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心理上亏本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零点中文网 www.ldzw.net,最快更新帝国吃相最新章节!
对于图文混排,在眼下来说是个大问题。
无论是报纸还是书刊,文字内容都很简单,用活字排好就行,但如果要插入图画和特殊的图形,必须单独用木板雕刻出来,然后夹在排版的铁盘之中一起印刷。
图文混排报社也有过尝试,但就像陈平所说,代价太高速度太慢,雕刻一个木活字容易,但想在一块大模板上雕刻出来一副完整而清晰的画,需要至少两个精通绘画和雕刻的工匠配合才能完成,时间需要两到三天。
清河镇刘二娃当初雕刻封面的那种技术完全就拿不上台面。
而后面一旦大量的工具书出来,比如九章算术,比如本草纲目,比如几何教程,比如制造农具或者修建道路桥梁的书籍编写出来,印刷的时候需要插入大量的图形,而且还要清晰。
陈旭捏着下巴看着陈平等一群人。
陈平等一群人也都眼巴巴的看着陈旭。
对于他们来说,能够解决这个大问题的非陈旭莫属。
一个能够制造出烟花这种仙术的仙家弟子,图文混排这种小事应该难不倒无所不能的小侯爷。
陈旭捏着下巴思索了许久,下巴上的皮都差点儿撸下来一层,翻墙倒柜的开始在自己的记忆中搜刮,仔细回想还有什么材料和方法能够快速而方便的制作能够印刷的图版。
要制作一块图版,必不可少的自然是绘图师和雕刻师,这几乎是绕不过去,唯独其中能够省时省力的可能就是材料,因为制作一块雕版,光是木头的处理都非常复杂和耗时,要求用到木纹结实而细腻的干燥木头,锯成需要的大小和形状,厚度和活字还要求几乎一模一样,然后打磨平整光滑,再交给画工绘画,雕工雕刻,这其中每一个步骤都无法省略,而一旦印刷完毕,这块费心费力制作的雕版也就基本上失去了作用,不是丢掉就是束之高阁,天长日久日积月累,仓库中就会慢慢堆积数千甚至数万快雕版,这是一个极大的浪费。
但要想找到一种材料取代木板,而且还要能够达到同样的效果,能够防水,吸墨不发胀,也不容易损坏,至少要能够持续反复不断的涂墨印刷数百数千次,这种材料似乎……只能是石头或者陶制品。
于是陈旭答应帮忙解决这个问题,不过还要回去找人研究一下才行。
接下来陈旭又去报馆新筹办的百家论坛期刊办公室拜访了安鱼粱。
安鱼粱受邀前来主编百家论坛期刊,但眼下还是处在筹备阶段,只有他一个主编,还带来了三个学生做帮手,而且也不是每天都来上班,只是报馆把收集来的投稿转交给他,然后他会带回渭河学院仔细阅读,从其中挑选一些好的文章仔细斟酌。
今天安鱼粱刚好在办公室,两人喝茶交流了一会儿之后陈旭就离开报馆去科学院。
召集了几个精通绘画和雕刻的工匠询问了一下,几个工匠都赞同用陶板来制作雕版,因为在泥板上雕刻图案和文字在人类的历史上已经传承几万年了,还在远古时候人们都知道可以用这个方法把文字和图形保留下来,而且只要雕刻好以后放进火炉中烧制成陶板,只要不摔坏莫说印刷几百几千次,哪怕是几万次肯定也没有任何问题。
于是陈旭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几个工匠去研究和设计。
陶板不同于木板,制作起来很容易,只需要用细腻的陶土制作成胶泥,然后制成大小形状都合适的泥板,等晾干之后就可以在上面画画雕刻,雕刻完成烧制成陶板,一块插画就完成了,而且泥板可以大批量的制作储备,需要的时候直接使用,成本比木板可以说小了数十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最早的活字印刷术就是用的泥活字,宋朝的毕昇发明的。
