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6章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零点中文网 www.ldzw.net,最快更新1627崛起南海最新章节!
在招募新人的行动终于初见成效的时候,张千智也等来了无间计划的新进展。
安全部在一个月之前,便已派出信使,前去联系由张千智亲自选定的三名联系对象,转交他的亲笔信。
滇黔两地的两名商人所在地实在太远,估计信使一时半会还回不来。而赣州知府项淳夫这条线,却是已经有了回音。
这封来自两千里外赣州府的书信,已经放在了张千智面前的办公桌上。
张千智刮掉封口上的火漆,抽出里边的信笺。
信上的字体是标准的宋体,字迹清晰易读。不过张千智一看之下,便知此信多半不是项淳夫亲笔,应该是由师爷亲信之类的人代笔。
虽说项淳夫是大明的官而非海汉,但处理公务的秉性习惯,两国其实并无太大差异。而张千智已混迹官场多年,对此再清楚不过。
官员们平时写东西批阅文件一般都是行书草书,怎么快捷方便怎么来。只有在呈报重要公文时,才会使用宋体字这样便于阅读却书写麻烦的印刷字体。
而熟练掌握宋体字书写的群体,往往是官员身边的师爷、文书之类的人物。这些人吃饭的家伙就是脑瓜子和笔杆子,所以也经常会被官员当作代笔来用。 当然张千智的推测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理由,那就是他认为项淳夫应该不会在第一次跟自己取得联系时就奉上亲笔信。要是这玩意儿在路上有个闪失,落入
有心人之手,亦或是被海汉当作了威胁自己的把柄,那他项淳夫就有可能吃不了兜着走了。 项淳夫在大明熬了二十多年才爬到目前的位置上,妥妥的官场老油条,不可能一点城府都没有,所以即便他有通过信件联系海汉安全部的打算,也绝不会轻
易犯下这么低级的失误。
但也正因为是他人代笔,张千智对于项淳夫会在这封密信中表达的信息,并没有寄予太大的希望。
果然在看完这封密信后,他没有任何欣喜的反应,其内容基本与他预料的相符。
项淳夫比张千智所预计的还要谨慎,他甚至没有在信中主动暴露自己的身份。
写信人称自己久居江西,已极少与南方故人联系,如今世道不太平,也不便轻易离开江西到南方走动。
而对于张千智提出今后保持密切联络的要求,写信人未置可否,只是谨慎地表示希望这种往来不要给彼此造成麻烦。
不过信件末尾,写信人表示还记挂着家乡的何老爷,并祝愿何老爷一切安好。
信中提及的这个“何老爷”,显然就是指的当年为项淳夫铺路的何夕了。
张千智将这封信翻来覆去读了三遍,才将其慢慢装回到信封中。
对方比较隐晦地在信里表示了并未忘记以前的关系,但对于是否继续接受安全部的遥控指挥,却没有表现出明确的态度,显然是有些犹豫。
在张千智看来,项淳夫应该是有些担心与海汉的联络会危及到他目前的地位,但又害怕与海汉斩断联系会得罪了安全部,颇有些举棋不定的味道。 对方身为大明正四品的高官,如今有家有业,在地方上算是土皇帝一般的存在,近些年跟海汉的联络也不是那么密切,又没有什么指望着海汉撑腰的需求,
会有这样的反应也算合情合理。
不过张千智能理解他的反应,并不代表他会因此就体谅对方。 无间计划的目的,是要用打入大明社会上层的钉子,撬动大明国内的局势发生变化。如今项淳夫这颗钉子用了二十多年才堪堪就位,又岂能因为对方的态度
不定就弃之不用。 张千智认为,要打消项淳夫的顾虑,除了向其施加压力之外,还得给予他一些必要的承诺。如果一丁点的好处都没有,那项淳夫凭什么放弃自己正在享受的
荣华富贵,冒险与海汉合作?
