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9章 我又来了,你喜欢吗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零点中文网 www.ldzw.net,最快更新逆流之我是学霸最新章节!
李康平正在酝酿思绪,忽见迎面走来一人。
此人黑裤白衫,个子不高,体态偏瘦,他头发梳得整齐,一副书生相貌。
李康平肃然起立,他伸出手踱步过去:“企孙兄,久仰!”
此君不是别人,正乃最新一版普朗克常数的测定者叶企孙。
叶企孙与李康平握手,他欣喜的说:“康平好本事,一篇空间量子化论文,技惊四座。”
李康平诚恳的说:“企孙兄的普朗克常数论文,亦令我如痴如醉。”
两位学物理的中国留学生在此相遇,真可谓相见恨晚,话语良多。
叶企孙有些口吃,但口吃并不影响他的表达。
企孙兄逻辑清晰,条理清楚,在物理学上有他独到的见解。
“新的应用,不只靠狭义的应用研究,还需不断的纯粹研究。”叶企孙简要谈了谈他的学术态度。
李康平十分赞同:“企孙兄所言极是,纯粹研究与应用研究相辅相成,方得广泛普及之应用。”
“欧战之时,英国使用新发明的坦克车,从而占据优势,赢得战争胜利。现代世界进步之速,令我感到可怕。”叶企孙言及此处,不禁心神忧戚。
企孙兄深刻认识到科技之力量可左右战场之局势,而战场之局势关乎国家安危与民族存亡。
然中国的科技力量极为薄弱,列强们的科技实力则日渐壮大。
他们在进,我们也没退。
但是原地踏步,使得我们与列强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这个话题极其沉重,却又无法回避。
两人边走边聊,清清浅浅的沙滩在高地的彩虹湖边展开,离岸几十码的地方是密密的松林,阳光泄下,耀得松树干上流出的松脂亮晶晶。
仰望行云似乎触手可及,山岚拂面且伴花香鸟啼,湖水涟漪催动湛蓝翠绿,层峦叠嶂错落横竖高低。李康平、叶企孙坐在湖边,看着美国这湖光山色一派壮美风景,念着中国那苦难大地何日安康太平。
“刚复兄、任光兄学成归国,南京高师之物理科研尚可艰难开展,北大虽闻名于世,科学研究却是困难重重。”
叶企孙提及两君,一位乃胡君刚复,另一位乃颜君任光。
胡刚复、颜任光皆为留美生,两人是我国第一代物理学家,并称“南胡北颜”。
归国之后,胡刚复在南京高师创建了中国第一所用于科研的物理实验室。
正如企孙兄所言,南京高师之物理科研虽艰难开展,但有总比没有好。
颜任光回国后主持北大物理系,北大虽闻名于世,却无法提供最基础的科研条件供颜任光施展科研才华。
因条件限制,颜先生在国内做不了科研,他专注于教育,尽量在理论知识教育上培养更多的物理青年。
李康平就读于纽约,叶企孙就读于麻省,两人见一面不容易,因此接下来的一周,他俩朝夕相处,散步,吃饭,喝茶,形影不离,畅谈中西。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APS年会结束,李康平、叶企孙各奔南北,二人知晓彼此的通信地址,今后应保持书信往来,时常联系。
且说李康平回到纽约,他与伍德盖特教授商量之后,决定申请注册原子分子束稳态分离技术的专利。
在《银原子束方法验证空间量子化理论》的论文中,李康平以非常详细的方式描述了他们实验的种种细节。
也就是说,看过这篇论文且有一定实验技能的人,都能重复这个实验。
我们允许并且我们希望全世界的物理工作者可以掌握原子分子束稳态分离技术,我们注册专利,是为了防止有人利用原子分子束稳态分离技术获取商业利益。这是李康平、伍德盖特的态度。
当然了,原子分子束稳态分离技术属于纯粹学术性的实验技术,它在短期内不具备商业价值,难以转化为商业产品。
李康平跑了趟专利局,提交了原子分子束稳态分离技术专利申请,熟悉了美国专利注册的流程。
虽然硕士毕业证书尚未发放,但这不妨碍李康平起草哥大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实验助理申请单。
李康平与伍德盖特教授很熟了,当然是跟着熟人读博比较方便。
读博不需要交学费,且成为研究院实验助理之后,李康平还能领到每周5~8美元的补助。
8月,最新一期的《物理评论》出版。
李康平的论文、叶企孙的论文皆刊登于这期《物理评论》上。
报纸也报道了相关的科学消息,撰稿人是罗伯特·密立根。
密立根教授是这么写的:
“哥伦比亚大学W.T.伍德盖特、K.P.李,他们发明并利用原子分子束稳态分离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首次获得空间量子化的实验证据。这是了不起的科学成就。”
“哈佛大学W.杜安、H.H.帕尔默、C.S.叶,他们通过合理可信的实验方法,测得普朗克常数为(6.556±0.009)×10^-27尔格·秒。新的普朗克常数比我在1917年测定的更为精确,这同样是了不起的科学成果。”
密立根教授的这篇报纸文章是写给物理界之外的非专业人士看的。
不管如何,密立根教授为美国的科普事业做了突出贡献。
因为发表了《银原子束方法验证空间量子化理论》,李康平获得了1000美金的稿费。是的,你没看错,整整一千美金,且无需交税。
你会用一千美金做些什么?
