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调虎离山(求订阅!)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零点中文网 www.ldzw.net,最快更新水浒逐鹿传最新章节!
…
后殿。
童贯开门见山道:“官家,有一人已经到了不能不防的地步。”
赵佶感到奇怪,问:“何人?”
童贯答:“李衍。”
赵佶道:“李衍?”
童贯道:“之前田虎那伙贼寇被微臣剿灭,他的几十万余孽顺晋宁府后面的小路跑了,然后不知所踪,微臣通过拷问俘虏得知,当时李衍本人就在晋宁府,所以那几十万余孽很可能是被李衍带走了。这次王庆受招安,只带来了不到十万人(其实是不到五万人,那五万多人被童贯便成了空饷),尚有十五万人下落不明,王庆说他们不愿受招安散了,微臣怀疑他们可能也被李衍招募去了,也就是说,李衍手上现在也许有五六十万大军,甚至更多。”
赵佶惊道:“五六十万大军?他怎么可能养得起这么多军队?”
不怪赵佶不信,所谓兵到十万,日费千金,北宋二十三路每年财政收入过亿贯,很长一段时间超过一点五亿贯,那也只不过才养了百八十万军队,李衍只有三郡之地,怎么可能养五六十万大军?
童贯道:“他们这些贼寇养军哪像官家一样,足饷足械,他们那些兵将就跟农夫一样,有口吃的,就跟他们当兵。”
童贯这还真不是污蔑李衍,而是田虎、王庆、方腊,包括南宋初期时的兵,的确是这么养的。
有人可能会问,这样能养兵吗?
能养。
只不过战力低下,只能打顺风仗,打不了硬仗,上了战场,全都一门心思发财,没有想打仗的事。
再有就是,这些兵将的忠诚很是问题——其实这也不怪他们,他们又没拿你的钱,凭甚么为你卖命?
赵佶虽然喜文厌武,但多少也懂一些养兵之事(废话,要是不懂,他能每年花四五千万贯养兵么),因此说道:“李衍这么养兵,乃是取死之道,何必担心?”
童贯道:“再怎么说,那也是五六十万大军,而且李衍手上也有精兵,官家莫要忘了,当年,他可是只用了不到五万人马,就打下了半个高丽,所以李衍不能不防。”
“这……乐浪、真番、济州三郡孤悬海外,咱偿拿李衍没有办法啊。”赵佶略微迟疑了一下,说道。
童贯道:“乐浪、真番、济州三郡皆不在我大宋境内,不足为惧,所惧者,山东、河北。”
赵佶皱眉道:“山东、河北怎么了?”
童贯道:“这几年,黄河两岸非涝既旱,导致庄稼颗粒无收,民众吃不饱饭,李衍因此连续数年在他梁山泊施粥救济民众,都传只要到了他梁山泊便能吃饱饭,而这些民众之中,又以山东、河北两地的民众最多,以至于这两地的民众只知李衍不知官家……李衍这几年移走了不下两百万的汉民,充斥乐浪、真番、济州三郡,让他在番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李衍有兵,有民,还有威望,如果再让他在山东待下去,那……官家莫要忘了,咱们东京离他梁山泊可只有数日路程。”
赵佶听罢,冷汗直流!
除了后怕不已,赵佶还愤怒不已,“山东、河北两地之民,竟只知李衍,不知朕,可恶!”
平复了一下心情,赵佶问:“爱卿,你有何想法,从实说来。”
童贯道:“得拔掉李衍在咱们大宋的据点,也就是那个梁山泊,然后将李衍拒之于大宋之外。”
赵佶有些迟疑,道:“这……那梁山泊乃是李衍起家之地,他怎能轻易放手,你莫要忘了,李衍可是有五六十万大军,将他惹怒,他领着五六十万大军来攻打咱们大宋,恁地时,该如何是好?”
