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试探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零点中文网 www.ldzw.net,最快更新三国之谋伐最新章节!
钟繇之前就一直在怀县处理粮草运转的事物,这次刘关张陈四人回洛阳,刘虞那边不能没有表示,因此下诏书过来,表示安抚与慰问。
其实就是一封简单的关切信,一边赞誉刘备是汉室忠臣,一边称刘虞等满朝大臣都在洛阳翘首以盼等他。
但陈暮还是能够从诏书当中听出了一丝急切,因为里面有一句以图尽快覆灭袁绍。
看来洛阳那边已经确实在做一些准备工作了,只等袁绍一死,或者说,哪怕是袁绍没有死,他们也要开始行动。
这次刘备回去,自己在路上得准备找个时间和他摊牌才行。
钟繇在城门口迎接,除了怀县大小一干官员以外,还有一名年约四十余岁的官员,腰间悬挂着官印,官印被包裹着看不出颜色,但系着官印的绳子是青涩。
:“凡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光禄大夫无。钟繇这个尚书令不过是千石,腰间配的是铜印黑绶。也就是说,这是一位秩比两千石以上的大员。
陈暮猜测这应该是朝廷派过来迎接他们的官员,毕竟钟繇之前就一直在怀县,刘虞那边派人过来宣旨,面对一位卫将军、青州牧和一位少府卿,怎么样也该派一位足够分量的官员才对,两千石迎接分量也够。
“这是侍中董昭,字公仁,奉天子诏令,前来迎接二位。”
钟繇介绍道。
董昭拱手道:“昭见过卫将军,少府卿。”
“原来是侍中。”
刘备回礼。
陈暮心中一动,原来是他。
董昭历史上因为劝说张杨迎刘协,先拜为骑都尉,然后再拜为议郎。
骑都尉是秩比两千石,但这是个临时职务,有需要就任命,没需要就被撤了,所以拜为议郎就变成正式职务。
后来投奔曹操之后,曹操与他相见甚欢,立即就升他为河南尹,正式成为两千石大员。
但如今董昭从袁绍那逃出来之后,前往洛阳,按理来说,没有帮助刘协的功勋,应该不会升为秩比两千石的侍中才对。
不过他在冀州的时候,就跟荀和他们走得很近,后来回了洛阳,就充当党人与洛阳联系的桥梁,再加上钟繇与之交好,因此实际上他的作用就是充当党人与朝廷的中间人身份。
目前董昭的政治方向还不是很确定,但以历史上他作为曹魏开国功勋的身份,估计也是可以拉拢的对象,何况他本人既然留在洛阳,没有去曹操那,也值得深思。
毕竟董昭的弟弟董访,现在可是曹操的一名重要将领。
陈暮在袁绍那边都有那么多间谍,在曹操那边怎么可能会没有?目前曹操整个内部情况都被他摸得通透,包括许攸投奔曹操的事情他也已经知道,只是具体他们在谋划什么,不得而知而已。
董昭没有去投奔曹操,反而利用自己在冀州与党人之间的关系做起了朝廷与党人之间的联络人,显然他自己本心还是愿意留在朝廷,在朝廷当中总归是要比地方强得多。
一行人说说笑笑着进了城,军队就留在城外驻扎,来到县衙府邸之后,钟繇设宴款待众人,除了董昭以外,还有一名天使,也就是刘虞唯一的一名常侍。
刘虞当政的时候,已经是董卓乱政之后的事情,洛阳皇宫原来的宫女和宦官全都被迁往长安,后来公卿回来,长安的宫女宦官也都回来了,只是少了大半,之后刘虞给了安置费,又驱散了大部分的人回家,只留了少数。
从袁绍入宫杀十常侍,再到董卓乱政,再到长安之变,几次动荡之后,原本数千宦官宫女就已经凋零了大半,到长安之时,只剩下几百人,刘虞驱散九成,偌大的一个皇宫,现在只有二十多名宫女宦官。
这些人感恩于刘虞宽厚的恩情,而且人数又少,导致军情司很难打入进去,因此军情司在守卫皇宫的羽林卫和虎贲军里有探子,在宫女宦官当中却没有人,使得一行人都不敢过于随意说话。
一直等到宴会结束,天色已晚,钟繇安排众人休息,陈暮被安排在了后院的一个独栋屋中,片刻之后,钟繇带着董昭前来拜访。
“尚书令,侍中。”
陈暮很有礼貌地请他们进来,钟繇上他的贼船是因为自己一路帮他保驾护航,从一名小小尚书郎被自己举荐为尚书令,董昭的升迁与自己无关,又跟党人关系匪浅,所以他也没有过于亲近,等他挑明态度再说。
二人进到屋内,席地而坐。等陈暮坐在主位上,钟繇才开口说道:“少府卿,公仁素来仰慕少府卿已久,因而我才带他来拜访引荐,希望少府卿不要责怪。”
陈暮笑道:“哪里的话,尚书令与侍中来见,我求之不得尔。如今天下大乱,正需要侍中这样的忠直之臣来匡扶汉室,你们说是吗?”
