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上辱君王,下及黎庶(3000)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零点中文网 www.ldzw.net,最快更新重生北魏末年最新章节!
温子升闻言,立马来了好奇,他急忙请教道:
“还望国丈不吝赐教。”
“韦某匹夫,不敢当国丈之称。”
韦孝宽赶紧推辞,虽然女儿韦长英位列后宫二十七世妇之一,仅在一后、三夫人、九嫔之下,但他也没敢真把自己当国丈看。
对于温子升的求教,他笑道:
“温主使只需在返洛途中四处宣扬,陛下怜悯百姓,不愿再生战乱,于是诚心求娶南朝公主,以求盟好,却遭南朝君臣羞辱,言:‘索虏何德主天下,伧父焉能配贵女!’如此,陛下必不降罪。”
温子升一听,内心直呼好家伙,世上还有心这么脏的,他终于明白自己这趟出使除了给韦孝宽南下打掩护以外,更重要的目的就是给高澄一个发动战争的借口,反正打死他都不敢相信这种事情韦孝宽敢自作主张。
统一北地后,北方养民休战,除小规模的边境冲突以外,已有七年未发动过大规模战事,民众已经习惯了这样和平安定的生活,一旦妄开战端,底层民众可不会在乎你囊括四海的雄心壮志,少不了要惹民生怨。
对于别的统治者来说,让民众们抱怨几句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关键高澄这人他不沾锅,这辈子就图百姓嘴里的一个好名声。
要发动一场大规模南征战争,对国内可不得有一个借口么。
高澄自十二岁镇守洛阳以来,施政以德,深得军民爱戴,如今大齐天子却遭人羞辱‘索虏何德主天下,伧父焉能配贵女。’
鲜卑人会因索虏之称愤怒,北地汉人也会因伧父之言而愤慨,这不是在打高澄一个人的脸,这是在羞辱所有大齐军民!
这一言论一旦在北方流传开来,可以想见国内是个什么境况。
至于萧衍一方,如何辩解也无用,且不说细作能否在北方为南梁辩解,就冲南梁十三年前背盟相攻的行径,大家是信你,还是信翩翩君子的温子升,更何况人家温子升是亲赴建康回来的,你在北方又怎么知道详情。
《孙子兵法·火攻篇》有云:‘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愤怒会让君主、大将失去理智,无法针对战场局势沉着冷静地思考,可难不成高澄与其亲信大将们会因为他自编自导的这场戏,而被愤怒冲昏头脑?
但对于普通将士,愤怒反而是一件好事,毕竟在战场上无需他们过多的去动脑子,他们所要做的,就是怀揣着满腔怒火,听从指挥,一往无前。
高澄过往对北方将士们的恩德不会被遗忘,是他宁愿在财政上背负沉重负担,也要奏请以军饷养兵,让大家有了稳定的收入,而非寄希望于战场劫掠。
更别提才给大家伙发放布匹赏赐,且不提与高氏有两代人情谊的六镇鲜卑,哪怕是汉军将士都得咬牙切齿与梁人讨要个说法,只不过鉴于南梁过往背盟的行径,恐怕给了说法也不会信。
有这么一位面慈心黑的开国君主,况且还是这般年轻,温子升可以预见到未来朝臣们被其用权术玩弄的场景。
心底是这样想,嘴上可不敢这样说,他得装作完全不清楚高澄在此事中所扮演的角色,甚至不能在未来提起是韦孝宽为自己出的主意,将来被记载在史册上的说法,或许会是他温子升畏惧罪责,于是想了这么一出法子,用来推卸罪责:
不是我温子升不努力,是他们南梁欺人太甚。
当然,更有可能的是大齐君臣把萧衍出言羞辱高澄一事给坐实了,毕竟史书从来都是胜利者书写,如今大齐是在由张师齐受命主持编撰《魏史》,未来若是能灭亡萧梁,只怕为南梁修史的也会是他。
作为一名优秀的历史发明家,张师齐的史德无需赘述,给萧衍栽赃这件小事对他来说轻而易举。
一番头脑风暴后,温子升赶忙对韦孝宽表示感谢,韦孝宽也果然如他所预料,让其对外人保密,勿使旁人知晓自己代为出谋。
温子升自然是连声答应下来,韦孝宽为了掩人耳目,不愿与温子升同行,很快他就坐上了一辆马车,两人分道扬镳,只是韦孝宽所言,温子升牢牢记在心底。
别管高澄有没有抱希望,此番终究是无功而返,若不把这件事办好了,回了洛阳两罪并罚,他温子升可吃不消。
其实就算萧衍真的答应下了联姻一事,韦孝宽也会在暗地里将这门亲事搅黄,利用萧衍拒婚,且出言羞辱为由出兵,本就是高澄的最终目的,否则也不会答应韦孝宽之情,许他南下。
真要只是接触密探,派谁不好。
当然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韦孝宽想要实际了解南梁的情况,亲往建康,也是高澄同意的原因之一。
