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年 关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零点中文网 www.ldzw.net,最快更新明末风云之铁血崇祯最新章节!
白日的最后一丝光线终于消失,华灯初上,黑夜来临,吹了一天的寒风终于停歇了下来;宫墙内外陆续有人点亮了大灯笼,皇家有白喜事,惨白的光线在漆黑的夜晚显得有点瘆人。
端门前的人群依然没有散去,好像还有越聚越多的架势,一个个缩着脖子在端门前来回徘徊,不时跑到太庙街门前讨口热水暖暖身子。
监国的两位皇心地善良,听了辽王朱慈烺带回的话自满心欢喜,不知是为了讨好这些堵门的文官让自家男人早日回宫,还是为国惜才怕朝廷“栋梁”冻坏了;派人送来帐篷、火盆和滚烫的肉汤,惹得这群找她们家男人晦气的文官是感恩载德,山呼万岁。
夜色之中,与混乱不堪的太庙街门不同,午门前的阙左门被人偷偷打开,崇祯帝朱由检带着人从这里进了午门,准备迎接在乾清宫的另一场“考试”。
做皇帝做得如此“悲催狼狈”,哪有离京时的神采飞扬意气风发!
大明京城上演的剧目最终以皇帝下“罪己诏”收场,伴随的是首辅受到嘉奖,一位内阁成员“病退”;聚集的文臣百思不得其解的同时,又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迎面扑来,朝廷将在中枢进行机构改革。
一石激起千层浪,说是在平静的湖面扔一块石头,激起的水花会打破原来的平衡;如今的大明经历过无数“惊天骇浪”的洗礼,机构改革这种的“小浪花”不足以引起多少人注意。
可以说是习惯成自然,或者可以说神经麻木。
大明朝堂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大有人在,这些头脑清醒者想提出反对意见,可皇帝都到了下“罪己诏”地步,还能指责到哪去?难道要他退位?
明知不可能的事不会去想,只想找人联名上奏,可环顾四周,这才发现心怀异志的同僚早散去大半;能在大明京都立足的都不是傻子,机构改革可是机遇与风险并存,早些找到门路才能在朝堂有立足之地。
学前朝的耿直上谏的御史?开玩笑吧!
那些人要么在家养老,要么在边关喝西北风,八年了都没召回,人生有几个八年可以消耗?老子才没那么傻!
崇祯帝在腥风血雨中登基奠定新朝,中间消停了几年,内阁换届的关头,大明朝野再次掀起波浪;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注定是个动荡不安的年份,这年冬天不仅来得早,而且更加寒冷,很多人是夜不能寐。
众多的失眠者中当然也有崇祯帝朱由检,搞得定造反的异族和皇族,搞得掂贪腐的勋贵和士族,也能摆平胆小怕事的文官,可就弄不定自己的后宫。
寡居的懿安皇后在后宫地位超然,受传统教育的她对崇祯帝如此草率的行为大为光火;一气之下连夜搬离紫禁城,进颐和园守在先帝(天启帝)的牌位前,终日吃斋念佛,再也不参与皇室内部事务。
