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 上京满洲里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零点中文网 www.ldzw.net,最快更新海上升明帝最新章节!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玻璃照在房间地砖上,铜鹤香炉升起鸟鸟白烟,屋内暖和而又芳香馥郁,这老檀香还带有股奶香的味道,温暖细腻,却又夹杂着一点辛辣,给人凛冽之感,兼具阳刚与温暖。
年过七十,白发苍苍的左光先跟随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前来面圣。
正月里的西北一片银装素裹,敦煌城却很热闹,西域各方势力汇聚,诸汗齐聚,使的这座绿洲格外的喧闹。
“陛下,左光先到。”
“罪民左光先拜见陛下。”
朱以海从奏章上抬起头,打量着苍老许多的左光先,“坐!”
“敦煌戍边生活如何?”
左光先目光复杂,做为东林领袖铁面御史左光斗的弟弟,左光先也曾因直言敢谏而与兄长并称‘东林二难’,出身江南桐城士族名门,历任知县、御史、巡按、巡抚、太仆寺少卿、礼部侍郎等职。
左家一门九子,皆当世名士,不是进士就是举人,最起码也是选贡,谁又能想到,左家因他与四兄光斗而名动天下,却又因他们兄弟俩而连累家族两次。
从江南水乡到西北敦煌,从地方名门,到敦煌戍边罪犯,其间的差距天壤之别。
家族数百口人迁来西北,路上老弱就死了十几口,甚至当初为了照顾族中女子,不得已在桐城老家,匆匆的把一些家族年轻女子给胡乱的嫁了出去,也没办法门当户对嫁入名门,只要有人不怕他们没落,不怕受牵连,哪怕普通农民肯娶就嫁。
到了敦煌,家族却又以户分散在各个屯,成年男丁还都要服役戍守,左光先年纪太大,一路西来也染病,虽然活下来了,却也虚弱无比。
最后被安排在新建立的敦煌三小当教员,教授国文课,分了间宿舍,学校也包了吃住,还有每月两块的薪水,闲时也要参加乡公所里的一些文书工作。这个待遇,可以说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他自己吃住都包了,薪水可以全拿给家里补贴生活,甚至他还把年幼的两个孙子带到学校里一起,既可读书,还可以一起在食堂吃饭,只要交一点点伙食费就好。
甘肃安西府的敦煌县令和提学局长都曾经见过他,跟他说这是圣人之恩,是朝廷之仁。
想比起在当金山口戍守的陈子龙,左光先的待遇要好的多。
在敦煌快一年,左光先的心态也有许多改变。
之前还想着撑起东林大旗,想着站出来维护整个士绅利益,可如今在西北敦煌生活了近一年,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边疆的辛苦后,许多想法也变了。
“戍边很苦!”左光先直言,“万里戍边敦煌,加入屯垦大军,看着这片沙中绿洲一点点兴盛起来,又有种难得的成就感。
特别是如今西域诸汗前来敦煌朝贺汉天子,虽兵强马壮,却在敦煌老老实实,恭恭敬敬,不敢有半点不法,边疆之民,也深感自豪与安全。
朱以海点头。
对于这个老头,现在也没那么恼了,事实上皇帝对于东林也好,复社也罢,或是什么阉党奸党的,对某些个人其实并不是很讨厌,只是当有些人山头派系过于紧密,皇帝才会出手收拾。
“本来朕打算召陈子龙也来聊聊,不过听说他流放在苏干湖,现在戍守当金山口,那里已经大雪封山,一次要封九个月,暂时是见不了了。”
“在小学堂教书可还习惯?”
