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市场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零点中文网 www.ldzw.net,最快更新开海最新章节!
嘿,你还真敢说!
通常情况下,懂事的官吏在这种情形是不敢乱说的,别说是提出自己的‘浅见’了,就连有没有问题都不敢说。
就算让陈沐旁听,其实不论张居正还是王国光,都没指望他能说出什么高见,能苦思冥想说出两句就算是有才学的实干人才了。
结果谁都没想到,陈沐不光指出自己认为的问题,还要跟着提出解决办法。
张居正不置可否,没搭理陈沐,不过王国光倒对他说的很有兴趣,重复了一遍:“银行?”
这不是个新词,但同陈沐想要表达的银行意思有偏差,在这个时代,银行这个词多用于银铺手艺的表达,指做行业,诸如木行、铁行、马行、银行,因此王国光实在不理解这个‘银行’,同遏制朝廷钱法导致经济崩溃有什么关联。
“对,银行,或者说钱庄,但在下要说的国立钱庄,称作国家银行。”陈沐斟酌了一下,还是说出意图,道:“由朝廷发行纸币。”
不出陈沐所料,一提到纸币,张居正与王国光都同时向椅背上靠了靠,轻轻摇头,面上的法令纹便耷拉下来,王国光道:“宝钞早已绝使,如今发行纸币,只是另一次钱法大乱罢了。”
“朝廷谁不知,靖海伯说的纸币好,易于运输不说,只需印出来便能当钱,朝廷银饷不足便可加印,还不必承担加赋的骂名。”
王国光生于正德七年,在他出生的时候宝钞就早已在民间失去流通价值,没人用,不过那时候宝钞还不难见,等到嘉靖元年正式停止流通,如今年月宝钞只能在那些收集古董的人手中才能见到了。
“宝钞好是好,可滥发超发的弊端,难以免除。老夫并非没想过重开宝钞,可这钱法,不是容易的事——你们北洋衙门的西洋大臣石汀先生从前不就奏上手本,铸铜币以解燃眉之急,要铸几万万枚铜钱,当时老夫也在兵部,最后才只铸了三千万枚,教他耿耿于怀。”
王国光缓缓摇头,道:“铸币、印钞,这些钱法与朝廷岁入、天下物价息息相关,稍有不慎,看着只是钱法崩溃,实则民怨沸腾动摇国本,不可轻率。”
他说的石汀先生便是殷正茂的号,陈沐闻言狠狠点头,何止是耿耿于怀,殷老爷子自打申请铸币被驳,憋了这么多年想造钱的梦想,如今都把技能点憋到货币战争上了!
不过经历内部竞争才能身居高位的大臣确实没有谁是浪得虚名,王国光已经找到货币与物价的关系,只是没想往重发纸币上想而已。
“老夫曾阅遍前朝钞法,发现前朝早先宝钞与我朝的区分,仅在一点,当年大元有足够多的银与丝。宋时文彦博言,发三百万贯交子,备二百万贯钱;沈该后来则主张铜钱与交子只要一种稳定,另一种就不会大贬,到纸钱稍贬便以钱购纸,则其贬自止。”
“人们说那是代百物之法,所贵者在信。”
“而不论宋时以钱为备的交子、钱引、会子,还是元时以银、丝为备的宝钞,最终都在遭遇战争时滥开印口,挪用备金,钱法混乱以至民不聊生最终亡国——到我朝太祖皇帝发钞。”
王国光突然说不下去了,他微微垂头,抿了抿干涩的嘴唇,轻轻叹了口气,抬起头干脆把这段跳过去,正色肃容,道:“我朝宝钞六十年贬价千倍,又回到用铜钱的老路,如今民间白银泛滥,此时再发纸钱?”