皇嫂懿安皇后做了不出家“居士”,将宫里烂摊子全甩给了周皇后一人。
带着一堆半大的孩子,还要管理后宫及内宫各项事务,说不苦,那是假的!可惜娘家人不争气,周皇后不可能学皇嫂一走了之,只能叹自己命苦(题外话,比历史上好了上百倍),独自应付各种账目;
做皇后苦不苦,也只有做过才知道,想想“幼儿园”园长的职位,想穿越大可继续穿越。
停灵过久的田贵妃最终由礼部上了“恭淑端惠静怀皇贵妃”谥号,葬于朱由检选定的新皇陵区——遵化马兰峪的“思陵”入土为安。
临进年关事务繁忙,没时间去追思故去的亲人,擦干眼泪忙着各自的事情;苦命的朱由检奔波于京城各重要场所,不是演讲就是听别人演讲,每天是忙得不可开交,也没心思去搭理生闷气的皇后。
皇帝的一时疏忽似乎是个信号,袁贵妃又开始风言风雨兴风作浪,后宫陷入一场无声的争斗之中;独力支撑的周皇后每天也是忙得不可开交,哪有心思搭理“作妖”的袁贵妃;三位出嫁的公主自己也是大堆事情,也顾不上进宫帮忙,眼看后宫就要陷入一团乱麻当中;好在丽妃海兰珠在关键时刻站了出来(实际是朱由检指派),靠着这位精明能干的贵妃帮衬,后宫才安然度过年底的难关,周皇后也可以安心应对袁贵妃的“进攻”。
虎父无犬子,有时用在女儿身上也可以!朱由检的后宫不太平,众多的国丈也非等闲之辈。
痛失女儿的田国丈没时间追思爱女,害怕失去皇家恩宠他不知听何人唆使,特将收罗的江南绝世美女陈圆圆送入宫中,还打通关节安排了一次偶遇。
感情、事业遭受“重创”的朱由检不经意遇到了传说中的美女,身为男人自为其外表所惊艳;可惜美女此刻尚小,不足十三岁在民间虽可以谈婚论嫁,可朱由检却没那么“无耻”到要推倒幼女。
既非坐怀不乱的柳下惠,退回去那是不可能的事,放在身边呆着,能看不能吃只会更难受;无奈只得安排到神宫监下面的乐坊司,让她先去学习宫廷礼仪及礼乐,意思是等她长大点再说。
可惜事情做得不够严密,不知怎么走漏消息,皇后的父亲周国丈怕女儿失去恩宠,将从江南收刮来奇女子董小宛也送入教坊司;两位国丈相互斗法争宠,传说中“秦淮八艳”中的两艳前后脚进了朱由检的后宫。
忙于政事的朱由检闻言自觉好笑,有这样的“泰山”大人也算是世间奇葩!不过在男权社会也算是正常现象,苦于年终事多主角也没当会事。
皇帝有空不去坤宁宫,没事就往乐坊司跑!
后宫之主周皇后的醋坛子一下翻了,不敢将酸水乱泼哭闹上吊,但不给好脸色还是可以的;弄得那段时间的朱由检为息事宁人,只得老往“思密达”的院子跑,这也是太阳东边不亮,西边亮,老婆多的好处体现无疑。
惹不起,躲得起!躲过了初一的狂风暴雨,没躲过十五的惊天骇浪。
皇帝的优柔寡断,让人浮想联翩,私底下揣摩皇帝心思的人不少;其他几位国丈闻风而动,大有将“秦淮八艳”凑齐送入皇帝后宫的架势,一时闹得大明上下乌烟瘴气。
文官们对国丈们的“荒唐”行为,除了在茶余饭后闲谈讥讽之外,将更多心思花在谋求更高官位上,毕竟国丈们没有为非作歹强抢民女,都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行事;其实他们还有个小心思,谁知道是不是皇帝故意授意的,做皇帝不好色,那做皇帝干嘛?真累成狗样!
