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吐蕃起义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零点中文网 www.ldzw.net,最快更新盛唐小园丁最新章节!
张纵辞去门下侍郎也引起了朝堂震动,不但李重业劝他,朝堂上的其它大臣也都劝他慎重,但张纵去意已决,所以谁劝也没有用,最终他还是辞去了这个重要的职位。
不过就在张纵辞官的同时,却还发生了另外几件事,确切的说应该是一件事,那就是几个中高级的官员被贬官,虽然贬官这种事在朝堂上并不少见,但几个人一起被贬官就十分罕见了。
如果放在平时,这件事肯定会引起不少人的关注,但现在所有人的精力都放在张纵辞官这件事上,所以倒也没有多少人关注这件事,只是一些有心人得知这个消息后,却全都看向雍王府的方向。
也就在上面这件事发生之后,李贤也似乎一下子从朝堂上消失了,平时他每天都要去李重业那里,但现在也闭门不出,甚至后来干脆借口去长安了,据说是去长安养病,估计短时间内是不会再回来了。
李贤的离开,表面上看似乎并没有什么人关注,但其实却给不少人敲响了警钟,因为这是张纵在告诉他们,朝廷的底线在哪里,无论是谁敢碰触这个底线,那李贤就是他们的榜样,要知道李贤可是李重业的父亲,所以只要他不谋反,谁也拿他没办法,但这并不代表着别人会有这样的免死金牌。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也都悄悄的收回了自己的手脚,武媚娘在前,李贤在后,连这两人都已经栽倒在这件事上,这让不少人也都收敛了许多。
当然了,这种威慑并不是永久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肯定会有些人的野心再次滋长起来,不过张纵也想清楚了,自己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所以剩下的还是交给李重业和朝堂上的大臣吧。
辞官之后,张纵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平时除了偶尔去武学堂转一转外,剩下的大部分时间也都呆在家里,要么陪着家人,要么是照顾自己种的花草,日子倒也过的十分悠闲。
本来张纵是想开办更多学校的,不过前段时间他太累了,所以就打算先休息一段时间,另外他也可以趁着这段时间,把接下来的计划好好的整理一下,毕竟开办学校可不是一句话的事,而是涉及到许多的东西,最重要的是,开办的学校要靠自己生存下来,而不是只靠他或者朝廷的支持。
然而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张纵虽然想要休息,但李重业那边却还是摆脱不了对他的依赖,所以经常也召他进宫商量事情,张纵对此也没有办法,只能尽量不在政务上发表太多的意见,从而培养李重业的能力。
就在这天一早,李重业再次召他入宫,而且还说有十万火急的事要商议,这下张纵也只能再次进宫,结果当他来到乾阳殿时,却发现朝中的几位重臣也都到了,其中就有他的大伯张柬之。
张柬之进入中书省后,很快就表现出卓越的才能,毕竟他本来就是要做宰相的人,这也使得许多人都对他十分赞赏,官职也是一升再升,刚巧前段时间刘仁轨病重,所以张柬之也就暂时顶替了刘仁轨的位置。
“参见陛下!”张纵进到大殿后也立刻向端坐在上面的李重业行礼道。
“先生不必多礼,这次召你前来可是一件大喜事,甚至关系到东南的稳定,而且当初先生也在这件事上出力甚多,所以我想听一听你的意见!”只见李重业这时眉飞色舞的开口道,说完就将一份奏折递给了张纵。
张纵上前接过奏折打开,当看到上面的内容时,也不由得露出惊讶的表情,因为这份奏折竟然是论钦陵写的,内容当然是关于吐蕃的。
当初吐蕃内乱,吐蕃王族与论钦陵的家族相争,最终以论钦陵率众投靠大唐,吐蕃请求与大唐议和而结束。
不过大唐与吐蕃虽然暂时议和了,但两国之间的争斗并没有停止,特别是论钦陵家族投靠大唐后,很快得到了大唐的重用,而论钦陵兄弟为了表现自己的用处,于是派出小股的兵力在边境骚扰吐蕃,毕竟议和只是双方暂时不大规模的用兵,但小规模的骚扰却是随时都可以发生。
在论钦陵等人的骚扰下,吐蕃也一刻不得安宁,其实吐蕃的生产力相当的落后,国力也远无法与大唐相比,在这种骚扰战下,就相当给吐蕃不停的放血,这也使得吐蕃越发的衰弱。
当一个人身体健康的时候,他的免疫力也十分强劲,一般就算是遇到什么细菌病毒入侵,也可以被免疫系统给消灭掉,但当一个人身体虚弱时,免疫力也会下降,身体上的一些隐疾也可能爆发出来。
吐蕃在被持续的放血下,就像是一个身体虚弱的人,以前内部的一些小矛盾也许根本不算什么,但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小矛盾却开始显现出来,并且演变成更大的矛盾,这也使得吐蕃内部矛盾重重。
更加糟糕的是,吐蕃赞普本来年纪就不大,军政大事全都由他的母亲掌管,而他母亲又要依靠自己的娘家,这也使得外戚势力强大,更加引起了其它贵族的不满。
在这种重重的矛盾下,吐蕃别说发展了,国力其实已经开始大幅度的倒退,而在这种情况下,贵族除了内斗外,也一致加大了对下层百姓的盘剥,后世的人皮鼓在这个时期的吐蕃其实根本不算什么。
然而当下层百姓的压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必须会引起反弹,也就在两个月前,吐蕃的一部分贫民终于忍无可忍,于是举兵反抗,结果竟然一呼百应,这场底层起义也很快燃烧到吐蕃的大部分地区,越来越多的贫民杀掉盘剥他们的贵族响应起义军。
面对这种情况,吐蕃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因此他们也组织了大批的兵力镇压,不过起义军的势头实在太猛了,吐蕃的镇压起到的效果也十分微弱。
