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高塔法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零点中文网 www.ldzw.net,最快更新从今天开始做藩王最新章节!
“这批燧发枪就交给你们了,接下来给本王玩了命地练,士兵们从装弹到发射要在一分钟内达到四次甚至五次。”赵煦说道。
燧发枪最高射击次数是一分钟五发。
但这是非常熟练的士兵才能做到。
一般来说最基础的是三发。
这比一分钟最多两发的火绳枪强上不少。
也是燧发枪后期淘汰了火绳枪的原因之一。
赵煦让常威加大训练就是让士兵们提高装弹的熟练度。
如此在战场才能保证最大的火力输出。
“是,殿下。”常威重重抱拳,接着他问道:“殿下,什么是一分钟?”
“这个,就是二十个呼吸。”赵煦说道。
人的呼吸基本上三到五秒之内,他只能说个大概了。
常威闻言,点了点头。
交付了燧发枪,赵煦和王应离去。
他就不耽误士兵们训练了。
回去的路上,王应脸上的笑容一直挂在脸上。
将领们高兴,是因为军中添了利器。
而他高兴是因为试射成功。
兵仗司又多了一想成熟的技术。
不过赵煦却想起试射时候的一些问题。
他观察到士兵们无法精确掌握每次投放的火药数量。
有些士兵甚至会塞两个铅弹到枪管内。
这都是士兵们紧张造成的。
事实上在燧发枪称霸世界的两百年中。
初期燧发枪装弹也是把火药和弹药各放在一个袋子里。
射击时各从袋子里取火药和铅弹。
但战场上同样出现刚刚士兵试射的问题。
有士兵装多了火药,或是塞多了铅弹。
如果枪管的质量差一些,炸膛就无法避免了。
但后来总结了这个教训,人们把定量的火药和弹丸像鞭炮一样用纸裹起来。
如此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就是纸壳弹药。
发射时,只需要咬开纸壳,倒入弹药,最后连铅弹和纸一起塞入即可。
这种小技巧不是很复杂,有这个经验就直接用上,没必须重走一遍错误的路。
想到这,他将这个经验告诉了王应。
王应通常考虑的只是技术问题。
倒是没想到如何让火枪填装弹药更便捷。
闻言,他点点头,虽然这样兵仗司的活又多了,但不得不说对士兵们还是很便利的。
应了声是,他道:“殿下,您说还要教下官制造铅弹的便利法子,不知这法子是怎样的?”
赵煦笑了笑,“回南坊区再说。”
一行人回了南坊区。
赵煦令人取来一盆水,王应和不少匠人都围拢过来,想看燕王又要向他们展示什么神奇的东西。
“你们看仔细了。”赵煦说罢,突然捧起水扬向高空。
接着水在空中散成无数的水滴落在地上。
众人见状望向赵煦,一脸茫然。
这是在干嘛?
“刚才的水滴是什么形状的?”赵煦问。
王应皱了皱眉头,首先回过味来,他道:“是圆的。”
“这就对了,铅融化了,就如同水一样,只要从空中落下,就会呈现圆形,懂了吗?”赵煦道。
“只是为何会成圆的呢?”王应被勾起来好奇心。
赵煦现在不想解释,这个问题太复杂。
他道:“等你有空了,去兵仗司的科技学堂听讲,本王会告诉你,现在你只需明白有这么个事就行。”
接着,他令人取来纸笔,画了个图。
这是一个三十米高度的塔。
塔上面有一个专门融铅的炉子,还有一个漏斗,塔下面有个水槽。
融化的铅通过漏斗滴下,在空中形成球型,同时冷却。
水槽的水则是起到减压作用,防止铅弹变形。
这样得到铅弹大多能直接拿来用,稍微变形的打磨一下即可。
如此,大批量制造铅弹就不成问题了。
弹药的问题迎刃而解。
“这叫高塔法。”赵煦一边画,一边解释。
画成。
王应舒了口气,他道:“下官真要抽空去听殿下讲学了,这科技一门果然博大精深。”
赵煦轻轻笑了笑,拍了拍王应的肩膀离去。
随着今后北四郡技术的进步,王应过往的经验自然是越来越无用了。
正是这个原因,他才布置下科技学堂,同样的道理,政务学堂,军事学堂也是为了除旧迎新。
