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商税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零点中文网 www.ldzw.net,最快更新从今天开始做藩王最新章节!
一日后。
飞狐关骑兵抵达燕城王府。
听完骑兵的述说,赵煦道:“回去告诉他们,不要去管西凉兵,切不可轻举妄动,中了西凉人圈套,至于百姓,让他派出一队骑兵引导百姓前往燕城。”
“是,殿下。”骑兵闻言,躬身离去。
刘福此时正在向赵煦回禀四郡的政务。
闻言,他说道:“殿下,这二十多万百姓涌入上谷郡,可是二十多万张嘴。”
顿了下,他道:“这还不包括从晋河送来的百姓,封地的粮食赈济四郡的百姓够用,但加上这些百姓可就撑不了几个月了。”
赵煦点点头,刘福提的问题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在古代,尤其是北方经常发生饥荒。
原因就在于北方产粮不足。
若是在遇上洪涝干旱,基本上就要闹饥荒。
燕州这个地方。
风调雨顺的时候,百姓种出来的粮食也勉强只够自己用的。
何况四郡现在百废待兴,本身的粮食生产就一团乱麻。
如今又添了几十万人口,更重要的是,这些人口他不是用来耕种的,而是准备作为工业人口来使用的。
一旦他们到了燕城,他会将其安排到各个工坊中。
促进四郡的手工业兴盛发展。
如此,这不产生粮食的几十万张嘴对他来说的确是个压力。
毕竟四郡的产量总量没有多少提升,人却多了。
“本王想好怎么办了。”赵煦对刘福悠悠一叹。
“哦?殿下有何妙法?”刘福正犯愁,这时眼睛一亮。
“天下之粮出谢家,只要获得谢家的支持,四郡的粮食无忧矣,不过相对的,本王要给谢皇后和废太子送上礼物。”赵煦道。
“殿下决议支持废太子争夺储君之位?”刘福大惊。
赵煦目光悠远,“正是,谢家本就有意拉拢本王,此时送上这份人情,本王和谢家便可相互支援,给本王一些粮草不是问题吧?”
沉吟了一会儿,他说道:“据本王的了解,在诸位皇子中,皇上对废太子的确偏爱,支持太子也会得到皇上的欢心。”
“话是如此说,只是殿下就没有”刘福紧锁眉头,话说到这里,戛然而止。
赵煦闻言望向刘福,刘福的脑袋立刻低了下来,像是做了亏心事。
他懂的刘福的意思,无非是让自己也加入到储君之位的争夺中。
他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本王现在已经站在风口浪尖,如果再不知韬光养晦,迎来的怕会是灭顶之灾。”
负手来到书房门前,他又道:“再者,你且记住,帝王不是仅仅穿上龙袍就能被称之位帝王的,只要拥有绝对的实力,自能不王而王,你与本王只需经营好北四郡即可。”
“不王而王?”刘福思索着,接着突然醒悟,“下官懂了。”
抛去这件事。
赵煦和刘福又回到了政务问题上。
冬季就要过去,积雪就要融合。
马上焕发生机的春天就要到来。
在这个季节,万物复苏,四郡四郡自然要复苏,进入全面的发展状态。
此次刘福上报的建设规划问题就是两人在商量的人。
当然,建设规划这个词是他教的。
刘福有空可就来政务学堂。
甚至有时候晚上也会来请教他不懂的问题。
“殿下废了徭役,可是四郡的土地需要开垦,河道需要清淤,即便战事运输粮食也得要民夫,下官觉得这样委实不妥,当将徭役重新拾起来。”刘福道。
“朝令夕改,岂可取信于民?民不信,则官言废。”赵煦当即否定刘福的谏言。
徭役是一种让百姓怨声载道的东西。
征调徭役就是让百姓没有工钱,白白给官府干活。
而且有时为了赶进度,官员甚至会惩治百姓,逼迫他们没日没夜的干。
每场徭役,都会有百姓死亡。
更甚的是,徭役还会催生腐败。
负责徭役的官员收银子免去一些人的徭役,将徭役摊牌给不需要服徭役的人。
虽然四郡的官场在他的整顿下比大颂的氛围要清廉公正许多。
但这难保一些地方官吏不会这么干。
毕竟这些官吏的手段很厉害,有的是办法隐瞒自己做的龌龊事。
所以,徭役这个东西绝对是不能再进行下去了。
但兴建水力这类东西又需要民力,这又的确矛盾。
想了想,于是他道:“官府可将需要营建的事项承包给商贾,派出官员监督,比如营建一座桥梁,这个桥梁需要多少银子,让商贾过来竟价,物美价廉者得,如此,不需征发徭役,亦能促进四郡发展。”
“不过,如此府衙又要多一笔支出了。”刘福叹了口气。
赵煦闻言笑起来,“你呀,还得继续在政务学堂深造,目光实在短浅。”
回到书案前坐下,他道:“但这些银子流向了民间,百姓就会富裕起来,富裕起来的百姓就能让家中的孩子读书,就能吃得起肉,买得起商货,这岂不是促进了四郡的商贸发展?”