至于韦孝宽,其实高澄哪怕不娶韦长英,也无需担忧他的忠诚。
作为关中士族的他,与陇西李氏出身的李远当时选择绑了于谨来降,而非跟其余武川将领一般,弃军逃亡,足以说明他们忠诚的并非是宇文泰,其实也不是高澄,而是胜利者,谁能统治关陇之地,他们这些关西士族就会为谁献上忠诚。
尔朱天光未东出前,他们拥护尔朱天光,贺拔岳占有关中后,他们效忠贺拔岳,宇文泰继领余部,他们便为宇文泰奉上忠诚,如今高氏全据关陇,他们自然就会为高氏卖命。
总的来说,在关陇这片土地上,谁赢他们便帮谁,这就是世家大族们在这片土地上屹立数百年不倒的诀窍。
当然,也不是没有例外,比如在成都因积劳成疾而病逝的苏绰。
乱世之中,每个人的选择都不同,韦孝宽、李远等人选择了宗族,而留在北地,苏绰则选择为一展抱负,追随信重自己的恩主南下。
韦孝宽先于温子升回到洛阳,毕竟温子升每到一地,都要在当地刺史、郡守、县令的接风宴上哭诉自己只是一个文弱书生,否则必提三尺剑,为大齐天子雪耻,要知耻呀,同僚们!
温子升沿途所过州县,有关萧衍一番‘索虏何德主天下,伧父焉能配贵女’的言论,也向四周流传开来,所闻者,无不愤慨,毕竟受辱者被种族歧视、地域黑的愤怒不分古今。
恰巧高澄偏偏就有汉人、鲜卑人这二重身份,萧衍骂他是索虏,这份屈辱,你鲜卑人有没有感同身受?又歧视他是伧父,你北地汉人有没有觉得被殃及无辜?
各地刺史、郡守应民意纷纷上表请求举兵南征,给两人一点教训,就南梁那点兵,忘了前些年是怎么挨打的了?居然还敢口出狂言。
在南北对立的大背景下,不止南方人歧视北方人,北方人对他们也多有侮辱,甚至因前些年南梁的拉胯表现,民间多有人轻视南梁。
毕竟一直以来都是南梁主动北上,放弃了水师优势,与被人打陆战,以己之短,搏人之长,除了刘宋开国的那些北府精兵,整个南北朝,很少有能讨得了好。
宋文帝刘义隆辛辛苦苦休养生息,攒了点家业,三次北伐,耗尽元嘉之治的积蓄,结果输得那叫一个惨,连辛弃疾都感慨: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此时温子升尚在途中,有关萧衍的歧视性言论还未传至京畿地区,地方官员们的奏疏也在赶去洛阳的路上。
高澄却已经询问过了韦孝宽此番南下的收获。
他得知足陌钱的强制颁行,彻底扰乱了南梁的货币市场,搅得民不聊生,更是坚定决心,等一统海内,必须要对江南士族重拳出击,哪怕由此引发叛乱。
打得狠了,打得怕了,他们才能明白有些东西是不能碰的,他们才会懂得收敛,萧衍放纵了他们四十八年,不,确切地说,自永嘉南渡以后,东晋以来,王朝不断更迭,可也只不过是更换了新的统治者与他们妥协利益。
尤其是到了萧衍一朝,虽然也有开设五经馆,为寒门士子提供上升渠道,但始终奉行的都是优容士族的政策。
只是嘴上说得再好听,高澄也难免有点小心思,南方货币市场混乱归混乱,但财富不可小觑,而这些财富多集中在世家大族手上,不打他们的土豪,小高王又如何吃得饱饭。
自己吃肉,也得让手下人喝点汤,铺子这么大,哪里都是花销。
当然,大齐天子承诺,首先不逼反侯景。
侯景称得上是对梁核武器了,把他逼反肯定能毁了南梁,但破坏性太大了,也让高澄投鼠忌器,毕竟未来可都是自己的家当。
侯景之乱就是一场对南方的空前浩劫,史载其对将士公然宣称‘若破城邑,净杀却,使天下知吾威名!’于是‘纵兵杀掠,交尸塞路’整个江东都快被他祸祸完了。
高澄对这时候的南梁军队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侯景围困台城,各地军队勤王,百姓箪食壶浆喜迎王师。
然后王师顺手就将他们给劫了,史载‘佥以王师之酷,甚于侯景’,百姓们纷纷怀念起了肆意屠戮的侯景,于是倒向了他,剧情就很魔幻。
高澄就不信了,侯景在王伟的建义下,以八百骑渡江,围困台城时,全军也不过八千人,自己二十多万步骑,再兼五万水师加持,还非得让侯景为前驱,把江南给糟践了,自己再去捡一个满目疮痍的盘。
温子升闻言,立马来了好奇,他急忙请教道:
“还望国丈不吝赐教。”
“韦某匹夫,不敢当国丈之称。”
韦孝宽赶紧推辞,虽然女儿韦长英位列后宫二十七世妇之一,仅在一后、三夫人、九嫔之下,但他也没敢真把自己当国丈看。
对于温子升的求教,他笑道:
“温主使只需在返洛途中四处宣扬,陛下怜悯百姓,不愿再生战乱,于是诚心求娶南朝公主,以求盟好,却遭南朝君臣羞辱,言:‘索虏何德主天下,伧父焉能配贵女!’如此,陛下必不降罪。”
温子升一听,内心直呼好家伙,世上还有心这么脏的,他终于明白自己这趟出使除了给韦孝宽南下打掩护以外,更重要的目的就是给高澄一个发动战争的借口,反正打死他都不敢相信这种事情韦孝宽敢自作主张。
