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构建上升渠道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零点中文网 www.ldzw.net,最快更新三国之重振北疆最新章节!
官僚、士族只好找到郭汜、樊稠,百般吹捧一番,又许诺帮助他们遏制李傕,这样郭、樊两人才坐下来好好商议条件。
郭汜、樊稠开出的条件是粮食二十万石,并且事成以后,全都和李傕一样,开府仪同三公。
这个价码实在是太过惊人了。二十万石粮食,也是三辅这些士族加在一起半年的财富了。更为要命的是,他们两个人也要开府。
开府几乎是这个时代非刘姓者可以得到的最高实质性待遇。在这些人眼中,樊稠是个凉州边鄙小人,而那郭汜更是盗马贼出身。
这些人只配给士族当下人,现在竟然索要开府了。实在是太过可怕了。
但是郭汜、樊稠不着急,反正羌人不敢骚扰他们的大军,反而专门找士族报仇,抢夺他们的财产。时间拖得越久,他们损失就越大,说不定明年他们自己就变成难民了呢。
士族这边淳于嘉、赵温迫于本地士族的压力,与杨彪、士孙瑞等人达成统一,帮助郭汜、樊稠开府。那二十万石粮食,就只能是本地士族、豪强盘剥百姓的口粮,往出拿了。
郭汜、樊稠看到了粮食,欣喜若狂。他们带领手下精锐尽出,先用骑兵突击消灭了渭河沿岸的叛军,然后集合主力直接与罕种羌主力决战。
罕种羌都是轻装的牧民为主,羌人又是各个部落自行发展,没有统一的组织,所以数量和质量都比不过郭汜、樊稠。
再加上他们一心劫掠,疏于大战,结果被郭汜、樊稠击败,折损超过两千人。
郭汜、樊稠一战获得大量装备、物资,还解救了上万被俘虏的百姓,两人罕见的没有将他们掳走贩卖,而是稍加安抚,大部分归还给士族处理。
长安的官僚、士族见到两人很讲信用,也信守之前的承诺,向朝廷表彰他们的功绩。在多方暗中推动之下,郭汜、樊稠成功开府。
这样长安城中,郭汜、樊稠与李傕和三公一同开府,再加上镇守在外,最早开府的董白,西凉军的威风无人能望其项背。
很可惜,这个虚假的辉煌估计也就维持半年时间。
李傕看到郭汜、樊稠再次追上他的步伐,已经在谋划如何拉拢郭汜,对付樊稠了。
而汉献帝也不会什么都不做,甘愿做一个傀儡。
郭汜、樊稠驱赶羌人入侵,镇压了右扶风境内的羌乱,确实值得载入史书,让后人记忆。
但不管是西凉军还是大士族,都不能让右扶风好好地发展下去。由于田地在战争中受损严重,朝廷的救济又是决计不可能见到,这里又有五万被挑剩下的百姓,被迫加入流民的大军。
位于左冯翊西北部的云阳、祋祤两县,就迎来了其中的三万。
在童远的安排下,这回由胡琅儿和骑兵第三旅维护秩序,沿着郑国渠,也就是祋祤县和万年县的分界线,暂时安置难民、开设市场。
张既又亲自派遣了一批郃阳、衙县屯田屯民升为吏员,在这里组织新的屯田。
祋祤、云阳、频阳和粟邑这四县本身共有两万百姓,目前一共开发了七十多万亩地。
换句话说,目前这几个县,人均三十亩田左右,户均达到百五十亩以上。这个亩还是后世的亩,而非汉亩。说是地广人稀一点也不夸张。
这几县从李傕手中交易过来以后,原有的人口不足以应付四个县全部的土地。
张既为了不耽误农事,没有将他们组织成屯田制,而是保护原有大族、小农正常恢复生产。集中力量紧急种下了一批粟。
这种地广人稀、壮劳力又非常有限,还是种植相对粗放、更为农民熟悉的粟,要更方便一些。
不过从长远来看,这样的方式肯定无法应对各类异动,农民的平均供给水平,只有屯田的一半,并且也无力支援新西凉军恢复并州。
