全都没有主意,只得先站在拓跋绍一边,只有崔宏父子拒不接受封赏。
京城发生这么大的事,外出避祸的拓跋嗣听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动身往回赶,为躲开拓跋绍的耳目,白天藏在深山里,晚上住在王洛儿家中。
王洛儿的邻居李道,得知当朝太子就住在自己隔壁,兴奋地大吵大叫,虽然供应拓跋嗣日常用品的功劳不小,但也因此泄露了拓跋嗣的行踪,拓跋绍派人逮捕了李道,逼问拓跋嗣的下落,而此时拓跋嗣早已秘密转移。
拓跋绍不肯罢休,砍掉李道之后,挂出天价的悬赏,寻找拓跋嗣。
狩猎助理官叔孙俊,与皇族中人拓跋磨浑,都是拓跋嗣的拥护者,声称他们知道拓跋嗣在什么地方,拓跋绍便派出手下的两个得力武士随他们前往寻找。
出城之后,叔孙俊和拓跋磨浑立即把两个武士生擒,前往晋见拓跋嗣,并带去了京城的最新消息和所有公开反对拓跋绍的名单。
拓跋嗣于是让王洛儿充当信差,与名单上的官员取得联系,并在当天晚上通知了安远将军安同等人。
名单一事其实有些多此一举,因为城中官员在得知拓跋嗣的消息后,几乎全体响应,争着出城迎接,等到拓跋嗣抵达城西的时候,皇宫里的卫士,已经把拓跋绍收押。
宫廷政变的真相很快大白天下,拓跋嗣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下令诛杀拓跋绍和拓跋绍的母亲贺夫人,同时把拓跋绍手下的官属,以及亲信的太监宫女一律处死,参与谋杀拓跋珪的十几人,先砍脑袋,然后剁成肉酱,供百官吞食。
一场惨剧总算就此结束。
10月17日,18岁的拓跋嗣登上皇帝宝座,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永兴,追尊母亲刘贵人为宣穆皇后,以前被免职不准参与决策的三公部长级官员全都召回朝廷,然后挑选了南平公长孙嵩、北新侯安同、山阳侯奚斤、白马侯崔宏、元城侯拓跋屈(拓跋磨浑的父亲)等八人,在皇城止车门设立座位,共同处理朝廷政务,时人称为八公。
这八人都是国家元老,也都很有才华,八座的设立,为北魏的再度兴盛,起到了至为关键的作用。
当然这一切都得益于拓跋嗣的英明神武,虽然他年纪不大,但做起事来却稳抓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将很好地弥补拓跋珪统治后期的各项缺憾。
政府行政官燕凤,早年间一直侍奉拓跋什翼犍,是北魏的开国元勋,拓跋嗣让他与全国部族政务总监封懿等人,进宫给皇帝讲解经书,出宫则共议政事,授予极高的权限,既表彰了忠贞,又维护了民心,还能吸引大批有识之士的加盟,可谓下了一步绝佳的好棋。
同患难的几个好朋友也都获得了相应封赏,任命王洛儿、车路头为散骑侍从官,叔孙俊为首都卫戍司令官,拓跋磨浑为政府行政官,一律封郡级或县级公爵。
对于其他旧有的臣属,拓跋嗣也没有放弃,询问左右亲信,寻找值得重用的人才,王洛儿推荐了李先,拓跋嗣便召见他,问道:“你有什么才能,有什么功劳,受到先帝的青睐?”
