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 九门提督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零点中文网 www.ldzw.net,最快更新海上升明帝最新章节!
紫禁城外朝熙和门以西,武英殿。
皇帝在正殿召见大臣,此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黄琉璃瓦歇山顶,汉白玉石栏,甬路直通武英门。
东西配翼分别是凝道殿和焕章殿,左右共有廊房六十三间。
这里还设有待诏,左边是章词待诏,右边是擅书画待诏。
李自成进北京后,便在武英殿办理军务,兵败山海关退回北京后,仓促举行的称帝典礼也是在武英殿举行的,他撤离北京时还曾下令火烧皇宫,武英殿幸免于难。
清军入关,多尔衮也是在武英殿摄政理事,顺治由沉阳迁都北京后,开始也住在武英殿。
如今还于旧都的大明绍天皇帝,也在武英殿正式召见群臣议事。
武英殿在外朝前面,方便大臣出入,这里总体保存的也都还很完备,李自成、多尔衮、顺治都曾入住,所以经过几次修葺。
“京城卫戍、守备以及宫中宿卫事关重要,请陛下钦定制度。”
今天的武英殿廷议,规格较高,正式迁都北京后的第一次廷议,三品以上在京文武职事官都到了,还有一些紧要职位的,四五品的也来了,济济一堂,满殿紫绯。
绍天帝起兵以来,各种制度与以前多有不同,随着皇帝下旨设国史馆,开始修前十六帝的这二百多年历史,已经开始有人称绍天以前叫前明了,现在是后明时代,虽然这不是官方的正式称呼,但已经渐渐成了普遍认识。
如今的绍天朝,犹如东汉光武中兴,各方面都与以前不同。
京城皇宫的卫戍宿卫,自然更是重中之重,之前在南京、东京,也都还比较临时,有些制度还不完备,但现在必须得更加正规。
大明以前有京营三大营,实行卫所班军制度,又有亲军诸卫等宿卫。
朱以海之前跟文安之等也简单透露过京城卫戍制度有要所更替的。
这种事情,没有哪个大臣敢轻易越俎代庖。
以前明朝禁卫系统大抵就是亲军、京军、班军,而如果更早的王朝,又各有不同。
秦汉以后,国家军队主力集中于禁军,西汉禁军分两部份,直接保卫皇帝的驻扎在长安城南的未央宫,称南军。南军又分两部份,皇帝贴身侍卫,都是军官,由郎中令统领,称郎卫。与皇帝关系不是太紧密的,守卫皇宫的巡查警戒的武装,称卫士,由卫尉统领,另一部份禁军卫戍京师及周边地区,为首都警卫部队,称北军,由中尉统领。
南军随侍皇帝,出警入跸,北军还承担战略机动部队角色,征伐四方。
汉文冰寒时设置卫将军统领南北两军,仅次于三公,高于九卿,是禁军总管。到了武帝时,增强禁军力量,南军里增加了羽林军、期门军,北军里增加了中垒、屯骑等八部,由八校尉统领。
秦汉以来,历朝都非常重视京畿的禁卫部队,唐朝时有南北禁军,宋代禁军遍及天下,号称八十万,又分三衙,互相制约。
明代则分亲军、京军和班军等。
朱以海就是靠马上起家的,虽然起兵之初鲁王的身份对他非常有帮助,但最后能成功的还是靠他一手建立起来的御营部队,外驱逐鞑虏,内威服军头。
各朝的禁军都精锐,如果控制不好,就会被左右朝政,甚至如唐代宦官专政,太监们就是凭借着掌握了北衙禁军,达到了能够废立皇帝的涛天权势。
宋太祖赵匡胤就是依靠北周的侍卫亲兵力量,黄袍加身而建立北宋。他将北宋禁军分置三衙,统领数十万主力,三衙各有都指挥使等长官,却往往不常设,且各衙互不干涉,以防止禁军将领操控军权、专断朝政。
大明太祖立国以后,禁卫系统也是比较复杂的,亲军是皇帝的警卫武力,有二十六卫之多,其中最有名的自然是锦衣卫了。
在明后期甚至扩充至数万甚至十余万人。
京军则是首都卫戍部队,主要有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合称京军三大营,班军则是每年从地方各都司轮番抽调到京宿卫的部队。
朱以海的绍天朝,现在基本上分成了两大系统,一是常备主力部队御营诸镇,一是地方巡防警备营各营,还辅以屯镇、团练、保甲丁等预备役民兵等。