童贯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微臣能平了田虎、王庆两伙贼寇,自然也就能平了方腊、李衍。”
赵佶道:“爱卿的能力,朕是相信的,可李衍的实力本就不弱,如今又吸纳了田虎、王庆不少人马,爱卿当慎重对待。”
赵佶这话提醒了童贯,让童贯想起,李衍的实力的确强悍,有些难以对付。
因此,童贯道:“咱们又不是跟李衍全面开战,只是重创他,然后将他撵出咱们大宋,免得成尾大甩不掉之势,微臣有一计,必能达成此目的。”
赵佶问:“何计?”
童贯道:“微臣听说金国派使臣来商量联合攻辽一事?”
赵佶道:“是有此事,可爱卿要剿灭方腊一伙,无法分身……朕在想,是不是就不要跟金联合攻辽了,郑居中他们那些人说得也并不是全无道理。”
赵匡胤有遗训,谁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封王!
童贯如今基本上已经到了升无可升的地步,不立这个大宋建国以来的第一功,他怎么能再进一步?
童贯道:“太祖、太宗均以不能收复燕云十六州为憾,太宗更是因为在收复燕云十六州时,重伤难治而辞,咱们大宋历任主上无不以收复燕云十六州为己任,可惜,他们均无良机,如今,官家洪福齐天,赶上女直崛起,拥有这千载良机,怎能轻易放弃?”
赵佶何尝不想收回燕云十六州,成就千古一帝,然而郑居中等人说得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可见,在童贯不在的这段时间,反对派没少下功夫。
见赵佶还在迟疑,童贯道:“官家可知四大寇?”
赵佶一怔,道:“四大寇?”
童贯道:“这四大寇指的是四个罪大恶极之人,他们分别是江南方腊、河北田虎、淮西王庆、山东李衍。”
赵佶笑道:“倒也贴切。”
见赵佶根本不将这当一回事,童贯不禁暗自摇头,随即道:“微臣最近得知,他们四人曾结过义,这点从王庆跟李衍是结义兄弟一事上也能得到证明,不过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李衍曾想联合方腊、田虎、王庆四家伐宋,还好,官家洪福齐天,方腊、田虎、王庆不愿联合伐宋,所以此事才不了而了之。”
“李衍想伐宋?”赵佶的脸色大变,随即怒道:“李衍焉敢狼子野心!”
童贯道:“从李衍一贯的行事上不难看出,李衍有大志,所以坚决不能留李衍在咱们大宋!”
赵佶想了一会,道:“你那到底是何计?”
童贯道:“骗李衍去攻打辽西京。”
不等赵佶询问缘故,童贯就道:“此计如果能成,对咱们大宋而言,有四桩好处。”
赵佶问:“哪四桩好处?”
童贯道:“第一桩,可以防止李衍救援方腊……方腊,一狂妄土贼尔,易剿灭,所虑者,李衍救援,恁地时,怕是难以彻底剿灭方腊一伙。”
东南是宋国的经济命脉,因此方腊是赵佶最大的心病——不将方腊剿灭,赵佶以后可就没钱挥霍了,还有东南那些漂亮的飞禽走兽花鸟竹石,赵佶的太岁山还差一个角就建完了,怎能功亏一篑?
所以,仅第一桩就让赵佶意动了。
见赵佶意动,童贯趁热打铁道:“第二桩,咱们可以调虎离山,只要将李衍的精兵调到辽西京去,微臣剿灭了方腊之后,他梁山泊唾手可得,李衍在咱们大宋必将成为无根之萍!”
赵佶更为意动,道:“第三桩呐?”
童贯道:“第三桩,李衍的精兵只要去了辽西京,那北、西、东三个方向可就全都是辽军和金军,南方又是咱们大宋的兵马,四面环敌,恁地时,必叫他李衍断一臂!”
赵佶已经倾向同意童贯之计了,道:“那第四桩呐?”
童贯道:“第四桩,金国只答应将燕京还给咱们大宋,没有答应将辽西京也还给咱们大宋,只说看战果决定,表面上,李衍的军队也是咱们大宋的军队,因此,李衍的军队所立之功,自然也是咱们大宋的,所以,李衍的军队要是在辽西京打得好一点,咱们大宋就可以一举收回燕云十六州,恢复汉地,官家也可以成为大宋第一帝!”
赵佶完全被童贯说动了!
