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招待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零点中文网 www.ldzw.net,最快更新海上升明帝最新章节!
“永不加赋1
朱以海在这场见面会上,最后还特地亲自提笔写下这四字,并赐给了张二牛大爷。老牛不识字,可捧着这四字墨宝,眼睛都放光。
周边一百多个农民、佃户、小贩等各业代表,眼睛里也全是羡慕妒忌,要不是畏惧天子威仪, 只怕早就一哄而上抢去了。
老牛捧着这副字喃喃念诵着万岁,都快晕过去。
看着其它人那羡慕的眼神,朱以海道,“既然大家不嫌弃朕这笔字,那就给你们也写一副。”
皇帝说到做到,还真让人取来更多纸,然后挥笔写。
本来他还想着给每人写点不同的, 甚至恭喜发财、万事如意这些,可大家就相中永不加赋四字了, 好像这是免死铁券一样。
朱以海无奈,只好提笔书写。
好在也才四个字一副,倒也不难。
他的书法水平还是不错的,尤其是现在天天亲自批红,又要批阅大臣们的题本,还要回复臣子的密折,他每天起码要批阅二十万字的题本、密折,回复的字数也很多。
他还经常会抽空临贴练书法。
这就是亲政的代价,明朝很多皇帝们不见大臣,也不用批红,只跟内阁交流,甚至让太监们代为朱批、议政,就是不想上朝、批阅奏章,懒。
而人家雍正皇帝没当多少年,批阅的奏章据说手书一千多万字。
明太祖朱元璋更不得了,工作狂人。
朱以海现在一天起码得批阅二十万字,这还是他再三要求大臣们题本得格式规范, 禁止东拉西扯, 尤其是限制大臣们奏事字数,每份题本上,还得特别写一个简短的提纲,跟写论文一样。
这样朱以海有时直接看一眼提纲就行了。
他还让通政司或内阁把这些题本按轻重缓急分类,加之内阁票拟贴黄,也会分级,所以他现在批阅起来倒是效率提升不少。
不是很重要的事情扫一眼,然后各批上几个字专用语就行。
好多甚至只批个阅,知道了等。
重要的事情才会仔细阅览、思考。
就连臣子们的密折,也是有规定的,不能字数太多,得精炼,不要跟皇帝套近乎,没时间。
天天批阅奏章,朱以海的字提升迅速,以前勉强算入书法门道,现在已经能有些韵味了。
面对一百多张不加赋, 他甚至还能换着字体来写,一会瘦金一会柳体一会宋体甚至一会飞白,一会草一会棣的。
就当是书法课了。
别说, 还真是各有韵味。
刘朝则站在后面,给皇帝的作品用印盖章,不同的字,配上不同的印,甚至朱以海的落款也各有不同。
有绍天朱以海的,有奉天皇帝,也有大明天子等等。
得了皇帝赐字的,无不欢欣喜悦,捧着字就对着皇帝跪拜叩谢,高呼万岁。
随驾的首辅宋之辅,阁臣张国维、徐石麒,大臣刘宗周、洪承畴、钱谦益、朱大典、何腾蛟等一干大臣们,看到这场面,也只能站在那里深感佩服。
虽仅是群小民。
但今天这一百多幅永不加赋一出,这天下谁还不知道皇帝今天说的这番话,谁还会不相信天子的仁政?
甚至可以相信,这山东新收复的几十个县,接下来会对绍天朝廷极为顺从拥护的,毕竟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埃
这位不过三十岁的皇帝,其权谋手腕真是越来越厉害了,短短几年,能够做到如此深得民心,确实不是浪得虚名埃
就看圣上这手段,请来县里一百多小民,这般恩拢,谁能比?