陈沐看出王国光的尴尬,他也知道王国光因何而感到尴尬,因为太祖皇帝没有给大明宝钞备下任何准备金,黄金、白银、铜钱、粮食,国库里什么都没准备,大明宝钞在一开始,就是纯粹以权威发行的货币。
美元和黄金脱钩还是二十世纪的事儿呢,朱元璋在六百年前拿个人威望把这事给办妥了,还流通了上百年。
“阁老、部堂大人,国朝初立发行宝钞缺金缺银,咱现在可不缺了。”陈沐说到这儿时非常骄傲,道:“非但不缺,晚辈还怕将来白银巨量流入国中,造成白银贬值,日本的石见银山,这两年别管战火能不能波及到那,断断续续是在挖的;东洋军府远征亚墨利加的目的之一,就在银矿。”
“如今大明生产力飞快提升,南洋拥有爪哇、安南、缅甸三处三百万丁口的市场,算上诸国已逾千万,这些市场已属于我们……”
“且慢。”
一直沉默的张居正打断陈沐,翻起手心示向王国光,道:“给王公讲讲,生产力、市场。”
“哦,好!”陈沐心里怀疑张居正自己不明白,不过他可不敢问,从善如流地对王国光道:“生产力,生产货物的能力,过去有人力、畜力、水力,一名机工,搓条、纺线、染色、织布,织好一匹要四五个月,后来出现分工,有人专搓棉线、有人专染色,这个机工织一匹布便只要一个多月,这是行业分工让生产力进步。”
“国中集市是市场,还是这个机工,过去一年三匹布,集市上有人收;现在他们临近村落百姓都能一年织十匹布,当地布价低了,没人买,他卖不出去就不织了。那就需要更大的市场,就需要游商上门,隔半年把他的布收走,沿途交税,卖到更远的地方。”
“机工赚到钱,盖房吃饭;游商赚到钱,交税花销,都带动地方流通,官府也能收到更多税,朝廷就能赈灾、养兵、练兵、兴修水利。”
“现在有蒸汽机,在香山一个百户所纺织厂,二十台蒸汽机带动三百二十架织机,只要八十名机工,一年产出四千余匹棉布,整个香山整个广州府都这样,生产力被提升了四倍,当地卖不出那么多棉布,就需要更大的市场——海外市场。”
“爪哇国,其地同吕宋,因岛上火山土壤肥沃,有民三百万,他们其实连国家都没有,大小上百个部常年混战;安南风俗近我,只是穷些,其地肥沃,有民三百万;缅甸近似安南,也是穷,土地也是肥沃,百姓也有二三百万,还有南洋诸国零零散散百万人——全是倾销市场。”
“我们的商贾过去别管卖什么,他们都缺,都会买。”
王国光皱起眉来,问道:“既然其地穷苦,又能拿什么来买货?”
“他们穷,但有的地方有矿,像吕宋多金铜、苏禄多珍珠、安南缅甸多良铁,哪怕什么都没有,人就是财富,我们以木材做货币,他们就会去伐木;我们以矿石做货币,他们就会去挖矿;哪怕不要这些,他们也能给朝廷种米,种棉花。”
“等这些市场饱和,西边有地方叫印度,那的人也就比大明少些,那是西洋大臣的事务;在东边,朝鲜、日本,又是一千多万人的市场,不过日本和的文化别扭,不把他打服气,不跟咱好好说话——还有奥斯曼、欧罗巴诸国,也都是穷鬼。”
“这天下全是大明的市场,大明能赚多少,取决于大明能造多少;大明能造多少,取决于大明的生产力能提升多少;大明的生产力提升越多,百姓越富有、国家越稳定。”
“至于银行,朝廷可以用许多年去试行,先以官府流通,重立信用,再准民间进入。比方说在各省首府设银行,百姓赋税能交本色交本色,不能交本色由银行兑换银两,银两由官府收上再存入本地银行,以兑票送入京师,京师银行调控输送银两,将兑票下发至各地用银衙门……”
后面的已经不用陈沐去说了,张居正抬起手掌示意他停下,向后靠着闭上双眼,半晌才睁开眼,向王国光望去。
王国光双目无神,不知畅想到哪个市场去了,见张居正望过来才回过神,“后生可畏——但老夫以为纸币还要从长计议,此法不在金银铜钱,难在朝廷自守成法,维持信用。”
“而能不能做到,未遇上事时是不知道的,以当下吏治或许可行,二三十年后还未可知。”
“不过靖海伯所云生产力、市场?大有可为!”
这就是个妖怪。
府邸里两个进士出身的帝国重臣面面相觑,不约而同地将目光垂在绘着天下舆图的屏风上——几十年的圣贤书,中原王朝上千年的宗藩关系,听他一席话,白读了。
嘿,你还真敢说!
