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二章 与众不同(求订阅!)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零点中文网 www.ldzw.net,最快更新水浒逐鹿传最新章节!
…
“忘记跟姐姐介绍我自己了,我姓“折”,名“月秀”。”
李清照一怔,道:“姓“折”?你是府州折家的人?”
折月秀道:“姐姐知道我家?”
李清照道:“为中原守了几百年门户的第一将门折家,我又怎能不知道?”
迟疑了一下,李清照又道:“妹妹怎么会在这里?”
折月秀道:“我折氏现已归顺朝廷,我被派来给一个大人物当侍卫。”
李清照听罢,不禁暗道:“就连府州折氏都投了大中,难道,大宋真的要亡了,难道这天下真的要姓“李”么?”
见自己说完“我折氏现已归顺朝廷”,李清照就不说话了,折月秀赶紧解释道:“我府州不久前被夏国和金国团团包围在其中,不得援军,势必灭族,而赵宋又放弃了长江以北,自顾尚且不暇,又怎么能救我府州,再者,陛下的威名和贤名皆远播,又致力驱逐胡人,收复中原全境,我折氏断无不尊从之理。”
李清照一听,就听出来了,这丫头很崇拜那位新皇帝。
李清照默默的想道:“也不怪这丫头崇拜那位新皇帝,收复燕云,灭辽,灭高丽,灭日本,据说还灭了中南半岛上的安南、占婆、高棉等国和西天的朱罗国,他做到了连汉武唐宗都没做到的事,入主中原之后,又将入侵的金军剿灭,连两个罪魁祸首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都诛杀了,单以武功论,他兴许能成为千古第一帝也不一定……只是有些穷兵黩武的嫌疑,好的皇帝应该是致力让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而不是打下多大的疆土……”
对于府州折家也投了大中,脑中多多少少有些儒家思想的李清照,多少有些腻味,可她又不好当众说出来,毕竟,这里前后左右有数万中军。
所以,李清照转移话题道:“你们在这里做甚么,开荒吗?”
此事并不是秘密,而且宣传部还要大力宣传此事,所以,折月秀照实答道:“嗯,开垦试验田。”
“试验田?”
李清照有些差异道:“甚么是实验田?”
折月秀解释道:“陛下不久前跨海南征,最远打到了西天的遮娄其王朝,一路之上,陛下都在派人寻找高产农作物,后来马六甲海峡的关卡守卫从一只西方船队上找到了两种神奇的食物,一种后来被陛下命名为“玉米”,另一种后来被陛下命名为“红薯”,听说(其实折月秀是听李衍说的)玉米和红薯原本是生长在遥远的美洲的,那些西方人是从一艘不知在海上漂了多久的鬼船上得到的那些玉米和红薯,然后把它们当成食物带在船上,陛下得知此事之后,派亲军去将那些玉米和红薯全都取回来,然后亲自参与培育,陛下说如果能将玉米和红薯移植成功,中国人将不会再挨饿。”
李衍这话其实有些夸张了。
玉米虽然是全世界最高产和总产量最高的农作物。
红薯也是一种高产而且适应性很强的粮食作物。
但想单单凭这两种还没有改良过的农作物就让中国人不再挨饿,是不可能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真能将玉米和红薯移植成功,那么以这两种农作物的超强产量和超强适应性,中国人挨饿的情况必定能大大改善,然后李衍再鼓励农业研究发展,让中国人不再挨饿,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李清照道:“玉米和红薯有这么神奇?还有美州在哪?”
折月秀其实也说不太清楚,只能按照李衍所说的,道:“听说,只要玉米和红薯能成功移植,保守估计,粮食的总产量,在五年内,最少能达到从前的三五倍,至于美州在哪,我也不知道,听说是在大洋彼岸,需要航海很久很久很久才能到达。”
对于折月秀所说的,李清照有些怀疑,“大洋彼岸真有一个叫‘美洲’的地方?还有,这玉米和红薯真有那么高的产量?”
虽然心中有所怀疑,可李清照并没有说出来,而是道:“这么大一片土地都种玉米和红薯吗?”
折月秀笑道:“哪有这么多种子和秧苗。”,然后折月秀一指远处一块看着就很肥沃的土地道:“只有那里和另外两块地种玉米和红薯,其余地方全都种棉花。”
棉花,饱读诗书的李清照,倒是知道一点。
据李清照所知,棉花的原产地是天竺国和大食国,早在南北朝或者更久便已经传入中国了,只不过,棉花多在边疆种植,并没有传入内地。
不过——
李清照虽然知道棉花,却不太清楚棉花的作用,所以问道:“种棉花做甚么,充填枕褥?”
折月秀道:“姐姐说的是木棉,不是棉花,棉花不仅可以充填枕褥,还可以织布,大量种植棉花可以解决百姓的穿衣问题。”
李清照奇道:“棉花还能织布?”