陈旭并不是不知道,只不过因为历史上的雕版印刷一直都是用的木板,所以他没有拐过这个弯来而已。
对于改进印刷术,其实陈旭原先也想过用泥活字的,但考虑到泥活字和木活字一样,每一颗都要手工去雕刻,这是一个极大的浪费,远不如用浇筑法来的快,因此直接制作活字钢模,然后浇筑融化的青铜汁,这样就和铸币一样瞬间就能铸造一颗活字来,而且即便是失落或者损坏随时都可以大量生产,而不像泥活字需要先制作泥坯,然后雕刻,再放进火窑中烧制,其中还可能出现变形损坏的,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也可能会碰撞摔坏等情况。
关于活字印刷,除开中国最早发明的泥活字之外,西方发明了铅活字。
铅的熔点虽然比青铜低很多,四百度左右就能融化,但是铅有毒,在冶炼过程或者制作过程中都可能污染水土也会让工人中毒,这个陈旭首先排除了,然后还有熔点更低的锡,但锡偏软不说,而且在零下十多度的温度下会开始灰化变成粉末,锡的这个属性还曾经让拿破仑领导的法军吃过大亏。
1812年,拿破仑率领数十万大军攻入俄国之后遭遇恶劣的严寒被活活冻死,其罪魁祸首就是军服上用美丽的锡制作的纽扣,因为锡纽扣在极低温度下都化作了粉末,军服无法扣上御寒,撤退之中六十万大军只剩下一万返回法国本土,其他的都冻死在撤回的途中。
因此采用如今冶炼技术最为发达的青铜就成了陈旭铸造活字的首选材料,首先是如今铜矿都陆续被收归国有,民间的青铜制品在接下来的数年都会被钢铁制品置换代替,青铜将很快从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退出,铜除开铸钱之外已经开始出现大量的富裕,眼下比钢铁要多的多,远比重新冶炼一种性能不稳定的其他合金来的更加方便。
因为副院长张苍如今每天带着一群科学院的匠工匠吏整天泡在陈旭的清河别院中设计安装制造自来水系统,科学院最近安静多了,人也少了许多,陈旭在科学院转了一圈,发现唯一还在开工的就是玻璃研究室。
几个月过去,汤廷带着三个帮工不断的改进玻璃的制造工艺,融化冶炼的各种物质上百种,制造出来的乱七八糟的玻璃状器物成堆成堆的就胡乱堆放在工棚里面。
眼下正是盛夏最为酷热的时候,一走进玻璃研究室的房间,陈旭就感觉一股令人无法呼吸的热浪扑面而来,汤廷和三个帮工皆都穿着粗麻罩衣带着牛皮手套正围着熔炼炉忙活,风箱拉扯的呼呼啦啦,煤炉里面火焰通红,四个人浑身皆都浑身汗透,如同水里面捞出来的一样。
“哗啦~”陈旭行走之间,一不小心踢翻一堆玻璃制品,瞬间稀里哗啦散落一地。
“侯爷!”响声惊动了汤廷和三个帮工,回头看见陈旭赶紧跑上来拱手行礼。
“这么热的天,这三天不是通知所有实验室放假的么?”陈旭皱着眉头说。
“嘿嘿,放假也没啥事儿干,还不如来研究玻璃,侯爷来看,最近我们烧制出来的玻璃好多了,几乎没有什么气泡!”汤廷拿起一块散发着浓郁酸味的麻布擦着满脸的汗水笑着说。
工作台上,摆放着许多玻璃制品,有盘碗杯碟和一些其他稀奇古怪形状的器物,这些东西浅绿浅蓝颜色不一,质地透明,陈旭挨着拿起每一样仔细观看,发现里面气泡果然少了许多,如果要求不高的话,这种透明度用来制作日常生活中的器物肯定没有任何问题。
对于制造玻璃陈旭是不可能会的,他只知道玻璃的基本成分是二氧化硅或者硅酸盐,而硅酸盐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沙子、石英石、水晶石、水晶矿等透明度较高的物质大多都可以用来熔炼成玻璃。
