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桓温雄起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零点中文网 www.ldzw.net,最快更新愤怒的两晋南北朝最新章节!
苻坚忙着扩张领土的时候,桓温也没舍得闲着,只是并没有借机发动偷袭,而是专心拍打叛徒了。
袁真叛逃一事让桓温久久不能释怀,于369年底开始征调徐兖二州的居民,兴筑广陵城,把大营迁到那里,不断征兵征役,准备讨平叛逆。
碰巧瘟役流行,当地百姓死伤近半,民间一片嗟叹怨恨,换作以前,桓温必定收手,放民休息了,但他已把自己逼到了这样一个处境,如果不杀袁真,就很难为自己正名,不杀袁真,就再难以服众,所以只得牺牲众百姓的切身利益。
毫无疑问,在他内心是异常煎熬的,但一失足成千古恨,一步错步步错,注定没有回头的机会了。
前皇家图书馆馆长孙盛,正在编写《晋春秋》,毫不隐讳地把近年来的一系列事件记录下来,桓温得知详情之后,非常生气,对孙盛的儿子说:“枋头之役,我承认在军事上确实是存在很大失误,但也不至于你爹说的那样,如果这部史书流传到市面上,可是关系到你全家满门的大事!”
孙盛的儿子急忙道歉,并让父亲删改,但孙盛在家安度晚年,本不担心仕途升降,加之性情刚烈,遵守法度,坚决不作修改,甚至当儿子们围着他,叩头痛哭,请他想想一百余口人的性命时,孙盛大发雷霆,恨不得要断绝父子关系,儿子们不得已,只好私下里偷偷把对桓温不利的内容全部删掉重写。
桓温本以为事情就这么过去了,却想不到孙盛老奸巨滑,早已另抄一份,传到了国外,后来东晋孝武帝司马昌明在位时搜购天下奇书,辽东人把孙盛的原本呈献出来,跟当时流行的删改本截然不同。
那已是后话了,处理完《晋春秋》一事,桓温正式动员大军准备讨伐袁真。
而就在他行将北上之时,370年2月28日,郁郁不得志的袁真竟然病逝了。
没能亲手杀他,桓温还略感可惜,但人都死了,也不必耿耿于怀了,可是陈留郡长朱辅明摆着不想让桓温痛快,很快拥立袁真的儿子袁瑾,继任建威将军、豫州督导官,固守寿春,并派儿子朱乾之跟军政官前往邺城请求任命。
当时燕燕尚未覆灭,朝廷下令擢升袁瑾为扬州督导官,朱辅为荆州督导官。
桓温很不高兴,火速出去攻击寿春,并接连击退了前燕和前秦的援军,桓温的侄子、南顿郡长桓石虔,不久便攻克寿春的南城。
与此同时,前秦已对前燕发动最后的决战,桓温得到消息倒也有些心痒,可是终于没能领兵北上寻找机会,而是打定主意在寿春死磕。
寿春一座小城,本来没什么攻城难度,可桓温为了让自己心里过得坦然一些,前后竟为此了耗费了一年多的时间。
370年8月11日,桓温在寿春近郊击败了袁瑾的防御部队,全面包围寿春,次年正月,击退了前秦的武卫将军王鉴和前将军张蚝,并于当月17日,正式攻陷城池,生擒了袁瑾和朱辅,连同他们的家族,一起押送建康斩首。
而此时苻坚也已吞并前燕,成为北方第一大国。
相比攻城掠地,桓温的主要精力已转移到了篡夺大权上面,花甲之年的桓温早已没了当年的万丈豪情,更多的是考虑自己晚年的处境了,恢复中原这种事已然看不到希望,倒不如专心把自己经营起来。
可是恢复中原和夺取大权实际是休戚相关的事情,北伐失利直接导致篡权遭遇挫折,所以他才竭力攻打寿春,想以此挽回些颜面。
稍稍找回自信心的桓温,满怀希望地问军事参议官郗超:“依你看,这一仗能不能消除枋头的耻辱?”