买辆新车?
大快朵颐?
旅行游玩?
投资债券?
捐助慈善?
或者约几个漂亮开放的朋友疯狂庆祝?
李康平将这1000美金存了起来,存钱没有太高的利润,也不必承担太高的风险。
拿到《物理评论》的当天,李康平写了封信,用德文写的。
“尊敬的索末菲先生,附上我们所得的空间量子化的实验证据。我们祝贺你的理论得到证实。”
索末菲先生的最新一篇论文发表于1921年3月,论文上有他的通信地址,德国慕尼黑市慕尼黑大学物理系。
李康平将他的信和《物理评论》装在同一个信封里,寄往慕尼黑大学。
美国的物理学家订阅德国的《物理学年鉴》、英国的《自然》、法国的《物理报》,欧洲的物理学家也会订阅美国的《物理评论》、《科学》。
即便李康平不给索末菲先生寄《物理评论》,相信索末菲先生也能在一个月或几个月后看到这期的《物理评论》。
李康平这么做,完全是出于对索末菲先生的尊敬。
哥大研究院学位评议会批准了李康平的硕士毕业申请书,李康平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理学硕士学位。
此时仍有不少美国理科学生希望能在硕博阶段去欧洲镀金。
李康平也曾有过这个想法,他想去德国充电,接受德国大佬们的教育。
综合考虑之后,李康平决定暂时留在美国,继续攻读哥大博士学位,接受美国著名实验物理学家威廉·伍德盖特教授的教育。
李康平于1921年之内,接连在《物理评论》上发表了两篇论文,且上了报纸,且被大名鼎鼎的密立根教授形容为“了不起的科学成就”。
故而李康平很顺利的成为了哥大研究院物理博士研究生+物理实验助理。
令人惊喜的是,哥大研究院破例给予本院物理实验助理李康平每周12美元的工作报酬!
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财务状况。
李康平来到他为之熬夜过的、奋斗过的、熟悉且亲切的实验室,向伍德盖特教授报道。
“教授,我又来了,我再次向你报道。”李康平笑盈盈的说。
李康平正在酝酿思绪,忽见迎面走来一人。
此人黑裤白衫,个子不高,体态偏瘦,他头发梳得整齐,一副书生相貌。
李康平肃然起立,他伸出手踱步过去:“企孙兄,久仰!”
此君不是别人,正乃最新一版普朗克常数的测定者叶企孙。
叶企孙与李康平握手,他欣喜的说:“康平好本事,一篇空间量子化论文,技惊四座。”
李康平诚恳的说:“企孙兄的普朗克常数论文,亦令我如痴如醉。”
两位学物理的中国留学生在此相遇,真可谓相见恨晚,话语良多。
叶企孙有些口吃,但口吃并不影响他的表达。
企孙兄逻辑清晰,条理清楚,在物理学上有他独到的见解。
“新的应用,不只靠狭义的应用研究,还需不断的纯粹研究。”叶企孙简要谈了谈他的学术态度。
李康平十分赞同:“企孙兄所言极是,纯粹研究与应用研究相辅相成,方得广泛普及之应用。”
“欧战之时,英国使用新发明的坦克车,从而占据优势,赢得战争胜利。现代世界进步之速,令我感到可怕。”叶企孙言及此处,不禁心神忧戚。
企孙兄深刻认识到科技之力量可左右战场之局势,而战场之局势关乎国家安危与民族存亡。
然中国的科技力量极为薄弱,列强们的科技实力则日渐壮大。
他们在进,我们也没退。
但是原地踏步,使得我们与列强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这个话题极其沉重,却又无法回避。
两人边走边聊,清清浅浅的沙滩在高地的彩虹湖边展开,离岸几十码的地方是密密的松林,阳光泄下,耀得松树干上流出的松脂亮晶晶。
仰望行云似乎触手可及,山岚拂面且伴花香鸟啼,湖水涟漪催动湛蓝翠绿,层峦叠嶂错落横竖高低。李康平、叶企孙坐在湖边,看着美国这湖光山色一派壮美风景,念着中国那苦难大地何日安康太平。
“刚复兄、任光兄学成归国,南京高师之物理科研尚可艰难开展,北大虽闻名于世,科学研究却是困难重重。”
叶企孙提及两君,一位乃胡君刚复,另一位乃颜君任光。
胡刚复、颜任光皆为留美生,两人是我国第一代物理学家,并称“南胡北颜”。
归国之后,胡刚复在南京高师创建了中国第一所用于科研的物理实验室。
正如企孙兄所言,南京高师之物理科研虽艰难开展,但有总比没有好。
颜任光回国后主持北大物理系,北大虽闻名于世,却无法提供最基础的科研条件供颜任光施展科研才华。
因条件限制,颜先生在国内做不了科研,他专注于教育,尽量在理论知识教育上培养更多的物理青年。
