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江东故人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零点中文网 www.ldzw.net,最快更新新三国策最新章节!
汉族的女子绝没有慕沙这般的大胆,喜欢就喜欢,不喜欢就不喜欢,一切都是那么的坦白自然,在这一瞬间,我对于眼前的这个美艳的公主有了一种别样的好感。
那是一种似兄弟又不是兄弟、似红颜又不是红颜的复杂情怀。
我最后还是答应了与慕沙的婚事,虽然心中对陆缇还有着一份牵挂,但我也知道,天涯相隔,这一生的机会只有一次,错过了就很难再挽回。
在慕沙公主的款款深情下,我在庐陵城留了三天,不过我答应了婚事,却没有应允立即与慕沙成亲,我不是圣人,有慕沙这般大胆绝色、聪慧可人的女子与身相许。美人在伴,若说心中没有一点的渴望是自欺欺人。只是我知道,若是真的尝试了情欲的jin果,以我的定力,只怕会就此沉醉于温柔乡里,再不思什么鸿图大志,如此岂不负了佳人?
慕沙之所以倾心于我,大概是出于政治和权势的因素居多吧,这样的结合极不可靠,自古美人爱英雄,我可没听说过有佳人会爱上儒夫的。
江山美人,这世上有多少人两者皆要,岂不知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两者皆抛?
项羽得了虞姬,却失了江山,这是前车之鉴,我可不想成为垓下被围,四面楚歌中的霸王。
做大事者,岂能为儿女情长所挠。
就为这个原因,在这三天里,我只能想尽一切办法来躲开慕沙灼热的目光,这情欲的火焰是幸福,也是恶魔。
在起程辞别庐陵的时候,慕沙终于逮住了我,将我堵在房中。
我脸上一阵发红,极力压制住心底的感情,喘息道:“公主此来,不知有何要事?”
慕沙倒是大大方方,轻笑道:“我来见见附马,请你告诉我不肯成亲的理由,可以吗?”
我目不斜视,正襟而坐,说道:“宠蒙公主垂青,深以为幸,只是大业未成,其志未舒,豫章四周又强敌环伺,稍有不慎,轻则累及百姓,重则失地亡命,宠自认愚钝,无天份之才,若不努力,恐无力自保有负公主之情。”
慕沙听我之言,神情却是不怒反喜,她整了整衣襟,正色道:“夫君胸怀四海之志,慕沙又岂能为一已之私而误大事,待夫君大业初成之时,我再与君成亲便是!”
我大喜,道:“多谢公主谅解!”
慕沙又道:“夫君,还记不记得我先前与你商谈时提的三个条件?”
我道:“自然记得,大丈夫一言既出,当无反悔。”
慕沙莞尔笑道:“你可猜得到我那第三条指的是什么?”
我想了一下,迟疑道:“第三条是……。”
慕沙这时却轻嗔了我一眼,尽显小儿女情态,这是我以前在慕沙身上未看到的。
慕沙嗔道:“你是赖不掉的,难道你真的没看出来,只有我慕沙才是你最需要的女人。”
见我默然不语,慕沙又道:“我会等你,一直等到你正式来迎娶我的那一天。”
我的心微微颤动,不为别的,只有慕沙这一句等我的话。
人生得一知已足矣。
红颜易老,只在刹那芳华。
慕沙敢于背叛部族为我,我怎不感动。
庐陵激变后,顺应我的山越诸部成立了治理岭南的管理机构―庐陵郡,共推举庐陵部首领,也就是慕沙的父亲为郡守,旧城部费栈为统军都尉,同时,在诸部默许下,庐陵部正式吞并了原来雷动的西昌部,一跃成为山越诸部中最强的一支。
虽然要想完全使山越归附,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但毕竟我现在迈出了第一步,有了庐陵郡这个后方和慕沙公主的坐镇,我才好放心的转过身来,全力拓展地盘,延揽人才,观四周之变而行事。
带着初定岭南的喜悦和一丝遗憾,我归心似箭,回到了豫章城,华歆着急的站在城门口等我,大概是怕我一去不归吧。
我急召郑浑前来,命其为庐陵郡丞,从豫章带去一些熟悉耕作的百姓,协助庐陵部安抚越族上下,组织百姓兴修水利,屯田垦荒,只要能顺利在庐陵郡推行屯田养民措施,使越族宗帅及百姓得到实惠,我就不愁庐陵诸部落不服。
刘晔刘基还没有回来,不知道孙策对我发出的和谈要求作何感想?
