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章言论自由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
零点中文网 www.ldzw.net,最快更新明朝假太监最新章节!
叶的一言一行,仿佛是个永远说不完的话题,他即将率舰队出海的消息传到京城后,顿时在京城再次兴起一股讨论的热潮。
只是这次讨论几乎呈现了一边倒的局面,那就是大部分人都不同意对邻国用兵。
而且海军舰队出海,耗费巨大,按照这些人的想法,当年三宝太监七下西洋,没起到什么作用不说,当年的国库都快掏空了,实在是一次劳民伤财,又没有任何意义之举。
另外一些挺叶的人则认为,舰队出海,乃是扬大明国威之举,况且叶公公出兵要剿灭的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琉球一直都是大明的藩属国,虽然叶掌权之后,小野以琉球国王的名义,重新恢复了朝贡,但朝堂上稍有点见识的官员,对小野的行为都是极不赞同的,另外小野还是倭人,要知道倭寇之乱可并不久远。
叶出兵,一是报当年倭寇乱我中原之仇,同样也是要替藩属国赶走强盗,可说是正义之举。
根据挺叶一派提出的这个观点,反方则认为如今大明兵精粮足,倭寇已不足为患,而且日本国已经认识了错误,并赔礼道歉了,天朝上国应以包容之态去对待这样一个知错能改的好邻邦。
不得不说,自宋朝开始,中原人对极善伪装的日本人,普遍印象都非常好,那怕是前有倭寇之乱,朝堂上大多数官员仍认为那不过是少数日本浪人所为,日本人整体还是好的多。
只可惜小鬼子的谦卑骗得了这时代的人,却无论如何也骗不了穿越而来的叶。
百姓间的争论很快就传到了朝堂上,一些大臣们纷纷上书太后,希望太后阻止叶公公再次动兵。
宝珠对叶是近乎盲目的信任,不过为了让朝臣们闭嘴,她不得不再次临朝听政。
在年前的时候,叶曾对袁应泰和张铨两个嫡系承诺过两年不动兵的,所以叶在调拨军械火药的时候,曾特意给二人来信,一是告诉他们此战的必要性,另外就是保证不会让朝廷出一文钱。
所以尽管袁应泰和张铨也不赞成出兵,但他们的出发点是让国家休养生息,现在叶不动用国库一两银子,可以说基本符合了他们的想法。
而且作为叶的嫡系,不论叶做出什么样的决定,他们都是要支持的。
朝会一开始,廖成龙就将琉球国使节托他转呈给太后的奏折拿了出来。
交给近侍后,廖成龙就朗声道:“太后,臣以为叶公公此举欠妥,琉球国尚丰王特意来信,说小野不过是他驾前一员大将,并不存在以权乱政之事,若叶公公强行对琉球用兵,其行为已可算做是侵略了,想我天朝泱泱大国,却无凭无据地对藩属国用兵,岂不是要让天下人耻笑?其后果只会是让其他藩属国,对我天朝离心离德,还请太后三思”
黄秉添站在大殿的角落里,看着侃侃而谈的廖成龙,心里也说不上是什么滋味。
高仁并没有难为他,带他去西厂诏狱游览一番,顺带给他讲解了一下各种刑具的用法之后,黄秉添就义无反顾地成了西厂的污点证人。
只是他知道的东西也不多,只知道廖成龙是暗中反对叶的急先锋,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高仁想要的当然不止这些,而且直觉告诉他,廖成龙身后肯定还有大鱼。
于是将黄秉添的儿子送去辽东学习后,就把黄秉添放了回来,并告诉黄秉添,想要让他儿子学成归来,就得弄点有价值的线索回来,不然他儿子恐怕得继续上奴儿干地区深造了。
黄秉添无奈,只好按着高仁的指派,继续潜伏在廖成龙身边充当西厂的卧底。
黄秉添很清楚,想要得到廖成龙一伙人的信任,就要拿出点真东西来,比如对叶的绝对敌视...
大明朝堂是个言论自由的地方,只要能站在大殿上,不论多大的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
廖成龙话音刚落,黄秉添就第一个跳出来。
“启奏太后,三年时间,已经有三位帝王陨落,此乃上天在警示朝中有奸佞,还请太后明查”
“另外辽东新定,江南各地因为新政所带来的动荡也需要时间去平复,若此刻再妄自动兵,很可能会有灾祸再次降临,还请太后尽早招回叶公公,以尽快还天下一份安宁啊!”