李康平就读于纽约,叶企孙就读于麻省,两人见一面不容易,因此接下来的一周,他俩朝夕相处,散步,吃饭,喝茶,形影不离,畅谈中西。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APS年会结束,李康平、叶企孙各奔南北,二人知晓彼此的通信地址,今后应保持书信往来,时常联系。
且说李康平回到纽约,他与伍德盖特教授商量之后,决定申请注册原子分子束稳态分离技术的专利。
在《银原子束方法验证空间量子化理论》的论文中,李康平以非常详细的方式描述了他们实验的种种细节。
也就是说,看过这篇论文且有一定实验技能的人,都能重复这个实验。
我们允许并且我们希望全世界的物理工作者可以掌握原子分子束稳态分离技术,我们注册专利,是为了防止有人利用原子分子束稳态分离技术获取商业利益。这是李康平、伍德盖特的态度。
当然了,原子分子束稳态分离技术属于纯粹学术性的实验技术,它在短期内不具备商业价值,难以转化为商业产品。
李康平跑了趟专利局,提交了原子分子束稳态分离技术专利申请,熟悉了美国专利注册的流程。
虽然硕士毕业证书尚未发放,但这不妨碍李康平起草哥大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实验助理申请单。
李康平与伍德盖特教授很熟了,当然是跟着熟人读博比较方便。
读博不需要交学费,且成为研究院实验助理之后,李康平还能领到每周5~8美元的补助。
8月,最新一期的《物理评论》出版。
李康平的论文、叶企孙的论文皆刊登于这期《物理评论》上。
报纸也报道了相关的科学消息,撰稿人是罗伯特·密立根。
密立根教授是这么写的:
“哥伦比亚大学W.T.伍德盖特、K.P.李,他们发明并利用原子分子束稳态分离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首次获得空间量子化的实验证据。这是了不起的科学成就。”
“哈佛大学W.杜安、H.H.帕尔默、C.S.叶,他们通过合理可信的实验方法,测得普朗克常数为(6.556±0.009)×10^-27尔格·秒。新的普朗克常数比我在1917年测定的更为精确,这同样是了不起的科学成果。”
密立根教授的这篇报纸文章是写给物理界之外的非专业人士看的。
不管如何,密立根教授为美国的科普事业做了突出贡献。
因为发表了《银原子束方法验证空间量子化理论》,李康平获得了1000美金的稿费。是的,你没看错,整整一千美金,且无需交税。
你会用一千美金做些什么?
买辆新车?
大快朵颐?
旅行游玩?
投资债券?
捐助慈善?
或者约几个漂亮开放的朋友疯狂庆祝?
李康平将这1000美金存了起来,存钱没有太高的利润,也不必承担太高的风险。
拿到《物理评论》的当天,李康平写了封信,用德文写的。
“尊敬的索末菲先生,附上我们所得的空间量子化的实验证据。我们祝贺你的理论得到证实。”
索末菲先生的最新一篇论文发表于1921年3月,论文上有他的通信地址,德国慕尼黑市慕尼黑大学物理系。
李康平将他的信和《物理评论》装在同一个信封里,寄往慕尼黑大学。
美国的物理学家订阅德国的《物理学年鉴》、英国的《自然》、法国的《物理报》,欧洲的物理学家也会订阅美国的《物理评论》、《科学》。
即便李康平不给索末菲先生寄《物理评论》,相信索末菲先生也能在一个月或几个月后看到这期的《物理评论》。
李康平这么做,完全是出于对索末菲先生的尊敬。
哥大研究院学位评议会批准了李康平的硕士毕业申请书,李康平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理学硕士学位。
此时仍有不少美国理科学生希望能在硕博阶段去欧洲镀金。
李康平也曾有过这个想法,他想去德国充电,接受德国大佬们的教育。
综合考虑之后,李康平决定暂时留在美国,继续攻读哥大博士学位,接受美国著名实验物理学家威廉·伍德盖特教授的教育。
李康平于1921年之内,接连在《物理评论》上发表了两篇论文,且上了报纸,且被大名鼎鼎的密立根教授形容为“了不起的科学成就”。
故而李康平很顺利的成为了哥大研究院物理博士研究生+物理实验助理。
令人惊喜的是,哥大研究院破例给予本院物理实验助理李康平每周12美元的工作报酬!
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财务状况。
李康平来到他为之熬夜过的、奋斗过的、熟悉且亲切的实验室,向伍德盖特教授报道。
“教授,我又来了,我再次向你报道。”李康平笑盈盈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