我让刘晔伺机接陆逊来,不知能不能碰上?
正在我胡思乱想之时,忽然有士卒从外面跑进来报道:“太史慈将军遣使送来军奏一份,请校尉大人过目!”
太史慈镇守石印山一线,此时送来军奏莫非刘晔刘基有消息传来,我急忙接过书信,打开细看之后,我大喜过望。
果然是刘基刘晔已回到了石印山,而且还带来了孙策罢战的好消息。原来刘基到江东时,正逢孙策与王朗相攻甚急,无力抽身之际,孙策一是怕我与王朗结盟,两面夹攻于他;二是见前番想偷袭豫章损兵折将,连从兄孙贲也丧在役中,对我军再不敢小视;三是见我将孙贲首级和俘虏的邓当交还于他,给了他一个下台的机会,也就只得悻悻然作罢。
若是孙策不顾及这些,强行与我开战,那就不是我认识的那个孙策了,自古成大事者,无不以大局为重,孙策是看到现在与我交兵不利才罢战的吧,我暗自叹道。
除了这个消息外,军奏中还附了一封书信,我看去却是刘晔所留,内容是刘晔在吴郡接了陆逊,更可喜的是顾雍、朱桓也跟了来,我忙不迭的跑出门外,吩咐备马,一时恨不得立即赶到石印山去,陆逊来的消息对我来说比孙策罢战还要重要,更欣喜的是,顾雍和朱桓也来了,这是怎么也想不到的。
一路之上,我拍马急驰,远远的将亲兵抛在后面。
不知道陆逊比以前长高了没有,胖了没有?
还有小陆绩,是不是还是那个怀揣桔橘的可爱模样?
近了,前面尘土飞扬,一行车马正迎着我而来,旗幡之上有“太史”两个字,我知道那是太史慈陪同护送的士卒。
正在我张望之时,前面人群中一骑飞出,向我奔来,马上一人,身形修长,英姿挺拔,年纪甚轻,正是陆逊。
我大呼道:“可是陆郎?”
马上之人闻言,大声喊道:“是我!”
两马交错,不待我下马,陆逊便飞身向我扑了过来,双手紧紧的抱住我,道:“少冲兄走后,许久没有音讯,我和陆绩可担心你了!”
陆逊与一年前相比要大了许多,也高了许多,我几乎要不认识他了,我也是眼中含泪,道:“我也是——!”
这时,后面的刘晔顾雍也赶了过来,顾雍还是老样子,从他的古板的脸上看不出是喜是忧来,朱桓却是一脸的兴奋,与太史慈相谈甚欢,而在他们后面的车上,还有家眷一同跟随着。
见着这些老友,使我一下子回忆起往昔的岁月,心中一阵悸动,我哽咽着说不出话,亲人别离的滋味实在不好受,在这乱世之时,能够再聚实在是幸运的很。
我拂袖擦去眼角泪花,问道:“顾公、休穆兄,你们怎么也来了!”
朱桓哈哈一笑,道:“想不到你小子跑到豫章闯下了这么大一块地方,怎也不早早叫上我同来?”
顾雍叹了口气,道:“不瞒少冲,这一次我等来豫章是避难来的,自打少冲离开后,朱治即被任命为吴郡太守,这半年多来我们倒也相合,岂料十月秋,许贡这个两面三刀的小人见势不利,率余众又降了孙策,并取替朱治重新做了吴郡太守,以许贡的心胸,又怎能容得下昔日反叛了他的我们,这不,正在踌躇无措时,伯言收到了你的信,我们几个商量着便一起跟来了。”
我惊异道:“以孙策的眼力,难道看不出许贡是何许人也?”