黄秉添的话一出口,大殿内忽然诡异地静了下去,好像所有人连大气都不敢喘了一般。
要知道黄秉添虽然没点名道姓地说叶就是奸佞,但谁都不傻,这番话就跟指着叶的鼻子骂他是奸佞有什么区别?
很多官员看向黄秉添的目光中充满了崇拜,好样的哥们!不过叶公公要收拾你,可别牵连到我们...
宝珠也以为自己听错了,隔着帘子看着大殿中一脸凛然正气的黄秉添,心中不由暗道,这人脑袋莫不是抽筋了?
袁应泰见众人越说越不像话,不由干咳一声,闪身而出,向宝珠躬身施礼道:“太后,臣有话说”
“袁卿请讲!”
“臣遵旨,刚刚廖大人和黄大人都提到了劳民伤财,老臣想就这件事向太后和列位臣工做一下说明,首先,叶公公调集战舰,并没有花费朝廷一文银钱,所用军费皆由江南盐商们自行捐献,这一点户部张大人可以证明”
听袁应泰提到自己,张铨忙点头应是。
就听袁应泰继续道:“另外就黄大人口口声声说的奸佞,本官想问问黄大人,辽东是谁收复的?蒙古人是谁赶走的?青藏又是谁收回来的?解除海禁,使国库日益丰盈,不说百姓,列位大人也是受益者吧?”
海禁解除之后,官员们的工资已经翻了好几翻,要说不感激叶,那就是典型的白眼狼了,不过貌似朝堂上这种人还真不少。
“还有就是有关琉球尚丰王的信,谁不知道小野就是一个海盗,而且已经盘踞在琉球多年,在他的逼迫下,尚丰王什么样的奏折不得写?我们是天朝上国不假,可我们也不是任由别人蒙蔽的,蒙蔽天朝,就要付出代价,我洪武皇帝以武立国,永乐皇帝更是数次深入大漠驱赶蒙古人,诸位大人,难道两位先帝带兵出征,只是为了好玩吗?两位先帝是在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大明,不可辱!”
随着袁应泰的话说完,大殿内再次安静下来...
叶的一言一行,仿佛是个永远说不完的话题,他即将率舰队出海的消息传到京城后,顿时在京城再次兴起一股讨论的热潮。
只是这次讨论几乎呈现了一边倒的局面,那就是大部分人都不同意对邻国用兵。
而且海军舰队出海,耗费巨大,按照这些人的想法,当年三宝太监七下西洋,没起到什么作用不说,当年的国库都快掏空了,实在是一次劳民伤财,又没有任何意义之举。
另外一些挺叶的人则认为,舰队出海,乃是扬大明国威之举,况且叶公公出兵要剿灭的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琉球一直都是大明的藩属国,虽然叶掌权之后,小野以琉球国王的名义,重新恢复了朝贡,但朝堂上稍有点见识的官员,对小野的行为都是极不赞同的,另外小野还是倭人,要知道倭寇之乱可并不久远。
叶出兵,一是报当年倭寇乱我中原之仇,同样也是要替藩属国赶走强盗,可说是正义之举。
根据挺叶一派提出的这个观点,反方则认为如今大明兵精粮足,倭寇已不足为患,而且日本国已经认识了错误,并赔礼道歉了,天朝上国应以包容之态去对待这样一个知错能改的好邻邦。
不得不说,自宋朝开始,中原人对极善伪装的日本人,普遍印象都非常好,那怕是前有倭寇之乱,朝堂上大多数官员仍认为那不过是少数日本浪人所为,日本人整体还是好的多。
只可惜小鬼子的谦卑骗得了这时代的人,却无论如何也骗不了穿越而来的叶。
百姓间的争论很快就传到了朝堂上,一些大臣们纷纷上书太后,希望太后阻止叶公公再次动兵。
宝珠对叶是近乎盲目的信任,不过为了让朝臣们闭嘴,她不得不再次临朝听政。
在年前的时候,叶曾对袁应泰和张铨两个嫡系承诺过两年不动兵的,所以叶在调拨军械火药的时候,曾特意给二人来信,一是告诉他们此战的必要性,另外就是保证不会让朝廷出一文钱。
所以尽管袁应泰和张铨也不赞成出兵,但他们的出发点是让国家休养生息,现在叶不动用国库一两银子,可以说基本符合了他们的想法。
而且作为叶的嫡系,不论叶做出什么样的决定,他们都是要支持的。
