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六章 卫辉共识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零点中文网 www.ldzw.net,最快更新父可敌国最新章节!
当晚,一行人抵达卫辉府,哥几个住进了知府衙门中。
吃着热腾腾的当地特色大锅菜,哥几个继续之前的话题。
“我按照老六说的海权视角想了想,还真是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老四手攥着同样是当地特色的高桩蒸馍,兴致勃勃道:
“这海上除了不能住人,其实跟陆地也没啥区别!”
“荒郊野外也一样不能住人。”朱桢对当地的猪肉包子更感兴趣,这里的包子皮薄馅足、个头如鸡蛋,咬一口满嘴流油,很是过瘾。
“荒郊野外还能种地呢。”三哥故意抬杠道。
“海里还能打渔呢。”朱桢反驳道。
“我不是针对你的,我是在跟老四抬杠。”三哥跟他解释一句。
老四翻翻白眼,接着道:“总之老六说的有道理,有了海路相连,四方诸夷就不再是限山隔海,僻在一隅了。而是可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而且去高丽时,我留心观察过,一艘四百料的海船装的货,得用九百辆马车才装得下。而且船在海上,借风顺流而行,只消十几个水手就能操纵,人吃马嚼之费节省百倍。所以海运远比陆运优越。”
“那当然了。”老三道:“没看到江南不管是出行还是运货,全靠行舟,几乎没有马车么?”
“两地之间怎么才算联系紧密?不应该简单以远近区分,而要视百姓往来、货物运输便利?比如这卫辉与山西陵川县不足百里,算是近吧?可是要过去的话去,却得绕行太行山,十分不便,所以两地间再近,几乎死不相往来。”
老四沉声道:“但如果海路畅通,靠着海运的快捷便利、量大价廉,两地虽相距数千里,亦可联系紧密!”
“四哥说的太好了!”老六简直要自惭形秽了,他给哥哥们灌输这些超越时代的思想之前,还一直担心他们会不会接受,能不能理解。
显然他是多虑了,顶级智慧到什么都是顶级智慧,他一领进门,人家自己就能想明白。
当然,这也跟宋元航海业大发展,讨论海权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有关。
毕竟就算没有自己催熟,四哥自己也会开启伟大的郑和下西洋。
不会真有人以为,他让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吧?
不会吧,不会吧?
~~
老六美美的吃了六个肉包子,接过四哥的话头道:
“我说过,那些南洋周边的‘番夷之国’,温暖湿润,地广人稀。水稻一年三熟,岁无饥馑,年有丰余!是天赐我华夏之宝地,有了海路相连,绝非‘得其地不足以供给’!”朱桢顿一顿,声音低沉道:
“至于‘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哥哥们‘以夏变夷’的手段,比我懂得多,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呵呵,不用了。”哥几个一起摇头,无非就是移民、教化、移风易俗……多管齐下,二十年就能将狄夷华夏之。
“还有最后一个。”三哥对老六的解答很满意。
“第三个,国家要在平定西南后休养生息,父皇不能再为了我们穷兵黩武。”朱桢笑道:“其实这是最不用担心的一条,以三哥的聪明,难道不明白,待飞鸟尽、狡兔死之后,猎人最头疼的是什么吗?”
“该如何处置已经用不到的良弓和走狗……”晋王瞳孔倏然一缩,他知道老六绝非危言耸听。
不说别的,就说父皇为何要分封藩王?又为何变态的磨练他们?不就是为了让他们哥几个,早日把兵权从武将手中夺回来么?