朝野之间宽松的舆论环境,让事情一发不可收拾,也闹得不成样;最后在乾清宫的皇室内部饭局上,出现了几家为座位相争的局面,朱由检亲自出面才摆平;看着愤愤不平的田国丈,朱由检也不是“冷面人”,好歹人家还是自己女儿的外公,做皇帝的更不能做死了媳妇不认泰山的丑事。
怎么办?思来想去还是自己好色的错,至于这个锅不会肯定不会背,惩处当初接收“秀女”的太监,下旨重申如再往宫里塞人,当事人一律降爵处分。
“重拳”之下,顾及自家利益的国丈们才作罢,事到如今虽未凑齐八艳,也已聚了陈圆圆、董小宛、李香君与卞玉京等四艳。
至于其他四位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国丈们还没大胆到将她们也送入宫中;朱由检不是君子也不是小人,到嘴边的美女是不会退回去的,只是一句下不为例,轻轻就将事情揭过。
后宫的女人们见惯自家男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手段,又能如何?不能如何,还不如一大家子和和睦睦过了安稳年。
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真要追究责任,其实只能怪朱由检自己,怪他改革弊端。
为啥?崇祯三年下旨取消了乐籍,裁撤各地的乐坊司,大明律罚人妻女为贱籍的规定自然也取消了,娱乐业遭受灭顶打击;虽有东厂暗地继续支撑“娱乐业”,只是从业人员数量太大,也不可能全部照顾周全;除了少数顶尖的拿到牌照继续开馆谋生,不少人失去了生活来源流离失所成为暗娼,大多数则成为权贵的附庸——戏子或陪妾,最后还是成为男人的玩物,只不过换了个名头。
残酷?当然残酷!可是是事实,不是所有的变革都有好的一面;失去了家族的庇护,任何人都只是无萍之根,任人宰割,更何况是绝色女子。
大明还没进化到科技、资讯发达的现代社会,崇祯帝朱由检终究也不是上帝,管不了每个人的死活;更何况他也不会在意这些琐事,只要能让大明这架奔跑的马车不跑偏翻车,不让中原大地陷入无尽的黑暗之中,他就心满意足。
走的是前人与后人都走的那条路,牺牲小我成就大我;换时髦点口号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换有阶级立场的口号:资本从头到脚都流着肮脏的血。
对个体的疏忽与漠视,由封建制度的腐朽与局限所决定,被后世的“普世者”所诟病;黑暗的中世纪和工业革命前夜,个体相对群体还真是可以被忽略不计的;再残酷点,在上位者眼里,所有个体都只是一个数字。
朱由检管不了太细的个人,还是可以管大明的朝堂。
大明内阁成员因病或病退缺员两名,朱由检本意补直隶总督孙传庭与关东总督孔运贞进内阁,以次辅李邦华暂代李标首辅职位,以便安然渡过最后一年的内阁任期。
哪知“书呆子”孔运贞对这次“擅改体制”的行为很不满,牛脾气又发作拒绝了皇帝的好意。
抗旨在当时可是大罪,弄不好会满门抄斩!
白日的最后一丝光线终于消失,华灯初上,黑夜来临,吹了一天的寒风终于停歇了下来;宫墙内外陆续有人点亮了大灯笼,皇家有白喜事,惨白的光线在漆黑的夜晚显得有点瘆人。
端门前的人群依然没有散去,好像还有越聚越多的架势,一个个缩着脖子在端门前来回徘徊,不时跑到太庙街门前讨口热水暖暖身子。
监国的两位皇心地善良,听了辽王朱慈烺带回的话自满心欢喜,不知是为了讨好这些堵门的文官让自家男人早日回宫,还是为国惜才怕朝廷“栋梁”冻坏了;派人送来帐篷、火盆和滚烫的肉汤,惹得这群找她们家男人晦气的文官是感恩载德,山呼万岁。
夜色之中,与混乱不堪的太庙街门不同,午门前的阙左门被人偷偷打开,崇祯帝朱由检带着人从这里进了午门,准备迎接在乾清宫的另一场“考试”。
做皇帝做得如此“悲催狼狈”,哪有离京时的神采飞扬意气风发!
大明京城上演的剧目最终以皇帝下“罪己诏”收场,伴随的是首辅受到嘉奖,一位内阁成员“病退”;聚集的文臣百思不得其解的同时,又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迎面扑来,朝廷将在中枢进行机构改革。
一石激起千层浪,说是在平静的湖面扔一块石头,激起的水花会打破原来的平衡;如今的大明经历过无数“惊天骇浪”的洗礼,机构改革这种的“小浪花”不足以引起多少人注意。
可以说是习惯成自然,或者可以说神经麻木。
大明朝堂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大有人在,这些头脑清醒者想提出反对意见,可皇帝都到了下“罪己诏”地步,还能指责到哪去?难道要他退位?
明知不可能的事不会去想,只想找人联名上奏,可环顾四周,这才发现心怀异志的同僚早散去大半;能在大明京都立足的都不是傻子,机构改革可是机遇与风险并存,早些找到门路才能在朝堂有立足之地。
学前朝的耿直上谏的御史?开玩笑吧!
