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价 值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零点中文网 www.ldzw.net,最快更新明末风云之铁血崇祯最新章节!
太庙摆放的大明历代皇帝的牌位,代表皇权的正统性及延续性,两侧的偏殿还有历朝功臣、良将的牌位,配享太庙的殊荣可不是一般的文臣武将可以实现的,太庙其实就代表整个大明合法性和正统性。
皇帝躲进了太庙?要命啊!躲紫禁城里的奉先殿也行啊!躲啥太庙!你崇祯皇帝去太庙次数已够多了,少去一次不行么!
还真不行!朱由检直到走进右长安门,看到紫禁城才想起要如何面对汹涌而来的非议;半年多的“荒唐”行径引起的是非争议太多,如换各平庸的皇帝,已到了“罄竹难书”的地步。
更要命的是,性急的皇帝不懂隐忍,竟然在此刻动北方的士族,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不假;可惜皇帝自身身影子不正,可以说“劣迹斑斑”,一些人为求生不择手段,肯定会将出一些“秘闻”捅出来。
要堵上天下悠悠众口,不彻头彻尾的“痛改前非”,满朝文武估计没那么快会放过他,哪怕是雄霸天下的崇祯帝朱由检也不行!
事情要怪的话,就怪千算万算,没算过天老爷!
皇室接连的“白事”已排除人为陷害的因素,但也给“饱受摧残”的文官提供一个合适的攻击借口;众口铄金的道理朱由检是知道的,当初“王恭厂”那么明显的人祸都是皇兄背锅,自己这次更荒唐的事,怕逃不过这个命运。
半年来,大明因皇帝出巡不在京师,朝局震荡不安,大案、要案层出不穷;皇帝不知反省,竟还在中途消失两月游山玩水逍遥自在,放以前早落水不治而亡;现在你将宫闱管得密不透风,但大家合力狂轰乱炸之下,皇帝除了下“罪己诏”好像并没其它出路可言。
一声叹息!做为年轻强势的皇帝发觉情况不对,下意识的躲进太庙暂时避难,想等风头过去再说。
可太庙不是想进就能进,想走就能走的!
太庙共有三层围墙,围了三个园子;最外层是花园,种满各种珍奇树木,二层是祭祀的后勤准备区及休息场所,那些带刀、带枪的护卫到这就不能再进了,第三层高墙后才是大明规格最高的太庙三大殿及配殿,那正殿可比紫禁城皇极殿还要高上几米。
祖宗大于天!说明太庙地位的重要,也是大明最神圣的地方。
在这么各庄严肃穆的地方,对仪容、仪貌要求严格,风尘仆仆的皇帝是不能带着一身尘土去见先祖;所以朱由检一出现在太庙,就被管理太庙的官员请进大戟门外东侧的金殿里沐浴更衣,朱由检将这里做为自己的藏身之地。
一番梳洗打扮后,焕然一新的崇祯帝朱由检终于进了大戟门,将原太常寺的官员屏退,带着王承恩上了三层的汉白玉须弥座平台。
嗯!不错!空气清新怡人,难得安静,不愧为耍奸偷懒、避风头的好地方!毫无敬畏之心的朱由检暗想“大逆不道”的想法,如果太祖朱元璋听到这话了,臭小子一顿板子肯定少不了。
自以为躲开群臣骚扰的朱由检很是得意,在殿前的平台上东张西望,伸伸胳膊、踢踢腿;简单热身后摆开架势,准备再打套太极拳,顺便梳理下自己的思路。
这样的情况是后世打倒皇权、破除“四旧”之后的太庙一景,明、清时期,太庙根本不可能出现这“离奇”的情况,那可是要掉脑袋的。
有这么对祖宗不敬的想法都能有,崇祯帝朱由检不信邪,太过“出位”,“祖宗”显灵降下惩罚。
想完的朱由检暗笑着转身,两脚外外一分微曲,两手一伸摆开阵仗准备打拳;抬头一望,脸色顿时变得比哭还难看!