主力的御营,也还分为几个部份,比如京营三镇,分驻三京。
又有亲勋翊武内四卫,以及千牛侍卫、学军等。
如今还都北京,将结束原来的流动的临时性。
如何设立一套缜密的京城卫戍制度,很迫切。
大臣们也各给了一些建议。
最终还是要皇帝决定,而皇帝开口先重申,宦官不得领兵,也不得监军,先把宦官排除了京城卫戍体系。
朱以海把京城的戍卫系统,分成了三大块。
北京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除内外城是南北叠加,其宫城皇城和内城,是大环套小环的。
宫城四门,内城九门,外城原有七门,后增添了两个便门,所以外城也有九门。
“分别设置内外九门提督,负责守卫内外九门。外九门提督,守卫京师外城九门,以及京师外围南面安全。内九门提督,守卫京师内九城门,以及京师外围东西两面安全。
内外九门提督各领一万五千人,御营标准一镇兵额,步骑炮工辅皆配。”
内外九门提督统领的这两镇人马,正式番号为羽林军左右卫。
而在内外城又另设金吾左右卫,金吾左右卫各辖左右街使和五城兵马司,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城市内的治安管理,同时担负城管、消防这样的职责,掌京城日夜巡查警戒,还承担一部份皇帝出行护驾的职责。
这个权力还是比较大的,主管京城日夜巡警,同时随行护驾。
左金吾卫掌外城巡警,右金吾卫掌内城巡警,内外城各街道,设立金吾街铺,里面是固定当班值守的金吾铺兵,他们归内外五城兵马司管。
还有内外城左右街使,他们统领的则是巡警骑兵,负责日夜巡逻街道,若遇警事,迅速集结出动。
羽林卫在白塔山设置五门信炮,信炮主要用于京城暴乱、敌情、火灾、爆炸等情况的通知,若白塔发炮,则设置在内外九门的信炮亦齐鸣,驻防羽林卫闻炮声后,就要立即分区集合待命,等待皇帝指示。
而京师内外城还有另一套钟鼓楼信号系统,这套系统则由金吾卫管理,城内的一般警讯,金吾卫通过钟鼓楼的旗鼓与各街铺等联系指挥。
至于皇城和宫城的侍卫警戒,朱以海则是由千牛卫和内四卫负责,千牛卫分左右卫,轮流交替宿卫皇城、宫城,负责执守宫门以及护驾左右。
千牛卫侍从左右卫,还守卫京城外围北面。
而内四卫也是护驾左右,宿卫宫禁,负责皇室安全。
另外还有御前侍卫处,为皇帝御前侍卫武官,俗称的大内高手,带刀侍卫。
另设旗手处,负责执掌御驾所用的金鼓、旗帜,充当仪仗。
侍卫处和旗手处数量都不多,各两营千人。
内四卫则是十营共五千。
羽林军、金吾军、千牛军各两卫,但各军互不统属,同时军下两卫也是互不统属。
内四卫也是分成四卫,互不统属的。
这些部队加起来约五万来人,禁卫三军六卫,实际每卫只有御营一镇的一半左右,但级别与御营一镇提督同级。
在京畿地区,同时也还驻有京营一镇,另御营三镇,这四镇每镇一万五,分驻蓟州、昌平、涿州、通州,处京城外围四面。
这些禁卫部队,大体分为南北衙禁军,京城的北衙禁军十卫,外围的南衙禁军四镇,总共约十二万左右。
搞的这么复杂,当然还是为了安全。
皇帝先排除了太监领军、监军。
朱以海并没有放弃禁军的控制权,北衙十卫提督,南衙四镇提督,加上侍卫处提督、旗手处提督,总共十六个提督,全都直接听令于朱以海,内阁、兵部、五军都督府、总理处都不能直接调动这些将领兵马。
这些兵马之外的军队,兵部掌兵符握调兵权,五军都督府分掌统兵权,皇帝是发兵、选将权。
各省地方上,总督巡抚和省营提督掌省巡防警备营、屯镇,御营提督掌御营军。
但京畿的这十二万人马,皇帝直接掌握。
这各路人马,职责各不同。
羽林军主要是守卫城墙、城门,以及城外,金吾卫主要是负责城内治安、警戒等。
千牛卫是负责皇宫宿卫为主。
内四卫是侍从侍卫、随驾为主。
各部互不编属的情况下,就算成为一镇提督,但想因此兵变造反,或者说借此左右朝政,几乎不可能。
外围的四镇,既可守卫京城外围,特别是北面长城一线,同时还能对京城的这些北衙禁军形成威慑牵制,万一真有人作乱,也能第一时间回师京城平乱。
所有这些部队,大约十二万人,全都由皇帝直接指挥,朱以海相当于京畿卫戍部队总司令。