如此,他的封土才能摆脱封建王朝兴亡的宿命轮回。
回王府的路上,赵煦的心情轻松了不少。
拓展产能的事办了,燧发枪生产走上正轨,南大营有了燧发枪样枪训练。
现在只需等待发兵之日到来即可。
当然,还要把晋州的沙盘做出来,同常威制定几套战术。
同时,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那就是粮草。
此番打晋州,王府士兵将第一次离开燕州。
势必要面临后勤问题。
征调民夫运粮,士兵要吃一部位,也要给运送粮食的民夫吃一部分。
毕竟不提给人家银子,总不能让人家饿肚子。
如此,等于他要消耗不少粮食。
由此可见,战争真是耗费财力人力。
如果此次西北之乱果是窦家所为,可见其有多阴险。
这若换其他任何一个皇子在北四郡。
一番与西凉耗下来,基本上将一蹶不振。
但想这样就把他折腾垮,他窦唯就想错了。
只是他虽有信心,但粮草的确是个问题。
不提打仗的耗费,当下招揽过来的晋州百姓口粮就是个问题。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看谢家的态度了。
否则他只能耗费银子南下采购粮食了。
不过,他的担忧仅仅数日后便迎刃而解。
谢家的人抵达了燕城。
这次来的人不是谢玉,而叫谢澜。
“皇后娘娘感念殿下还想着她和太子殿下,来时吩咐在下,但凡殿下有所求,只要谢家力所能及,自当相助殿下。”
赵煦打量着谢澜,比起谢玉,此人显得敦厚。
看来谢皇后是怕又来一个谢玉这样自作主张的人,坏了她的好事。
如此也能看出,谢家是急需他的支持。
露出笑容,他道:“多谢娘娘厚爱,本王其他不缺,唯独缺粮。”
谢澜来时已从谢玉口中得知此事。
于是他道:“殿下需要多少石粮食?”
“三百万石。”赵煦淡淡说道。
“三百万石!”谢澜端起茶杯想要喝口水,手中的茶杯差点滑落。
“这批燧发枪就交给你们了,接下来给本王玩了命地练,士兵们从装弹到发射要在一分钟内达到四次甚至五次。”赵煦说道。
燧发枪最高射击次数是一分钟五发。
但这是非常熟练的士兵才能做到。
一般来说最基础的是三发。
这比一分钟最多两发的火绳枪强上不少。
也是燧发枪后期淘汰了火绳枪的原因之一。
赵煦让常威加大训练就是让士兵们提高装弹的熟练度。
如此在战场才能保证最大的火力输出。
“是,殿下。”常威重重抱拳,接着他问道:“殿下,什么是一分钟?”
“这个,就是二十个呼吸。”赵煦说道。
人的呼吸基本上三到五秒之内,他只能说个大概了。
常威闻言,点了点头。
交付了燧发枪,赵煦和王应离去。
他就不耽误士兵们训练了。
回去的路上,王应脸上的笑容一直挂在脸上。
将领们高兴,是因为军中添了利器。
而他高兴是因为试射成功。
兵仗司又多了一想成熟的技术。
不过赵煦却想起试射时候的一些问题。
他观察到士兵们无法精确掌握每次投放的火药数量。
有些士兵甚至会塞两个铅弹到枪管内。
这都是士兵们紧张造成的。
事实上在燧发枪称霸世界的两百年中。
初期燧发枪装弹也是把火药和弹药各放在一个袋子里。
射击时各从袋子里取火药和铅弹。
但战场上同样出现刚刚士兵试射的问题。
有士兵装多了火药,或是塞多了铅弹。
如果枪管的质量差一些,炸膛就无法避免了。
但后来总结了这个教训,人们把定量的火药和弹丸像鞭炮一样用纸裹起来。
如此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就是纸壳弹药。
发射时,只需要咬开纸壳,倒入弹药,最后连铅弹和纸一起塞入即可。
这种小技巧不是很复杂,有这个经验就直接用上,没必须重走一遍错误的路。
想到这,他将这个经验告诉了王应。
王应通常考虑的只是技术问题。
倒是没想到如何让火枪填装弹药更便捷。
闻言,他点点头,虽然这样兵仗司的活又多了,但不得不说对士兵们还是很便利的。
应了声是,他道:“殿下,您说还要教下官制造铅弹的便利法子,不知这法子是怎样的?”