大明的文官还真不是盖的,怎么一点喘息的机会都不给!既然配角不请自来来了,自己这位主演该就位了。
朱由检苦笑的摇摇头收起架势,向王承恩示意下眼色,转身走进大殿在正中的黄色软垫上跪下,酝酿着感情准备飙戏。
做戏是要做全套,王承恩忙先给太祖的牌位上支香,顾不了排位靠后的几位“祖宗”,仓惶退出殿外,想看看到底是何方“神仙”率先登场。
崇祯帝朱由检多虑了,太庙还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来;除非皇家允许,一般的臣子是进不来的,可惜某人“做贼心虚”竟忘了这茬。
殿外的王承恩是崇祯帝的“哼哈二将”之一,为配合“主子”也在酝酿感情;忽然看到大戟门外的几人推开阻挡的祭祀官员,两个身影趁机溜进大门,一路向正殿狂奔而来。
不守规矩的闯入者让现场乱了套,慌乱间,又一个人带着两位近侍小步疾走的进入院内,几名祭祀官员无可奈何,只得跟在后面一路小跑的陪着,那心情能好到哪去?
什么人竟然如此大胆,目无王法!敢擅闯太庙!还不守规矩、不遵礼仪!一路狂跑,惊扰了祖宗可了得!
涵养好,不代表没脾气,特别是在皇家、朝廷重地如此荒唐!王承恩大怒之下想教训人,手不自觉得摸向腰间,摸了半天才想起佩剑留在门外;气急之下抬手正要呵斥,可那呵斥的话又怎么能出口?
要说王承恩受恩宠,也是个人才,看清来人后,那怒容竟变成了满脸笑意;转身小跑进殿,小声禀告道:“皇爷,不用跪了,乐安公主带着辽王与大公主来了。”
怎么会是他们?正在寻找感觉的朱由检吓了一跳,那丫头片子一来,肯定会将他老子的戏给弄砸!不行!不能这样;可又不敢起身去阻止,那样整件事情就穿帮,急得眼珠子一转,忙道:“将公主挡到殿外,就说朕不见!此为祖宗安寝之地,不得任意喧哗,违者重罚!”
哎呀!咱怎么忘了这事,以大公主的脾气,父皇不见她还不闹翻天!
王承恩暗道句不好,忙又转身小跑出殿外,刚好在平台上将两位激动的“小祖宗”给拦下,皇帝身边的太监还真是任何就能做得了。
听着父皇得口谕,大丫(大公主朱媺娖)踹着气,趁着歇气得工夫不满的回道:“王大伴!为啥阿爹不见咱,咱都半年多没见着阿爹了。”
老奴哪知皇帝得心思!王承恩苦着脸看着大公主,正寻思着怎么回这位。
那边辽王朱慈烺护着汉白玉栏杆歇口气,苦笑道:“阿姐!这是太庙!祭祀祖先的地方,哪能说见就见?,你也真是,推开人就往里跑!”
大丫何尝不知道这地方的重要,哪敢胡来,见自家弟弟埋怨,难得没扑过去厮打,撅着嘴在生闷气;转头看着跟来的姑姑,弯着腰扶着栏杆不说话,脸色有点发白,吓得忙跑过去轻拍着她的背;看她那难得献殷勤的样子,明眼人都知道想拉姑姑出面说情。
森严的规矩是人定的不假,也不是一成不变;外嫁的公主能进太庙,但未经允许进大殿哪也是不可能的。
好不容易缓过劲来的乐安公主看着装乖巧的“大丫”,她也是无可奈何,苦笑的看了眼王承恩,意思是让王承恩去说说。
不说皇帝有言在先,王承恩不敢违逆!就说这事涉及皇帝与文官的斗争,后宫此时再参与进来,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没办法可想得王承恩忙鞠躬行礼,恭敬回道:“公主殿下,皇爷口谕,只见辽王;你们先到大戟门外侯着,免得等会重臣们看到失了规矩,不说皇家的脸面就不好看,皇爷也不得不处罚!”