所以父皇对他的骄兵悍将,早就保持十二分警惕了。将来武将们要是识趣,或许还能得个‘良弓藏’的结局;要是不懂事儿,说不得,就得落个走狗烹了……
但哥几个都知道,父皇平时好跟汉高祖比,而且一直说自己不会像汉高祖那样,对一起打江山的老兄弟动手。所以父皇确实是想落一个‘善待功臣’的好名声的,当然能不能做到,另说。
老三相信,父皇肯定在发愁,灭了北元、平定云南,该怎么处置那些骄兵悍将。
“老六的‘开疆海外’,确实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父皇肯定乐见其成。”朱便斟酌道:
“当然前提是,朝廷得负担得起。”
“如果不用朝廷负担‘开疆海外’的军费呢?”朱桢笑问道。
他的笑容一如既往的人畜无害,甚至有些憨厚。
“那父皇肯定答应啊!”哥几个不禁笑道:“对所有皇帝来说,开疆拓土都是致命的诱惑。父皇再英明,也不会免俗的。”
“只是怕花钱太多,把国家拖垮了。”老四道:“要是能不花朝廷的钱,何乐而不为?”
“可是朝廷不出谁出?我们可没那么多钱。”晋王嘿然笑道:“咱们那点俸禄,过日子都紧巴。开个金莲院还得用你嫂子的嫁妆。要是让我出军费的话,把你嫂子卖了也不够。”
“不用伱们出,我来出。”朱桢石破天惊道。
“你!”哥几个轮番摸着他的脑门道:“老六,你没发烧吧?就你那两个压岁钱?也就够买串鞭的吧?”
“我现在是没钱,但我很快就有钱了。”朱桢这才图穷匕见道:“父皇已经答应,重开市舶司了,由我全权负责!”
“市,市舶司?很挣钱吗?”二哥问道。
“这么说吧,南宋岁入一千万贯,市舶收入两百万贯,占全国岁入的两成!”朱桢沉声道:
“元朝时,市舶收入比南宋还高,依然可以占全国岁入的两成。仅太仓市舶司,一年就向元廷上交珠四百斤,金三千四百两!所以当时人们都说,市舶收入是‘军国之所资’!”
“所以市舶收入来负担外战军费,合情合理。”他的语气充满自信道:“我有信心,几年之内,让市舶司重现昔日辉煌!而且将来,一定会远超宋元的水平!”
“嗯,我们相信你,一定可以的!”哥哥们重重点头。然后问道:“我们也不能坐享其成,说吧,需要我们干什么,尽管吩咐,一定照办!”
“好!”朱桢大笑道:“这是你们说的!”
(本章完)
当晚,一行人抵达卫辉府,哥几个住进了知府衙门中。
吃着热腾腾的当地特色大锅菜,哥几个继续之前的话题。
“我按照老六说的海权视角想了想,还真是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老四手攥着同样是当地特色的高桩蒸馍,兴致勃勃道:
“这海上除了不能住人,其实跟陆地也没啥区别!”
“荒郊野外也一样不能住人。”朱桢对当地的猪肉包子更感兴趣,这里的包子皮薄馅足、个头如鸡蛋,咬一口满嘴流油,很是过瘾。
“荒郊野外还能种地呢。”三哥故意抬杠道。
“海里还能打渔呢。”朱桢反驳道。
“我不是针对你的,我是在跟老四抬杠。”三哥跟他解释一句。
老四翻翻白眼,接着道:“总之老六说的有道理,有了海路相连,四方诸夷就不再是限山隔海,僻在一隅了。而是可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而且去高丽时,我留心观察过,一艘四百料的海船装的货,得用九百辆马车才装得下。而且船在海上,借风顺流而行,只消十几个水手就能操纵,人吃马嚼之费节省百倍。所以海运远比陆运优越。”
“那当然了。”老三道:“没看到江南不管是出行还是运货,全靠行舟,几乎没有马车么?”
“两地之间怎么才算联系紧密?不应该简单以远近区分,而要视百姓往来、货物运输便利?比如这卫辉与山西陵川县不足百里,算是近吧?可是要过去的话去,却得绕行太行山,十分不便,所以两地间再近,几乎死不相往来。”
老四沉声道:“但如果海路畅通,靠着海运的快捷便利、量大价廉,两地虽相距数千里,亦可联系紧密!”
“四哥说的太好了!”老六简直要自惭形秽了,他给哥哥们灌输这些超越时代的思想之前,还一直担心他们会不会接受,能不能理解。
显然他是多虑了,顶级智慧到什么都是顶级智慧,他一领进门,人家自己就能想明白。
当然,这也跟宋元航海业大发展,讨论海权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有关。
毕竟就算没有自己催熟,四哥自己也会开启伟大的郑和下西洋。
不会真有人以为,他让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吧?