一百多幅永不加赋,其实也就是四五百个字而已,也就是相当于临一张名贴,结果这几百个字,一字千金的效果都不为过埃
写完一百多幅永不加赋,朱以海居然还有种十分畅快的感觉,并不疲惫。
他兴致很高,还特邀请这一百多百姓,以及城中士绅豪强地主大贾们一道,前往城外的御营,巡视军营,慰问士兵。
让他们近距离的感受了下什么叫天子亲兵。
看着那威武雄壮的御林军,然后在营里享受了一顿军中伙食。
就正常行军时的军中伙食,皇帝特意不让额外加餐,士兵们吃什么,他们也吃什么。
御营行军有干粮,粟米一斗炒成十二斤八两,米五斗可以做成炒米八斤。
炒米八斤可供五日口粮,炒面八斤能够八日口粮。
炒面相比更有优势,所以在北方,一般主要用炒面。
炒米炒面都是炒熟后再暴晒,一般泡着吃,易携带好运输。
当然味道嘛很一般,如果条件好,后勤部队也会运输米面,甚至就地采购补给。比如现在淄川驻扎,就会有管后勤的军官到地方上采买,买米买面甚至买油盐酱醋、肉蔬鸡鸭等,能就地采买的,尽量就地采买,这样能节省许多运输供应成本。
当然就算就地采买,也是有标准的。
现在一下子许多人马进驻,采买量大,肉蔬等也供应不及,但还是比战时急行军甚至在边远地方行军要强的多。
比如今天在金吾镇营中巡视然后吃饭。
金吾镇是骑兵,伙食条件还更好些,士兵们吃白面馒头、玉米窝头,然后就是汤。大锅里加满水,然后往里扔上点鸡鸭猪肉,撒上盐,大火煮,煮的骨肉脱离,最后再加上蔬菜进去,就成一锅很美味的汤了。
“行军作战,伙食以养力为主,军中标准,每兵每日二升粮,平时行军还没今天这么好伙食,主要是吃蒸饼,要是有战情,还不能开火,只能吃炒面。”
朱以海**惯军中伙食,还给大家讲解,“咱们今天待遇不错,这有粗粮有细粮,馒头、窝头每人十个,还有肉蔬汤管饱,大家放开吃。”
大军过境,采买也不易,淄川还算是当路的大县,可三镇人马聚集在县里,两万人呢,虽不全挤在县城,但能采买到的也有限。
所以也就是把平时的蒸饼改成了白面馒头玉米窝窝,再配上肉蔬一锅炖的汤,已经很好了。
金吾镇的骑兵们对这伙食很满意,大家每人端了一盆堆高高的馒头、窝窝,又打了一大盆的汤。
汤里有几块肉,一些蔬菜。
他们非常满意,吃的很高兴。
“咱们行军在外,条件有限,要养力气,得吃饱,但吃好却难,一般也就是蒸饼配咸菜,就算是咸肉也都是限量供应,不是天天有的。如现在这般,能够驻扎城镇,采购到新鲜的肉蔬,甚至能买到粮做成白成馒头,都是非常不易了。”
对于张二牛这样的老农民来说,这金吾镇士兵的伙食非常好,起码也得跟农忙时地主家请人干活时一样了。
收麦割稻耕地的抢农时重劳力活时,地主家请人干活,也得吃饱,还得有肉,虽然地主们会买些下水阿猪头猪颈这些便宜肉,但量是有定数的,少了大家不满意,就不会下力气,所以地主们平时自己可能舍不得吃肉,这个时候也得舍钱买肉。
张二牛是自耕农,家里有十亩地,平时一天两顿,一干一稀,到了农忙季,也要割肉或煮鸡蛋吃,还得吃三顿干的,不吃饱没油水,根本抗不祝
金吾镇的馒头个大好吃,张二牛大口吃着,非常满意,那窝窝头也挺好吃的,都是玉米面儿,没掺其它杂。
吃个馒头,再喝几大口肉汤,那个鲜美埃
底层出身的这些代表们,都吃的津津有味。
倒是如高玮、王士祯、蒲槃、张中发这些士绅大贾们,谁家不是田地数千亩,甚至还有矿山、作坊、商铺,谁家不是家财万贯,平日里不说锦衣玉食,但谁还会吃窝窝头埃
更别说这一锅乱炖的肉蔬汤,在他们看来也太乱来了,根本就串了味。
他们不是进士就是举人,有的还是一方有名的书法大家、诗人,有才还有财更有名,这些伙食,他们还真有些吃不下。