王承恩尽量将严厉的原话变得柔和,可不容置疑的语气还是让“大丫”大所失望,失望之余张嘴想哭以引起父皇注意;可看到周边庄严肃穆的场景,吓得将嘴一闭,拉着姑姑的手再不敢撒手,她是到现在才感到这地方怎么阴森可怕。
辽王看了眼胆小的姐姐,笑了笑,整理下仪容跟着王承恩进到殿内,那神情是郑重严肃,特殊的地位让还小的孩子承担太多压力。
大明帝都风云叵测,太阳都识趣的躲入厚重的云层;呼啸的寒风吹过,让人不约想起哀嚎的“寒号鸟”,缩着脖子加快脚步往家里赶,今年的冬天似乎来得早点。
午门外聚满了各式马车,惊闻皇帝提前回京的群臣纷纷从家里赶来,没啥意外都吃了闭门羹;明朝的“消息灵通”人士也厉害,打听到皇帝偷偷“躲进”了太庙,群臣欣喜之余纷纷往端门附近的太庙街门赶来,不过同样吃了闭门羹。
皇家重地,非请莫入!
能在帝都混得一官半职的人都知道这规矩,但该表明的态度一定要表明。
寒风刮过宽阔的御道,不说能卷起几片落叶,吹到人脸上也是生痛;恶劣的天气阻挡不了群臣的激扬的情绪,太庙街门的长廊里挤满了大臣们,东一堆、西一群,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讨论着皇帝过失;有野心的文臣们都会抓住崇祯朝难得的好机会,在这时表现出“铮臣”的样子,得不到什么钱财奖励不重要,能争点虚名才是最终目的。
养望,什么叫养望,这就是养望!
抬高自己的虚名,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上;这点寒风算什么?要是再加上漫天大雪那才威风!为了虚名,一切可以抛开!
不是他们不怕冷,因为他们都知道:只有虚名有了,才会有实惠,才不会真冷!
太庙摆放的大明历代皇帝的牌位,代表皇权的正统性及延续性,两侧的偏殿还有历朝功臣、良将的牌位,配享太庙的殊荣可不是一般的文臣武将可以实现的,太庙其实就代表整个大明合法性和正统性。
皇帝躲进了太庙?要命啊!躲紫禁城里的奉先殿也行啊!躲啥太庙!你崇祯皇帝去太庙次数已够多了,少去一次不行么!
还真不行!朱由检直到走进右长安门,看到紫禁城才想起要如何面对汹涌而来的非议;半年多的“荒唐”行径引起的是非争议太多,如换各平庸的皇帝,已到了“罄竹难书”的地步。
更要命的是,性急的皇帝不懂隐忍,竟然在此刻动北方的士族,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不假;可惜皇帝自身身影子不正,可以说“劣迹斑斑”,一些人为求生不择手段,肯定会将出一些“秘闻”捅出来。
要堵上天下悠悠众口,不彻头彻尾的“痛改前非”,满朝文武估计没那么快会放过他,哪怕是雄霸天下的崇祯帝朱由检也不行!
事情要怪的话,就怪千算万算,没算过天老爷!
皇室接连的“白事”已排除人为陷害的因素,但也给“饱受摧残”的文官提供一个合适的攻击借口;众口铄金的道理朱由检是知道的,当初“王恭厂”那么明显的人祸都是皇兄背锅,自己这次更荒唐的事,怕逃不过这个命运。
半年来,大明因皇帝出巡不在京师,朝局震荡不安,大案、要案层出不穷;皇帝不知反省,竟还在中途消失两月游山玩水逍遥自在,放以前早落水不治而亡;现在你将宫闱管得密不透风,但大家合力狂轰乱炸之下,皇帝除了下“罪己诏”好像并没其它出路可言。
一声叹息!做为年轻强势的皇帝发觉情况不对,下意识的躲进太庙暂时避难,想等风头过去再说。
可太庙不是想进就能进,想走就能走的!