不会吧,不会吧?
~~
老六美美的吃了六个肉包子,接过四哥的话头道:
“我说过,那些南洋周边的‘番夷之国’,温暖湿润,地广人稀。水稻一年三熟,岁无饥馑,年有丰余!是天赐我华夏之宝地,有了海路相连,绝非‘得其地不足以供给’!”朱桢顿一顿,声音低沉道:
“至于‘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哥哥们‘以夏变夷’的手段,比我懂得多,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呵呵,不用了。”哥几个一起摇头,无非就是移民、教化、移风易俗……多管齐下,二十年就能将狄夷华夏之。
“还有最后一个。”三哥对老六的解答很满意。
“第三个,国家要在平定西南后休养生息,父皇不能再为了我们穷兵黩武。”朱桢笑道:“其实这是最不用担心的一条,以三哥的聪明,难道不明白,待飞鸟尽、狡兔死之后,猎人最头疼的是什么吗?”
“该如何处置已经用不到的良弓和走狗……”晋王瞳孔倏然一缩,他知道老六绝非危言耸听。
不说别的,就说父皇为何要分封藩王?又为何变态的磨练他们?不就是为了让他们哥几个,早日把兵权从武将手中夺回来么?
所以父皇对他的骄兵悍将,早就保持十二分警惕了。将来武将们要是识趣,或许还能得个‘良弓藏’的结局;要是不懂事儿,说不得,就得落个走狗烹了……
但哥几个都知道,父皇平时好跟汉高祖比,而且一直说自己不会像汉高祖那样,对一起打江山的老兄弟动手。所以父皇确实是想落一个‘善待功臣’的好名声的,当然能不能做到,另说。
老三相信,父皇肯定在发愁,灭了北元、平定云南,该怎么处置那些骄兵悍将。
“老六的‘开疆海外’,确实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父皇肯定乐见其成。”朱便斟酌道:
“当然前提是,朝廷得负担得起。”
“如果不用朝廷负担‘开疆海外’的军费呢?”朱桢笑问道。
他的笑容一如既往的人畜无害,甚至有些憨厚。
“那父皇肯定答应啊!”哥几个不禁笑道:“对所有皇帝来说,开疆拓土都是致命的诱惑。父皇再英明,也不会免俗的。”
“只是怕花钱太多,把国家拖垮了。”老四道:“要是能不花朝廷的钱,何乐而不为?”
“可是朝廷不出谁出?我们可没那么多钱。”晋王嘿然笑道:“咱们那点俸禄,过日子都紧巴。开个金莲院还得用你嫂子的嫁妆。要是让我出军费的话,把你嫂子卖了也不够。”
“不用伱们出,我来出。”朱桢石破天惊道。
“你!”哥几个轮番摸着他的脑门道:“老六,你没发烧吧?就你那两个压岁钱?也就够买串鞭的吧?”
“我现在是没钱,但我很快就有钱了。”朱桢这才图穷匕见道:“父皇已经答应,重开市舶司了,由我全权负责!”
“市,市舶司?很挣钱吗?”二哥问道。
“这么说吧,南宋岁入一千万贯,市舶收入两百万贯,占全国岁入的两成!”朱桢沉声道:
“元朝时,市舶收入比南宋还高,依然可以占全国岁入的两成。仅太仓市舶司,一年就向元廷上交珠四百斤,金三千四百两!所以当时人们都说,市舶收入是‘军国之所资’!”
“所以市舶收入来负担外战军费,合情合理。”他的语气充满自信道:“我有信心,几年之内,让市舶司重现昔日辉煌!而且将来,一定会远超宋元的水平!”
“嗯,我们相信你,一定可以的!”哥哥们重重点头。然后问道:“我们也不能坐享其成,说吧,需要我们干什么,尽管吩咐,一定照办!”
“好!”朱桢大笑道:“这是你们说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