但看到皇帝朱以海居然也一手窝窝大口咬,一手端汤碗,不时吸溜几口美滋滋的样,他们很难相信这位能吃的这么高兴。
毕竟朱以海又不是朱重八,并不是贫民出身,更没当过和尚乞丐,这位出身就是郡王之子,后来父亲还承袭为鲁王,他也跟着封镇国将军,再后来又封鲁王,要说三十岁的天子,那也是含着金汤匙出身,锦衣玉食惯的,可现在这样,真让他们惊讶佩服。
“大家都吃,待收复济南,到时朕与将士们在济南城下庆贺,犒赏大家。”
明军平时也会有犒军的。
大致是十日一犒,平时吃的简单,但犒赏时名义上每人能分到一斤酒和一斤煮熟的肉。
而朱以海提高军队伙食,要求军队平时驻扎训练,每天起码三顿,要保证一顿里有肉,起码得一人二两,三天得有顿加餐,标准就是一人得半斤肉。十天犒赏一次,一人得有一斤肉。
御营是职业兵,常备兵,训练量大,要求也高,所以必须得保证一定量的肉食供应,否则吃不消。
出征在外,就难以保证了。
行军时蒸饼为主,紧急时还只能吃炒面。
现在这临时驻扎,能吃上肉蔬汤,确实已经算是加餐了。
御营士兵们,平时十天要犒赏一次,但也经常会搞一顿忆苦思甜饭,忆苦思甜饭很难吃,一份粥一份窝头。
粥由野菜、米糠、红薯、菜叶等煮成粥。窝头则是用玉米面、山芋干、麦麸、稻糠等蒸成窝窝头。
没有一滴油。
这玩意吃一顿,烧心还屁多,既噎喉咙还不好消化。
但偶尔吃一顿,顺便坐一起忆苦思甜,体会来之不易的现在,也确实很有教训意义。
今天朱以海没给士绅地主们安排上一顿忆苦思甜饭,已经算是对他们比较照顾了。
当然,对张二牛他们来说,真安排一顿,他们也不觉得难吃,因为这些年,他们很长时间连这种都吃不上,有时甚至得吃土吃树皮。
也就是现在大帝来了,一亩只征他们二斗四升二,让他们收成能够留下八九成,终于能够有足够的口粮。
以前,哪年不拉饥荒。
张二牛五个馒头五个窝头加一大盆汤吃个精光,居然意犹未尽的又望向打饭那边的火兵。
朱以海看到,笑道,“没吃饱的还可以去添,平时士兵们是有定量,但咱们今天管饱吃。”
“谢万岁,”张二牛赶紧端着两盆去添馒头加汤,这样的机会难得啊,能多吃些就多吃些,不能为了面子亏了肚皮。
许多代表也纷纷去添饭加汤。
朱以海也不怕这些人撑着,这年头缺少油水劳动量又大,青壮男人都是大肚皮,吃饭干个十海碗八海碗的一点不稀奇,大馒头也能吃上十几个,喝汤跟喝水似的。
主要还是缺少油水,饮食较为单一,以碳水为主就不扛饿。
明军现在就算是最精锐的御营,其实也还在向吃饱努力,尽量保障吃饱,还没能力讲究吃好吃营养,后世时子弟兵待遇已经变好,每人标准十一块一天,但早晚还能有牛奶鸡蛋,中午晚上还有四菜一汤,夏天还有绿豆汤喝。
而现在朱以海还在努力给御营士兵吃饱,玉米面、面粉掺的窝头经常吃,白面馒头还不能天天吃,更别说四菜一汤,能够餐餐有个一菜一汤都很不错了。
水果基本上没有。
也就只有在行军打仗的时候,会发点乌梅,含在嘴里能生津止渴,避免喝太多水,上战场时尿多尿急,影响战斗力。
高玮等一顿饭吃完,大多都只吃了一两个馒头加个把窝头,汤甚至都没怎么喝。
“草民等请求向陛下捐银助饷,并捐些蔬菜猪羊劳军。”
高玮提出愿意捐银子,甚至他以为皇帝叫他来军中吃饭,还吃这些窝头,就是要他们掏银子的。
所以也早认了,捐就捐吧,反正谁来都是这样。
这年头,也没处讲理,有银子还得有命花。
“尔等有心了。”
朱以海拒绝了他们的捐赠,“如果你们愿意,倒是可以跟军需官接洽,帮忙采购些粮食、肉蔬这些供应军需,就是帮大忙了。至于钱粮,无须捐赠。”
高玮愣了一下,张中发等也都很意外,都做好要掏银子准备,甚至在想着该掏多少合适,怎么不需要?