“自然,自然。”
钟繇附和着笑了笑。
董昭见气氛不错,同样笑了笑应道:“少府过誉了。”
陈暮便道:“侍中,此时方值四方扰攘,诸侯遍地,朝廷势微,不知侍中有何见教?”
董昭立即肃然道:“乱世出英雄也,应当有一强力之人,于危难中崛起,如光武一般,横扫寰宇,肃清贼寇,重定江山,方能够扶持朝廷,拯救万民百姓!”
“哦?”
陈暮就道:“那这般英雄,又在何处?”
董昭道:“便在眼前。”
“我?”
“卫将军与少府是也。”
“哈哈哈哈。”
陈暮大笑道:“侍中说笑了,我与大哥不过是粗鄙之姿,又如何能如侍中所言,横扫寰宇,重定江山呢?”
董昭知道他是在试探自己,便在心中盘算了片刻,想想应该说些什么。
其实他最早是希望钟繇帮忙引荐刘备,看看刘备的才能,像他们这样的谋士,往往喜欢通过看一名君主的能力和品性来决定是否投奔。
如郭嘉看了眼袁绍之后,失望地摇摇头,然后转投曹操。
董昭明白,现在朝中势力,表面上看是一帮老臣把持,但那帮老头子一个个七老八十了,最年轻的都六十多岁,能活几年都是未知数,跟着他们,哪有未来?
因此必须提前下注,找一个未来能够把持得住朝政的人。像十常侍之乱前,袁绍他们投资的是大将军何进一样。
董昭下注的对象,自然是如今已经把袁绍打得找不着北的刘备,他之前与钟繇交好,就已经知道,钟繇是刘备集团放在朝廷当里的人。
事实上不止钟繇,朝廷的少壮派,大多数都出身于青州集团。
如杨修陈群司马朗等青年派系,以及钟繇这些壮年派系,这些人把持了朝廷当中三公九卿的一些副职,千石以下的官位,盘根错节,有党人后裔,有颍川团体,也有泰山学宫弟子。
当初董卓之乱后,整个朝堂的势力都被打得稀碎。陈暮帮助朝廷补充了大量中低级官员,这些官员都是青州派系,已经形成规模,尾大不掉。
甚至很多高官的子嗣,都是这个派系的人,乃至于不少高官都在把自己的子侄往这个派系里送,导致青州集团在朝中的势力非常大,再加上关羽赵云多年经营,军队当中,也多是他们的死忠。
所以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未来谁才是朝廷的秉政者。
只不过钟繇知道,刘备城府没那么深,后面的操盘手都是陈暮在做,因此与其带董昭去见刘备,还不如先带他见陈暮,只有陈暮认可之后,他董昭才能够加入青州集团这个团伙......哦不,团队。
在听到陈暮的试探之后,董昭就明白,是该自己缴纳投名状的时候,沉吟许久,缓缓说道:“卫将军与少府虽出身于微末,然有胸怀宇宙之机,征讨董卓,营救朝廷,立有不世之勋,如今又破袁绍,河北之地已在握手中,自当能横扫寰宇,重定江山。”
陈暮却道:“可是我听闻朝廷最近有风声传出,说是有官员请奏上折,要天子召我大哥入京担任太尉,河北与青州,要重新选派州牧,二十万大军,应当由朝廷派去的将领掌管,不知道这事是真还是假?侍中听闻过此事吗?”
