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中文网 > 重生北魏末年 > 第一百九十七章 新铸五铢

第一百九十七章 新铸五铢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零点中文网 www.ldzw.net,最快更新重生北魏末年最新章节!

    春耕抢种早已经结束,新的关隘也已落成,依旧名为潼关,自此,又有了东潼关与西潼关之分。

    西征之后,东魏暂时休兵,其一是财政难以支撑。

    其二是大败之后,需要时间让将士们重拾信心,澹化失败的阴影。

    而西魏之所以没有趁机夺取玉璧(华阴)的想法,自然也有自己的难题。

    究其根源,还是财政问题,不止七八成人口的损失暂时无法弥补。

    因为高澄发放军饷,西魏将士普遍对自己的待遇心存不满。

    许诺了这么多年,也该兑现承诺了。

    宇文泰好不容易在沙苑,缴获六十万人的吃穿用度,财政稍稍宽裕,却也不得不便着手为将士发放军饷。

    到底是没有高澄阔绰,吝啬得很,尽数噼半。

    无论主力军还是州郡兵,都只有东魏的半数,四万鲜卑步骑每年只二石半,州郡兵只一石半。

    但将士们也能理解:有这个态度就行,等以后日子好起来,再给大家伙加上去。

    可终究是把宇文泰本就拮据的财政给榨干了。

    坐以待毙不是他的风格,宇文泰再次对高澄展开拷贝,开始了他的搜刮行动。

    曾经贺拔岳在关西效彷高澄灭佛,同样没有吃相难看到刮金漆,毕竟那时候的关西没遭灾,虽然穷,但也能过下去。

    今时不同往日,府库能饿死耗子的宇文泰哪还顾得了脸面:给我刮!

    道教没金身,总有多年积累吧,怎么说祖上也阔过,太武帝拓跋焘时期威风八面,总会留下些家当吧。

    不过宇文泰也不只奉行拿来主义,他也有自己的改革想法。

    首先想到的就是制定计账、户籍之法的心腹幕僚苏绰,将其招来,一番长谈后,宇文泰授苏绰度支尚书,领着作,兼司农卿,由他草拟改革政令。

    不久,苏绰向宇文泰奉上其为改革制度所草拟的《六条诏书》,即: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

    宇文泰读之,如获至宝,将《六条诏书》作为西魏各级官员施政的纲领和准则,凭借从佛道搜刮来的钱财,依据《六条诏书》的内容进行各项改革,同时也开展屯田开荒等事宜。

    消息传至关东,高澄最重视《六条诏书》中的最后一项:均赋役。

    所谓均赋役指的是均平赋役,调济贫富,不可舍豪强而征贫弱。

    这引起了高澄的共鸣,他现在就想跑晋阳,指着高欢的鼻子说:

    ‘如此人才,不能为我所用,此父王之过也。’

    你贺六浑要有本事打下关西,他苏绰不就是高家的臣子了么。

    不过小高王也有自己的办法。

    很快,很快呀!高澄就推出了东魏版本的《六条诏书》即《施政纲要》。

    就很巧,也是六条,即先齐身、宣道德、劝农耕、兴文教、宜刑罚、均赋役。

    先齐身指让官员注重自身素养,端正认识,以身作则。

    宣道德是让官员重视道德宣传,改良社会风气。

    劝农耕、兴文教都好理解。

    宜刑罚指让官员在判决时用刑适宜,不能滥施刑罚。

    其中先齐身、宣道德、重农耕、宜刑罚只是在字面上进行改动,其实质都是照搬苏绰《六条诏书》。

    至于兴文教则是将敦教化拆分,高澄不需要地方官员为自己擢贤良,开设科举制就是要将选官权力由地方收回中央。

    最后一条均赋役更是一字未改,赋税徭役无论豪族还是平民,都要一视同仁。

    总不能只兴你宇文泰抄我,不许我高子惠效彷吧。

    高澄也不管远在长安的宇文泰会是什么想法,立即照猫画虎,将《施政纲要》作为东魏各级官员施政的纲领和准则。

    当东西两魏都为增强自己的国力而争相改革的时候,江南依旧歌舞升平,安于享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南梁的情况传至洛阳,高澄完全将萧衍当作冢中枯骨对待。

    苏绰《六条诏书》之所以被高澄、宇文泰重视,就在于它清晰明了的告诉了各级官员,尤其是地方官员在任期内应该做些什么事。

    只有知道该做什么,才会着手去做。

    可别小看这一点,这世上有的是当了一辈子官,依旧浑浑噩噩的人。

    宇文泰推出《六条诏书》,高澄立马跟上《施政纲要》,大家对这一政令的重要性都心知肚明,唯独你南梁装瞎,什么都不干。

    高澄对南梁的轻视,也就可以理解了。

    君主失去进取心也就罢了,关键这人还贼能活,高欢都能被他熬死,要不是有侯景闹上一出,阳寿指不定奔着一百走。

    《施政纲要》颁行并不能立即起到作用,高澄也只是作出规定:不能熟背《施政纲要》,理解其内核,就不能为官。

    随后,又再度投身经济改革的浪潮中。

    太昌六年(537年)五月十一,高澄巡视高隆之在城外所设立的铸币厂。

    高隆之向高澄献上一筐新制钱币,高澄随机取一百枚称量,百钱重达一斤四两二十铢。

    高澄对此大为满意,称赞新币重如其文,对高隆之也赞赏有加。

    高隆之趁机进言道:

    “大将军有大功于国,下官以为,不如将此币称为大将军五铢钱。”

    高澄闻言,颇感为难道:

    “这,这不妥吧,澄还寻思因其制于太昌年间,以太昌为名。”

    高隆之不容高澄拒绝,苦劝道:

    “天子有何功于国朝!若无大将军夙兴夜寐,励精图治,哪有他安坐社稷的道理!”

    高澄勃然大怒:

    “澄何罪于高侍中,竟与我说此不忠之言!”

    “大将军,此下官肺腑之言,纵使获罪,也无愧于己心。”

    高澄一声长叹,无奈道:

    “罢了,此币既由你所铸,就按高侍中的意思来办吧。”

    巡视了铸币厂一圈,高澄叮嘱高隆之开百炉,大量造钱,就连搜刮来的金漆也运来这里准备交由高隆之给熔了,这才离开。

    只怕未来的大齐,这大将军一职就不能设了,就像唐朝没有天策上将一般。

    这版想着,回去中书省的路上,高澄突然冒出一个想法:高隆之不会在模具上加刻自己的容貌吧。

    然后大将军五铢钱,俗称高大头?

    以老高对自己的热忱,还真可能干得出来。

    一念及此,高澄一阵恶寒,赶紧命人回铸币厂交代高隆之千万不要干那种蠢事。

    还特意强调,这不是故作推辞。

    其实高澄也是多心了,高隆之真没有把高澄的容貌刻在模具上的意思,只是加了大将军三字。

    第一批大将军五铢钱很快出炉,高澄还没有来得及向天子献宝,来自晋阳的车队就在五月十四来到洛阳。

    刚刚是高孝章,高孝瑜两兄弟办完满月酒的第二天。

    高家第三代唯二的两位小公子办满月酒,自然是一件热闹事,满洛阳的朝臣,无论是否高党勋贵,悉数到场祝贺。

    十四岁的天子特意发下赏赐,十三岁的嫡母元仲华也到场赠予高孝章、高孝瑜两块美玉。

    自己还没进门,高澄已经有了两个庶子,不过元仲华对此倒也没太多不满,随着年岁渐长,她越发向史书所述容德兼美,曲尽和敬的方向靠拢。

    更重要的是,此时的她别说生育子嗣,还要再等三年才能进渤海王府的门。

    满月酒的第二天,一如高澄所料,高欢真要把两个孙子全给接去晋阳。

    也同样把两个月大的第九子高湛让乳娘带了过来。

    高澄从乳娘怀里将高老九接了过来,此时的高湛还不太能看出美丑,先养着吧。

    只看了几眼,高澄就将这个九弟还给乳娘,特意拨了一个院子给他们居住,婢女奴仆一应不缺。

    因自己的出现,会不会发生蝴蝶效应,这还是不是历史上的变态老九,高澄也没有把握。

    他也干不出对婴孩下手的混账事。

    变态老九没把握,变态老二却是稳稳当当,高澄也发现了才十二岁的高洋已经开始接触酒水。

    对此,他极为震怒,将为高洋置办酒水的奴仆一通责罚,逐出了渤海王府。

    并立下规矩,不许高洋碰酒,谁敢再为他准备酒水,定然严惩,打死不论。

    高澄也知道自己反应过度,再立下这项规矩之后,又让人送了许多布匹往高洋院里安抚。

    但真不是高澄瞎操心,高洋酒品之差,历史上无出其右。

    尤其是掌权后,一醉酒就发疯,一发疯不只杀人,什么混账事都能干出来。

    将两个儿子送往晋阳,高澄其实并没有多少不舍,阿宓与果儿两个女儿足够抚慰他这位父亲。

    五月十五,高澄上书痛陈劣币扰乱市场的危害,元善见再开朝议。

    高隆之趁机向天子献上新币。

    正要观赏的元善见突然询问高隆之:

    “高卿,此币为何名?”

    高隆之用最恭敬的语气,说着最不恭敬的话:

    “大将军匡扶天下,功莫大焉,臣自作主张,将此币命为大将军五铢钱。”

    朝堂上,众人尽皆诧异,纷纷目视高澄:

    您这是装都懒得再装了吗?

本站推荐:魅王宠妻:鬼医纨绔妃神医毒妃兽黑狂妃:皇叔逆天宠神医嫡女误惹妖孽王爷:废材逆天四小姐好色婶子绝色毒医:腹黑蛇王溺宠妻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嫂子的诱惑明朝败家子

重生北魏末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中文网只为原作者我怎么可能是曹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我怎么可能是曹贼并收藏重生北魏末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