赵煦笑了笑,“回南坊区再说。”
一行人回了南坊区。
赵煦令人取来一盆水,王应和不少匠人都围拢过来,想看燕王又要向他们展示什么神奇的东西。
“你们看仔细了。”赵煦说罢,突然捧起水扬向高空。
接着水在空中散成无数的水滴落在地上。
众人见状望向赵煦,一脸茫然。
这是在干嘛?
“刚才的水滴是什么形状的?”赵煦问。
王应皱了皱眉头,首先回过味来,他道:“是圆的。”
“这就对了,铅融化了,就如同水一样,只要从空中落下,就会呈现圆形,懂了吗?”赵煦道。
“只是为何会成圆的呢?”王应被勾起来好奇心。
赵煦现在不想解释,这个问题太复杂。
他道:“等你有空了,去兵仗司的科技学堂听讲,本王会告诉你,现在你只需明白有这么个事就行。”
接着,他令人取来纸笔,画了个图。
这是一个三十米高度的塔。
塔上面有一个专门融铅的炉子,还有一个漏斗,塔下面有个水槽。
融化的铅通过漏斗滴下,在空中形成球型,同时冷却。
水槽的水则是起到减压作用,防止铅弹变形。
这样得到铅弹大多能直接拿来用,稍微变形的打磨一下即可。
如此,大批量制造铅弹就不成问题了。
弹药的问题迎刃而解。
“这叫高塔法。”赵煦一边画,一边解释。
画成。
王应舒了口气,他道:“下官真要抽空去听殿下讲学了,这科技一门果然博大精深。”
赵煦轻轻笑了笑,拍了拍王应的肩膀离去。
随着今后北四郡技术的进步,王应过往的经验自然是越来越无用了。
正是这个原因,他才布置下科技学堂,同样的道理,政务学堂,军事学堂也是为了除旧迎新。
如此,他的封土才能摆脱封建王朝兴亡的宿命轮回。
回王府的路上,赵煦的心情轻松了不少。
拓展产能的事办了,燧发枪生产走上正轨,南大营有了燧发枪样枪训练。
现在只需等待发兵之日到来即可。
当然,还要把晋州的沙盘做出来,同常威制定几套战术。
同时,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那就是粮草。
此番打晋州,王府士兵将第一次离开燕州。
势必要面临后勤问题。
征调民夫运粮,士兵要吃一部位,也要给运送粮食的民夫吃一部分。
毕竟不提给人家银子,总不能让人家饿肚子。
如此,等于他要消耗不少粮食。
由此可见,战争真是耗费财力人力。
如果此次西北之乱果是窦家所为,可见其有多阴险。
这若换其他任何一个皇子在北四郡。
一番与西凉耗下来,基本上将一蹶不振。
但想这样就把他折腾垮,他窦唯就想错了。
只是他虽有信心,但粮草的确是个问题。
不提打仗的耗费,当下招揽过来的晋州百姓口粮就是个问题。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看谢家的态度了。
否则他只能耗费银子南下采购粮食了。
不过,他的担忧仅仅数日后便迎刃而解。
谢家的人抵达了燕城。
这次来的人不是谢玉,而叫谢澜。
“皇后娘娘感念殿下还想着她和太子殿下,来时吩咐在下,但凡殿下有所求,只要谢家力所能及,自当相助殿下。”
赵煦打量着谢澜,比起谢玉,此人显得敦厚。
看来谢皇后是怕又来一个谢玉这样自作主张的人,坏了她的好事。
如此也能看出,谢家是急需他的支持。
露出笑容,他道:“多谢娘娘厚爱,本王其他不缺,唯独缺粮。”
谢澜来时已从谢玉口中得知此事。
于是他道:“殿下需要多少石粮食?”
“三百万石。”赵煦淡淡说道。
“三百万石!”谢澜端起茶杯想要喝口水,手中的茶杯差点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