太庙共有三层围墙,围了三个园子;最外层是花园,种满各种珍奇树木,二层是祭祀的后勤准备区及休息场所,那些带刀、带枪的护卫到这就不能再进了,第三层高墙后才是大明规格最高的太庙三大殿及配殿,那正殿可比紫禁城皇极殿还要高上几米。
祖宗大于天!说明太庙地位的重要,也是大明最神圣的地方。
在这么各庄严肃穆的地方,对仪容、仪貌要求严格,风尘仆仆的皇帝是不能带着一身尘土去见先祖;所以朱由检一出现在太庙,就被管理太庙的官员请进大戟门外东侧的金殿里沐浴更衣,朱由检将这里做为自己的藏身之地。
一番梳洗打扮后,焕然一新的崇祯帝朱由检终于进了大戟门,将原太常寺的官员屏退,带着王承恩上了三层的汉白玉须弥座平台。
嗯!不错!空气清新怡人,难得安静,不愧为耍奸偷懒、避风头的好地方!毫无敬畏之心的朱由检暗想“大逆不道”的想法,如果太祖朱元璋听到这话了,臭小子一顿板子肯定少不了。
自以为躲开群臣骚扰的朱由检很是得意,在殿前的平台上东张西望,伸伸胳膊、踢踢腿;简单热身后摆开架势,准备再打套太极拳,顺便梳理下自己的思路。
这样的情况是后世打倒皇权、破除“四旧”之后的太庙一景,明、清时期,太庙根本不可能出现这“离奇”的情况,那可是要掉脑袋的。
有这么对祖宗不敬的想法都能有,崇祯帝朱由检不信邪,太过“出位”,“祖宗”显灵降下惩罚。
想完的朱由检暗笑着转身,两脚外外一分微曲,两手一伸摆开阵仗准备打拳;抬头一望,脸色顿时变得比哭还难看!
大明的文官还真不是盖的,怎么一点喘息的机会都不给!既然配角不请自来来了,自己这位主演该就位了。
朱由检苦笑的摇摇头收起架势,向王承恩示意下眼色,转身走进大殿在正中的黄色软垫上跪下,酝酿着感情准备飙戏。
做戏是要做全套,王承恩忙先给太祖的牌位上支香,顾不了排位靠后的几位“祖宗”,仓惶退出殿外,想看看到底是何方“神仙”率先登场。
崇祯帝朱由检多虑了,太庙还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来;除非皇家允许,一般的臣子是进不来的,可惜某人“做贼心虚”竟忘了这茬。
殿外的王承恩是崇祯帝的“哼哈二将”之一,为配合“主子”也在酝酿感情;忽然看到大戟门外的几人推开阻挡的祭祀官员,两个身影趁机溜进大门,一路向正殿狂奔而来。
不守规矩的闯入者让现场乱了套,慌乱间,又一个人带着两位近侍小步疾走的进入院内,几名祭祀官员无可奈何,只得跟在后面一路小跑的陪着,那心情能好到哪去?
什么人竟然如此大胆,目无王法!敢擅闯太庙!还不守规矩、不遵礼仪!一路狂跑,惊扰了祖宗可了得!
涵养好,不代表没脾气,特别是在皇家、朝廷重地如此荒唐!王承恩大怒之下想教训人,手不自觉得摸向腰间,摸了半天才想起佩剑留在门外;气急之下抬手正要呵斥,可那呵斥的话又怎么能出口?
要说王承恩受恩宠,也是个人才,看清来人后,那怒容竟变成了满脸笑意;转身小跑进殿,小声禀告道:“皇爷,不用跪了,乐安公主带着辽王与大公主来了。”
怎么会是他们?正在寻找感觉的朱由检吓了一跳,那丫头片子一来,肯定会将他老子的戏给弄砸!不行!不能这样;可又不敢起身去阻止,那样整件事情就穿帮,急得眼珠子一转,忙道:“将公主挡到殿外,就说朕不见!此为祖宗安寝之地,不得任意喧哗,违者重罚!”