统一北地后,北方养民休战,除小规模的边境冲突以外,已有七年未发动过大规模战事,民众已经习惯了这样和平安定的生活,一旦妄开战端,底层民众可不会在乎你囊括四海的雄心壮志,少不了要惹民生怨。
对于别的统治者来说,让民众们抱怨几句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关键高澄这人他不沾锅,这辈子就图百姓嘴里的一个好名声。
要发动一场大规模南征战争,对国内可不得有一个借口么。
高澄自十二岁镇守洛阳以来,施政以德,深得军民爱戴,如今大齐天子却遭人羞辱‘索虏何德主天下,伧父焉能配贵女。’
鲜卑人会因索虏之称愤怒,北地汉人也会因伧父之言而愤慨,这不是在打高澄一个人的脸,这是在羞辱所有大齐军民!
这一言论一旦在北方流传开来,可以想见国内是个什么境况。
至于萧衍一方,如何辩解也无用,且不说细作能否在北方为南梁辩解,就冲南梁十三年前背盟相攻的行径,大家是信你,还是信翩翩君子的温子升,更何况人家温子升是亲赴建康回来的,你在北方又怎么知道详情。
《孙子兵法·火攻篇》有云:‘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愤怒会让君主、大将失去理智,无法针对战场局势沉着冷静地思考,可难不成高澄与其亲信大将们会因为他自编自导的这场戏,而被愤怒冲昏头脑?
但对于普通将士,愤怒反而是一件好事,毕竟在战场上无需他们过多的去动脑子,他们所要做的,就是怀揣着满腔怒火,听从指挥,一往无前。
高澄过往对北方将士们的恩德不会被遗忘,是他宁愿在财政上背负沉重负担,也要奏请以军饷养兵,让大家有了稳定的收入,而非寄希望于战场劫掠。
更别提才给大家伙发放布匹赏赐,且不提与高氏有两代人情谊的六镇鲜卑,哪怕是汉军将士都得咬牙切齿与梁人讨要个说法,只不过鉴于南梁过往背盟的行径,恐怕给了说法也不会信。
有这么一位面慈心黑的开国君主,况且还是这般年轻,温子升可以预见到未来朝臣们被其用权术玩弄的场景。
心底是这样想,嘴上可不敢这样说,他得装作完全不清楚高澄在此事中所扮演的角色,甚至不能在未来提起是韦孝宽为自己出的主意,将来被记载在史册上的说法,或许会是他温子升畏惧罪责,于是想了这么一出法子,用来推卸罪责:
不是我温子升不努力,是他们南梁欺人太甚。
当然,更有可能的是大齐君臣把萧衍出言羞辱高澄一事给坐实了,毕竟史书从来都是胜利者书写,如今大齐是在由张师齐受命主持编撰《魏史》,未来若是能灭亡萧梁,只怕为南梁修史的也会是他。
作为一名优秀的历史发明家,张师齐的史德无需赘述,给萧衍栽赃这件小事对他来说轻而易举。
一番头脑风暴后,温子升赶忙对韦孝宽表示感谢,韦孝宽也果然如他所预料,让其对外人保密,勿使旁人知晓自己代为出谋。
温子升自然是连声答应下来,韦孝宽为了掩人耳目,不愿与温子升同行,很快他就坐上了一辆马车,两人分道扬镳,只是韦孝宽所言,温子升牢牢记在心底。
别管高澄有没有抱希望,此番终究是无功而返,若不把这件事办好了,回了洛阳两罪并罚,他温子升可吃不消。
其实就算萧衍真的答应下了联姻一事,韦孝宽也会在暗地里将这门亲事搅黄,利用萧衍拒婚,且出言羞辱为由出兵,本就是高澄的最终目的,否则也不会答应韦孝宽之情,许他南下。
真要只是接触密探,派谁不好。
当然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韦孝宽想要实际了解南梁的情况,亲往建康,也是高澄同意的原因之一。
至于韦孝宽,其实高澄哪怕不娶韦长英,也无需担忧他的忠诚。
作为关中士族的他,与陇西李氏出身的李远当时选择绑了于谨来降,而非跟其余武川将领一般,弃军逃亡,足以说明他们忠诚的并非是宇文泰,其实也不是高澄,而是胜利者,谁能统治关陇之地,他们这些关西士族就会为谁献上忠诚。
尔朱天光未东出前,他们拥护尔朱天光,贺拔岳占有关中后,他们效忠贺拔岳,宇文泰继领余部,他们便为宇文泰奉上忠诚,如今高氏全据关陇,他们自然就会为高氏卖命。
总的来说,在关陇这片土地上,谁赢他们便帮谁,这就是世家大族们在这片土地上屹立数百年不倒的诀窍。
当然,也不是没有例外,比如在成都因积劳成疾而病逝的苏绰。
乱世之中,每个人的选择都不同,韦孝宽、李远等人选择了宗族,而留在北地,苏绰则选择为一展抱负,追随信重自己的恩主南下。
韦孝宽先于温子升回到洛阳,毕竟温子升每到一地,都要在当地刺史、郡守、县令的接风宴上哭诉自己只是一个文弱书生,否则必提三尺剑,为大齐天子雪耻,要知耻呀,同僚们!