左光先点头,“多谢圣人和地方官员们的照顾,让我在学校教书,很轻松。”
他这年纪,这身体,若是去城堡、烟墩戍守,或是去垦荒屯田,肯定撑不了多久就没了。
在小学堂教书,既轻松,而且吃住还不错,身体已经慢慢恢复了许多,更难得的是,他还有机会继续整理自己的诗集作品等。
“屈才了。”朱以海道。
“朝廷如今很重视教育,正在全面改革教育之法,过去考中秀才后,要入官学,成为生员。但这种生员制度效果并不好,如今朝廷取消这种生员制度,而是在各县乡设立小学堂公办学校,加强教育普及。
今年开始要在县里设立县中学,初小六年以后,成绩优秀者升入中学,中学将成为以后朝廷专科学院、大学的预备学员,为高等教育进行专科化教育,提供更多专业人才。”
皇帝的教育改革也是一步步推行的,在科举这块大蛋糕先不动的情况下,先是设立了一些专科院校,从师范学堂到政法学堂再到财经学院,再到后来的船舶学校等。
后来又在县乡办公立小学,实行新式分科教育,打破过去只为科举准备的私塾、书院的教育方式。
各级专科学校直接为朝廷培养专业的吏职人员,不少学院现在还直接搞定向委培,供不应求,直接包就业分配,从童生秀才里录取。
不过旧有的教育,确实太落后,学的都是为科举的八股老文章。朱以海可不满意那一套,国史经学固然要学,但全球一体的海洋时代来临,不学习数理化等如何能行。
小学中学大学,新式教育体系是必然要学的。
现在已经开始搞吏员考试,也就是公务员考试,从秀才举人、小学毕业生、以及军人、专科院校里招录,以后慢慢的肯定会扩大公务员考试的范围,慢慢的要取代科举考试的。
在现阶段而言,皇帝的新式教育,还只是以培养专业人才为名,在士族们看来这不过是培养工匠,造船造炮造枪造火药,挖矿冶炼纺织等等,他们还没意识到真正的大变革要来了。
“敦煌中学马上要建立,到时要开设国文、历史、数学、地理、物理、政法、生物、军训、美术和音乐、手工劳动诸门课程,实行半封闭军事化管理寄宿制,周一至周五在校,周六周日可回家。
你去中学做国史教员,兼国史教研组组长吧,月薪三块加一块补贴,另包吃住,每季再发一套衣帽。”
这个教员待遇不错,也算是皇帝重视教育的体现,小学正式教员有两块一个月,中学三块,如今绍天朝的物价比之万历时确实有所膨胀上涨,但也还比较平稳,最基本的粮价,大米是朝廷维持在一两一石。
两块月薪,就是两石米,加上还会有些其它的福利等,这基本上属于是地方衙门办事员的水平,甚至还处于中上,比起军职虽然差不少,但这收入已经不错了。
尤其是在西北这样偏远的地方而言,左光先还是个流放者,也还能当老师拿薪水,圣人仁慈了。
新办的中学,需要入学考试,二十岁以下秀才可免试入学,而其余人都要参加入学考试,暂时公办的中学一般每县只设一所,人口多的县,则会相应增设。
朝廷会把原来给县官学里给廪生的廪米,改为中学奖学金,各年级选出成绩最好前十名拿这笔状学金,每月米六斗。
以前秀才廪生取消了,所有秀才也不需要进官学了,但仍需要进行秀才的考试,成绩连续太差的有可能革除秀才功名的。
“你们左家原有功名者,朕让安西府特招录为中小学教员,其余成年男丁,也可在屯镇、乡保做文书吏员,拿一份薪水养家,也不至于埋没你们多年苦读的学识。”
左光先拜谢。
“赐卿貂裘一件。”
朱以海让他退下了,并没有赦免他,只不过给左家也算开了恩,不管是做教员还是书吏,总比在敦煌的墩堡、荒地垦荒、戍守要强的多。
背着三代人不能离开敦煌戍地,不能参加科举,不能做军官的惩戒,能有现在这样的格外开恩,左光先已经很感激了。
他退下后,朱以海也对陈子龙家族做了如此开恩。
对于其它流放来西域的那些罪官和其家族,朱以海发了道特旨,从他们中挑选那些读书进学能力不错者录用教员、书吏等,以缓解西域的用人之缺。
“马吉翔!”