这样算来,等到正常秋收以后,最好要调整原有格局,安排一到两个县发展屯田,另外的保持原有的自然经济。
考虑环境承载能力,稍有保留的开发,一个县最好不要超过三十万亩的土地,供给的屯民控制在三万以内为好。
童远、张既规划,与衙县隔洛水相望的粟邑县适合发展屯田。粟邑县处于三辅北部,人口不足三千人,是确确实实的地广人稀状态。
这里可以安排两万屯民,待秋收以后立刻编组。从衙县也可以选拔一千余优秀的屯户,升任为屯田的基层吏员,传授屯田管理经验,帮助他们种植稍微精细的宿麦。
另外临近的祋祤县,由于位置处于秦直道、汉直道的关键所在,本身有特殊优势,可以综合发展农业、畜牧、采矿、冶炼等,所以计划将它重点发展。
届时原有的县域南部保留大族、小农经济,并结好靠近山野的豪强。然后在祋祤县北部拓展出一片屯田区域,安排一万屯户,开展多种行业生产,并进行军事训练,保护附近区域。
计划既然已经明了,在夏末稍微不特别忙碌的时候,征集了原有农民中愿意且适合加入屯田的一万人,计划安置在祋祤北部。
新涌入的难民还是之前那几轮,有亲属的和携带工具,有一定技艺的,安排一万五千到粟邑县,按照县、乡、屯、队进行编制。
粟邑县屯户这边先补种一批蔬菜,然后开沟挖渠、翻土整地,为后续的宿麦种植做好充分准备。
其余的一万多难民暂时安置在诸县北边,加入到工程工作之中,为后续大幅收复土地,做积极的准备工作。
不过并不是所有遭遇饥荒的人都会顺从安排,有少数三辅寒门子弟,不愿与农夫、小人在一起劳作,又缺乏能力或品行,可以投靠渭阳君府。
童远和张既、各县官吏交流后,在屯田中安排些许教育工作,除了让屯民中的能手传授技能外,也吸纳部分不出众的寒门士子,让他们教习识字和典故。
一些资历稍微丰富的人,还可以安排到县中充任吏员,或者调配到恢复并州的队伍中,做一些辅助管理工作。
官僚、士族只好找到郭汜、樊稠,百般吹捧一番,又许诺帮助他们遏制李傕,这样郭、樊两人才坐下来好好商议条件。
郭汜、樊稠开出的条件是粮食二十万石,并且事成以后,全都和李傕一样,开府仪同三公。
这个价码实在是太过惊人了。二十万石粮食,也是三辅这些士族加在一起半年的财富了。更为要命的是,他们两个人也要开府。
开府几乎是这个时代非刘姓者可以得到的最高实质性待遇。在这些人眼中,樊稠是个凉州边鄙小人,而那郭汜更是盗马贼出身。
这些人只配给士族当下人,现在竟然索要开府了。实在是太过可怕了。
但是郭汜、樊稠不着急,反正羌人不敢骚扰他们的大军,反而专门找士族报仇,抢夺他们的财产。时间拖得越久,他们损失就越大,说不定明年他们自己就变成难民了呢。
士族这边淳于嘉、赵温迫于本地士族的压力,与杨彪、士孙瑞等人达成统一,帮助郭汜、樊稠开府。那二十万石粮食,就只能是本地士族、豪强盘剥百姓的口粮,往出拿了。
郭汜、樊稠看到了粮食,欣喜若狂。他们带领手下精锐尽出,先用骑兵突击消灭了渭河沿岸的叛军,然后集合主力直接与罕种羌主力决战。
罕种羌都是轻装的牧民为主,羌人又是各个部落自行发展,没有统一的组织,所以数量和质量都比不过郭汜、樊稠。
再加上他们一心劫掠,疏于大战,结果被郭汜、樊稠击败,折损超过两千人。
郭汜、樊稠一战获得大量装备、物资,还解救了上万被俘虏的百姓,两人罕见的没有将他们掳走贩卖,而是稍加安抚,大部分归还给士族处理。
长安的官僚、士族见到两人很讲信用,也信守之前的承诺,向朝廷表彰他们的功绩。在多方暗中推动之下,郭汜、樊稠成功开府。