顾雍苦笑道:“五、六月间,趁着孙策大军移师会稽的时候,吴郡严白虎、乌程邹佗、钱铜及嘉兴王晟等各聚众万馀或数千人,不附孙策,许贡是择准了时机归降,孙策别无选择只能用他。”
一路这样说着,不觉已到了豫章,我即令许邵安顿好顾雍、朱桓两家住下,而陆逊、陆绩则径直接到了我的府中,反正我现在也是孤身一人,有他们相伴,正好热闹热闹。
“伯言,这几个都是陆府的家人吗?”我指着一个年约四十上下的中年人问道,这人以前我在陆府养伤时并没有看到过。
方才在路上,我总觉得此人在用一种异样而且特别的目光打量着我,这一种眼神陌生却又似曾在那里见过,只是,无论我怎样努力在模糊的记忆里寻找,也无法找到答案。
陆逊反问道:“少冲兄,以前认识此人吗?”
我一愣,道:“伯言说笑了,我怎可能识得?”
一旁的陆绩听到,却冲我诡秘一笑,道:“那也说不定啊——。”
是夜,陆逊与陆绩一路劳累都早早的安歇了,我却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一闭上眼睛,那中年人探询的目光便闪现在我的面前,无论我怎样的驱赶和逃避,也无法摆脱开,好象在冥冥中,这目光的如此的亲切又熟悉。
既是睡不着,我便干脆披衣起床,点上松油灯火,准备看看各地报来的情况,忽听到屋外传来苍劲有力的读书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这是童稚人人都会朗诵的《千字文》,在这寂静的深夜听来,却更有一份说不出的意味,我寻声找去,不知不觉却到了陆府家人歇息的地方。
在房外的小院里,一人束手而立,就着清亮的月光,在高声朗诵,我怔住了,此情此景嵌刻在脑海里,是如此的震憾,我终于记起来了,在很久以前,也曾有这样的一个夜晚,我一面望着天上圆圆的月亮,一面伶听着老师铿锵有力的诵读声。
“你记起来了吗?”不知什么时候,中年人已到了我的跟前。
“是岱叔吗?你还活着——。”我的声音发颤。
中年人神情激动,一把抓住我的肩膀,道:“宠儿,天可怜见,让我还能见上你一面。”
“岱叔,这些年你都去了哪里,家里——。”我哽咽着再也说不下去,压抑在心头的往事如同奔涌而出的潮水一样,再也无法遏止。
中年人长叹道:“那十余年前发生的事,宠儿可还记得。”
童年惨痛的记忆瞬时袭上心头,我闭上眼睛,任由泪水从眼眶中落下,这些年来,我早已习惯了不再去想那些陈年的往事,我也早已放弃了去追究是与非的缘由,人的一生中,最莫过于悲的是跌宕起伏,而这一种悲哀我却有幸在七岁上便经历了。
我道:“不甚记得了,我只晓得岱叔走后,官兵便查抄了家,我和母亲都被赶了出来,我们从吴郡到秣陵一路流离,母亲便帮着人家做下人糊口,后来有一天母亲得了重病,我们——,我们去找医师看病,可是没有钱,母亲临去的时候还紧拉着我的手不肯放,我没钱安葬母亲,只好把自已卖了做大户子弟的小厮——。”
中年人颓然落泪,道:“吾高孔文枉称受性聪达、轻财贵义,吴中高氏一族子孙沦落凋零,皆吾之过也。”
这时,陆逊不知什么时候起床到了我们跟前,道:“孔文兄,这一次你们叔侄十余年后重又相遇,乃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正应该高兴才是。”
“这些年许贡为吴郡太守,吾一直流落海外,不能回来,直到去岁听到孙策占了吴郡,才悄悄的想回来看看。”
对于童年时家中发生的变故,我一直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同样,对于自已的家世,我也只记得自已的姓氏,故籍吴郡,家住在胥门外,岱叔是高家的族长,也是我的启蒙授业恩师,对于小时候的印象,残存在我记忆中的也只剩下了伶听老师朗诵三字经、千字文的情节了。
汉族的女子绝没有慕沙这般的大胆,喜欢就喜欢,不喜欢就不喜欢,一切都是那么的坦白自然,在这一瞬间,我对于眼前的这个美艳的公主有了一种别样的好感。
那是一种似兄弟又不是兄弟、似红颜又不是红颜的复杂情怀。
我最后还是答应了与慕沙的婚事,虽然心中对陆缇还有着一份牵挂,但我也知道,天涯相隔,这一生的机会只有一次,错过了就很难再挽回。
在慕沙公主的款款深情下,我在庐陵城留了三天,不过我答应了婚事,却没有应允立即与慕沙成亲,我不是圣人,有慕沙这般大胆绝色、聪慧可人的女子与身相许。美人在伴,若说心中没有一点的渴望是自欺欺人。只是我知道,若是真的尝试了情欲的jin果,以我的定力,只怕会就此沉醉于温柔乡里,再不思什么鸿图大志,如此岂不负了佳人?