那些人要么在家养老,要么在边关喝西北风,八年了都没召回,人生有几个八年可以消耗?老子才没那么傻!
崇祯帝在腥风血雨中登基奠定新朝,中间消停了几年,内阁换届的关头,大明朝野再次掀起波浪;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注定是个动荡不安的年份,这年冬天不仅来得早,而且更加寒冷,很多人是夜不能寐。
众多的失眠者中当然也有崇祯帝朱由检,搞得定造反的异族和皇族,搞得掂贪腐的勋贵和士族,也能摆平胆小怕事的文官,可就弄不定自己的后宫。
寡居的懿安皇后在后宫地位超然,受传统教育的她对崇祯帝如此草率的行为大为光火;一气之下连夜搬离紫禁城,进颐和园守在先帝(天启帝)的牌位前,终日吃斋念佛,再也不参与皇室内部事务。
皇嫂懿安皇后做了不出家“居士”,将宫里烂摊子全甩给了周皇后一人。
带着一堆半大的孩子,还要管理后宫及内宫各项事务,说不苦,那是假的!可惜娘家人不争气,周皇后不可能学皇嫂一走了之,只能叹自己命苦(题外话,比历史上好了上百倍),独自应付各种账目;
做皇后苦不苦,也只有做过才知道,想想“幼儿园”园长的职位,想穿越大可继续穿越。
停灵过久的田贵妃最终由礼部上了“恭淑端惠静怀皇贵妃”谥号,葬于朱由检选定的新皇陵区——遵化马兰峪的“思陵”入土为安。
临进年关事务繁忙,没时间去追思故去的亲人,擦干眼泪忙着各自的事情;苦命的朱由检奔波于京城各重要场所,不是演讲就是听别人演讲,每天是忙得不可开交,也没心思去搭理生闷气的皇后。
皇帝的一时疏忽似乎是个信号,袁贵妃又开始风言风雨兴风作浪,后宫陷入一场无声的争斗之中;独力支撑的周皇后每天也是忙得不可开交,哪有心思搭理“作妖”的袁贵妃;三位出嫁的公主自己也是大堆事情,也顾不上进宫帮忙,眼看后宫就要陷入一团乱麻当中;好在丽妃海兰珠在关键时刻站了出来(实际是朱由检指派),靠着这位精明能干的贵妃帮衬,后宫才安然度过年底的难关,周皇后也可以安心应对袁贵妃的“进攻”。
虎父无犬子,有时用在女儿身上也可以!朱由检的后宫不太平,众多的国丈也非等闲之辈。
痛失女儿的田国丈没时间追思爱女,害怕失去皇家恩宠他不知听何人唆使,特将收罗的江南绝世美女陈圆圆送入宫中,还打通关节安排了一次偶遇。
感情、事业遭受“重创”的朱由检不经意遇到了传说中的美女,身为男人自为其外表所惊艳;可惜美女此刻尚小,不足十三岁在民间虽可以谈婚论嫁,可朱由检却没那么“无耻”到要推倒幼女。
既非坐怀不乱的柳下惠,退回去那是不可能的事,放在身边呆着,能看不能吃只会更难受;无奈只得安排到神宫监下面的乐坊司,让她先去学习宫廷礼仪及礼乐,意思是等她长大点再说。
可惜事情做得不够严密,不知怎么走漏消息,皇后的父亲周国丈怕女儿失去恩宠,将从江南收刮来奇女子董小宛也送入教坊司;两位国丈相互斗法争宠,传说中“秦淮八艳”中的两艳前后脚进了朱由检的后宫。
忙于政事的朱由检闻言自觉好笑,有这样的“泰山”大人也算是世间奇葩!不过在男权社会也算是正常现象,苦于年终事多主角也没当会事。
皇帝有空不去坤宁宫,没事就往乐坊司跑!