锦衣卫、东厂这些不再承担宿卫、侍从这些亲军职能,而是只专注于情报、监察这块了。
紫禁城外朝熙和门以西,武英殿。
皇帝在正殿召见大臣,此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黄琉璃瓦歇山顶,汉白玉石栏,甬路直通武英门。
东西配翼分别是凝道殿和焕章殿,左右共有廊房六十三间。
这里还设有待诏,左边是章词待诏,右边是擅书画待诏。
李自成进北京后,便在武英殿办理军务,兵败山海关退回北京后,仓促举行的称帝典礼也是在武英殿举行的,他撤离北京时还曾下令火烧皇宫,武英殿幸免于难。
清军入关,多尔衮也是在武英殿摄政理事,顺治由沉阳迁都北京后,开始也住在武英殿。
如今还于旧都的大明绍天皇帝,也在武英殿正式召见群臣议事。
武英殿在外朝前面,方便大臣出入,这里总体保存的也都还很完备,李自成、多尔衮、顺治都曾入住,所以经过几次修葺。
“京城卫戍、守备以及宫中宿卫事关重要,请陛下钦定制度。”
今天的武英殿廷议,规格较高,正式迁都北京后的第一次廷议,三品以上在京文武职事官都到了,还有一些紧要职位的,四五品的也来了,济济一堂,满殿紫绯。
绍天帝起兵以来,各种制度与以前多有不同,随着皇帝下旨设国史馆,开始修前十六帝的这二百多年历史,已经开始有人称绍天以前叫前明了,现在是后明时代,虽然这不是官方的正式称呼,但已经渐渐成了普遍认识。
如今的绍天朝,犹如东汉光武中兴,各方面都与以前不同。
京城皇宫的卫戍宿卫,自然更是重中之重,之前在南京、东京,也都还比较临时,有些制度还不完备,但现在必须得更加正规。
大明以前有京营三大营,实行卫所班军制度,又有亲军诸卫等宿卫。
朱以海之前跟文安之等也简单透露过京城卫戍制度有要所更替的。
这种事情,没有哪个大臣敢轻易越俎代庖。
以前明朝禁卫系统大抵就是亲军、京军、班军,而如果更早的王朝,又各有不同。
秦汉以后,国家军队主力集中于禁军,西汉禁军分两部份,直接保卫皇帝的驻扎在长安城南的未央宫,称南军。南军又分两部份,皇帝贴身侍卫,都是军官,由郎中令统领,称郎卫。与皇帝关系不是太紧密的,守卫皇宫的巡查警戒的武装,称卫士,由卫尉统领,另一部份禁军卫戍京师及周边地区,为首都警卫部队,称北军,由中尉统领。
南军随侍皇帝,出警入跸,北军还承担战略机动部队角色,征伐四方。
汉文冰寒时设置卫将军统领南北两军,仅次于三公,高于九卿,是禁军总管。到了武帝时,增强禁军力量,南军里增加了羽林军、期门军,北军里增加了中垒、屯骑等八部,由八校尉统领。
秦汉以来,历朝都非常重视京畿的禁卫部队,唐朝时有南北禁军,宋代禁军遍及天下,号称八十万,又分三衙,互相制约。
明代则分亲军、京军和班军等。
朱以海就是靠马上起家的,虽然起兵之初鲁王的身份对他非常有帮助,但最后能成功的还是靠他一手建立起来的御营部队,外驱逐鞑虏,内威服军头。
各朝的禁军都精锐,如果控制不好,就会被左右朝政,甚至如唐代宦官专政,太监们就是凭借着掌握了北衙禁军,达到了能够废立皇帝的涛天权势。
宋太祖赵匡胤就是依靠北周的侍卫亲兵力量,黄袍加身而建立北宋。他将北宋禁军分置三衙,统领数十万主力,三衙各有都指挥使等长官,却往往不常设,且各衙互不干涉,以防止禁军将领操控军权、专断朝政。
大明太祖立国以后,禁卫系统也是比较复杂的,亲军是皇帝的警卫武力,有二十六卫之多,其中最有名的自然是锦衣卫了。
在明后期甚至扩充至数万甚至十余万人。
京军则是首都卫戍部队,主要有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合称京军三大营,班军则是每年从地方各都司轮番抽调到京宿卫的部队。
朱以海的绍天朝,现在基本上分成了两大系统,一是常备主力部队御营诸镇,一是地方巡防警备营各营,还辅以屯镇、团练、保甲丁等预备役民兵等。
主力的御营,也还分为几个部份,比如京营三镇,分驻三京。
又有亲勋翊武内四卫,以及千牛侍卫、学军等。
如今还都北京,将结束原来的流动的临时性。
如何设立一套缜密的京城卫戍制度,很迫切。