等再三确认后,这几人心中感慨不已。
朱以海离开前,特意叫来金吾镇的这营后勤官员,“这顿饭的花费,朕让刘朝马上付给你们,不能占用将士们的伙食费。另外,这顿饭朕很满意,赐银二十元,给营中将士们添伙食费。”
现在江南猪肉每斤二分银,淄川这里现在是四分银,二十块银元,能买五百斤猪肉,分摊到全营战辅六百八十人,一人能分到十二两左右,能够好好加一餐了。
“永不加赋1
朱以海在这场见面会上,最后还特地亲自提笔写下这四字,并赐给了张二牛大爷。老牛不识字,可捧着这四字墨宝,眼睛都放光。
周边一百多个农民、佃户、小贩等各业代表,眼睛里也全是羡慕妒忌,要不是畏惧天子威仪, 只怕早就一哄而上抢去了。
老牛捧着这副字喃喃念诵着万岁,都快晕过去。
看着其它人那羡慕的眼神,朱以海道,“既然大家不嫌弃朕这笔字,那就给你们也写一副。”
皇帝说到做到,还真让人取来更多纸,然后挥笔写。
本来他还想着给每人写点不同的, 甚至恭喜发财、万事如意这些,可大家就相中永不加赋四字了, 好像这是免死铁券一样。
朱以海无奈,只好提笔书写。
好在也才四个字一副,倒也不难。
他的书法水平还是不错的,尤其是现在天天亲自批红,又要批阅大臣们的题本,还要回复臣子的密折,他每天起码要批阅二十万字的题本、密折,回复的字数也很多。
他还经常会抽空临贴练书法。
这就是亲政的代价,明朝很多皇帝们不见大臣,也不用批红,只跟内阁交流,甚至让太监们代为朱批、议政,就是不想上朝、批阅奏章,懒。
而人家雍正皇帝没当多少年,批阅的奏章据说手书一千多万字。
明太祖朱元璋更不得了,工作狂人。
朱以海现在一天起码得批阅二十万字,这还是他再三要求大臣们题本得格式规范, 禁止东拉西扯, 尤其是限制大臣们奏事字数,每份题本上,还得特别写一个简短的提纲,跟写论文一样。
这样朱以海有时直接看一眼提纲就行了。
他还让通政司或内阁把这些题本按轻重缓急分类,加之内阁票拟贴黄,也会分级,所以他现在批阅起来倒是效率提升不少。
不是很重要的事情扫一眼,然后各批上几个字专用语就行。
好多甚至只批个阅,知道了等。
重要的事情才会仔细阅览、思考。
就连臣子们的密折,也是有规定的,不能字数太多,得精炼,不要跟皇帝套近乎,没时间。
天天批阅奏章,朱以海的字提升迅速,以前勉强算入书法门道,现在已经能有些韵味了。
面对一百多张不加赋, 他甚至还能换着字体来写,一会瘦金一会柳体一会宋体甚至一会飞白,一会草一会棣的。
就当是书法课了。
别说, 还真是各有韵味。
刘朝则站在后面,给皇帝的作品用印盖章,不同的字,配上不同的印,甚至朱以海的落款也各有不同。
有绍天朱以海的,有奉天皇帝,也有大明天子等等。
得了皇帝赐字的,无不欢欣喜悦,捧着字就对着皇帝跪拜叩谢,高呼万岁。
随驾的首辅宋之辅,阁臣张国维、徐石麒,大臣刘宗周、洪承畴、钱谦益、朱大典、何腾蛟等一干大臣们,看到这场面,也只能站在那里深感佩服。
虽仅是群小民。
但今天这一百多幅永不加赋一出,这天下谁还不知道皇帝今天说的这番话,谁还会不相信天子的仁政?
甚至可以相信,这山东新收复的几十个县,接下来会对绍天朝廷极为顺从拥护的,毕竟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埃
这位不过三十岁的皇帝,其权谋手腕真是越来越厉害了,短短几年,能够做到如此深得民心,确实不是浪得虚名埃
就看圣上这手段,请来县里一百多小民,这般恩拢,谁能比?