所以他准备在下一次的联络中告诉对方,海汉可以保证在他回归之后会视其功劳给予更高的职位。 当然享受这种待遇的前提是,项淳夫能帮助海汉以尽可能和平的方式,顺利拿下由他治理的赣州府,如此才能有足够大的功劳,让执委会给予他特殊的留用
待遇。
而项淳夫若是能帮助海汉拿下更多的地方,立下更大的功劳,那今后也未必就止步于执政赣州一地,再往上走一走也很合理。
张千智把下一步的安排考虑得差不多之后,才将刚刚返回三亚的信使叫了进来,当面询问他一些关于此行的细节。
张千智问道:“这趟去赣州,你有没有见到项淳夫本人?” 手下应道:“回大人,见是见到了,但未能与其交谈。卑职只被带到他书房门口等候,由其手下传递书信,远远见着一面。卑职以为,他应该是在避免落下任
何会被旁人诟病的把柄。”
安全部有一套专门用来表明身份的暗号,写入拜帖中,早年曾受过培训的项淳夫一看便知来人身份,所以张千智派去的信使才能顺利得到召见。
但他只召见人却不进行交谈,的确是相当谨慎的做法了。
张千智继续问道:“那他家中情况如何,可有详细了解?有没有核对过以前的记录?”
手下应道:“卑职打听过了,项家情况仍与存档记录基本一致。唯一一点出入,是项淳夫的大儿子在上一次会试后进了国子监,如今常驻在北京城。”
张千智微微点头道:“这大概也是他有顾忌的原因之一。”
张千智之前从何夕那里拿到的无间计划花名册上,便记录有相关人员的信息,不过有些信息已经年代久远,未必与当下情况相符,所以张千智才有此一问。
项淳夫的儿子能考进国子监,这在张千智看来倒也不稀奇,就算其读书的本事有限,项淳夫应该也有足够的能量保送他进去。
身为知府,当然会想方设法替后人谋个出路,而且项淳夫自己当初就是走国子监这条路踏入仕途,对他来说可谓是轻车熟路了。 张千智不禁心想,看来要让项淳夫回归,光是给他本人许一个前程还不够,大概还得替他儿子也铺条路才行。
在招募新人的行动终于初见成效的时候,张千智也等来了无间计划的新进展。
安全部在一个月之前,便已派出信使,前去联系由张千智亲自选定的三名联系对象,转交他的亲笔信。
滇黔两地的两名商人所在地实在太远,估计信使一时半会还回不来。而赣州知府项淳夫这条线,却是已经有了回音。
这封来自两千里外赣州府的书信,已经放在了张千智面前的办公桌上。
张千智刮掉封口上的火漆,抽出里边的信笺。
信上的字体是标准的宋体,字迹清晰易读。不过张千智一看之下,便知此信多半不是项淳夫亲笔,应该是由师爷亲信之类的人代笔。
虽说项淳夫是大明的官而非海汉,但处理公务的秉性习惯,两国其实并无太大差异。而张千智已混迹官场多年,对此再清楚不过。
官员们平时写东西批阅文件一般都是行书草书,怎么快捷方便怎么来。只有在呈报重要公文时,才会使用宋体字这样便于阅读却书写麻烦的印刷字体。
而熟练掌握宋体字书写的群体,往往是官员身边的师爷、文书之类的人物。这些人吃饭的家伙就是脑瓜子和笔杆子,所以也经常会被官员当作代笔来用。 当然张千智的推测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理由,那就是他认为项淳夫应该不会在第一次跟自己取得联系时就奉上亲笔信。要是这玩意儿在路上有个闪失,落入
有心人之手,亦或是被海汉当作了威胁自己的把柄,那他项淳夫就有可能吃不了兜着走了。 项淳夫在大明熬了二十多年才爬到目前的位置上,妥妥的官场老油条,不可能一点城府都没有,所以即便他有通过信件联系海汉安全部的打算,也绝不会轻
易犯下这么低级的失误。
但也正因为是他人代笔,张千智对于项淳夫会在这封密信中表达的信息,并没有寄予太大的希望。