哎呀!咱怎么忘了这事,以大公主的脾气,父皇不见她还不闹翻天!
王承恩暗道句不好,忙又转身小跑出殿外,刚好在平台上将两位激动的“小祖宗”给拦下,皇帝身边的太监还真是任何就能做得了。
听着父皇得口谕,大丫(大公主朱媺娖)踹着气,趁着歇气得工夫不满的回道:“王大伴!为啥阿爹不见咱,咱都半年多没见着阿爹了。”
老奴哪知皇帝得心思!王承恩苦着脸看着大公主,正寻思着怎么回这位。
那边辽王朱慈烺护着汉白玉栏杆歇口气,苦笑道:“阿姐!这是太庙!祭祀祖先的地方,哪能说见就见?,你也真是,推开人就往里跑!”
大丫何尝不知道这地方的重要,哪敢胡来,见自家弟弟埋怨,难得没扑过去厮打,撅着嘴在生闷气;转头看着跟来的姑姑,弯着腰扶着栏杆不说话,脸色有点发白,吓得忙跑过去轻拍着她的背;看她那难得献殷勤的样子,明眼人都知道想拉姑姑出面说情。
森严的规矩是人定的不假,也不是一成不变;外嫁的公主能进太庙,但未经允许进大殿哪也是不可能的。
好不容易缓过劲来的乐安公主看着装乖巧的“大丫”,她也是无可奈何,苦笑的看了眼王承恩,意思是让王承恩去说说。
不说皇帝有言在先,王承恩不敢违逆!就说这事涉及皇帝与文官的斗争,后宫此时再参与进来,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没办法可想得王承恩忙鞠躬行礼,恭敬回道:“公主殿下,皇爷口谕,只见辽王;你们先到大戟门外侯着,免得等会重臣们看到失了规矩,不说皇家的脸面就不好看,皇爷也不得不处罚!”
王承恩尽量将严厉的原话变得柔和,可不容置疑的语气还是让“大丫”大所失望,失望之余张嘴想哭以引起父皇注意;可看到周边庄严肃穆的场景,吓得将嘴一闭,拉着姑姑的手再不敢撒手,她是到现在才感到这地方怎么阴森可怕。
辽王看了眼胆小的姐姐,笑了笑,整理下仪容跟着王承恩进到殿内,那神情是郑重严肃,特殊的地位让还小的孩子承担太多压力。
大明帝都风云叵测,太阳都识趣的躲入厚重的云层;呼啸的寒风吹过,让人不约想起哀嚎的“寒号鸟”,缩着脖子加快脚步往家里赶,今年的冬天似乎来得早点。
午门外聚满了各式马车,惊闻皇帝提前回京的群臣纷纷从家里赶来,没啥意外都吃了闭门羹;明朝的“消息灵通”人士也厉害,打听到皇帝偷偷“躲进”了太庙,群臣欣喜之余纷纷往端门附近的太庙街门赶来,不过同样吃了闭门羹。
皇家重地,非请莫入!
能在帝都混得一官半职的人都知道这规矩,但该表明的态度一定要表明。
寒风刮过宽阔的御道,不说能卷起几片落叶,吹到人脸上也是生痛;恶劣的天气阻挡不了群臣的激扬的情绪,太庙街门的长廊里挤满了大臣们,东一堆、西一群,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讨论着皇帝过失;有野心的文臣们都会抓住崇祯朝难得的好机会,在这时表现出“铮臣”的样子,得不到什么钱财奖励不重要,能争点虚名才是最终目的。
养望,什么叫养望,这就是养望!
抬高自己的虚名,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上;这点寒风算什么?要是再加上漫天大雪那才威风!为了虚名,一切可以抛开!
不是他们不怕冷,因为他们都知道:只有虚名有了,才会有实惠,才不会真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