“臣在。”
朱以海打量着这位锦衣卫指挥使,他在这个位置上也已经干了挺长时间了,除了张国俊在他起兵之初短暂任过此职,之后一直是马吉翔担任此职,一干就是六年。
虽然说马吉翔文不成武不就,但这家伙有几分不学有术的本事,虽是靠攀附太监、权贵起家,但办事能力很强,朱以海用的还挺顺手的。
很多时候,皇帝用人,并不一定全得是正直大臣,既得有白手套也得有黑手套。
马吉翔和锦衣卫这几年一直表现不错,被裁去侍仪仗卫之职的锦衣卫,如今专职缉捕侦察这块,很有几分大明FBI的味道。
锦衣卫如今比较低调,马吉翔这个指挥使也很低调,不过他的品级不低,是御营提督级别的。
锦衣卫现如今有三万多人,遍及全国,甚至在周边国家都有许多特工、间谍,以及外围的线人等,办事效率挺强,调查犯罪各方面都很强,尤其是大桉要犯,以及涉及间谍、军情等方面。
“汇报一下最近鞑虏的情报吧。”
皇帝靠在椅上,闭上眼睛。
马吉翔立马开始汇报。
“最新消息,鞑子摄政王济尔哈朗已经病逝,顺治福临已经接掌大权,他任命了硕塞、瓦克达、巴尔堪这三位兄弟、堂兄弟为理政三王,协理政事,然后定下科尔沁中翼左旗的娘舅吴克善之女为皇后,又晋吴克善四弟满珠习礼为亲王,授銮仪卫掌卫事大臣。”
朱以海没睁眼,只是嗯了一声。
“顺治即将大婚,婚后就将正式亲政。”
“福临今年是十四岁吧?”
“是的陛下。”
朱以海想了想,“吴克善有一女不是也在朕宫中吗,这么说来福临这还成朕的妹夫了?”
马吉翔也没想到皇帝会这样说,心想要这样说,那陛下还把皇太极的女儿纳入宫中,那顺治还得叫陛下姐夫呢。
“继续。”
“顺治已经把呼伦贝儿草原的霍勒津布拉格更名为满洲里,定为满清新国都,称做上京府,已经开始筑城。”
朱以海睁开眼睛,“高起潜、吴良辅如今在建虏那里可得信任?”
“高起潜在建虏那里不得重视,倒是吴良辅如今深得福临信任倚重,他还没亲政,便已经听从吴良辅建议,把内务府更为十三监衙门,让吴良辅总管。”
“吴良辅可信吧?”
“陛下请放心,高起潜和吴良辅都是臣亲自送过去的,而且他们身边也都是我们锦衣卫的人,如果敢有二心,立马就能处死他们。”
“给他们传个话,深入敌后,多加小心,待将来扫平建虏,朕也不会辜负他们的,告诉吴良辅,朕赐封他一个终身伯爵爵位。”
高起潜曾是崇祯朝大太监,多次监军在外,还害死了卢象升,后来逃到南京,继续得弘光信任监军,但却是清军一来就降。
吴良辅原只是宫里不算有名的一个太监,清军占北京后降清,分到顺治那里侍候,也是个马吉翔似的人物,非常懂得察颜观色,非常会拍马屁,把顺治侍候的非常满意。
如今几位摄政王全死了,顺治亲政,吴良辅也就鸡犬升天,顺治在北京只了几年,也许是学到了不少明朝的东西,他如今十四岁亲政,身边也没多少可用之人。
所以也开始重用宦官,学起了以前大明那一套,用内朝来制衡外朝。
这种事情,朱以海挺乐得看见的,而且事实上,虽然高起潜、吴良辅早就降清了,但马吉翔的锦衣卫也早就找到了他们,这两人见满鞑子日落西山,一天不如一天,也早动了其它心思,现在也成了马吉翔直接掌握的顶级间谍。
“最近跟科尔沁诸部可还有联络?”