“只是这样富庶岂不是商贾?百姓获利甚薄。”刘福的点出的问题一针见血。
“所以,府衙就要对商贸收税,尤其对商贾征税,越富裕的商贾就要收越重的税,而这点就是你们府衙要做的,切不能与商贾同流合污,只收百姓的税,而纵容商贾偷税漏税。”赵煦正色道,“收回来这些税,就又能投入到四郡的发展中去了,针对此,府衙专门有个负责商税的机构。”
刘福闻言,陷入了沉思。
在大颂,最重要的自然是农赋,这点毋庸置疑。
但此刻燕王提出的商税对他来说似乎也充满诱惑力。
他不清楚燕王如此重商是对是错。
但现在只能沿着燕王指定的路走下去。
或许他能见证一个不同于大颂任何地方的燕州北四郡。
“下官懂了,回去便筹划下此事。”刘福说道。
赵煦点点头,“还有晋州的百姓的事,这几日把粥棚之类的准备好,同时通知各郡郡守,王府挑剩下的,由他们领会各郡安置。”
“是,殿下。”刘福又应了声。
两日后。
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百姓队伍在王府士兵的护卫下抵达燕城。
赵煦迎了出去。
一日后。
飞狐关骑兵抵达燕城王府。
听完骑兵的述说,赵煦道:“回去告诉他们,不要去管西凉兵,切不可轻举妄动,中了西凉人圈套,至于百姓,让他派出一队骑兵引导百姓前往燕城。”
“是,殿下。”骑兵闻言,躬身离去。
刘福此时正在向赵煦回禀四郡的政务。
闻言,他说道:“殿下,这二十多万百姓涌入上谷郡,可是二十多万张嘴。”
顿了下,他道:“这还不包括从晋河送来的百姓,封地的粮食赈济四郡的百姓够用,但加上这些百姓可就撑不了几个月了。”
赵煦点点头,刘福提的问题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在古代,尤其是北方经常发生饥荒。
原因就在于北方产粮不足。
若是在遇上洪涝干旱,基本上就要闹饥荒。
燕州这个地方。
风调雨顺的时候,百姓种出来的粮食也勉强只够自己用的。
何况四郡现在百废待兴,本身的粮食生产就一团乱麻。
如今又添了几十万人口,更重要的是,这些人口他不是用来耕种的,而是准备作为工业人口来使用的。
一旦他们到了燕城,他会将其安排到各个工坊中。
促进四郡的手工业兴盛发展。
如此,这不产生粮食的几十万张嘴对他来说的确是个压力。
毕竟四郡的产量总量没有多少提升,人却多了。
“本王想好怎么办了。”赵煦对刘福悠悠一叹。
“哦?殿下有何妙法?”刘福正犯愁,这时眼睛一亮。
“天下之粮出谢家,只要获得谢家的支持,四郡的粮食无忧矣,不过相对的,本王要给谢皇后和废太子送上礼物。”赵煦道。
“殿下决议支持废太子争夺储君之位?”刘福大惊。
赵煦目光悠远,“正是,谢家本就有意拉拢本王,此时送上这份人情,本王和谢家便可相互支援,给本王一些粮草不是问题吧?”