郗超几乎想都没想,直接给出答案说:“不能。”
桓温很失落,感觉自己的人生太失败了,混到最后,忠不忠奸不奸,不伦不类,徒留笑柄。
一个做尽好事的人,突然有一天做了件坏事,大家一定认为他是伪君子,装了一辈子,终究藏不住狐狸尾巴;一个做尽坏事的人,突然有一天做了件好事,大家一定认为他是浪子回头,并大加赞扬。
然而这两种人究竟谁对社会的贡献大,其实是显而易见的,当然是前者,但最后总难免沦为负面教材,一世英名毁于一旦,反观后者,则稀里糊涂地成了全民偶像,被无数人追捧。世间诸多无奈,此乃其中之一。
当然这样的奇怪现象并不是常态,却极具代表性和杀伤力。
后来有一天郗超找到桓温,问他:“你难道一点都不感到忧虑?”
这简直是句废话,何忧愁,简直愁死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有些麻木而已。
桓温倒也不以为意,说道:“你一定是有话要告诉我吧,但说无妨。”
郗超于是郑重其事地说:“你身负天下重任,而今以六十岁的年龄,却在北伐大事上栽了跟头,如果不能建立当震撼人心的功业,就不足以提高你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这同样是一句废话,桓温不动声色地问道:“哦,那你说我应该怎么办?”
郗超说:“你如果不能采取伊尹、霍光二人的行动,就不可能建立绝对的权威,更不可能控制全国。”
桓温本已平静下来的心境重起波澜,经过郗超的提醒,这才意识到想要夺权,未必一定要以恢复中原为前提,即使北伐失败了,也并不妨碍登极称帝啊!
想到此处,桓温仿佛瞬间回到了年轻时代,满腔激情再度点燃,于是向郗超请教详细的计划和实施步骤。
郗超认为皇帝司马奕一向谨慎小心,对桓温也十分尊重,根本找不到什么过失,唯一的办法就是对他强加罪恶,而对于一国之君来说,最有效的莫过宫廷丑闻,于是有计划地散播谣言说:“皇上早就患有阳痿之症,不能行房事,他的三个男宠相龙、计好和朱灵宝,表面上负责寝殿打扫工作,背地里却和两位美人田氏、孟氏生了三个男孩,正打算先封他们为亲王,然后继承帝位,转移皇家基业。”
谣言传开之后,举国哗然,普通百姓哪知道背后的详情,往往听风就是雨,互相传扬吐槽,并不断添油加醋,把君子一般的司马奕硬生生地描给成了十恶不赦的大魔头,而因为民间的影响过于深远,地方政府根本无从压制。
(本章完)
苻坚忙着扩张领土的时候,桓温也没舍得闲着,只是并没有借机发动偷袭,而是专心拍打叛徒了。
袁真叛逃一事让桓温久久不能释怀,于369年底开始征调徐兖二州的居民,兴筑广陵城,把大营迁到那里,不断征兵征役,准备讨平叛逆。
碰巧瘟役流行,当地百姓死伤近半,民间一片嗟叹怨恨,换作以前,桓温必定收手,放民休息了,但他已把自己逼到了这样一个处境,如果不杀袁真,就很难为自己正名,不杀袁真,就再难以服众,所以只得牺牲众百姓的切身利益。
毫无疑问,在他内心是异常煎熬的,但一失足成千古恨,一步错步步错,注定没有回头的机会了。
前皇家图书馆馆长孙盛,正在编写《晋春秋》,毫不隐讳地把近年来的一系列事件记录下来,桓温得知详情之后,非常生气,对孙盛的儿子说:“枋头之役,我承认在军事上确实是存在很大失误,但也不至于你爹说的那样,如果这部史书流传到市面上,可是关系到你全家满门的大事!”