“一直都在联络,不过科尔沁三王一直态度不明,如今吴克善要把女儿嫁给顺治为后,看来他们仍是铁了心要跟鞑子一路,臣请求对科尔沁诸王公实行斩首刺杀。”
朱以海却只是哈哈一笑。
“用不着,科尔沁就算嫁女儿给福临当皇后,也不意味着他们就真铁了心跟鞑子。”
朱以海让马吉翔退下后,又叫来了几位大臣。
说起了顺治和科尔沁的事。
“朕宫中的答应达哲、杜勒马、巴特玛皆是科尔沁部的,达哲原是多铎福晋,是科尔沁大妃与科尔沁索诺木郡王之女,杜勒马原是豪格福晋,与达哲是同父姐妹。”
达哲与杜勒马是同父同母亲姐妹,跟孝端文皇后,还有多尔衮嫡福晋巴特玛是同母姐妹,但孝端姐妹俩的父亲是达哲姐妹俩父亲的父亲。
这听来很怪,但都是因为科尔沁大妃第一任丈夫是莽古斯,他死后,科尔沁大妃按蒙古传统,嫁给了莽古斯的第三子索诺木,她前后嫁给父子俩,生的儿女们,于是既是姐妹也是姑侄。
朱以海宫里这三姐妹,都是科尔沁大妃所生,但达哲、杜勒马都是索诺木的女儿,吴克善则是索诺木的兄弟。
“还有位常在琪琪格更是吴克善之女。”
朱以海打算给这几个蒙古常在答应晋升,授为昭仪等,然后以此为由,派使者去科尓沁册封吴克善、索诺木、满珠习礼等人爵位官职,设立科尔沁汗,通辽都护府,以吴克善为科尔沁汗、通辽都护,下面设六个都督府,以满珠习礼、索诺木几兄弟担任都督等职。
“授官封爵赐印,开通互市。”
朱大典听了直称赞,“陛下这招高明,就算科尔沁本来一心跟随建虏,可陛下这般大张旗鼓的又是册封又是互市的,满鞑子那个小皇帝会怎么想?肯定会猜疑!”
而严我公也认为皇帝此时跟科尔沁互市通商是个高招,蒙古诸部跟明朝打了几百年,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大明经常封锁他们,不跟他们互市,蒙古人没有大明的手工商品不行,所以有时为了铁锅都能发动战争。
对大明来说,眼下直接封锁科尔沁等,其实也没太大作用,毕竟只会逼的他们来抢,而跟他们通商互市,一来可以通过贸易掠夺他们,甚至还能让满蒙猜疑。
根本不用担心说互市贸易会壮大蒙古什么的,该备战备战,该打打,但也不影响互市贸易,该赚的钱继续赚。
科尔沁各旗就得考虑清楚,到底是要跟着不行的鞑子还是跟着大明,还有可能分化科尔沁,对于亲明的科尔沁部,到时还可以给他们些关税优惠等,对亲鞑子的,稍提高点关税或价格。
大明君臣并不急着要发大兵去远征满洲里,现在都在忙着在新控制的两辽等屯兵设镇,对新归附的蒙古诸部安抚,甚至是建立驿站、堡垒呢。
明军正在不断的向北扩张。
先让漠南、漠北蒙古挤压科尔沁、锡林郭勒、呼伦贝尔。
其实朱以海基本上早料定,满鞑子退到呼伦贝尔后也不可能在那边安心发展,当年在关外建虏是以渔猎为主兼农耕的,入关后更是过了一段时间跑马圈地奴役汉民的日子,他们早成了专业的军事贵族。
让他们去呼伦贝尔放牧,这不现实,他们也没有那么多牲畜等,等他们稍安定,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跟努尔哈赤黄台吉一样来犯边抢掠,否则他们支撑不下去。
对朱以海来说,有的时候,以逸待劳,并不就比远征北伐差。
明军的火炮火铳加棱堡等,其实更利于以守代攻,配上一些御营机动部队,鞑虏几千里南下深入两辽地区,那么来了可就不易走了。
时代早变了,不是努尔哈赤和黄台吉那个时代,大明不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了。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玻璃照在房间地砖上,铜鹤香炉升起鸟鸟白烟,屋内暖和而又芳香馥郁,这老檀香还带有股奶香的味道,温暖细腻,却又夹杂着一点辛辣,给人凛冽之感,兼具阳刚与温暖。
年过七十,白发苍苍的左光先跟随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前来面圣。
正月里的西北一片银装素裹,敦煌城却很热闹,西域各方势力汇聚,诸汗齐聚,使的这座绿洲格外的喧闹。
“陛下,左光先到。”
“罪民左光先拜见陛下。”
朱以海从奏章上抬起头,打量着苍老许多的左光先,“坐!”