李先回说:“我既没有才能,又没有功劳,只是我的忠良和正直,为先帝所知。”
拓跋嗣由此认为李先谦恭有礼,下诏任命他为安东将军,常把他留宿宫中,准备回答皇帝随时提出的问题。
既有满腔热情,又有恰当的办法,还有一帮值得托付的重臣,拓跋嗣的前途看起来异常光明,北魏的前途似乎也已闪耀起五彩斑斓的夺目光华。
但拓跋嗣能为国家做出什么样的贡献,有什么样的成就,还要看他的具体行动,接下来十余年的时间,将有明证。
从一定角度来看,似乎拓跋珪的堕落以及拓跋绍的大逆不道,反而让北魏获得了重生,世事无常,当指于此。
但对于也不慢的北燕来说,燕帝高云是一定不喜欢这种局面的。
北魏重生对他而言倒已不再重要,拓跋珪的堕落对他来说则就不怎么愉悦了。
正是因为拓跋珪在上升期突然陷入停滞,北燕瞬间没了外部压力,终于使内祸日渐突显。
当然北燕的这一灾祸并非单因外部环境的变化,其实在立国之初,就已埋下了危机的种子。
当年是冯氏家族率先树起了反对慕容家的大旗,但高云意外成了开国皇帝,不论冯跋还是高云,他们其实都很清楚,那样的格局注定是暂时的,只要时机成熟,主客之别终于要得到重申。
高云原本对此无所谓,可既已坐上皇位,若是被赶下去,可有些难堪,但又了解自己对人民并没有特别的恩德,对建国也没有特别的功劳,所以虽坐在高位上,内心常有一种危险恐惧的感觉,生怕哪天突然间变得一无所有,于是经常选用武士,进行贴身保护。
在许多亲信里面,最受宠爱的莫过于离班和桃仁了。
这两人英勇果敢,深受高云的信任,专门负责宫廷和帝王的安全保卫工作。
工作性质决定了待遇,高云对他们的赏赐也是极其非常特别地丰厚,二人的衣食住行,甚至与帝王有得一拼,可是高云越这样,离班和桃仁反而越发有些贪得无厌,不知满足。
这时冯跋便巧借这一矛盾,对离、桃二人进行挑唆,并许诺偌大的封赏。
其实他们已得到天大的封赏,但凡有半点理智也知道冯跋不可能给出更好的条件,但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两人身在福中不知福,认定冯跋比高云更靠谱,于是两人开始暗中筹划一项天大的阴谋。
409年10月13日,就在拓跋珪被杀的当天,高云前往东堂,离班和桃仁也一路随行。坐定之后,二人声称有要事当面报告,等接近高云时,离班突然抽出佩剑,直刺高云,高云惊慌之下举起茶几革挡,桃仁拔剑再从侧面进击,高云当场毙命。
时任全国各军区总司令长官的冯跋,早已知道事情的发展,登上宫城洪光门,观察变化。
作战官张泰和李桑对冯跋说:“这两个小人,想闹到什么程度?干脆我们替你砍下他们的人头,免得以后麻烦!”说着抽出佩剑,跳下洪光门。
冯跋假意拦了一句,便只顾看好戏上演了。
李桑在西门斩离班,张泰在庭院中斩桃仁,两个天真的汉子不但自毁前程,甚至把性命都丢了,着实遗憾。
冯跋在国内本就人心所向,现在高云死了,唯一的障碍得以清除,于是文武百官一致拥护冯跋登上宝座。
冯跋象征性地让给弟弟、范阳公冯素弗,冯素弗果断拒绝了。冯跋于是在昌黎自称天王,大赦天下,下诏说道:“陈家代替姜家,并不更改齐国的国号,所以我们也不更改,仍称燕国。”改年号为太平,称高云的谥号为惠懿皇帝,尊称母亲张氏为太后,封正室孙氏为王后,儿子冯永为太子,任命冯素弗为车骑大将军,主管朝廷机要,孙护为政府最高行政长官,张兴为政府左副行政长官,汲郡公冯弘为政府右副行政长官,广川公冯万泥为幽平二州州长,上谷公冯乳陈为并青二州州长。
一个既旧且新的时代就此展开。
(本章完)
409年10月14日,拓跋珪被杀的第二天,皇宫城门到了中午仍然没有打开,拓跋绍声称皇帝有诏令下达,让文武百官在端门之前集合,面向北方肃立。
百官一时摸不着头脑,抵达端门之后,只见拓跋绍从门缝里探出了脑袋,说了句更加没头没脑的话:“我有叔父,也有兄长,你们拥护谁?”
大家全都愣住了,不知道这话是什么意思,很久之后,南平公长孙嵩才打破了沉默,用响亮的嗓音说道:“当然拥护大王!”