后宫之主周皇后的醋坛子一下翻了,不敢将酸水乱泼哭闹上吊,但不给好脸色还是可以的;弄得那段时间的朱由检为息事宁人,只得老往“思密达”的院子跑,这也是太阳东边不亮,西边亮,老婆多的好处体现无疑。
惹不起,躲得起!躲过了初一的狂风暴雨,没躲过十五的惊天骇浪。
皇帝的优柔寡断,让人浮想联翩,私底下揣摩皇帝心思的人不少;其他几位国丈闻风而动,大有将“秦淮八艳”凑齐送入皇帝后宫的架势,一时闹得大明上下乌烟瘴气。
文官们对国丈们的“荒唐”行为,除了在茶余饭后闲谈讥讽之外,将更多心思花在谋求更高官位上,毕竟国丈们没有为非作歹强抢民女,都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行事;其实他们还有个小心思,谁知道是不是皇帝故意授意的,做皇帝不好色,那做皇帝干嘛?真累成狗样!
朝野之间宽松的舆论环境,让事情一发不可收拾,也闹得不成样;最后在乾清宫的皇室内部饭局上,出现了几家为座位相争的局面,朱由检亲自出面才摆平;看着愤愤不平的田国丈,朱由检也不是“冷面人”,好歹人家还是自己女儿的外公,做皇帝的更不能做死了媳妇不认泰山的丑事。
怎么办?思来想去还是自己好色的错,至于这个锅不会肯定不会背,惩处当初接收“秀女”的太监,下旨重申如再往宫里塞人,当事人一律降爵处分。
“重拳”之下,顾及自家利益的国丈们才作罢,事到如今虽未凑齐八艳,也已聚了陈圆圆、董小宛、李香君与卞玉京等四艳。
至于其他四位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国丈们还没大胆到将她们也送入宫中;朱由检不是君子也不是小人,到嘴边的美女是不会退回去的,只是一句下不为例,轻轻就将事情揭过。
后宫的女人们见惯自家男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手段,又能如何?不能如何,还不如一大家子和和睦睦过了安稳年。
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真要追究责任,其实只能怪朱由检自己,怪他改革弊端。
为啥?崇祯三年下旨取消了乐籍,裁撤各地的乐坊司,大明律罚人妻女为贱籍的规定自然也取消了,娱乐业遭受灭顶打击;虽有东厂暗地继续支撑“娱乐业”,只是从业人员数量太大,也不可能全部照顾周全;除了少数顶尖的拿到牌照继续开馆谋生,不少人失去了生活来源流离失所成为暗娼,大多数则成为权贵的附庸——戏子或陪妾,最后还是成为男人的玩物,只不过换了个名头。
残酷?当然残酷!可是是事实,不是所有的变革都有好的一面;失去了家族的庇护,任何人都只是无萍之根,任人宰割,更何况是绝色女子。
大明还没进化到科技、资讯发达的现代社会,崇祯帝朱由检终究也不是上帝,管不了每个人的死活;更何况他也不会在意这些琐事,只要能让大明这架奔跑的马车不跑偏翻车,不让中原大地陷入无尽的黑暗之中,他就心满意足。
走的是前人与后人都走的那条路,牺牲小我成就大我;换时髦点口号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换有阶级立场的口号:资本从头到脚都流着肮脏的血。
对个体的疏忽与漠视,由封建制度的腐朽与局限所决定,被后世的“普世者”所诟病;黑暗的中世纪和工业革命前夜,个体相对群体还真是可以被忽略不计的;再残酷点,在上位者眼里,所有个体都只是一个数字。
朱由检管不了太细的个人,还是可以管大明的朝堂。
大明内阁成员因病或病退缺员两名,朱由检本意补直隶总督孙传庭与关东总督孔运贞进内阁,以次辅李邦华暂代李标首辅职位,以便安然渡过最后一年的内阁任期。
哪知“书呆子”孔运贞对这次“擅改体制”的行为很不满,牛脾气又发作拒绝了皇帝的好意。
抗旨在当时可是大罪,弄不好会满门抄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