“敦煌戍边生活如何?”
左光先目光复杂,做为东林领袖铁面御史左光斗的弟弟,左光先也曾因直言敢谏而与兄长并称‘东林二难’,出身江南桐城士族名门,历任知县、御史、巡按、巡抚、太仆寺少卿、礼部侍郎等职。
左家一门九子,皆当世名士,不是进士就是举人,最起码也是选贡,谁又能想到,左家因他与四兄光斗而名动天下,却又因他们兄弟俩而连累家族两次。
从江南水乡到西北敦煌,从地方名门,到敦煌戍边罪犯,其间的差距天壤之别。
家族数百口人迁来西北,路上老弱就死了十几口,甚至当初为了照顾族中女子,不得已在桐城老家,匆匆的把一些家族年轻女子给胡乱的嫁了出去,也没办法门当户对嫁入名门,只要有人不怕他们没落,不怕受牵连,哪怕普通农民肯娶就嫁。
到了敦煌,家族却又以户分散在各个屯,成年男丁还都要服役戍守,左光先年纪太大,一路西来也染病,虽然活下来了,却也虚弱无比。
最后被安排在新建立的敦煌三小当教员,教授国文课,分了间宿舍,学校也包了吃住,还有每月两块的薪水,闲时也要参加乡公所里的一些文书工作。这个待遇,可以说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他自己吃住都包了,薪水可以全拿给家里补贴生活,甚至他还把年幼的两个孙子带到学校里一起,既可读书,还可以一起在食堂吃饭,只要交一点点伙食费就好。
甘肃安西府的敦煌县令和提学局长都曾经见过他,跟他说这是圣人之恩,是朝廷之仁。
想比起在当金山口戍守的陈子龙,左光先的待遇要好的多。
在敦煌快一年,左光先的心态也有许多改变。
之前还想着撑起东林大旗,想着站出来维护整个士绅利益,可如今在西北敦煌生活了近一年,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边疆的辛苦后,许多想法也变了。
“戍边很苦!”左光先直言,“万里戍边敦煌,加入屯垦大军,看着这片沙中绿洲一点点兴盛起来,又有种难得的成就感。
特别是如今西域诸汗前来敦煌朝贺汉天子,虽兵强马壮,却在敦煌老老实实,恭恭敬敬,不敢有半点不法,边疆之民,也深感自豪与安全。
朱以海点头。
对于这个老头,现在也没那么恼了,事实上皇帝对于东林也好,复社也罢,或是什么阉党奸党的,对某些个人其实并不是很讨厌,只是当有些人山头派系过于紧密,皇帝才会出手收拾。
“本来朕打算召陈子龙也来聊聊,不过听说他流放在苏干湖,现在戍守当金山口,那里已经大雪封山,一次要封九个月,暂时是见不了了。”
“在小学堂教书可还习惯?”