这时在场的人终于醒悟过来,他们的皇帝拓跋珪已经死了,可是事先没听到半点风声,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更不知道拓跋珪是怎么突然死掉的,于是场面再度寂静,只有阴平公拓跋烈放声痛哭,转身而去。
拓跋烈是拓跋仪的弟弟,拓跋仪不久前刚被拓跋珪赐死,于是官府与民间一片骚动,谣言四起,认定拓跋家族将爆发严重的内乱,肥如侯贺护,甚至在安阳城北燃起了烽火告急。
贺兰部落的人,远远看到集合的信号,全都赶到安阳城,其他结盟的部落也都分别集结,应对即将发生的各种状况。
拓跋绍得知人心思变,便拿出了大量布匹绸缎,赏赐给王爵公爵以下的官员,以搏取大家的好感。
大家全都没有主意,只得先站在拓跋绍一边,只有崔宏父子拒不接受封赏。
京城发生这么大的事,外出避祸的拓跋嗣听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动身往回赶,为躲开拓跋绍的耳目,白天藏在深山里,晚上住在王洛儿家中。
王洛儿的邻居李道,得知当朝太子就住在自己隔壁,兴奋地大吵大叫,虽然供应拓跋嗣日常用品的功劳不小,但也因此泄露了拓跋嗣的行踪,拓跋绍派人逮捕了李道,逼问拓跋嗣的下落,而此时拓跋嗣早已秘密转移。
拓跋绍不肯罢休,砍掉李道之后,挂出天价的悬赏,寻找拓跋嗣。
狩猎助理官叔孙俊,与皇族中人拓跋磨浑,都是拓跋嗣的拥护者,声称他们知道拓跋嗣在什么地方,拓跋绍便派出手下的两个得力武士随他们前往寻找。
出城之后,叔孙俊和拓跋磨浑立即把两个武士生擒,前往晋见拓跋嗣,并带去了京城的最新消息和所有公开反对拓跋绍的名单。
拓跋嗣于是让王洛儿充当信差,与名单上的官员取得联系,并在当天晚上通知了安远将军安同等人。
名单一事其实有些多此一举,因为城中官员在得知拓跋嗣的消息后,几乎全体响应,争着出城迎接,等到拓跋嗣抵达城西的时候,皇宫里的卫士,已经把拓跋绍收押。
宫廷政变的真相很快大白天下,拓跋嗣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下令诛杀拓跋绍和拓跋绍的母亲贺夫人,同时把拓跋绍手下的官属,以及亲信的太监宫女一律处死,参与谋杀拓跋珪的十几人,先砍脑袋,然后剁成肉酱,供百官吞食。
一场惨剧总算就此结束。
10月17日,18岁的拓跋嗣登上皇帝宝座,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永兴,追尊母亲刘贵人为宣穆皇后,以前被免职不准参与决策的三公部长级官员全都召回朝廷,然后挑选了南平公长孙嵩、北新侯安同、山阳侯奚斤、白马侯崔宏、元城侯拓跋屈(拓跋磨浑的父亲)等八人,在皇城止车门设立座位,共同处理朝廷政务,时人称为八公。
这八人都是国家元老,也都很有才华,八座的设立,为北魏的再度兴盛,起到了至为关键的作用。
当然这一切都得益于拓跋嗣的英明神武,虽然他年纪不大,但做起事来却稳抓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将很好地弥补拓跋珪统治后期的各项缺憾。
政府行政官燕凤,早年间一直侍奉拓跋什翼犍,是北魏的开国元勋,拓跋嗣让他与全国部族政务总监封懿等人,进宫给皇帝讲解经书,出宫则共议政事,授予极高的权限,既表彰了忠贞,又维护了民心,还能吸引大批有识之士的加盟,可谓下了一步绝佳的好棋。
同患难的几个好朋友也都获得了相应封赏,任命王洛儿、车路头为散骑侍从官,叔孙俊为首都卫戍司令官,拓跋磨浑为政府行政官,一律封郡级或县级公爵。
对于其他旧有的臣属,拓跋嗣也没有放弃,询问左右亲信,寻找值得重用的人才,王洛儿推荐了李先,拓跋嗣便召见他,问道:“你有什么才能,有什么功劳,受到先帝的青睐?”