一百多幅永不加赋,其实也就是四五百个字而已,也就是相当于临一张名贴,结果这几百个字,一字千金的效果都不为过埃
写完一百多幅永不加赋,朱以海居然还有种十分畅快的感觉,并不疲惫。
他兴致很高,还特邀请这一百多百姓,以及城中士绅豪强地主大贾们一道,前往城外的御营,巡视军营,慰问士兵。
让他们近距离的感受了下什么叫天子亲兵。
看着那威武雄壮的御林军,然后在营里享受了一顿军中伙食。
就正常行军时的军中伙食,皇帝特意不让额外加餐,士兵们吃什么,他们也吃什么。
御营行军有干粮,粟米一斗炒成十二斤八两,米五斗可以做成炒米八斤。
炒米八斤可供五日口粮,炒面八斤能够八日口粮。
炒面相比更有优势,所以在北方,一般主要用炒面。
炒米炒面都是炒熟后再暴晒,一般泡着吃,易携带好运输。
当然味道嘛很一般,如果条件好,后勤部队也会运输米面,甚至就地采购补给。比如现在淄川驻扎,就会有管后勤的军官到地方上采买,买米买面甚至买油盐酱醋、肉蔬鸡鸭等,能就地采买的,尽量就地采买,这样能节省许多运输供应成本。
当然就算就地采买,也是有标准的。
现在一下子许多人马进驻,采买量大,肉蔬等也供应不及,但还是比战时急行军甚至在边远地方行军要强的多。
比如今天在金吾镇营中巡视然后吃饭。
金吾镇是骑兵,伙食条件还更好些,士兵们吃白面馒头、玉米窝头,然后就是汤。大锅里加满水,然后往里扔上点鸡鸭猪肉,撒上盐,大火煮,煮的骨肉脱离,最后再加上蔬菜进去,就成一锅很美味的汤了。
“行军作战,伙食以养力为主,军中标准,每兵每日二升粮,平时行军还没今天这么好伙食,主要是吃蒸饼,要是有战情,还不能开火,只能吃炒面。”
朱以海**惯军中伙食,还给大家讲解,“咱们今天待遇不错,这有粗粮有细粮,馒头、窝头每人十个,还有肉蔬汤管饱,大家放开吃。”
大军过境,采买也不易,淄川还算是当路的大县,可三镇人马聚集在县里,两万人呢,虽不全挤在县城,但能采买到的也有限。
所以也就是把平时的蒸饼改成了白面馒头玉米窝窝,再配上肉蔬一锅炖的汤,已经很好了。
金吾镇的骑兵们对这伙食很满意,大家每人端了一盆堆高高的馒头、窝窝,又打了一大盆的汤。
汤里有几块肉,一些蔬菜。
他们非常满意,吃的很高兴。
“咱们行军在外,条件有限,要养力气,得吃饱,但吃好却难,一般也就是蒸饼配咸菜,就算是咸肉也都是限量供应,不是天天有的。如现在这般,能够驻扎城镇,采购到新鲜的肉蔬,甚至能买到粮做成白成馒头,都是非常不易了。”
对于张二牛这样的老农民来说,这金吾镇士兵的伙食非常好,起码也得跟农忙时地主家请人干活时一样了。
收麦割稻耕地的抢农时重劳力活时,地主家请人干活,也得吃饱,还得有肉,虽然地主们会买些下水阿猪头猪颈这些便宜肉,但量是有定数的,少了大家不满意,就不会下力气,所以地主们平时自己可能舍不得吃肉,这个时候也得舍钱买肉。
张二牛是自耕农,家里有十亩地,平时一天两顿,一干一稀,到了农忙季,也要割肉或煮鸡蛋吃,还得吃三顿干的,不吃饱没油水,根本抗不祝
金吾镇的馒头个大好吃,张二牛大口吃着,非常满意,那窝窝头也挺好吃的,都是玉米面儿,没掺其它杂。
吃个馒头,再喝几大口肉汤,那个鲜美埃
底层出身的这些代表们,都吃的津津有味。
倒是如高玮、王士祯、蒲槃、张中发这些士绅大贾们,谁家不是田地数千亩,甚至还有矿山、作坊、商铺,谁家不是家财万贯,平日里不说锦衣玉食,但谁还会吃窝窝头埃
更别说这一锅乱炖的肉蔬汤,在他们看来也太乱来了,根本就串了味。
他们不是进士就是举人,有的还是一方有名的书法大家、诗人,有才还有财更有名,这些伙食,他们还真有些吃不下。
但看到皇帝朱以海居然也一手窝窝大口咬,一手端汤碗,不时吸溜几口美滋滋的样,他们很难相信这位能吃的这么高兴。
毕竟朱以海又不是朱重八,并不是贫民出身,更没当过和尚乞丐,这位出身就是郡王之子,后来父亲还承袭为鲁王,他也跟着封镇国将军,再后来又封鲁王,要说三十岁的天子,那也是含着金汤匙出身,锦衣玉食惯的,可现在这样,真让他们惊讶佩服。