左光先点头,“多谢圣人和地方官员们的照顾,让我在学校教书,很轻松。”
他这年纪,这身体,若是去城堡、烟墩戍守,或是去垦荒屯田,肯定撑不了多久就没了。
在小学堂教书,既轻松,而且吃住还不错,身体已经慢慢恢复了许多,更难得的是,他还有机会继续整理自己的诗集作品等。
“屈才了。”朱以海道。
“朝廷如今很重视教育,正在全面改革教育之法,过去考中秀才后,要入官学,成为生员。但这种生员制度效果并不好,如今朝廷取消这种生员制度,而是在各县乡设立小学堂公办学校,加强教育普及。
今年开始要在县里设立县中学,初小六年以后,成绩优秀者升入中学,中学将成为以后朝廷专科学院、大学的预备学员,为高等教育进行专科化教育,提供更多专业人才。”
皇帝的教育改革也是一步步推行的,在科举这块大蛋糕先不动的情况下,先是设立了一些专科院校,从师范学堂到政法学堂再到财经学院,再到后来的船舶学校等。
后来又在县乡办公立小学,实行新式分科教育,打破过去只为科举准备的私塾、书院的教育方式。
各级专科学校直接为朝廷培养专业的吏职人员,不少学院现在还直接搞定向委培,供不应求,直接包就业分配,从童生秀才里录取。
不过旧有的教育,确实太落后,学的都是为科举的八股老文章。朱以海可不满意那一套,国史经学固然要学,但全球一体的海洋时代来临,不学习数理化等如何能行。
小学中学大学,新式教育体系是必然要学的。
现在已经开始搞吏员考试,也就是公务员考试,从秀才举人、小学毕业生、以及军人、专科院校里招录,以后慢慢的肯定会扩大公务员考试的范围,慢慢的要取代科举考试的。
在现阶段而言,皇帝的新式教育,还只是以培养专业人才为名,在士族们看来这不过是培养工匠,造船造炮造枪造火药,挖矿冶炼纺织等等,他们还没意识到真正的大变革要来了。
“敦煌中学马上要建立,到时要开设国文、历史、数学、地理、物理、政法、生物、军训、美术和音乐、手工劳动诸门课程,实行半封闭军事化管理寄宿制,周一至周五在校,周六周日可回家。
你去中学做国史教员,兼国史教研组组长吧,月薪三块加一块补贴,另包吃住,每季再发一套衣帽。”
这个教员待遇不错,也算是皇帝重视教育的体现,小学正式教员有两块一个月,中学三块,如今绍天朝的物价比之万历时确实有所膨胀上涨,但也还比较平稳,最基本的粮价,大米是朝廷维持在一两一石。
两块月薪,就是两石米,加上还会有些其它的福利等,这基本上属于是地方衙门办事员的水平,甚至还处于中上,比起军职虽然差不少,但这收入已经不错了。
尤其是在西北这样偏远的地方而言,左光先还是个流放者,也还能当老师拿薪水,圣人仁慈了。
新办的中学,需要入学考试,二十岁以下秀才可免试入学,而其余人都要参加入学考试,暂时公办的中学一般每县只设一所,人口多的县,则会相应增设。
朝廷会把原来给县官学里给廪生的廪米,改为中学奖学金,各年级选出成绩最好前十名拿这笔状学金,每月米六斗。
以前秀才廪生取消了,所有秀才也不需要进官学了,但仍需要进行秀才的考试,成绩连续太差的有可能革除秀才功名的。
“你们左家原有功名者,朕让安西府特招录为中小学教员,其余成年男丁,也可在屯镇、乡保做文书吏员,拿一份薪水养家,也不至于埋没你们多年苦读的学识。”
左光先拜谢。
“赐卿貂裘一件。”
朱以海让他退下了,并没有赦免他,只不过给左家也算开了恩,不管是做教员还是书吏,总比在敦煌的墩堡、荒地垦荒、戍守要强的多。
背着三代人不能离开敦煌戍地,不能参加科举,不能做军官的惩戒,能有现在这样的格外开恩,左光先已经很感激了。
他退下后,朱以海也对陈子龙家族做了如此开恩。
对于其它流放来西域的那些罪官和其家族,朱以海发了道特旨,从他们中挑选那些读书进学能力不错者录用教员、书吏等,以缓解西域的用人之缺。
“马吉翔!”