董昭笑道:“少府说的是光禄大夫的事吧,此言一出,满朝皆为反对,光禄大夫也已经被革职,这一点少府倒是无需担忧。只是这里面,或许有天子以及公卿们的意思。”
“那以侍中之见,我大哥应当如何应之呢?”
陈暮问道。
董昭沉吟道:“当明奏之,暗拒之。”
“哦?”
陈暮追问:“此言何解?”
董昭继续道:“卫将军可上奏朝廷,自请罪也。然冀州之事,尚未了结,袁绍仍有十余万大军,待冀州祸乱重启,朝廷自然还是要重用卫将军。”
嗯,袁世凯的玩法。
陈暮点点头:“侍中之言,倒是有理。我已书写奏折,打算让我大哥向朝廷启奏,请朝廷派遣新的冀州牧,再从河间选嗣以便继承大统。”
董昭一时疑惑,纳闷道:“卫将军为何如此?若是这样,岂不是将新得的河北拱手让人?”
陈暮淡淡地道:“我大哥乃是仁杰之辈,一生报效国家,绝不会计较个人得失尔。朝廷虽有猜忌之心,但我兄弟四人矢志不渝,忠心不改,自当剖腹明志,向天下人证明,谁才是忠心耿耿之人。”
“原来如此。”
董昭心中快速思索,就没有说过的话。正所谓交浅言深乃是大忌,他还没有加入刘备集团,并且也没有得到信任,对方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朝廷的卧底,所以话说得冠冕堂皇一点,倒很正常。
三人又闲聊了一阵,陈暮便以天色渐晚为借口送客。钟繇与董昭出了院子,在回去的路上,钟繇问道:“公仁,见了少府卿,以为如何?”
“英杰也。”
董昭忍不住夸赞道:“少府卿言语之间,毫无破绽,一招以退为进,若我效忠的是朝廷,如实上奏给天子,恐怕天子也会赞一句忠心耿耿。”
“难道公仁以为,少府卿对朝廷不忠否?”
钟繇询问。
二人在洛阳也有些交情,有的时候话也可以说满一点,不像跟陈暮说的时候,即便再如何夸赞刘备集团,二人也得互相谦逊以及做足表面功夫。
董昭说道:“我以明奏之,暗拒之的策略献计,若真如少府所言,要将军队和权力交还给朝廷,少府恐怕早就呵斥,如今却是听之任之,暗地里的意思,何尝又不是在抗拒朝廷呢?我甚至怀疑,袁绍至今未灭,恐怕都是少府的拖延之计也。”
“嗯。”
钟繇点点头,二人互相对视,忽然都笑了起来。
朝廷那边先不管,但天下聪明人何其之多,又怎么会看不出青州围困魏郡,却只围困不进攻,何尝不是在拖延时间?