通常情况下,懂事的官吏在这种情形是不敢乱说的,别说是提出自己的‘浅见’了,就连有没有问题都不敢说。
就算让陈沐旁听,其实不论张居正还是王国光,都没指望他能说出什么高见,能苦思冥想说出两句就算是有才学的实干人才了。
结果谁都没想到,陈沐不光指出自己认为的问题,还要跟着提出解决办法。
张居正不置可否,没搭理陈沐,不过王国光倒对他说的很有兴趣,重复了一遍:“银行?”
这不是个新词,但同陈沐想要表达的银行意思有偏差,在这个时代,银行这个词多用于银铺手艺的表达,指做行业,诸如木行、铁行、马行、银行,因此王国光实在不理解这个‘银行’,同遏制朝廷钱法导致经济崩溃有什么关联。
“对,银行,或者说钱庄,但在下要说的国立钱庄,称作国家银行。”陈沐斟酌了一下,还是说出意图,道:“由朝廷发行纸币。”
不出陈沐所料,一提到纸币,张居正与王国光都同时向椅背上靠了靠,轻轻摇头,面上的法令纹便耷拉下来,王国光道:“宝钞早已绝使,如今发行纸币,只是另一次钱法大乱罢了。”
“朝廷谁不知,靖海伯说的纸币好,易于运输不说,只需印出来便能当钱,朝廷银饷不足便可加印,还不必承担加赋的骂名。”
王国光生于正德七年,在他出生的时候宝钞就早已在民间失去流通价值,没人用,不过那时候宝钞还不难见,等到嘉靖元年正式停止流通,如今年月宝钞只能在那些收集古董的人手中才能见到了。
“宝钞好是好,可滥发超发的弊端,难以免除。老夫并非没想过重开宝钞,可这钱法,不是容易的事——你们北洋衙门的西洋大臣石汀先生从前不就奏上手本,铸铜币以解燃眉之急,要铸几万万枚铜钱,当时老夫也在兵部,最后才只铸了三千万枚,教他耿耿于怀。”
王国光缓缓摇头,道:“铸币、印钞,这些钱法与朝廷岁入、天下物价息息相关,稍有不慎,看着只是钱法崩溃,实则民怨沸腾动摇国本,不可轻率。”
他说的石汀先生便是殷正茂的号,陈沐闻言狠狠点头,何止是耿耿于怀,殷老爷子自打申请铸币被驳,憋了这么多年想造钱的梦想,如今都把技能点憋到货币战争上了!
不过经历内部竞争才能身居高位的大臣确实没有谁是浪得虚名,王国光已经找到货币与物价的关系,只是没想往重发纸币上想而已。
“老夫曾阅遍前朝钞法,发现前朝早先宝钞与我朝的区分,仅在一点,当年大元有足够多的银与丝。宋时文彦博言,发三百万贯交子,备二百万贯钱;沈该后来则主张铜钱与交子只要一种稳定,另一种就不会大贬,到纸钱稍贬便以钱购纸,则其贬自止。”
“人们说那是代百物之法,所贵者在信。”
“而不论宋时以钱为备的交子、钱引、会子,还是元时以银、丝为备的宝钞,最终都在遭遇战争时滥开印口,挪用备金,钱法混乱以至民不聊生最终亡国——到我朝太祖皇帝发钞。”
王国光突然说不下去了,他微微垂头,抿了抿干涩的嘴唇,轻轻叹了口气,抬起头干脆把这段跳过去,正色肃容,道:“我朝宝钞六十年贬价千倍,又回到用铜钱的老路,如今民间白银泛滥,此时再发纸钱?”