慕沙之所以倾心于我,大概是出于政治和权势的因素居多吧,这样的结合极不可靠,自古美人爱英雄,我可没听说过有佳人会爱上儒夫的。
江山美人,这世上有多少人两者皆要,岂不知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两者皆抛?
项羽得了虞姬,却失了江山,这是前车之鉴,我可不想成为垓下被围,四面楚歌中的霸王。
做大事者,岂能为儿女情长所挠。
就为这个原因,在这三天里,我只能想尽一切办法来躲开慕沙灼热的目光,这情欲的火焰是幸福,也是恶魔。
在起程辞别庐陵的时候,慕沙终于逮住了我,将我堵在房中。
我脸上一阵发红,极力压制住心底的感情,喘息道:“公主此来,不知有何要事?”
慕沙倒是大大方方,轻笑道:“我来见见附马,请你告诉我不肯成亲的理由,可以吗?”
我目不斜视,正襟而坐,说道:“宠蒙公主垂青,深以为幸,只是大业未成,其志未舒,豫章四周又强敌环伺,稍有不慎,轻则累及百姓,重则失地亡命,宠自认愚钝,无天份之才,若不努力,恐无力自保有负公主之情。”
慕沙听我之言,神情却是不怒反喜,她整了整衣襟,正色道:“夫君胸怀四海之志,慕沙又岂能为一已之私而误大事,待夫君大业初成之时,我再与君成亲便是!”
我大喜,道:“多谢公主谅解!”
慕沙又道:“夫君,还记不记得我先前与你商谈时提的三个条件?”
我道:“自然记得,大丈夫一言既出,当无反悔。”
慕沙莞尔笑道:“你可猜得到我那第三条指的是什么?”
我想了一下,迟疑道:“第三条是……。”
慕沙这时却轻嗔了我一眼,尽显小儿女情态,这是我以前在慕沙身上未看到的。
慕沙嗔道:“你是赖不掉的,难道你真的没看出来,只有我慕沙才是你最需要的女人。”
见我默然不语,慕沙又道:“我会等你,一直等到你正式来迎娶我的那一天。”
我的心微微颤动,不为别的,只有慕沙这一句等我的话。
人生得一知已足矣。
红颜易老,只在刹那芳华。
慕沙敢于背叛部族为我,我怎不感动。
庐陵激变后,顺应我的山越诸部成立了治理岭南的管理机构―庐陵郡,共推举庐陵部首领,也就是慕沙的父亲为郡守,旧城部费栈为统军都尉,同时,在诸部默许下,庐陵部正式吞并了原来雷动的西昌部,一跃成为山越诸部中最强的一支。
虽然要想完全使山越归附,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但毕竟我现在迈出了第一步,有了庐陵郡这个后方和慕沙公主的坐镇,我才好放心的转过身来,全力拓展地盘,延揽人才,观四周之变而行事。
带着初定岭南的喜悦和一丝遗憾,我归心似箭,回到了豫章城,华歆着急的站在城门口等我,大概是怕我一去不归吧。
我急召郑浑前来,命其为庐陵郡丞,从豫章带去一些熟悉耕作的百姓,协助庐陵部安抚越族上下,组织百姓兴修水利,屯田垦荒,只要能顺利在庐陵郡推行屯田养民措施,使越族宗帅及百姓得到实惠,我就不愁庐陵诸部落不服。
刘晔刘基还没有回来,不知道孙策对我发出的和谈要求作何感想?