温子升沿途所过州县,有关萧衍一番‘索虏何德主天下,伧父焉能配贵女’的言论,也向四周流传开来,所闻者,无不愤慨,毕竟受辱者被种族歧视、地域黑的愤怒不分古今。
恰巧高澄偏偏就有汉人、鲜卑人这二重身份,萧衍骂他是索虏,这份屈辱,你鲜卑人有没有感同身受?又歧视他是伧父,你北地汉人有没有觉得被殃及无辜?
各地刺史、郡守应民意纷纷上表请求举兵南征,给两人一点教训,就南梁那点兵,忘了前些年是怎么挨打的了?居然还敢口出狂言。
在南北对立的大背景下,不止南方人歧视北方人,北方人对他们也多有侮辱,甚至因前些年南梁的拉胯表现,民间多有人轻视南梁。
毕竟一直以来都是南梁主动北上,放弃了水师优势,与被人打陆战,以己之短,搏人之长,除了刘宋开国的那些北府精兵,整个南北朝,很少有能讨得了好。
宋文帝刘义隆辛辛苦苦休养生息,攒了点家业,三次北伐,耗尽元嘉之治的积蓄,结果输得那叫一个惨,连辛弃疾都感慨: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此时温子升尚在途中,有关萧衍的歧视性言论还未传至京畿地区,地方官员们的奏疏也在赶去洛阳的路上。
高澄却已经询问过了韦孝宽此番南下的收获。
他得知足陌钱的强制颁行,彻底扰乱了南梁的货币市场,搅得民不聊生,更是坚定决心,等一统海内,必须要对江南士族重拳出击,哪怕由此引发叛乱。
打得狠了,打得怕了,他们才能明白有些东西是不能碰的,他们才会懂得收敛,萧衍放纵了他们四十八年,不,确切地说,自永嘉南渡以后,东晋以来,王朝不断更迭,可也只不过是更换了新的统治者与他们妥协利益。
尤其是到了萧衍一朝,虽然也有开设五经馆,为寒门士子提供上升渠道,但始终奉行的都是优容士族的政策。
只是嘴上说得再好听,高澄也难免有点小心思,南方货币市场混乱归混乱,但财富不可小觑,而这些财富多集中在世家大族手上,不打他们的土豪,小高王又如何吃得饱饭。
自己吃肉,也得让手下人喝点汤,铺子这么大,哪里都是花销。
当然,大齐天子承诺,首先不逼反侯景。
侯景称得上是对梁核武器了,把他逼反肯定能毁了南梁,但破坏性太大了,也让高澄投鼠忌器,毕竟未来可都是自己的家当。
侯景之乱就是一场对南方的空前浩劫,史载其对将士公然宣称‘若破城邑,净杀却,使天下知吾威名!’于是‘纵兵杀掠,交尸塞路’整个江东都快被他祸祸完了。
高澄对这时候的南梁军队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侯景围困台城,各地军队勤王,百姓箪食壶浆喜迎王师。
然后王师顺手就将他们给劫了,史载‘佥以王师之酷,甚于侯景’,百姓们纷纷怀念起了肆意屠戮的侯景,于是倒向了他,剧情就很魔幻。
高澄就不信了,侯景在王伟的建义下,以八百骑渡江,围困台城时,全军也不过八千人,自己二十多万步骑,再兼五万水师加持,还非得让侯景为前驱,把江南给糟践了,自己再去捡一个满目疮痍的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