“臣在。”
朱以海打量着这位锦衣卫指挥使,他在这个位置上也已经干了挺长时间了,除了张国俊在他起兵之初短暂任过此职,之后一直是马吉翔担任此职,一干就是六年。
虽然说马吉翔文不成武不就,但这家伙有几分不学有术的本事,虽是靠攀附太监、权贵起家,但办事能力很强,朱以海用的还挺顺手的。
很多时候,皇帝用人,并不一定全得是正直大臣,既得有白手套也得有黑手套。
马吉翔和锦衣卫这几年一直表现不错,被裁去侍仪仗卫之职的锦衣卫,如今专职缉捕侦察这块,很有几分大明FBI的味道。
锦衣卫如今比较低调,马吉翔这个指挥使也很低调,不过他的品级不低,是御营提督级别的。
锦衣卫现如今有三万多人,遍及全国,甚至在周边国家都有许多特工、间谍,以及外围的线人等,办事效率挺强,调查犯罪各方面都很强,尤其是大桉要犯,以及涉及间谍、军情等方面。
“汇报一下最近鞑虏的情报吧。”
皇帝靠在椅上,闭上眼睛。
马吉翔立马开始汇报。
“最新消息,鞑子摄政王济尔哈朗已经病逝,顺治福临已经接掌大权,他任命了硕塞、瓦克达、巴尔堪这三位兄弟、堂兄弟为理政三王,协理政事,然后定下科尔沁中翼左旗的娘舅吴克善之女为皇后,又晋吴克善四弟满珠习礼为亲王,授銮仪卫掌卫事大臣。”
朱以海没睁眼,只是嗯了一声。
“顺治即将大婚,婚后就将正式亲政。”
“福临今年是十四岁吧?”
“是的陛下。”
朱以海想了想,“吴克善有一女不是也在朕宫中吗,这么说来福临这还成朕的妹夫了?”
马吉翔也没想到皇帝会这样说,心想要这样说,那陛下还把皇太极的女儿纳入宫中,那顺治还得叫陛下姐夫呢。
“继续。”
“顺治已经把呼伦贝儿草原的霍勒津布拉格更名为满洲里,定为满清新国都,称做上京府,已经开始筑城。”
朱以海睁开眼睛,“高起潜、吴良辅如今在建虏那里可得信任?”
“高起潜在建虏那里不得重视,倒是吴良辅如今深得福临信任倚重,他还没亲政,便已经听从吴良辅建议,把内务府更为十三监衙门,让吴良辅总管。”
“吴良辅可信吧?”
“陛下请放心,高起潜和吴良辅都是臣亲自送过去的,而且他们身边也都是我们锦衣卫的人,如果敢有二心,立马就能处死他们。”
“给他们传个话,深入敌后,多加小心,待将来扫平建虏,朕也不会辜负他们的,告诉吴良辅,朕赐封他一个终身伯爵爵位。”
高起潜曾是崇祯朝大太监,多次监军在外,还害死了卢象升,后来逃到南京,继续得弘光信任监军,但却是清军一来就降。
吴良辅原只是宫里不算有名的一个太监,清军占北京后降清,分到顺治那里侍候,也是个马吉翔似的人物,非常懂得察颜观色,非常会拍马屁,把顺治侍候的非常满意。
如今几位摄政王全死了,顺治亲政,吴良辅也就鸡犬升天,顺治在北京只了几年,也许是学到了不少明朝的东西,他如今十四岁亲政,身边也没多少可用之人。
所以也开始重用宦官,学起了以前大明那一套,用内朝来制衡外朝。
这种事情,朱以海挺乐得看见的,而且事实上,虽然高起潜、吴良辅早就降清了,但马吉翔的锦衣卫也早就找到了他们,这两人见满鞑子日落西山,一天不如一天,也早动了其它心思,现在也成了马吉翔直接掌握的顶级间谍。
“最近跟科尔沁诸部可还有联络?”