只不过人家刘备也有冠冕堂皇的借口,所以不管是朝廷还是天下人,都没有办法去指责他而已。
现在朝廷上下不少人都认为刘备未来肯定能把持朝政,包括董昭看到陈暮已经在策划让刘备上书向天子请求去河间抱养幼嗣的想法,忍不住感叹道:“少府的目光还是长远呀,让卫将军上书去河间抱嗣,未来这大将军之位,恐怕是跑不掉了。”
“我大汉所有大将军之位,一般都是外戚担任,以宗室的身份担任大将军,却是少见。不过非常之时,只能行非常之法嘛。当年淮阴侯立下无数功勋,被高祖立为大将军,便是明证。”
钟繇补充了一句。
他们也算是默认了将来刘备应该会以权臣的身份担任大将军,然后操持朝政。
事实上不止是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因为走历史上曹操的那个路线,把持朝政,慢慢图谋才是正道。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刘虞一死刘备就想继位,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有人都不会去想这个问题。
因此才有很多人想加入刘备集团,看中的就是刘备的年龄和他立下的功勋足以让他将来入主朝廷之后,很快会成为一代霍光般的权臣。
如果现在大家都知道陈暮的想法,或许早就唯恐避之不及,不敢再投到刘备集团的门下了。
钟繇之前就一直在怀县处理粮草运转的事物,这次刘关张陈四人回洛阳,刘虞那边不能没有表示,因此下诏书过来,表示安抚与慰问。
其实就是一封简单的关切信,一边赞誉刘备是汉室忠臣,一边称刘虞等满朝大臣都在洛阳翘首以盼等他。
但陈暮还是能够从诏书当中听出了一丝急切,因为里面有一句以图尽快覆灭袁绍。
看来洛阳那边已经确实在做一些准备工作了,只等袁绍一死,或者说,哪怕是袁绍没有死,他们也要开始行动。
这次刘备回去,自己在路上得准备找个时间和他摊牌才行。
钟繇在城门口迎接,除了怀县大小一干官员以外,还有一名年约四十余岁的官员,腰间悬挂着官印,官印被包裹着看不出颜色,但系着官印的绳子是青涩。
:“凡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光禄大夫无。钟繇这个尚书令不过是千石,腰间配的是铜印黑绶。也就是说,这是一位秩比两千石以上的大员。
陈暮猜测这应该是朝廷派过来迎接他们的官员,毕竟钟繇之前就一直在怀县,刘虞那边派人过来宣旨,面对一位卫将军、青州牧和一位少府卿,怎么样也该派一位足够分量的官员才对,两千石迎接分量也够。
“这是侍中董昭,字公仁,奉天子诏令,前来迎接二位。”
钟繇介绍道。
董昭拱手道:“昭见过卫将军,少府卿。”
“原来是侍中。”
刘备回礼。
陈暮心中一动,原来是他。
董昭历史上因为劝说张杨迎刘协,先拜为骑都尉,然后再拜为议郎。
骑都尉是秩比两千石,但这是个临时职务,有需要就任命,没需要就被撤了,所以拜为议郎就变成正式职务。
后来投奔曹操之后,曹操与他相见甚欢,立即就升他为河南尹,正式成为两千石大员。
但如今董昭从袁绍那逃出来之后,前往洛阳,按理来说,没有帮助刘协的功勋,应该不会升为秩比两千石的侍中才对。
不过他在冀州的时候,就跟荀和他们走得很近,后来回了洛阳,就充当党人与洛阳联系的桥梁,再加上钟繇与之交好,因此实际上他的作用就是充当党人与朝廷的中间人身份。
目前董昭的政治方向还不是很确定,但以历史上他作为曹魏开国功勋的身份,估计也是可以拉拢的对象,何况他本人既然留在洛阳,没有去曹操那,也值得深思。
毕竟董昭的弟弟董访,现在可是曹操的一名重要将领。
陈暮在袁绍那边都有那么多间谍,在曹操那边怎么可能会没有?目前曹操整个内部情况都被他摸得通透,包括许攸投奔曹操的事情他也已经知道,只是具体他们在谋划什么,不得而知而已。
董昭没有去投奔曹操,反而利用自己在冀州与党人之间的关系做起了朝廷与党人之间的联络人,显然他自己本心还是愿意留在朝廷,在朝廷当中总归是要比地方强得多。
一行人说说笑笑着进了城,军队就留在城外驻扎,来到县衙府邸之后,钟繇设宴款待众人,除了董昭以外,还有一名天使,也就是刘虞唯一的一名常侍。
刘虞当政的时候,已经是董卓乱政之后的事情,洛阳皇宫原来的宫女和宦官全都被迁往长安,后来公卿回来,长安的宫女宦官也都回来了,只是少了大半,之后刘虞给了安置费,又驱散了大部分的人回家,只留了少数。
从袁绍入宫杀十常侍,再到董卓乱政,再到长安之变,几次动荡之后,原本数千宦官宫女就已经凋零了大半,到长安之时,只剩下几百人,刘虞驱散九成,偌大的一个皇宫,现在只有二十多名宫女宦官。
这些人感恩于刘虞宽厚的恩情,而且人数又少,导致军情司很难打入进去,因此军情司在守卫皇宫的羽林卫和虎贲军里有探子,在宫女宦官当中却没有人,使得一行人都不敢过于随意说话。
一直等到宴会结束,天色已晚,钟繇安排众人休息,陈暮被安排在了后院的一个独栋屋中,片刻之后,钟繇带着董昭前来拜访。
“尚书令,侍中。”
陈暮很有礼貌地请他们进来,钟繇上他的贼船是因为自己一路帮他保驾护航,从一名小小尚书郎被自己举荐为尚书令,董昭的升迁与自己无关,又跟党人关系匪浅,所以他也没有过于亲近,等他挑明态度再说。
二人进到屋内,席地而坐。等陈暮坐在主位上,钟繇才开口说道:“少府卿,公仁素来仰慕少府卿已久,因而我才带他来拜访引荐,希望少府卿不要责怪。”
陈暮笑道:“哪里的话,尚书令与侍中来见,我求之不得尔。如今天下大乱,正需要侍中这样的忠直之臣来匡扶汉室,你们说是吗?”