“大家都吃,待收复济南,到时朕与将士们在济南城下庆贺,犒赏大家。”
明军平时也会有犒军的。
大致是十日一犒,平时吃的简单,但犒赏时名义上每人能分到一斤酒和一斤煮熟的肉。
而朱以海提高军队伙食,要求军队平时驻扎训练,每天起码三顿,要保证一顿里有肉,起码得一人二两,三天得有顿加餐,标准就是一人得半斤肉。十天犒赏一次,一人得有一斤肉。
御营是职业兵,常备兵,训练量大,要求也高,所以必须得保证一定量的肉食供应,否则吃不消。
出征在外,就难以保证了。
行军时蒸饼为主,紧急时还只能吃炒面。
现在这临时驻扎,能吃上肉蔬汤,确实已经算是加餐了。
御营士兵们,平时十天要犒赏一次,但也经常会搞一顿忆苦思甜饭,忆苦思甜饭很难吃,一份粥一份窝头。
粥由野菜、米糠、红薯、菜叶等煮成粥。窝头则是用玉米面、山芋干、麦麸、稻糠等蒸成窝窝头。
没有一滴油。
这玩意吃一顿,烧心还屁多,既噎喉咙还不好消化。
但偶尔吃一顿,顺便坐一起忆苦思甜,体会来之不易的现在,也确实很有教训意义。
今天朱以海没给士绅地主们安排上一顿忆苦思甜饭,已经算是对他们比较照顾了。
当然,对张二牛他们来说,真安排一顿,他们也不觉得难吃,因为这些年,他们很长时间连这种都吃不上,有时甚至得吃土吃树皮。
也就是现在大帝来了,一亩只征他们二斗四升二,让他们收成能够留下八九成,终于能够有足够的口粮。
以前,哪年不拉饥荒。
张二牛五个馒头五个窝头加一大盆汤吃个精光,居然意犹未尽的又望向打饭那边的火兵。
朱以海看到,笑道,“没吃饱的还可以去添,平时士兵们是有定量,但咱们今天管饱吃。”
“谢万岁,”张二牛赶紧端着两盆去添馒头加汤,这样的机会难得啊,能多吃些就多吃些,不能为了面子亏了肚皮。
许多代表也纷纷去添饭加汤。
朱以海也不怕这些人撑着,这年头缺少油水劳动量又大,青壮男人都是大肚皮,吃饭干个十海碗八海碗的一点不稀奇,大馒头也能吃上十几个,喝汤跟喝水似的。
主要还是缺少油水,饮食较为单一,以碳水为主就不扛饿。
明军现在就算是最精锐的御营,其实也还在向吃饱努力,尽量保障吃饱,还没能力讲究吃好吃营养,后世时子弟兵待遇已经变好,每人标准十一块一天,但早晚还能有牛奶鸡蛋,中午晚上还有四菜一汤,夏天还有绿豆汤喝。
而现在朱以海还在努力给御营士兵吃饱,玉米面、面粉掺的窝头经常吃,白面馒头还不能天天吃,更别说四菜一汤,能够餐餐有个一菜一汤都很不错了。
水果基本上没有。
也就只有在行军打仗的时候,会发点乌梅,含在嘴里能生津止渴,避免喝太多水,上战场时尿多尿急,影响战斗力。
高玮等一顿饭吃完,大多都只吃了一两个馒头加个把窝头,汤甚至都没怎么喝。
“草民等请求向陛下捐银助饷,并捐些蔬菜猪羊劳军。”
高玮提出愿意捐银子,甚至他以为皇帝叫他来军中吃饭,还吃这些窝头,就是要他们掏银子的。
所以也早认了,捐就捐吧,反正谁来都是这样。
这年头,也没处讲理,有银子还得有命花。
“尔等有心了。”
朱以海拒绝了他们的捐赠,“如果你们愿意,倒是可以跟军需官接洽,帮忙采购些粮食、肉蔬这些供应军需,就是帮大忙了。至于钱粮,无须捐赠。”
高玮愣了一下,张中发等也都很意外,都做好要掏银子准备,甚至在想着该掏多少合适,怎么不需要?
等再三确认后,这几人心中感慨不已。
朱以海离开前,特意叫来金吾镇的这营后勤官员,“这顿饭的花费,朕让刘朝马上付给你们,不能占用将士们的伙食费。另外,这顿饭朕很满意,赐银二十元,给营中将士们添伙食费。”
现在江南猪肉每斤二分银,淄川这里现在是四分银,二十块银元,能买五百斤猪肉,分摊到全营战辅六百八十人,一人能分到十二两左右,能够好好加一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