折月秀指着她自己身上的棉甲,道:“我这棉甲外面的布就是用棉花织的,姐姐摸摸看,它虽然不如丝绸华美,但穿着很舒服。”
李清照听言,伸手摸了摸折月秀的棉甲,发现这布果然跟折月秀所说的差不多,进而大奇!
折月秀又道:“棉花能制成多种规格的织物,从轻盈透明的纱到厚实的帆布和厚平绒都可以,这些织物坚牢耐磨,能够洗涤和在高温下熨烫,我大中的棉织工艺其实已经很成熟了,只是一直没有在中原推广,陛下这次让人在中原种一些棉花以作范例,稍后再从其它地区运一些棉织品来中原售卖,再辅以经济的手段推广一下,不需几年,中原百姓就会主动种植棉花,进而大大改善中原百姓的穿衣情况。”
听折月秀这么说,李清照发现,她可能错了,那位新皇帝好像不仅仅懂打仗,还很懂治国和发展民生。
另外,李清照发现,折月秀好像知道很多有关于那位新皇帝的事。
出于女人的好奇心,李清照开始跟折月秀攀谈起来。
这一谈,李清照才知道,那位新皇帝到底有多了不起,进而对那位新皇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动了见一见那位新皇帝看他是否长着三头六臂的念头。
折月秀很健谈,而李清照又很愿意听有关那位新皇帝的事。
两人一说一听,不知不觉间,就快夕阳西下了。
这时,一个女兵跑过来找到折月秀,道:“小姐,官……老爷要回去了。”
折月秀听言,扭头一看,才发现一大群人已经从地里走出来了。
折月秀一折自己的脑门,道:“耽误大事了。”,然后赶紧跟李清照告辞道:“姐姐,我还有要事,咱们下次再聊!”,再然后就急匆匆的牵马向那群人跑去。
李清照刚想跟折月秀要个联系方式以便以后再见,可没等她张开口,折月秀就已经牵马跑远了。
李清照顺着折月秀跑去的方向看去,一眼就看见一个气度不凡的年轻人。
那年轻人虽然穿着普通,李清照也看不清他的相貌,但李清照还是觉得他是那么的与众不同。
好巧不巧的是,那个年轻人也正好向李清照看来。
两人的目光就那么寸的撞到了一起……
……
……
PS:卡文了,今天先一更,我好好捋一捋后面。
…
“忘记跟姐姐介绍我自己了,我姓“折”,名“月秀”。”
李清照一怔,道:“姓“折”?你是府州折家的人?”
折月秀道:“姐姐知道我家?”
李清照道:“为中原守了几百年门户的第一将门折家,我又怎能不知道?”
迟疑了一下,李清照又道:“妹妹怎么会在这里?”
折月秀道:“我折氏现已归顺朝廷,我被派来给一个大人物当侍卫。”
李清照听罢,不禁暗道:“就连府州折氏都投了大中,难道,大宋真的要亡了,难道这天下真的要姓“李”么?”
见自己说完“我折氏现已归顺朝廷”,李清照就不说话了,折月秀赶紧解释道:“我府州不久前被夏国和金国团团包围在其中,不得援军,势必灭族,而赵宋又放弃了长江以北,自顾尚且不暇,又怎么能救我府州,再者,陛下的威名和贤名皆远播,又致力驱逐胡人,收复中原全境,我折氏断无不尊从之理。”
李清照一听,就听出来了,这丫头很崇拜那位新皇帝。
李清照默默的想道:“也不怪这丫头崇拜那位新皇帝,收复燕云,灭辽,灭高丽,灭日本,据说还灭了中南半岛上的安南、占婆、高棉等国和西天的朱罗国,他做到了连汉武唐宗都没做到的事,入主中原之后,又将入侵的金军剿灭,连两个罪魁祸首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都诛杀了,单以武功论,他兴许能成为千古第一帝也不一定……只是有些穷兵黩武的嫌疑,好的皇帝应该是致力让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而不是打下多大的疆土……”
对于府州折家也投了大中,脑中多多少少有些儒家思想的李清照,多少有些腻味,可她又不好当众说出来,毕竟,这里前后左右有数万中军。
所以,李清照转移话题道:“你们在这里做甚么,开荒吗?”
此事并不是秘密,而且宣传部还要大力宣传此事,所以,折月秀照实答道:“嗯,开垦试验田。”
“试验田?”
李清照有些差异道:“甚么是实验田?”