我让刘晔伺机接陆逊来,不知能不能碰上?
正在我胡思乱想之时,忽然有士卒从外面跑进来报道:“太史慈将军遣使送来军奏一份,请校尉大人过目!”
太史慈镇守石印山一线,此时送来军奏莫非刘晔刘基有消息传来,我急忙接过书信,打开细看之后,我大喜过望。
果然是刘基刘晔已回到了石印山,而且还带来了孙策罢战的好消息。原来刘基到江东时,正逢孙策与王朗相攻甚急,无力抽身之际,孙策一是怕我与王朗结盟,两面夹攻于他;二是见前番想偷袭豫章损兵折将,连从兄孙贲也丧在役中,对我军再不敢小视;三是见我将孙贲首级和俘虏的邓当交还于他,给了他一个下台的机会,也就只得悻悻然作罢。
若是孙策不顾及这些,强行与我开战,那就不是我认识的那个孙策了,自古成大事者,无不以大局为重,孙策是看到现在与我交兵不利才罢战的吧,我暗自叹道。
除了这个消息外,军奏中还附了一封书信,我看去却是刘晔所留,内容是刘晔在吴郡接了陆逊,更可喜的是顾雍、朱桓也跟了来,我忙不迭的跑出门外,吩咐备马,一时恨不得立即赶到石印山去,陆逊来的消息对我来说比孙策罢战还要重要,更欣喜的是,顾雍和朱桓也来了,这是怎么也想不到的。
一路之上,我拍马急驰,远远的将亲兵抛在后面。
不知道陆逊比以前长高了没有,胖了没有?
还有小陆绩,是不是还是那个怀揣桔橘的可爱模样?
近了,前面尘土飞扬,一行车马正迎着我而来,旗幡之上有“太史”两个字,我知道那是太史慈陪同护送的士卒。
正在我张望之时,前面人群中一骑飞出,向我奔来,马上一人,身形修长,英姿挺拔,年纪甚轻,正是陆逊。
我大呼道:“可是陆郎?”
马上之人闻言,大声喊道:“是我!”
两马交错,不待我下马,陆逊便飞身向我扑了过来,双手紧紧的抱住我,道:“少冲兄走后,许久没有音讯,我和陆绩可担心你了!”
陆逊与一年前相比要大了许多,也高了许多,我几乎要不认识他了,我也是眼中含泪,道:“我也是——!”
这时,后面的刘晔顾雍也赶了过来,顾雍还是老样子,从他的古板的脸上看不出是喜是忧来,朱桓却是一脸的兴奋,与太史慈相谈甚欢,而在他们后面的车上,还有家眷一同跟随着。
见着这些老友,使我一下子回忆起往昔的岁月,心中一阵悸动,我哽咽着说不出话,亲人别离的滋味实在不好受,在这乱世之时,能够再聚实在是幸运的很。
我拂袖擦去眼角泪花,问道:“顾公、休穆兄,你们怎么也来了!”
朱桓哈哈一笑,道:“想不到你小子跑到豫章闯下了这么大一块地方,怎也不早早叫上我同来?”
顾雍叹了口气,道:“不瞒少冲,这一次我等来豫章是避难来的,自打少冲离开后,朱治即被任命为吴郡太守,这半年多来我们倒也相合,岂料十月秋,许贡这个两面三刀的小人见势不利,率余众又降了孙策,并取替朱治重新做了吴郡太守,以许贡的心胸,又怎能容得下昔日反叛了他的我们,这不,正在踌躇无措时,伯言收到了你的信,我们几个商量着便一起跟来了。”
我惊异道:“以孙策的眼力,难道看不出许贡是何许人也?”