李先回说:“我既没有才能,又没有功劳,只是我的忠良和正直,为先帝所知。”
拓跋嗣由此认为李先谦恭有礼,下诏任命他为安东将军,常把他留宿宫中,准备回答皇帝随时提出的问题。
既有满腔热情,又有恰当的办法,还有一帮值得托付的重臣,拓跋嗣的前途看起来异常光明,北魏的前途似乎也已闪耀起五彩斑斓的夺目光华。
但拓跋嗣能为国家做出什么样的贡献,有什么样的成就,还要看他的具体行动,接下来十余年的时间,将有明证。
从一定角度来看,似乎拓跋珪的堕落以及拓跋绍的大逆不道,反而让北魏获得了重生,世事无常,当指于此。
但对于也不慢的北燕来说,燕帝高云是一定不喜欢这种局面的。
北魏重生对他而言倒已不再重要,拓跋珪的堕落对他来说则就不怎么愉悦了。
正是因为拓跋珪在上升期突然陷入停滞,北燕瞬间没了外部压力,终于使内祸日渐突显。
当然北燕的这一灾祸并非单因外部环境的变化,其实在立国之初,就已埋下了危机的种子。
当年是冯氏家族率先树起了反对慕容家的大旗,但高云意外成了开国皇帝,不论冯跋还是高云,他们其实都很清楚,那样的格局注定是暂时的,只要时机成熟,主客之别终于要得到重申。
高云原本对此无所谓,可既已坐上皇位,若是被赶下去,可有些难堪,但又了解自己对人民并没有特别的恩德,对建国也没有特别的功劳,所以虽坐在高位上,内心常有一种危险恐惧的感觉,生怕哪天突然间变得一无所有,于是经常选用武士,进行贴身保护。
在许多亲信里面,最受宠爱的莫过于离班和桃仁了。
这两人英勇果敢,深受高云的信任,专门负责宫廷和帝王的安全保卫工作。
工作性质决定了待遇,高云对他们的赏赐也是极其非常特别地丰厚,二人的衣食住行,甚至与帝王有得一拼,可是高云越这样,离班和桃仁反而越发有些贪得无厌,不知满足。
这时冯跋便巧借这一矛盾,对离、桃二人进行挑唆,并许诺偌大的封赏。
其实他们已得到天大的封赏,但凡有半点理智也知道冯跋不可能给出更好的条件,但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两人身在福中不知福,认定冯跋比高云更靠谱,于是两人开始暗中筹划一项天大的阴谋。
409年10月13日,就在拓跋珪被杀的当天,高云前往东堂,离班和桃仁也一路随行。坐定之后,二人声称有要事当面报告,等接近高云时,离班突然抽出佩剑,直刺高云,高云惊慌之下举起茶几革挡,桃仁拔剑再从侧面进击,高云当场毙命。
时任全国各军区总司令长官的冯跋,早已知道事情的发展,登上宫城洪光门,观察变化。
作战官张泰和李桑对冯跋说:“这两个小人,想闹到什么程度?干脆我们替你砍下他们的人头,免得以后麻烦!”说着抽出佩剑,跳下洪光门。
冯跋假意拦了一句,便只顾看好戏上演了。
李桑在西门斩离班,张泰在庭院中斩桃仁,两个天真的汉子不但自毁前程,甚至把性命都丢了,着实遗憾。
冯跋在国内本就人心所向,现在高云死了,唯一的障碍得以清除,于是文武百官一致拥护冯跋登上宝座。
冯跋象征性地让给弟弟、范阳公冯素弗,冯素弗果断拒绝了。冯跋于是在昌黎自称天王,大赦天下,下诏说道:“陈家代替姜家,并不更改齐国的国号,所以我们也不更改,仍称燕国。”改年号为太平,称高云的谥号为惠懿皇帝,尊称母亲张氏为太后,封正室孙氏为王后,儿子冯永为太子,任命冯素弗为车骑大将军,主管朝廷机要,孙护为政府最高行政长官,张兴为政府左副行政长官,汲郡公冯弘为政府右副行政长官,广川公冯万泥为幽平二州州长,上谷公冯乳陈为并青二州州长。
一个既旧且新的时代就此展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