“一直都在联络,不过科尔沁三王一直态度不明,如今吴克善要把女儿嫁给顺治为后,看来他们仍是铁了心要跟鞑子一路,臣请求对科尔沁诸王公实行斩首刺杀。”
朱以海却只是哈哈一笑。
“用不着,科尔沁就算嫁女儿给福临当皇后,也不意味着他们就真铁了心跟鞑子。”
朱以海让马吉翔退下后,又叫来了几位大臣。
说起了顺治和科尔沁的事。
“朕宫中的答应达哲、杜勒马、巴特玛皆是科尔沁部的,达哲原是多铎福晋,是科尔沁大妃与科尔沁索诺木郡王之女,杜勒马原是豪格福晋,与达哲是同父姐妹。”
达哲与杜勒马是同父同母亲姐妹,跟孝端文皇后,还有多尔衮嫡福晋巴特玛是同母姐妹,但孝端姐妹俩的父亲是达哲姐妹俩父亲的父亲。
这听来很怪,但都是因为科尔沁大妃第一任丈夫是莽古斯,他死后,科尔沁大妃按蒙古传统,嫁给了莽古斯的第三子索诺木,她前后嫁给父子俩,生的儿女们,于是既是姐妹也是姑侄。
朱以海宫里这三姐妹,都是科尔沁大妃所生,但达哲、杜勒马都是索诺木的女儿,吴克善则是索诺木的兄弟。
“还有位常在琪琪格更是吴克善之女。”
朱以海打算给这几个蒙古常在答应晋升,授为昭仪等,然后以此为由,派使者去科尓沁册封吴克善、索诺木、满珠习礼等人爵位官职,设立科尔沁汗,通辽都护府,以吴克善为科尔沁汗、通辽都护,下面设六个都督府,以满珠习礼、索诺木几兄弟担任都督等职。
“授官封爵赐印,开通互市。”
朱大典听了直称赞,“陛下这招高明,就算科尔沁本来一心跟随建虏,可陛下这般大张旗鼓的又是册封又是互市的,满鞑子那个小皇帝会怎么想?肯定会猜疑!”
而严我公也认为皇帝此时跟科尔沁互市通商是个高招,蒙古诸部跟明朝打了几百年,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大明经常封锁他们,不跟他们互市,蒙古人没有大明的手工商品不行,所以有时为了铁锅都能发动战争。
对大明来说,眼下直接封锁科尔沁等,其实也没太大作用,毕竟只会逼的他们来抢,而跟他们通商互市,一来可以通过贸易掠夺他们,甚至还能让满蒙猜疑。
根本不用担心说互市贸易会壮大蒙古什么的,该备战备战,该打打,但也不影响互市贸易,该赚的钱继续赚。
科尔沁各旗就得考虑清楚,到底是要跟着不行的鞑子还是跟着大明,还有可能分化科尔沁,对于亲明的科尔沁部,到时还可以给他们些关税优惠等,对亲鞑子的,稍提高点关税或价格。
大明君臣并不急着要发大兵去远征满洲里,现在都在忙着在新控制的两辽等屯兵设镇,对新归附的蒙古诸部安抚,甚至是建立驿站、堡垒呢。
明军正在不断的向北扩张。
先让漠南、漠北蒙古挤压科尔沁、锡林郭勒、呼伦贝尔。
其实朱以海基本上早料定,满鞑子退到呼伦贝尔后也不可能在那边安心发展,当年在关外建虏是以渔猎为主兼农耕的,入关后更是过了一段时间跑马圈地奴役汉民的日子,他们早成了专业的军事贵族。
让他们去呼伦贝尔放牧,这不现实,他们也没有那么多牲畜等,等他们稍安定,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跟努尔哈赤黄台吉一样来犯边抢掠,否则他们支撑不下去。
对朱以海来说,有的时候,以逸待劳,并不就比远征北伐差。
明军的火炮火铳加棱堡等,其实更利于以守代攻,配上一些御营机动部队,鞑虏几千里南下深入两辽地区,那么来了可就不易走了。
时代早变了,不是努尔哈赤和黄台吉那个时代,大明不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