张纵辞去门下侍郎也引起了朝堂震动,不但李重业劝他,朝堂上的其它大臣也都劝他慎重,但张纵去意已决,所以谁劝也没有用,最终他还是辞去了这个重要的职位。
不过就在张纵辞官的同时,却还发生了另外几件事,确切的说应该是一件事,那就是几个中高级的官员被贬官,虽然贬官这种事在朝堂上并不少见,但几个人一起被贬官就十分罕见了。
如果放在平时,这件事肯定会引起不少人的关注,但现在所有人的精力都放在张纵辞官这件事上,所以倒也没有多少人关注这件事,只是一些有心人得知这个消息后,却全都看向雍王府的方向。
也就在上面这件事发生之后,李贤也似乎一下子从朝堂上消失了,平时他每天都要去李重业那里,但现在也闭门不出,甚至后来干脆借口去长安了,据说是去长安养病,估计短时间内是不会再回来了。
李贤的离开,表面上看似乎并没有什么人关注,但其实却给不少人敲响了警钟,因为这是张纵在告诉他们,朝廷的底线在哪里,无论是谁敢碰触这个底线,那李贤就是他们的榜样,要知道李贤可是李重业的父亲,所以只要他不谋反,谁也拿他没办法,但这并不代表着别人会有这样的免死金牌。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也都悄悄的收回了自己的手脚,武媚娘在前,李贤在后,连这两人都已经栽倒在这件事上,这让不少人也都收敛了许多。
当然了,这种威慑并不是永久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肯定会有些人的野心再次滋长起来,不过张纵也想清楚了,自己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所以剩下的还是交给李重业和朝堂上的大臣吧。
辞官之后,张纵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平时除了偶尔去武学堂转一转外,剩下的大部分时间也都呆在家里,要么陪着家人,要么是照顾自己种的花草,日子倒也过的十分悠闲。
本来张纵是想开办更多学校的,不过前段时间他太累了,所以就打算先休息一段时间,另外他也可以趁着这段时间,把接下来的计划好好的整理一下,毕竟开办学校可不是一句话的事,而是涉及到许多的东西,最重要的是,开办的学校要靠自己生存下来,而不是只靠他或者朝廷的支持。
然而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张纵虽然想要休息,但李重业那边却还是摆脱不了对他的依赖,所以经常也召他进宫商量事情,张纵对此也没有办法,只能尽量不在政务上发表太多的意见,从而培养李重业的能力。
就在这天一早,李重业再次召他入宫,而且还说有十万火急的事要商议,这下张纵也只能再次进宫,结果当他来到乾阳殿时,却发现朝中的几位重臣也都到了,其中就有他的大伯张柬之。
张柬之进入中书省后,很快就表现出卓越的才能,毕竟他本来就是要做宰相的人,这也使得许多人都对他十分赞赏,官职也是一升再升,刚巧前段时间刘仁轨病重,所以张柬之也就暂时顶替了刘仁轨的位置。
“参见陛下!”张纵进到大殿后也立刻向端坐在上面的李重业行礼道。
“先生不必多礼,这次召你前来可是一件大喜事,甚至关系到东南的稳定,而且当初先生也在这件事上出力甚多,所以我想听一听你的意见!”只见李重业这时眉飞色舞的开口道,说完就将一份奏折递给了张纵。
张纵上前接过奏折打开,当看到上面的内容时,也不由得露出惊讶的表情,因为这份奏折竟然是论钦陵写的,内容当然是关于吐蕃的。
当初吐蕃内乱,吐蕃王族与论钦陵的家族相争,最终以论钦陵率众投靠大唐,吐蕃请求与大唐议和而结束。
不过大唐与吐蕃虽然暂时议和了,但两国之间的争斗并没有停止,特别是论钦陵家族投靠大唐后,很快得到了大唐的重用,而论钦陵兄弟为了表现自己的用处,于是派出小股的兵力在边境骚扰吐蕃,毕竟议和只是双方暂时不大规模的用兵,但小规模的骚扰却是随时都可以发生。
在论钦陵等人的骚扰下,吐蕃也一刻不得安宁,其实吐蕃的生产力相当的落后,国力也远无法与大唐相比,在这种骚扰战下,就相当给吐蕃不停的放血,这也使得吐蕃越发的衰弱。
当一个人身体健康的时候,他的免疫力也十分强劲,一般就算是遇到什么细菌病毒入侵,也可以被免疫系统给消灭掉,但当一个人身体虚弱时,免疫力也会下降,身体上的一些隐疾也可能爆发出来。
吐蕃在被持续的放血下,就像是一个身体虚弱的人,以前内部的一些小矛盾也许根本不算什么,但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小矛盾却开始显现出来,并且演变成更大的矛盾,这也使得吐蕃内部矛盾重重。
更加糟糕的是,吐蕃赞普本来年纪就不大,军政大事全都由他的母亲掌管,而他母亲又要依靠自己的娘家,这也使得外戚势力强大,更加引起了其它贵族的不满。
在这种重重的矛盾下,吐蕃别说发展了,国力其实已经开始大幅度的倒退,而在这种情况下,贵族除了内斗外,也一致加大了对下层百姓的盘剥,后世的人皮鼓在这个时期的吐蕃其实根本不算什么。
然而当下层百姓的压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必须会引起反弹,也就在两个月前,吐蕃的一部分贫民终于忍无可忍,于是举兵反抗,结果竟然一呼百应,这场底层起义也很快燃烧到吐蕃的大部分地区,越来越多的贫民杀掉盘剥他们的贵族响应起义军。
面对这种情况,吐蕃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因此他们也组织了大批的兵力镇压,不过起义军的势头实在太猛了,吐蕃的镇压起到的效果也十分微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