折月秀解释道:“陛下不久前跨海南征,最远打到了西天的遮娄其王朝,一路之上,陛下都在派人寻找高产农作物,后来马六甲海峡的关卡守卫从一只西方船队上找到了两种神奇的食物,一种后来被陛下命名为“玉米”,另一种后来被陛下命名为“红薯”,听说(其实折月秀是听李衍说的)玉米和红薯原本是生长在遥远的美洲的,那些西方人是从一艘不知在海上漂了多久的鬼船上得到的那些玉米和红薯,然后把它们当成食物带在船上,陛下得知此事之后,派亲军去将那些玉米和红薯全都取回来,然后亲自参与培育,陛下说如果能将玉米和红薯移植成功,中国人将不会再挨饿。”
李衍这话其实有些夸张了。
玉米虽然是全世界最高产和总产量最高的农作物。
红薯也是一种高产而且适应性很强的粮食作物。
但想单单凭这两种还没有改良过的农作物就让中国人不再挨饿,是不可能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真能将玉米和红薯移植成功,那么以这两种农作物的超强产量和超强适应性,中国人挨饿的情况必定能大大改善,然后李衍再鼓励农业研究发展,让中国人不再挨饿,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李清照道:“玉米和红薯有这么神奇?还有美州在哪?”
折月秀其实也说不太清楚,只能按照李衍所说的,道:“听说,只要玉米和红薯能成功移植,保守估计,粮食的总产量,在五年内,最少能达到从前的三五倍,至于美州在哪,我也不知道,听说是在大洋彼岸,需要航海很久很久很久才能到达。”
对于折月秀所说的,李清照有些怀疑,“大洋彼岸真有一个叫‘美洲’的地方?还有,这玉米和红薯真有那么高的产量?”
虽然心中有所怀疑,可李清照并没有说出来,而是道:“这么大一片土地都种玉米和红薯吗?”
折月秀笑道:“哪有这么多种子和秧苗。”,然后折月秀一指远处一块看着就很肥沃的土地道:“只有那里和另外两块地种玉米和红薯,其余地方全都种棉花。”
棉花,饱读诗书的李清照,倒是知道一点。
据李清照所知,棉花的原产地是天竺国和大食国,早在南北朝或者更久便已经传入中国了,只不过,棉花多在边疆种植,并没有传入内地。
不过——
李清照虽然知道棉花,却不太清楚棉花的作用,所以问道:“种棉花做甚么,充填枕褥?”
折月秀道:“姐姐说的是木棉,不是棉花,棉花不仅可以充填枕褥,还可以织布,大量种植棉花可以解决百姓的穿衣问题。”
李清照奇道:“棉花还能织布?”
折月秀指着她自己身上的棉甲,道:“我这棉甲外面的布就是用棉花织的,姐姐摸摸看,它虽然不如丝绸华美,但穿着很舒服。”
李清照听言,伸手摸了摸折月秀的棉甲,发现这布果然跟折月秀所说的差不多,进而大奇!
折月秀又道:“棉花能制成多种规格的织物,从轻盈透明的纱到厚实的帆布和厚平绒都可以,这些织物坚牢耐磨,能够洗涤和在高温下熨烫,我大中的棉织工艺其实已经很成熟了,只是一直没有在中原推广,陛下这次让人在中原种一些棉花以作范例,稍后再从其它地区运一些棉织品来中原售卖,再辅以经济的手段推广一下,不需几年,中原百姓就会主动种植棉花,进而大大改善中原百姓的穿衣情况。”
听折月秀这么说,李清照发现,她可能错了,那位新皇帝好像不仅仅懂打仗,还很懂治国和发展民生。
另外,李清照发现,折月秀好像知道很多有关于那位新皇帝的事。
出于女人的好奇心,李清照开始跟折月秀攀谈起来。
这一谈,李清照才知道,那位新皇帝到底有多了不起,进而对那位新皇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动了见一见那位新皇帝看他是否长着三头六臂的念头。
折月秀很健谈,而李清照又很愿意听有关那位新皇帝的事。
两人一说一听,不知不觉间,就快夕阳西下了。
这时,一个女兵跑过来找到折月秀,道:“小姐,官……老爷要回去了。”
折月秀听言,扭头一看,才发现一大群人已经从地里走出来了。
折月秀一折自己的脑门,道:“耽误大事了。”,然后赶紧跟李清照告辞道:“姐姐,我还有要事,咱们下次再聊!”,再然后就急匆匆的牵马向那群人跑去。
李清照刚想跟折月秀要个联系方式以便以后再见,可没等她张开口,折月秀就已经牵马跑远了。
李清照顺着折月秀跑去的方向看去,一眼就看见一个气度不凡的年轻人。
那年轻人虽然穿着普通,李清照也看不清他的相貌,但李清照还是觉得他是那么的与众不同。
好巧不巧的是,那个年轻人也正好向李清照看来。
两人的目光就那么寸的撞到了一起……
……
……
PS:卡文了,今天先一更,我好好捋一捋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