大臣们也各给了一些建议。
最终还是要皇帝决定,而皇帝开口先重申,宦官不得领兵,也不得监军,先把宦官排除了京城卫戍体系。
朱以海把京城的戍卫系统,分成了三大块。
北京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除内外城是南北叠加,其宫城皇城和内城,是大环套小环的。
宫城四门,内城九门,外城原有七门,后增添了两个便门,所以外城也有九门。
“分别设置内外九门提督,负责守卫内外九门。外九门提督,守卫京师外城九门,以及京师外围南面安全。内九门提督,守卫京师内九城门,以及京师外围东西两面安全。
内外九门提督各领一万五千人,御营标准一镇兵额,步骑炮工辅皆配。”
内外九门提督统领的这两镇人马,正式番号为羽林军左右卫。
而在内外城又另设金吾左右卫,金吾左右卫各辖左右街使和五城兵马司,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城市内的治安管理,同时担负城管、消防这样的职责,掌京城日夜巡查警戒,还承担一部份皇帝出行护驾的职责。
这个权力还是比较大的,主管京城日夜巡警,同时随行护驾。
左金吾卫掌外城巡警,右金吾卫掌内城巡警,内外城各街道,设立金吾街铺,里面是固定当班值守的金吾铺兵,他们归内外五城兵马司管。
还有内外城左右街使,他们统领的则是巡警骑兵,负责日夜巡逻街道,若遇警事,迅速集结出动。
羽林卫在白塔山设置五门信炮,信炮主要用于京城暴乱、敌情、火灾、爆炸等情况的通知,若白塔发炮,则设置在内外九门的信炮亦齐鸣,驻防羽林卫闻炮声后,就要立即分区集合待命,等待皇帝指示。
而京师内外城还有另一套钟鼓楼信号系统,这套系统则由金吾卫管理,城内的一般警讯,金吾卫通过钟鼓楼的旗鼓与各街铺等联系指挥。
至于皇城和宫城的侍卫警戒,朱以海则是由千牛卫和内四卫负责,千牛卫分左右卫,轮流交替宿卫皇城、宫城,负责执守宫门以及护驾左右。
千牛卫侍从左右卫,还守卫京城外围北面。
而内四卫也是护驾左右,宿卫宫禁,负责皇室安全。
另外还有御前侍卫处,为皇帝御前侍卫武官,俗称的大内高手,带刀侍卫。
另设旗手处,负责执掌御驾所用的金鼓、旗帜,充当仪仗。
侍卫处和旗手处数量都不多,各两营千人。
内四卫则是十营共五千。
羽林军、金吾军、千牛军各两卫,但各军互不统属,同时军下两卫也是互不统属。
内四卫也是分成四卫,互不统属的。
这些部队加起来约五万来人,禁卫三军六卫,实际每卫只有御营一镇的一半左右,但级别与御营一镇提督同级。
在京畿地区,同时也还驻有京营一镇,另御营三镇,这四镇每镇一万五,分驻蓟州、昌平、涿州、通州,处京城外围四面。
这些禁卫部队,大体分为南北衙禁军,京城的北衙禁军十卫,外围的南衙禁军四镇,总共约十二万左右。
搞的这么复杂,当然还是为了安全。
皇帝先排除了太监领军、监军。
朱以海并没有放弃禁军的控制权,北衙十卫提督,南衙四镇提督,加上侍卫处提督、旗手处提督,总共十六个提督,全都直接听令于朱以海,内阁、兵部、五军都督府、总理处都不能直接调动这些将领兵马。
这些兵马之外的军队,兵部掌兵符握调兵权,五军都督府分掌统兵权,皇帝是发兵、选将权。
各省地方上,总督巡抚和省营提督掌省巡防警备营、屯镇,御营提督掌御营军。
但京畿的这十二万人马,皇帝直接掌握。
这各路人马,职责各不同。
羽林军主要是守卫城墙、城门,以及城外,金吾卫主要是负责城内治安、警戒等。
千牛卫是负责皇宫宿卫为主。
内四卫是侍从侍卫、随驾为主。
各部互不编属的情况下,就算成为一镇提督,但想因此兵变造反,或者说借此左右朝政,几乎不可能。
外围的四镇,既可守卫京城外围,特别是北面长城一线,同时还能对京城的这些北衙禁军形成威慑牵制,万一真有人作乱,也能第一时间回师京城平乱。
所有这些部队,大约十二万人,全都由皇帝直接指挥,朱以海相当于京畿卫戍部队总司令。
锦衣卫、东厂这些不再承担宿卫、侍从这些亲军职能,而是只专注于情报、监察这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