不过,赵佶想了想,又道:“可怎么才能骗李衍派兵去攻打辽西京?”
……
…
后殿。
童贯开门见山道:“官家,有一人已经到了不能不防的地步。”
赵佶感到奇怪,问:“何人?”
童贯答:“李衍。”
赵佶道:“李衍?”
童贯道:“之前田虎那伙贼寇被微臣剿灭,他的几十万余孽顺晋宁府后面的小路跑了,然后不知所踪,微臣通过拷问俘虏得知,当时李衍本人就在晋宁府,所以那几十万余孽很可能是被李衍带走了。这次王庆受招安,只带来了不到十万人(其实是不到五万人,那五万多人被童贯便成了空饷),尚有十五万人下落不明,王庆说他们不愿受招安散了,微臣怀疑他们可能也被李衍招募去了,也就是说,李衍手上现在也许有五六十万大军,甚至更多。”
赵佶惊道:“五六十万大军?他怎么可能养得起这么多军队?”
不怪赵佶不信,所谓兵到十万,日费千金,北宋二十三路每年财政收入过亿贯,很长一段时间超过一点五亿贯,那也只不过才养了百八十万军队,李衍只有三郡之地,怎么可能养五六十万大军?
童贯道:“他们这些贼寇养军哪像官家一样,足饷足械,他们那些兵将就跟农夫一样,有口吃的,就跟他们当兵。”
童贯这还真不是污蔑李衍,而是田虎、王庆、方腊,包括南宋初期时的兵,的确是这么养的。
有人可能会问,这样能养兵吗?
能养。
只不过战力低下,只能打顺风仗,打不了硬仗,上了战场,全都一门心思发财,没有想打仗的事。
再有就是,这些兵将的忠诚很是问题——其实这也不怪他们,他们又没拿你的钱,凭甚么为你卖命?
赵佶虽然喜文厌武,但多少也懂一些养兵之事(废话,要是不懂,他能每年花四五千万贯养兵么),因此说道:“李衍这么养兵,乃是取死之道,何必担心?”
童贯道:“再怎么说,那也是五六十万大军,而且李衍手上也有精兵,官家莫要忘了,当年,他可是只用了不到五万人马,就打下了半个高丽,所以李衍不能不防。”
“这……乐浪、真番、济州三郡孤悬海外,咱偿拿李衍没有办法啊。”赵佶略微迟疑了一下,说道。
童贯道:“乐浪、真番、济州三郡皆不在我大宋境内,不足为惧,所惧者,山东、河北。”
赵佶皱眉道:“山东、河北怎么了?”
童贯道:“这几年,黄河两岸非涝既旱,导致庄稼颗粒无收,民众吃不饱饭,李衍因此连续数年在他梁山泊施粥救济民众,都传只要到了他梁山泊便能吃饱饭,而这些民众之中,又以山东、河北两地的民众最多,以至于这两地的民众只知李衍不知官家……李衍这几年移走了不下两百万的汉民,充斥乐浪、真番、济州三郡,让他在番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李衍有兵,有民,还有威望,如果再让他在山东待下去,那……官家莫要忘了,咱们东京离他梁山泊可只有数日路程。”
赵佶听罢,冷汗直流!
除了后怕不已,赵佶还愤怒不已,“山东、河北两地之民,竟只知李衍,不知朕,可恶!”
平复了一下心情,赵佶问:“爱卿,你有何想法,从实说来。”
童贯道:“得拔掉李衍在咱们大宋的据点,也就是那个梁山泊,然后将李衍拒之于大宋之外。”
赵佶有些迟疑,道:“这……那梁山泊乃是李衍起家之地,他怎能轻易放手,你莫要忘了,李衍可是有五六十万大军,将他惹怒,他领着五六十万大军来攻打咱们大宋,恁地时,该如何是好?”
童贯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微臣能平了田虎、王庆两伙贼寇,自然也就能平了方腊、李衍。”
赵佶道:“爱卿的能力,朕是相信的,可李衍的实力本就不弱,如今又吸纳了田虎、王庆不少人马,爱卿当慎重对待。”
赵佶这话提醒了童贯,让童贯想起,李衍的实力的确强悍,有些难以对付。
因此,童贯道:“咱们又不是跟李衍全面开战,只是重创他,然后将他撵出咱们大宋,免得成尾大甩不掉之势,微臣有一计,必能达成此目的。”
赵佶问:“何计?”