上次为了制造望远镜,汤廷把陈旭的一块水晶石融化了,也成功的浇筑出来几块合格的透镜,陈旭让几个小侍女足足连续打磨了半个月,最后做出来两支单筒的望远镜,效果还不错,天气晴朗的话能够看到七八里外的人,甚至还能看清楚动作,也就是差不多七八倍的效果,不过还一直藏在家里,因为水晶是一种难得的宝石,一旦秦始皇知道水晶可以制作出来这种千里镜,恐怕就会要人满世界去寻找水晶石,在这个蛮荒的时代,必然又会有无数人因为这个命令丧生在荒郊野外狼虫虎豹的口中。
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工艺的问题。
采用浇筑法制造的镜片有一种轻微的毛玻璃效果,需要用瓷浆和麂皮反复打磨抛光才能达到完全清晰透明的效果,不然看近处问题不大,看远处就是一片模糊,而送给水轻柔的那面水晶玻璃的镜子,陈旭也亲手打磨了十多个晚上才最终达到纤毫毕现的效果。
所以没有更先进的玻璃制造方法和切割打磨工具之前,要大量生产达到光学玻璃效果的玻璃制品还是很困难的。
但看完工作台上的这些最新的玻璃制品,陈旭觉得民用级别的玻璃工艺已经完全成熟了。
民用级别,也就是做个玻璃窗户,做一些杯碗盏碟,做一些灯罩或者饰品等,质量要求不高,而且用玻璃制造的器物晶莹剔透,对于这些原始的古代人来说,比瓷器丝绸甚至黄金的诱惑力更大。
听说最早欧洲人到达美洲的时候,就用根本就不值钱的玻璃制品向当地的土著人换走了大量的黄金珠宝。
因此一旦玻璃厂开起来,陈旭相信自己也能用玻璃换到大量的黄金珠宝,然后还可以通过商队运送到西域甚至中亚西亚或者欧洲,换回更多的黄金珠宝。
一个玻璃瓶子,怎么也得换半斤黄金吧,一面玻璃镜子至少都要一斤黄金,不然心理上就要亏本。
陈旭微微的想了一下,脑海中就有一个小人开始流口水,止都止不住。
对于图文混排,在眼下来说是个大问题。
无论是报纸还是书刊,文字内容都很简单,用活字排好就行,但如果要插入图画和特殊的图形,必须单独用木板雕刻出来,然后夹在排版的铁盘之中一起印刷。
图文混排报社也有过尝试,但就像陈平所说,代价太高速度太慢,雕刻一个木活字容易,但想在一块大模板上雕刻出来一副完整而清晰的画,需要至少两个精通绘画和雕刻的工匠配合才能完成,时间需要两到三天。
清河镇刘二娃当初雕刻封面的那种技术完全就拿不上台面。
而后面一旦大量的工具书出来,比如九章算术,比如本草纲目,比如几何教程,比如制造农具或者修建道路桥梁的书籍编写出来,印刷的时候需要插入大量的图形,而且还要清晰。
陈旭捏着下巴看着陈平等一群人。
陈平等一群人也都眼巴巴的看着陈旭。
对于他们来说,能够解决这个大问题的非陈旭莫属。
一个能够制造出烟花这种仙术的仙家弟子,图文混排这种小事应该难不倒无所不能的小侯爷。
陈旭捏着下巴思索了许久,下巴上的皮都差点儿撸下来一层,翻墙倒柜的开始在自己的记忆中搜刮,仔细回想还有什么材料和方法能够快速而方便的制作能够印刷的图版。
要制作一块图版,必不可少的自然是绘图师和雕刻师,这几乎是绕不过去,唯独其中能够省时省力的可能就是材料,因为制作一块雕版,光是木头的处理都非常复杂和耗时,要求用到木纹结实而细腻的干燥木头,锯成需要的大小和形状,厚度和活字还要求几乎一模一样,然后打磨平整光滑,再交给画工绘画,雕工雕刻,这其中每一个步骤都无法省略,而一旦印刷完毕,这块费心费力制作的雕版也就基本上失去了作用,不是丢掉就是束之高阁,天长日久日积月累,仓库中就会慢慢堆积数千甚至数万快雕版,这是一个极大的浪费。