这样长安城中,郭汜、樊稠与李傕和三公一同开府,再加上镇守在外,最早开府的董白,西凉军的威风无人能望其项背。
很可惜,这个虚假的辉煌估计也就维持半年时间。
李傕看到郭汜、樊稠再次追上他的步伐,已经在谋划如何拉拢郭汜,对付樊稠了。
而汉献帝也不会什么都不做,甘愿做一个傀儡。
郭汜、樊稠驱赶羌人入侵,镇压了右扶风境内的羌乱,确实值得载入史书,让后人记忆。
但不管是西凉军还是大士族,都不能让右扶风好好地发展下去。由于田地在战争中受损严重,朝廷的救济又是决计不可能见到,这里又有五万被挑剩下的百姓,被迫加入流民的大军。
位于左冯翊西北部的云阳、祋祤两县,就迎来了其中的三万。
在童远的安排下,这回由胡琅儿和骑兵第三旅维护秩序,沿着郑国渠,也就是祋祤县和万年县的分界线,暂时安置难民、开设市场。
张既又亲自派遣了一批郃阳、衙县屯田屯民升为吏员,在这里组织新的屯田。
祋祤、云阳、频阳和粟邑这四县本身共有两万百姓,目前一共开发了七十多万亩地。
换句话说,目前这几个县,人均三十亩田左右,户均达到百五十亩以上。这个亩还是后世的亩,而非汉亩。说是地广人稀一点也不夸张。
这几县从李傕手中交易过来以后,原有的人口不足以应付四个县全部的土地。
张既为了不耽误农事,没有将他们组织成屯田制,而是保护原有大族、小农正常恢复生产。集中力量紧急种下了一批粟。
这种地广人稀、壮劳力又非常有限,还是种植相对粗放、更为农民熟悉的粟,要更方便一些。
不过从长远来看,这样的方式肯定无法应对各类异动,农民的平均供给水平,只有屯田的一半,并且也无力支援新西凉军恢复并州。
这样算来,等到正常秋收以后,最好要调整原有格局,安排一到两个县发展屯田,另外的保持原有的自然经济。
考虑环境承载能力,稍有保留的开发,一个县最好不要超过三十万亩的土地,供给的屯民控制在三万以内为好。
童远、张既规划,与衙县隔洛水相望的粟邑县适合发展屯田。粟邑县处于三辅北部,人口不足三千人,是确确实实的地广人稀状态。
这里可以安排两万屯民,待秋收以后立刻编组。从衙县也可以选拔一千余优秀的屯户,升任为屯田的基层吏员,传授屯田管理经验,帮助他们种植稍微精细的宿麦。
另外临近的祋祤县,由于位置处于秦直道、汉直道的关键所在,本身有特殊优势,可以综合发展农业、畜牧、采矿、冶炼等,所以计划将它重点发展。
届时原有的县域南部保留大族、小农经济,并结好靠近山野的豪强。然后在祋祤县北部拓展出一片屯田区域,安排一万屯户,开展多种行业生产,并进行军事训练,保护附近区域。
计划既然已经明了,在夏末稍微不特别忙碌的时候,征集了原有农民中愿意且适合加入屯田的一万人,计划安置在祋祤北部。
新涌入的难民还是之前那几轮,有亲属的和携带工具,有一定技艺的,安排一万五千到粟邑县,按照县、乡、屯、队进行编制。
粟邑县屯户这边先补种一批蔬菜,然后开沟挖渠、翻土整地,为后续的宿麦种植做好充分准备。
其余的一万多难民暂时安置在诸县北边,加入到工程工作之中,为后续大幅收复土地,做积极的准备工作。
不过并不是所有遭遇饥荒的人都会顺从安排,有少数三辅寒门子弟,不愿与农夫、小人在一起劳作,又缺乏能力或品行,可以投靠渭阳君府。
童远和张既、各县官吏交流后,在屯田中安排些许教育工作,除了让屯民中的能手传授技能外,也吸纳部分不出众的寒门士子,让他们教习识字和典故。
一些资历稍微丰富的人,还可以安排到县中充任吏员,或者调配到恢复并州的队伍中,做一些辅助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