朝会一开始,廖成龙就将琉球国使节托他转呈给太后的奏折拿了出来。
交给近侍后,廖成龙就朗声道:“太后,臣以为叶公公此举欠妥,琉球国尚丰王特意来信,说小野不过是他驾前一员大将,并不存在以权乱政之事,若叶公公强行对琉球用兵,其行为已可算做是侵略了,想我天朝泱泱大国,却无凭无据地对藩属国用兵,岂不是要让天下人耻笑?其后果只会是让其他藩属国,对我天朝离心离德,还请太后三思”
黄秉添站在大殿的角落里,看着侃侃而谈的廖成龙,心里也说不上是什么滋味。
高仁并没有难为他,带他去西厂诏狱游览一番,顺带给他讲解了一下各种刑具的用法之后,黄秉添就义无反顾地成了西厂的污点证人。
只是他知道的东西也不多,只知道廖成龙是暗中反对叶的急先锋,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高仁想要的当然不止这些,而且直觉告诉他,廖成龙身后肯定还有大鱼。
于是将黄秉添的儿子送去辽东学习后,就把黄秉添放了回来,并告诉黄秉添,想要让他儿子学成归来,就得弄点有价值的线索回来,不然他儿子恐怕得继续上奴儿干地区深造了。
黄秉添无奈,只好按着高仁的指派,继续潜伏在廖成龙身边充当西厂的卧底。
黄秉添很清楚,想要得到廖成龙一伙人的信任,就要拿出点真东西来,比如对叶的绝对敌视...
大明朝堂是个言论自由的地方,只要能站在大殿上,不论多大的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
廖成龙话音刚落,黄秉添就第一个跳出来。
“启奏太后,三年时间,已经有三位帝王陨落,此乃上天在警示朝中有奸佞,还请太后明查”
“另外辽东新定,江南各地因为新政所带来的动荡也需要时间去平复,若此刻再妄自动兵,很可能会有灾祸再次降临,还请太后尽早招回叶公公,以尽快还天下一份安宁啊!”
黄秉添的话一出口,大殿内忽然诡异地静了下去,好像所有人连大气都不敢喘了一般。
要知道黄秉添虽然没点名道姓地说叶就是奸佞,但谁都不傻,这番话就跟指着叶的鼻子骂他是奸佞有什么区别?
很多官员看向黄秉添的目光中充满了崇拜,好样的哥们!不过叶公公要收拾你,可别牵连到我们...
宝珠也以为自己听错了,隔着帘子看着大殿中一脸凛然正气的黄秉添,心中不由暗道,这人脑袋莫不是抽筋了?
袁应泰见众人越说越不像话,不由干咳一声,闪身而出,向宝珠躬身施礼道:“太后,臣有话说”
“袁卿请讲!”
“臣遵旨,刚刚廖大人和黄大人都提到了劳民伤财,老臣想就这件事向太后和列位臣工做一下说明,首先,叶公公调集战舰,并没有花费朝廷一文银钱,所用军费皆由江南盐商们自行捐献,这一点户部张大人可以证明”
听袁应泰提到自己,张铨忙点头应是。
就听袁应泰继续道:“另外就黄大人口口声声说的奸佞,本官想问问黄大人,辽东是谁收复的?蒙古人是谁赶走的?青藏又是谁收回来的?解除海禁,使国库日益丰盈,不说百姓,列位大人也是受益者吧?”
海禁解除之后,官员们的工资已经翻了好几翻,要说不感激叶,那就是典型的白眼狼了,不过貌似朝堂上这种人还真不少。
“还有就是有关琉球尚丰王的信,谁不知道小野就是一个海盗,而且已经盘踞在琉球多年,在他的逼迫下,尚丰王什么样的奏折不得写?我们是天朝上国不假,可我们也不是任由别人蒙蔽的,蒙蔽天朝,就要付出代价,我洪武皇帝以武立国,永乐皇帝更是数次深入大漠驱赶蒙古人,诸位大人,难道两位先帝带兵出征,只是为了好玩吗?两位先帝是在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大明,不可辱!”
随着袁应泰的话说完,大殿内再次安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