但要想找到一种材料取代木板,而且还要能够达到同样的效果,能够防水,吸墨不发胀,也不容易损坏,至少要能够持续反复不断的涂墨印刷数百数千次,这种材料似乎……只能是石头或者陶制品。
于是陈旭答应帮忙解决这个问题,不过还要回去找人研究一下才行。
接下来陈旭又去报馆新筹办的百家论坛期刊办公室拜访了安鱼粱。
安鱼粱受邀前来主编百家论坛期刊,但眼下还是处在筹备阶段,只有他一个主编,还带来了三个学生做帮手,而且也不是每天都来上班,只是报馆把收集来的投稿转交给他,然后他会带回渭河学院仔细阅读,从其中挑选一些好的文章仔细斟酌。
今天安鱼粱刚好在办公室,两人喝茶交流了一会儿之后陈旭就离开报馆去科学院。
召集了几个精通绘画和雕刻的工匠询问了一下,几个工匠都赞同用陶板来制作雕版,因为在泥板上雕刻图案和文字在人类的历史上已经传承几万年了,还在远古时候人们都知道可以用这个方法把文字和图形保留下来,而且只要雕刻好以后放进火炉中烧制成陶板,只要不摔坏莫说印刷几百几千次,哪怕是几万次肯定也没有任何问题。
于是陈旭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几个工匠去研究和设计。
陶板不同于木板,制作起来很容易,只需要用细腻的陶土制作成胶泥,然后制成大小形状都合适的泥板,等晾干之后就可以在上面画画雕刻,雕刻完成烧制成陶板,一块插画就完成了,而且泥板可以大批量的制作储备,需要的时候直接使用,成本比木板可以说小了数十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最早的活字印刷术就是用的泥活字,宋朝的毕昇发明的。
陈旭并不是不知道,只不过因为历史上的雕版印刷一直都是用的木板,所以他没有拐过这个弯来而已。
对于改进印刷术,其实陈旭原先也想过用泥活字的,但考虑到泥活字和木活字一样,每一颗都要手工去雕刻,这是一个极大的浪费,远不如用浇筑法来的快,因此直接制作活字钢模,然后浇筑融化的青铜汁,这样就和铸币一样瞬间就能铸造一颗活字来,而且即便是失落或者损坏随时都可以大量生产,而不像泥活字需要先制作泥坯,然后雕刻,再放进火窑中烧制,其中还可能出现变形损坏的,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也可能会碰撞摔坏等情况。
关于活字印刷,除开中国最早发明的泥活字之外,西方发明了铅活字。
铅的熔点虽然比青铜低很多,四百度左右就能融化,但是铅有毒,在冶炼过程或者制作过程中都可能污染水土也会让工人中毒,这个陈旭首先排除了,然后还有熔点更低的锡,但锡偏软不说,而且在零下十多度的温度下会开始灰化变成粉末,锡的这个属性还曾经让拿破仑领导的法军吃过大亏。
1812年,拿破仑率领数十万大军攻入俄国之后遭遇恶劣的严寒被活活冻死,其罪魁祸首就是军服上用美丽的锡制作的纽扣,因为锡纽扣在极低温度下都化作了粉末,军服无法扣上御寒,撤退之中六十万大军只剩下一万返回法国本土,其他的都冻死在撤回的途中。
因此采用如今冶炼技术最为发达的青铜就成了陈旭铸造活字的首选材料,首先是如今铜矿都陆续被收归国有,民间的青铜制品在接下来的数年都会被钢铁制品置换代替,青铜将很快从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退出,铜除开铸钱之外已经开始出现大量的富裕,眼下比钢铁要多的多,远比重新冶炼一种性能不稳定的其他合金来的更加方便。