“自然,自然。”
钟繇附和着笑了笑。
董昭见气氛不错,同样笑了笑应道:“少府过誉了。”
陈暮便道:“侍中,此时方值四方扰攘,诸侯遍地,朝廷势微,不知侍中有何见教?”
董昭立即肃然道:“乱世出英雄也,应当有一强力之人,于危难中崛起,如光武一般,横扫寰宇,肃清贼寇,重定江山,方能够扶持朝廷,拯救万民百姓!”
“哦?”
陈暮就道:“那这般英雄,又在何处?”
董昭道:“便在眼前。”
“我?”
“卫将军与少府是也。”
“哈哈哈哈。”
陈暮大笑道:“侍中说笑了,我与大哥不过是粗鄙之姿,又如何能如侍中所言,横扫寰宇,重定江山呢?”
董昭知道他是在试探自己,便在心中盘算了片刻,想想应该说些什么。
其实他最早是希望钟繇帮忙引荐刘备,看看刘备的才能,像他们这样的谋士,往往喜欢通过看一名君主的能力和品性来决定是否投奔。
如郭嘉看了眼袁绍之后,失望地摇摇头,然后转投曹操。
董昭明白,现在朝中势力,表面上看是一帮老臣把持,但那帮老头子一个个七老八十了,最年轻的都六十多岁,能活几年都是未知数,跟着他们,哪有未来?
因此必须提前下注,找一个未来能够把持得住朝政的人。像十常侍之乱前,袁绍他们投资的是大将军何进一样。
董昭下注的对象,自然是如今已经把袁绍打得找不着北的刘备,他之前与钟繇交好,就已经知道,钟繇是刘备集团放在朝廷当里的人。
事实上不止钟繇,朝廷的少壮派,大多数都出身于青州集团。
如杨修陈群司马朗等青年派系,以及钟繇这些壮年派系,这些人把持了朝廷当中三公九卿的一些副职,千石以下的官位,盘根错节,有党人后裔,有颍川团体,也有泰山学宫弟子。
当初董卓之乱后,整个朝堂的势力都被打得稀碎。陈暮帮助朝廷补充了大量中低级官员,这些官员都是青州派系,已经形成规模,尾大不掉。
甚至很多高官的子嗣,都是这个派系的人,乃至于不少高官都在把自己的子侄往这个派系里送,导致青州集团在朝中的势力非常大,再加上关羽赵云多年经营,军队当中,也多是他们的死忠。
所以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未来谁才是朝廷的秉政者。
只不过钟繇知道,刘备城府没那么深,后面的操盘手都是陈暮在做,因此与其带董昭去见刘备,还不如先带他见陈暮,只有陈暮认可之后,他董昭才能够加入青州集团这个团伙......哦不,团队。
在听到陈暮的试探之后,董昭就明白,是该自己缴纳投名状的时候,沉吟许久,缓缓说道:“卫将军与少府虽出身于微末,然有胸怀宇宙之机,征讨董卓,营救朝廷,立有不世之勋,如今又破袁绍,河北之地已在握手中,自当能横扫寰宇,重定江山。”
陈暮却道:“可是我听闻朝廷最近有风声传出,说是有官员请奏上折,要天子召我大哥入京担任太尉,河北与青州,要重新选派州牧,二十万大军,应当由朝廷派去的将领掌管,不知道这事是真还是假?侍中听闻过此事吗?”