童贯道:“微臣听说金国派使臣来商量联合攻辽一事?”
赵佶道:“是有此事,可爱卿要剿灭方腊一伙,无法分身……朕在想,是不是就不要跟金联合攻辽了,郑居中他们那些人说得也并不是全无道理。”
赵匡胤有遗训,谁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封王!
童贯如今基本上已经到了升无可升的地步,不立这个大宋建国以来的第一功,他怎么能再进一步?
童贯道:“太祖、太宗均以不能收复燕云十六州为憾,太宗更是因为在收复燕云十六州时,重伤难治而辞,咱们大宋历任主上无不以收复燕云十六州为己任,可惜,他们均无良机,如今,官家洪福齐天,赶上女直崛起,拥有这千载良机,怎能轻易放弃?”
赵佶何尝不想收回燕云十六州,成就千古一帝,然而郑居中等人说得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可见,在童贯不在的这段时间,反对派没少下功夫。
见赵佶还在迟疑,童贯道:“官家可知四大寇?”
赵佶一怔,道:“四大寇?”
童贯道:“这四大寇指的是四个罪大恶极之人,他们分别是江南方腊、河北田虎、淮西王庆、山东李衍。”
赵佶笑道:“倒也贴切。”
见赵佶根本不将这当一回事,童贯不禁暗自摇头,随即道:“微臣最近得知,他们四人曾结过义,这点从王庆跟李衍是结义兄弟一事上也能得到证明,不过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李衍曾想联合方腊、田虎、王庆四家伐宋,还好,官家洪福齐天,方腊、田虎、王庆不愿联合伐宋,所以此事才不了而了之。”
“李衍想伐宋?”赵佶的脸色大变,随即怒道:“李衍焉敢狼子野心!”
童贯道:“从李衍一贯的行事上不难看出,李衍有大志,所以坚决不能留李衍在咱们大宋!”
赵佶想了一会,道:“你那到底是何计?”
童贯道:“骗李衍去攻打辽西京。”
不等赵佶询问缘故,童贯就道:“此计如果能成,对咱们大宋而言,有四桩好处。”
赵佶问:“哪四桩好处?”
童贯道:“第一桩,可以防止李衍救援方腊……方腊,一狂妄土贼尔,易剿灭,所虑者,李衍救援,恁地时,怕是难以彻底剿灭方腊一伙。”
东南是宋国的经济命脉,因此方腊是赵佶最大的心病——不将方腊剿灭,赵佶以后可就没钱挥霍了,还有东南那些漂亮的飞禽走兽花鸟竹石,赵佶的太岁山还差一个角就建完了,怎能功亏一篑?
所以,仅第一桩就让赵佶意动了。
见赵佶意动,童贯趁热打铁道:“第二桩,咱们可以调虎离山,只要将李衍的精兵调到辽西京去,微臣剿灭了方腊之后,他梁山泊唾手可得,李衍在咱们大宋必将成为无根之萍!”
赵佶更为意动,道:“第三桩呐?”
童贯道:“第三桩,李衍的精兵只要去了辽西京,那北、西、东三个方向可就全都是辽军和金军,南方又是咱们大宋的兵马,四面环敌,恁地时,必叫他李衍断一臂!”
赵佶已经倾向同意童贯之计了,道:“那第四桩呐?”
童贯道:“第四桩,金国只答应将燕京还给咱们大宋,没有答应将辽西京也还给咱们大宋,只说看战果决定,表面上,李衍的军队也是咱们大宋的军队,因此,李衍的军队所立之功,自然也是咱们大宋的,所以,李衍的军队要是在辽西京打得好一点,咱们大宋就可以一举收回燕云十六州,恢复汉地,官家也可以成为大宋第一帝!”
赵佶完全被童贯说动了!
不过,赵佶想了想,又道:“可怎么才能骗李衍派兵去攻打辽西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