孙盛的儿子急忙道歉,并让父亲删改,但孙盛在家安度晚年,本不担心仕途升降,加之性情刚烈,遵守法度,坚决不作修改,甚至当儿子们围着他,叩头痛哭,请他想想一百余口人的性命时,孙盛大发雷霆,恨不得要断绝父子关系,儿子们不得已,只好私下里偷偷把对桓温不利的内容全部删掉重写。
桓温本以为事情就这么过去了,却想不到孙盛老奸巨滑,早已另抄一份,传到了国外,后来东晋孝武帝司马昌明在位时搜购天下奇书,辽东人把孙盛的原本呈献出来,跟当时流行的删改本截然不同。
那已是后话了,处理完《晋春秋》一事,桓温正式动员大军准备讨伐袁真。
而就在他行将北上之时,370年2月28日,郁郁不得志的袁真竟然病逝了。
没能亲手杀他,桓温还略感可惜,但人都死了,也不必耿耿于怀了,可是陈留郡长朱辅明摆着不想让桓温痛快,很快拥立袁真的儿子袁瑾,继任建威将军、豫州督导官,固守寿春,并派儿子朱乾之跟军政官前往邺城请求任命。
当时燕燕尚未覆灭,朝廷下令擢升袁瑾为扬州督导官,朱辅为荆州督导官。
桓温很不高兴,火速出去攻击寿春,并接连击退了前燕和前秦的援军,桓温的侄子、南顿郡长桓石虔,不久便攻克寿春的南城。
与此同时,前秦已对前燕发动最后的决战,桓温得到消息倒也有些心痒,可是终于没能领兵北上寻找机会,而是打定主意在寿春死磕。
寿春一座小城,本来没什么攻城难度,可桓温为了让自己心里过得坦然一些,前后竟为此了耗费了一年多的时间。
370年8月11日,桓温在寿春近郊击败了袁瑾的防御部队,全面包围寿春,次年正月,击退了前秦的武卫将军王鉴和前将军张蚝,并于当月17日,正式攻陷城池,生擒了袁瑾和朱辅,连同他们的家族,一起押送建康斩首。
而此时苻坚也已吞并前燕,成为北方第一大国。
相比攻城掠地,桓温的主要精力已转移到了篡夺大权上面,花甲之年的桓温早已没了当年的万丈豪情,更多的是考虑自己晚年的处境了,恢复中原这种事已然看不到希望,倒不如专心把自己经营起来。
可是恢复中原和夺取大权实际是休戚相关的事情,北伐失利直接导致篡权遭遇挫折,所以他才竭力攻打寿春,想以此挽回些颜面。
稍稍找回自信心的桓温,满怀希望地问军事参议官郗超:“依你看,这一仗能不能消除枋头的耻辱?”
郗超几乎想都没想,直接给出答案说:“不能。”
桓温很失落,感觉自己的人生太失败了,混到最后,忠不忠奸不奸,不伦不类,徒留笑柄。
一个做尽好事的人,突然有一天做了件坏事,大家一定认为他是伪君子,装了一辈子,终究藏不住狐狸尾巴;一个做尽坏事的人,突然有一天做了件好事,大家一定认为他是浪子回头,并大加赞扬。
然而这两种人究竟谁对社会的贡献大,其实是显而易见的,当然是前者,但最后总难免沦为负面教材,一世英名毁于一旦,反观后者,则稀里糊涂地成了全民偶像,被无数人追捧。世间诸多无奈,此乃其中之一。
当然这样的奇怪现象并不是常态,却极具代表性和杀伤力。
后来有一天郗超找到桓温,问他:“你难道一点都不感到忧虑?”
这简直是句废话,何忧愁,简直愁死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有些麻木而已。
桓温倒也不以为意,说道:“你一定是有话要告诉我吧,但说无妨。”
郗超于是郑重其事地说:“你身负天下重任,而今以六十岁的年龄,却在北伐大事上栽了跟头,如果不能建立当震撼人心的功业,就不足以提高你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这同样是一句废话,桓温不动声色地问道:“哦,那你说我应该怎么办?”
郗超说:“你如果不能采取伊尹、霍光二人的行动,就不可能建立绝对的权威,更不可能控制全国。”
桓温本已平静下来的心境重起波澜,经过郗超的提醒,这才意识到想要夺权,未必一定要以恢复中原为前提,即使北伐失败了,也并不妨碍登极称帝啊!
想到此处,桓温仿佛瞬间回到了年轻时代,满腔激情再度点燃,于是向郗超请教详细的计划和实施步骤。
郗超认为皇帝司马奕一向谨慎小心,对桓温也十分尊重,根本找不到什么过失,唯一的办法就是对他强加罪恶,而对于一国之君来说,最有效的莫过宫廷丑闻,于是有计划地散播谣言说:“皇上早就患有阳痿之症,不能行房事,他的三个男宠相龙、计好和朱灵宝,表面上负责寝殿打扫工作,背地里却和两位美人田氏、孟氏生了三个男孩,正打算先封他们为亲王,然后继承帝位,转移皇家基业。”
谣言传开之后,举国哗然,普通百姓哪知道背后的详情,往往听风就是雨,互相传扬吐槽,并不断添油加醋,把君子一般的司马奕硬生生地描给成了十恶不赦的大魔头,而因为民间的影响过于深远,地方政府根本无从压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