董昭笑道:“少府说的是光禄大夫的事吧,此言一出,满朝皆为反对,光禄大夫也已经被革职,这一点少府倒是无需担忧。只是这里面,或许有天子以及公卿们的意思。”
“那以侍中之见,我大哥应当如何应之呢?”
陈暮问道。
董昭沉吟道:“当明奏之,暗拒之。”
“哦?”
陈暮追问:“此言何解?”
董昭继续道:“卫将军可上奏朝廷,自请罪也。然冀州之事,尚未了结,袁绍仍有十余万大军,待冀州祸乱重启,朝廷自然还是要重用卫将军。”
嗯,袁世凯的玩法。
陈暮点点头:“侍中之言,倒是有理。我已书写奏折,打算让我大哥向朝廷启奏,请朝廷派遣新的冀州牧,再从河间选嗣以便继承大统。”
董昭一时疑惑,纳闷道:“卫将军为何如此?若是这样,岂不是将新得的河北拱手让人?”
陈暮淡淡地道:“我大哥乃是仁杰之辈,一生报效国家,绝不会计较个人得失尔。朝廷虽有猜忌之心,但我兄弟四人矢志不渝,忠心不改,自当剖腹明志,向天下人证明,谁才是忠心耿耿之人。”
“原来如此。”
董昭心中快速思索,就没有说过的话。正所谓交浅言深乃是大忌,他还没有加入刘备集团,并且也没有得到信任,对方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朝廷的卧底,所以话说得冠冕堂皇一点,倒很正常。
三人又闲聊了一阵,陈暮便以天色渐晚为借口送客。钟繇与董昭出了院子,在回去的路上,钟繇问道:“公仁,见了少府卿,以为如何?”
“英杰也。”
董昭忍不住夸赞道:“少府卿言语之间,毫无破绽,一招以退为进,若我效忠的是朝廷,如实上奏给天子,恐怕天子也会赞一句忠心耿耿。”
“难道公仁以为,少府卿对朝廷不忠否?”
钟繇询问。
二人在洛阳也有些交情,有的时候话也可以说满一点,不像跟陈暮说的时候,即便再如何夸赞刘备集团,二人也得互相谦逊以及做足表面功夫。
董昭说道:“我以明奏之,暗拒之的策略献计,若真如少府所言,要将军队和权力交还给朝廷,少府恐怕早就呵斥,如今却是听之任之,暗地里的意思,何尝又不是在抗拒朝廷呢?我甚至怀疑,袁绍至今未灭,恐怕都是少府的拖延之计也。”
“嗯。”
钟繇点点头,二人互相对视,忽然都笑了起来。
朝廷那边先不管,但天下聪明人何其之多,又怎么会看不出青州围困魏郡,却只围困不进攻,何尝不是在拖延时间?
只不过人家刘备也有冠冕堂皇的借口,所以不管是朝廷还是天下人,都没有办法去指责他而已。
现在朝廷上下不少人都认为刘备未来肯定能把持朝政,包括董昭看到陈暮已经在策划让刘备上书向天子请求去河间抱养幼嗣的想法,忍不住感叹道:“少府的目光还是长远呀,让卫将军上书去河间抱嗣,未来这大将军之位,恐怕是跑不掉了。”
“我大汉所有大将军之位,一般都是外戚担任,以宗室的身份担任大将军,却是少见。不过非常之时,只能行非常之法嘛。当年淮阴侯立下无数功勋,被高祖立为大将军,便是明证。”
钟繇补充了一句。
他们也算是默认了将来刘备应该会以权臣的身份担任大将军,然后操持朝政。
事实上不止是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因为走历史上曹操的那个路线,把持朝政,慢慢图谋才是正道。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刘虞一死刘备就想继位,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有人都不会去想这个问题。
因此才有很多人想加入刘备集团,看中的就是刘备的年龄和他立下的功勋足以让他将来入主朝廷之后,很快会成为一代霍光般的权臣。
如果现在大家都知道陈暮的想法,或许早就唯恐避之不及,不敢再投到刘备集团的门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