顾雍苦笑道:“五、六月间,趁着孙策大军移师会稽的时候,吴郡严白虎、乌程邹佗、钱铜及嘉兴王晟等各聚众万馀或数千人,不附孙策,许贡是择准了时机归降,孙策别无选择只能用他。”
一路这样说着,不觉已到了豫章,我即令许邵安顿好顾雍、朱桓两家住下,而陆逊、陆绩则径直接到了我的府中,反正我现在也是孤身一人,有他们相伴,正好热闹热闹。
“伯言,这几个都是陆府的家人吗?”我指着一个年约四十上下的中年人问道,这人以前我在陆府养伤时并没有看到过。
方才在路上,我总觉得此人在用一种异样而且特别的目光打量着我,这一种眼神陌生却又似曾在那里见过,只是,无论我怎样努力在模糊的记忆里寻找,也无法找到答案。
陆逊反问道:“少冲兄,以前认识此人吗?”
我一愣,道:“伯言说笑了,我怎可能识得?”
一旁的陆绩听到,却冲我诡秘一笑,道:“那也说不定啊——。”
是夜,陆逊与陆绩一路劳累都早早的安歇了,我却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一闭上眼睛,那中年人探询的目光便闪现在我的面前,无论我怎样的驱赶和逃避,也无法摆脱开,好象在冥冥中,这目光的如此的亲切又熟悉。
既是睡不着,我便干脆披衣起床,点上松油灯火,准备看看各地报来的情况,忽听到屋外传来苍劲有力的读书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这是童稚人人都会朗诵的《千字文》,在这寂静的深夜听来,却更有一份说不出的意味,我寻声找去,不知不觉却到了陆府家人歇息的地方。
在房外的小院里,一人束手而立,就着清亮的月光,在高声朗诵,我怔住了,此情此景嵌刻在脑海里,是如此的震憾,我终于记起来了,在很久以前,也曾有这样的一个夜晚,我一面望着天上圆圆的月亮,一面伶听着老师铿锵有力的诵读声。
“你记起来了吗?”不知什么时候,中年人已到了我的跟前。
“是岱叔吗?你还活着——。”我的声音发颤。
中年人神情激动,一把抓住我的肩膀,道:“宠儿,天可怜见,让我还能见上你一面。”
“岱叔,这些年你都去了哪里,家里——。”我哽咽着再也说不下去,压抑在心头的往事如同奔涌而出的潮水一样,再也无法遏止。
中年人长叹道:“那十余年前发生的事,宠儿可还记得。”
童年惨痛的记忆瞬时袭上心头,我闭上眼睛,任由泪水从眼眶中落下,这些年来,我早已习惯了不再去想那些陈年的往事,我也早已放弃了去追究是与非的缘由,人的一生中,最莫过于悲的是跌宕起伏,而这一种悲哀我却有幸在七岁上便经历了。
我道:“不甚记得了,我只晓得岱叔走后,官兵便查抄了家,我和母亲都被赶了出来,我们从吴郡到秣陵一路流离,母亲便帮着人家做下人糊口,后来有一天母亲得了重病,我们——,我们去找医师看病,可是没有钱,母亲临去的时候还紧拉着我的手不肯放,我没钱安葬母亲,只好把自已卖了做大户子弟的小厮——。”
中年人颓然落泪,道:“吾高孔文枉称受性聪达、轻财贵义,吴中高氏一族子孙沦落凋零,皆吾之过也。”
这时,陆逊不知什么时候起床到了我们跟前,道:“孔文兄,这一次你们叔侄十余年后重又相遇,乃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正应该高兴才是。”
“这些年许贡为吴郡太守,吾一直流落海外,不能回来,直到去岁听到孙策占了吴郡,才悄悄的想回来看看。”
对于童年时家中发生的变故,我一直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同样,对于自已的家世,我也只记得自已的姓氏,故籍吴郡,家住在胥门外,岱叔是高家的族长,也是我的启蒙授业恩师,对于小时候的印象,残存在我记忆中的也只剩下了伶听老师朗诵三字经、千字文的情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