果然在看完这封密信后,他没有任何欣喜的反应,其内容基本与他预料的相符。
项淳夫比张千智所预计的还要谨慎,他甚至没有在信中主动暴露自己的身份。
写信人称自己久居江西,已极少与南方故人联系,如今世道不太平,也不便轻易离开江西到南方走动。
而对于张千智提出今后保持密切联络的要求,写信人未置可否,只是谨慎地表示希望这种往来不要给彼此造成麻烦。
不过信件末尾,写信人表示还记挂着家乡的何老爷,并祝愿何老爷一切安好。
信中提及的这个“何老爷”,显然就是指的当年为项淳夫铺路的何夕了。
张千智将这封信翻来覆去读了三遍,才将其慢慢装回到信封中。
对方比较隐晦地在信里表示了并未忘记以前的关系,但对于是否继续接受安全部的遥控指挥,却没有表现出明确的态度,显然是有些犹豫。
在张千智看来,项淳夫应该是有些担心与海汉的联络会危及到他目前的地位,但又害怕与海汉斩断联系会得罪了安全部,颇有些举棋不定的味道。 对方身为大明正四品的高官,如今有家有业,在地方上算是土皇帝一般的存在,近些年跟海汉的联络也不是那么密切,又没有什么指望着海汉撑腰的需求,
会有这样的反应也算合情合理。
不过张千智能理解他的反应,并不代表他会因此就体谅对方。 无间计划的目的,是要用打入大明社会上层的钉子,撬动大明国内的局势发生变化。如今项淳夫这颗钉子用了二十多年才堪堪就位,又岂能因为对方的态度
不定就弃之不用。 张千智认为,要打消项淳夫的顾虑,除了向其施加压力之外,还得给予他一些必要的承诺。如果一丁点的好处都没有,那项淳夫凭什么放弃自己正在享受的
荣华富贵,冒险与海汉合作?
所以他准备在下一次的联络中告诉对方,海汉可以保证在他回归之后会视其功劳给予更高的职位。 当然享受这种待遇的前提是,项淳夫能帮助海汉以尽可能和平的方式,顺利拿下由他治理的赣州府,如此才能有足够大的功劳,让执委会给予他特殊的留用
待遇。
而项淳夫若是能帮助海汉拿下更多的地方,立下更大的功劳,那今后也未必就止步于执政赣州一地,再往上走一走也很合理。
张千智把下一步的安排考虑得差不多之后,才将刚刚返回三亚的信使叫了进来,当面询问他一些关于此行的细节。
张千智问道:“这趟去赣州,你有没有见到项淳夫本人?” 手下应道:“回大人,见是见到了,但未能与其交谈。卑职只被带到他书房门口等候,由其手下传递书信,远远见着一面。卑职以为,他应该是在避免落下任
何会被旁人诟病的把柄。”
安全部有一套专门用来表明身份的暗号,写入拜帖中,早年曾受过培训的项淳夫一看便知来人身份,所以张千智派去的信使才能顺利得到召见。
但他只召见人却不进行交谈,的确是相当谨慎的做法了。
张千智继续问道:“那他家中情况如何,可有详细了解?有没有核对过以前的记录?”
手下应道:“卑职打听过了,项家情况仍与存档记录基本一致。唯一一点出入,是项淳夫的大儿子在上一次会试后进了国子监,如今常驻在北京城。”
张千智微微点头道:“这大概也是他有顾忌的原因之一。”
张千智之前从何夕那里拿到的无间计划花名册上,便记录有相关人员的信息,不过有些信息已经年代久远,未必与当下情况相符,所以张千智才有此一问。
项淳夫的儿子能考进国子监,这在张千智看来倒也不稀奇,就算其读书的本事有限,项淳夫应该也有足够的能量保送他进去。
身为知府,当然会想方设法替后人谋个出路,而且项淳夫自己当初就是走国子监这条路踏入仕途,对他来说可谓是轻车熟路了。 张千智不禁心想,看来要让项淳夫回归,光是给他本人许一个前程还不够,大概还得替他儿子也铺条路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