因为副院长张苍如今每天带着一群科学院的匠工匠吏整天泡在陈旭的清河别院中设计安装制造自来水系统,科学院最近安静多了,人也少了许多,陈旭在科学院转了一圈,发现唯一还在开工的就是玻璃研究室。
几个月过去,汤廷带着三个帮工不断的改进玻璃的制造工艺,融化冶炼的各种物质上百种,制造出来的乱七八糟的玻璃状器物成堆成堆的就胡乱堆放在工棚里面。
眼下正是盛夏最为酷热的时候,一走进玻璃研究室的房间,陈旭就感觉一股令人无法呼吸的热浪扑面而来,汤廷和三个帮工皆都穿着粗麻罩衣带着牛皮手套正围着熔炼炉忙活,风箱拉扯的呼呼啦啦,煤炉里面火焰通红,四个人浑身皆都浑身汗透,如同水里面捞出来的一样。
“哗啦~”陈旭行走之间,一不小心踢翻一堆玻璃制品,瞬间稀里哗啦散落一地。
“侯爷!”响声惊动了汤廷和三个帮工,回头看见陈旭赶紧跑上来拱手行礼。
“这么热的天,这三天不是通知所有实验室放假的么?”陈旭皱着眉头说。
“嘿嘿,放假也没啥事儿干,还不如来研究玻璃,侯爷来看,最近我们烧制出来的玻璃好多了,几乎没有什么气泡!”汤廷拿起一块散发着浓郁酸味的麻布擦着满脸的汗水笑着说。
工作台上,摆放着许多玻璃制品,有盘碗杯碟和一些其他稀奇古怪形状的器物,这些东西浅绿浅蓝颜色不一,质地透明,陈旭挨着拿起每一样仔细观看,发现里面气泡果然少了许多,如果要求不高的话,这种透明度用来制作日常生活中的器物肯定没有任何问题。
对于制造玻璃陈旭是不可能会的,他只知道玻璃的基本成分是二氧化硅或者硅酸盐,而硅酸盐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沙子、石英石、水晶石、水晶矿等透明度较高的物质大多都可以用来熔炼成玻璃。
上次为了制造望远镜,汤廷把陈旭的一块水晶石融化了,也成功的浇筑出来几块合格的透镜,陈旭让几个小侍女足足连续打磨了半个月,最后做出来两支单筒的望远镜,效果还不错,天气晴朗的话能够看到七八里外的人,甚至还能看清楚动作,也就是差不多七八倍的效果,不过还一直藏在家里,因为水晶是一种难得的宝石,一旦秦始皇知道水晶可以制作出来这种千里镜,恐怕就会要人满世界去寻找水晶石,在这个蛮荒的时代,必然又会有无数人因为这个命令丧生在荒郊野外狼虫虎豹的口中。
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工艺的问题。
采用浇筑法制造的镜片有一种轻微的毛玻璃效果,需要用瓷浆和麂皮反复打磨抛光才能达到完全清晰透明的效果,不然看近处问题不大,看远处就是一片模糊,而送给水轻柔的那面水晶玻璃的镜子,陈旭也亲手打磨了十多个晚上才最终达到纤毫毕现的效果。
所以没有更先进的玻璃制造方法和切割打磨工具之前,要大量生产达到光学玻璃效果的玻璃制品还是很困难的。
但看完工作台上的这些最新的玻璃制品,陈旭觉得民用级别的玻璃工艺已经完全成熟了。
民用级别,也就是做个玻璃窗户,做一些杯碗盏碟,做一些灯罩或者饰品等,质量要求不高,而且用玻璃制造的器物晶莹剔透,对于这些原始的古代人来说,比瓷器丝绸甚至黄金的诱惑力更大。
听说最早欧洲人到达美洲的时候,就用根本就不值钱的玻璃制品向当地的土著人换走了大量的黄金珠宝。
因此一旦玻璃厂开起来,陈旭相信自己也能用玻璃换到大量的黄金珠宝,然后还可以通过商队运送到西域甚至中亚西亚或者欧洲,换回更多的黄金珠宝。
一个玻璃瓶子,怎么也得换半斤黄金吧,一面玻璃镜子至少都要一斤黄金,不然心理上就要亏本。
陈旭微微的想了一下,脑海中就有一个小人开始流口水,止都止不住。