沉吟了一会儿,他说道:“据本王的了解,在诸位皇子中,皇上对废太子的确偏爱,支持太子也会得到皇上的欢心。”
“话是如此说,只是殿下就没有”刘福紧锁眉头,话说到这里,戛然而止。
赵煦闻言望向刘福,刘福的脑袋立刻低了下来,像是做了亏心事。
他懂的刘福的意思,无非是让自己也加入到储君之位的争夺中。
他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本王现在已经站在风口浪尖,如果再不知韬光养晦,迎来的怕会是灭顶之灾。”
负手来到书房门前,他又道:“再者,你且记住,帝王不是仅仅穿上龙袍就能被称之位帝王的,只要拥有绝对的实力,自能不王而王,你与本王只需经营好北四郡即可。”
“不王而王?”刘福思索着,接着突然醒悟,“下官懂了。”
抛去这件事。
赵煦和刘福又回到了政务问题上。
冬季就要过去,积雪就要融合。
马上焕发生机的春天就要到来。
在这个季节,万物复苏,四郡四郡自然要复苏,进入全面的发展状态。
此次刘福上报的建设规划问题就是两人在商量的人。
当然,建设规划这个词是他教的。
刘福有空可就来政务学堂。
甚至有时候晚上也会来请教他不懂的问题。
“殿下废了徭役,可是四郡的土地需要开垦,河道需要清淤,即便战事运输粮食也得要民夫,下官觉得这样委实不妥,当将徭役重新拾起来。”刘福道。
“朝令夕改,岂可取信于民?民不信,则官言废。”赵煦当即否定刘福的谏言。
徭役是一种让百姓怨声载道的东西。
征调徭役就是让百姓没有工钱,白白给官府干活。
而且有时为了赶进度,官员甚至会惩治百姓,逼迫他们没日没夜的干。
每场徭役,都会有百姓死亡。
更甚的是,徭役还会催生腐败。
负责徭役的官员收银子免去一些人的徭役,将徭役摊牌给不需要服徭役的人。
虽然四郡的官场在他的整顿下比大颂的氛围要清廉公正许多。
但这难保一些地方官吏不会这么干。
毕竟这些官吏的手段很厉害,有的是办法隐瞒自己做的龌龊事。
所以,徭役这个东西绝对是不能再进行下去了。
但兴建水力这类东西又需要民力,这又的确矛盾。
想了想,于是他道:“官府可将需要营建的事项承包给商贾,派出官员监督,比如营建一座桥梁,这个桥梁需要多少银子,让商贾过来竟价,物美价廉者得,如此,不需征发徭役,亦能促进四郡发展。”
“不过,如此府衙又要多一笔支出了。”刘福叹了口气。
赵煦闻言笑起来,“你呀,还得继续在政务学堂深造,目光实在短浅。”
回到书案前坐下,他道:“但这些银子流向了民间,百姓就会富裕起来,富裕起来的百姓就能让家中的孩子读书,就能吃得起肉,买得起商货,这岂不是促进了四郡的商贸发展?”
“只是这样富庶岂不是商贾?百姓获利甚薄。”刘福的点出的问题一针见血。
“所以,府衙就要对商贸收税,尤其对商贾征税,越富裕的商贾就要收越重的税,而这点就是你们府衙要做的,切不能与商贾同流合污,只收百姓的税,而纵容商贾偷税漏税。”赵煦正色道,“收回来这些税,就又能投入到四郡的发展中去了,针对此,府衙专门有个负责商税的机构。”
刘福闻言,陷入了沉思。
在大颂,最重要的自然是农赋,这点毋庸置疑。
但此刻燕王提出的商税对他来说似乎也充满诱惑力。
他不清楚燕王如此重商是对是错。
但现在只能沿着燕王指定的路走下去。
或许他能见证一个不同于大颂任何地方的燕州北四郡。
“下官懂了,回去便筹划下此事。”刘福说道。
赵煦点点头,“还有晋州的百姓的事,这几日把粥棚之类的准备好,同时通知各郡郡守,王府挑剩下的,由他们领会各郡安置。”
“是,殿下。”刘福又应了声。
两日后。
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百姓队伍在王府士兵的护卫下抵达燕城。
赵煦迎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