陈沐看出王国光的尴尬,他也知道王国光因何而感到尴尬,因为太祖皇帝没有给大明宝钞备下任何准备金,黄金、白银、铜钱、粮食,国库里什么都没准备,大明宝钞在一开始,就是纯粹以权威发行的货币。
美元和黄金脱钩还是二十世纪的事儿呢,朱元璋在六百年前拿个人威望把这事给办妥了,还流通了上百年。
“阁老、部堂大人,国朝初立发行宝钞缺金缺银,咱现在可不缺了。”陈沐说到这儿时非常骄傲,道:“非但不缺,晚辈还怕将来白银巨量流入国中,造成白银贬值,日本的石见银山,这两年别管战火能不能波及到那,断断续续是在挖的;东洋军府远征亚墨利加的目的之一,就在银矿。”
“如今大明生产力飞快提升,南洋拥有爪哇、安南、缅甸三处三百万丁口的市场,算上诸国已逾千万,这些市场已属于我们……”
“且慢。”
一直沉默的张居正打断陈沐,翻起手心示向王国光,道:“给王公讲讲,生产力、市场。”
“哦,好!”陈沐心里怀疑张居正自己不明白,不过他可不敢问,从善如流地对王国光道:“生产力,生产货物的能力,过去有人力、畜力、水力,一名机工,搓条、纺线、染色、织布,织好一匹要四五个月,后来出现分工,有人专搓棉线、有人专染色,这个机工织一匹布便只要一个多月,这是行业分工让生产力进步。”
“国中集市是市场,还是这个机工,过去一年三匹布,集市上有人收;现在他们临近村落百姓都能一年织十匹布,当地布价低了,没人买,他卖不出去就不织了。那就需要更大的市场,就需要游商上门,隔半年把他的布收走,沿途交税,卖到更远的地方。”
“机工赚到钱,盖房吃饭;游商赚到钱,交税花销,都带动地方流通,官府也能收到更多税,朝廷就能赈灾、养兵、练兵、兴修水利。”
“现在有蒸汽机,在香山一个百户所纺织厂,二十台蒸汽机带动三百二十架织机,只要八十名机工,一年产出四千余匹棉布,整个香山整个广州府都这样,生产力被提升了四倍,当地卖不出那么多棉布,就需要更大的市场——海外市场。”
“爪哇国,其地同吕宋,因岛上火山土壤肥沃,有民三百万,他们其实连国家都没有,大小上百个部常年混战;安南风俗近我,只是穷些,其地肥沃,有民三百万;缅甸近似安南,也是穷,土地也是肥沃,百姓也有二三百万,还有南洋诸国零零散散百万人——全是倾销市场。”
“我们的商贾过去别管卖什么,他们都缺,都会买。”
王国光皱起眉来,问道:“既然其地穷苦,又能拿什么来买货?”
“他们穷,但有的地方有矿,像吕宋多金铜、苏禄多珍珠、安南缅甸多良铁,哪怕什么都没有,人就是财富,我们以木材做货币,他们就会去伐木;我们以矿石做货币,他们就会去挖矿;哪怕不要这些,他们也能给朝廷种米,种棉花。”
“等这些市场饱和,西边有地方叫印度,那的人也就比大明少些,那是西洋大臣的事务;在东边,朝鲜、日本,又是一千多万人的市场,不过日本和的文化别扭,不把他打服气,不跟咱好好说话——还有奥斯曼、欧罗巴诸国,也都是穷鬼。”
“这天下全是大明的市场,大明能赚多少,取决于大明能造多少;大明能造多少,取决于大明的生产力能提升多少;大明的生产力提升越多,百姓越富有、国家越稳定。”
“至于银行,朝廷可以用许多年去试行,先以官府流通,重立信用,再准民间进入。比方说在各省首府设银行,百姓赋税能交本色交本色,不能交本色由银行兑换银两,银两由官府收上再存入本地银行,以兑票送入京师,京师银行调控输送银两,将兑票下发至各地用银衙门……”
后面的已经不用陈沐去说了,张居正抬起手掌示意他停下,向后靠着闭上双眼,半晌才睁开眼,向王国光望去。
王国光双目无神,不知畅想到哪个市场去了,见张居正望过来才回过神,“后生可畏——但老夫以为纸币还要从长计议,此法不在金银铜钱,难在朝廷自守成法,维持信用。”
“而能不能做到,未遇上事时是不知道的,以当下吏治或许可行,二三十年后还未可知。”
“不过靖海伯所云生产力、市场?大有可为!”
这就是个妖怪。
府邸里两个进士出身的帝国重臣面面相觑,不约而同地将目光垂在绘着天下舆图的屏风上——几十年的圣贤书,中原王朝上千年的宗藩关系,听他一席话,白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